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70份)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12热力环流和风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12热力环流和风,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山风转为谷风时刻为,据图文资料可知,该地,风洞的形成过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根据山谷风环流,可推测太原市城区地势特征是( )
A.北高南低
B.南北低,中间高
C.北低南高
D.南北高,中间低
2.尖草坪站比小店站南风持续时间要短,是因为( )
①尖草坪站谷风与城市风方向一致 ②尖草坪站山风与城市风方向一致 ③小店站谷风与城市风方向一致 ④小店站山风与城市风方向一致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3.太原市城区秋冬季比春夏季的大气污染浓度高,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
A.锋面气旋多,空气对流弱
B.冷空气下沉,易形成逆温
C.准静止锋强,空气湿度大
D.城市风较弱,污染吹散少
(2023·江苏南通一模)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位于该山区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1月份某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上下谷风)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山风转为谷风时刻为( )
A.4:00前后B.10:00前后
C.17:00前后D.22:00前后
5.推测气象站18时前后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
A.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
B.天气转阴,大气逆辐射增强
C.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
D.逆温产生,谷底气温回升快
(2023·北京海淀三模)某同学收看了科教片《地理·中国》——《神奇的洞穴——风雾秘洞》,了解到风洞是湘西最为奇特的洞窟之一。风洞口一年四季大风不断,最神奇的是风向随季节而发生变化。下图为该同学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6~7题。
6.据图文资料可知,该地( )
A.山地为断块山B.岩石多为玄武岩
C.夏季降水集中D.易发现油气资源
7.风洞的形成过程是( )
①流水侵蚀形成山洞 ②风力侵蚀形成山洞 ③洞内光照不足,洞内外产生温差 ④地下水调节洞内温度,洞内外产生温差 ⑤a洞口夏季时风从洞里往外吹,冬季时风从洞外往里吹 ⑥a洞口夏季时风从洞外往里吹,冬季时风从洞里往外吹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⑥
(2023·广东韶关高三校考)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顶沿山坡向下吹。图1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剖面示意图,图2为太行山山麓焚风季节分布图。据此完成8~9题。
图1
图2
8.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及焚风多发的时间是( )
A.夏半年、东坡B.夏半年、西坡
C.冬半年、西坡D.冬半年、东坡
9.太行山东麓焚风效应在一日内的强弱变化特点及其原因是( )
A.夜间至上午弱,此时段谷风强
B.夜间至上午强,焚风与山风叠加
C.午后强,此时段山风强
D.午后弱,焚风与谷风叠加
(2023·广东揭阳高三联考)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升高,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2016年12月,入冬以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全国多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下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000米高空等气压差(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此时,下列城市雾霾天气最严重的是( )
A.重庆B.长沙C.南昌D.武汉
11.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
A.偏北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东风
12.(2023·广东珠海高三校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早在1960年我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就发现珠穆朗玛峰北坡的许多冰川谷里昼夜盛行下山的南风,这就是“冰川风”,其形成原因是冰川上的气温永远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低。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冰川风十分强劲,在冰川中部,平均风速达3米/秒,最大可达10米/秒。在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队的记载中写道:“尤其在晴朗的下午,强劲的冰川风有时会扬起砂石,掀起帐篷。”
(1)结合所学原理,描述冰川与山谷间气流的运动过程。
(2)解释珠穆朗玛峰北坡冰川风在晴朗的下午在冰川中部最为强劲的原因。
(3)与珠穆朗玛峰不同,祁连山北坡的冰川风夜间明显且白天有短暂消失,试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12 热力环流和风
1~3.1.A 2.C 3.B 解析 第1题,根据文字材料可知,太原市三面环山,由图中南北侧两个气象站测得的南风持续时间可推知,吹南风的时间主要为白天,此时是谷风,由此推测太原市城区地势是北高南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根据城市风形成原理可知,小店站城市风为偏南风,尖草坪站城市风为偏北风。小店站白天谷风为南风,与城市风方向一致;而尖草坪站白天谷风为南风,与城市风方向不一致,夜晚山风与城市风方向一致。综上所述,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C。第3题,秋冬季,北方冷空气越过太原北部山地后,会下沉到山谷,形成逆温现象,导致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使得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B正确;太原秋冬季气温较低,不易形成气旋,也不会受准静止锋影响,A、C错误;一般说来,市区与郊区的温差秋冬季比春夏季更大,城市风应该更强,D错误。故选B。
4~5.4.B 5.C 解析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山风转为谷风时刻应该是在日出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8:00至次日9:00以前盛行偏东风,此时为黑夜,应为山风,10:00至18:00以前盛行偏西风,此时为白天,应为谷风。第5题,由图可知,此期间山谷风显著,说明盛行风比较弱,且18时前后西北风转东南风,西北风影响减弱;18时前气温变化显示日落后的气温变化,当地冬季,昼短夜长,18时前由昼转夜,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弱,使得18时前气温骤降,18时后时山坡降温速度快,盛行下沉气流,冷气流在谷地积累导致谷地气温较低,同时抬升上方暖气流,18时后气温回升;逆温不会导致谷底气温回升。
6~7.6.C 7.B 解析 第6题,由图可知,该地区多地下暗河、溶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多发育喀斯特地貌;断块山是由于断层形成的,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无断层发育;湖南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图示地区不是背斜构造。第7题,该地区多石灰岩,容易受到酸性水的溶蚀而形成溶洞;溶洞内受地下暗河流水的调节,气温终年恒定;冬季溶洞的气温比洞外高,洞内出现上升气流,气压降低,风从洞外吹向洞内;夏季溶洞的气温比洞外低,洞内出现下沉气流,气压升高,风从洞内吹向洞外,故风洞的形成过程为①—④—⑤;风洞不是风力侵蚀形成的,②错误;风洞受地下水调节洞内温度,洞内外产生温差,而不是光照不足产生的温差,③错误。
8~9.8.D 9.B 解析 第8题,由图可知,从10月份开始到次年的3月份左右,焚风效应较强,此时为冬半年,冬季盛行西北风,东坡是西北风的背风坡,气流越过太行山下沉增温,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9题,晚上高山降温快,平原降温慢,高山上形成冷高压,平原处形成低压,进而形成由高山吹向平原的山风,所以在夜间到上午时,山风叠加焚风,此时焚风效应最强,A、D错误,B正确。午后高山升温快,平原升温慢,高山形成热低压,平原为高压,形成由平原吹向高山的风,此时容易减弱焚风,D错误。故选B。
10~11.10.A 11.B 解析 第10题,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如果近地面为高压,则垂直气压差大,反之则小。由图可知,四个城市所在地海平面与相应5000米高空等气压差从大到小依次为重庆、南昌、长沙、武汉,可推知重庆近地面为高压,垂直方向上大气做下沉运动,属于静稳天气,污染物不易扩散,雾霾天气最严重,A正确,B、C、D错。故选A。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武汉近地面气压最低,近地面从南昌到武汉气压逐渐降低,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从南昌高压处向武汉低压处流动,南昌位于武汉的东南方向,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偏南风,B正确,A、C、D错。故选B。
12.答案 (1)由于冰川表面气温比山谷同高度处要低很多,冰川表面冷而重的空气沿冰面向冰川前方(下沉)运动,迫使冰缘地区(山谷)较暖的空气上升,在高空气流由山谷(高压区)流回冰川上方(低压区),形成对流循环。
(2)晴朗的下午山谷气温升至最高,与冰面气温温差达到最大,气压梯度力最大,冰川风最为强劲;在冰川中部下垫面摩擦力最小,导致风力最大。
(3)祁连山冰川规模较小,冰川风相对较弱,夜间冰川风与山风叠加表现明显;白天受到谷风的削减甚至抵消,出现短暂的消失。
解析 第(1)题,冰川与山谷间的气流运动过程可以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由于冰川表面气温比山谷同高度处要低很多,冰川表面冷而重的空气沿冰面向冰川前方(下沉)运动,迫使冰缘地区(山谷)较暖的空气上升,在高空气流由山谷(高压区)流回冰川上方(低压区),形成对流循环。第(2)题,影响风力大小的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力呈正相关,摩擦力与风力呈负相关。晴朗的下午山谷气温升至最高,与冰面气温温差达到最大,气压梯度力最大,冰川风最为强劲;在冰川中部下垫面摩擦力最小,导致风力最大。第(3)题,冰川风的强弱与冰川面积相关。与珠穆朗玛峰相比,祁连山海拔更低,冰川规模较小,冰川风相对较弱;同时冰川风与山风方向相同,与谷风方向相反,因此冰川风还会受到山谷风的影响,夜间冰川风与山风叠加表现明显;白天受到谷风的削减甚至抵消,出现短暂的消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19水循环,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方式比水车直灌节水的原理是,荷兰易遭受雨涝侵袭的主要原因是,尾闾湖的水资源最终来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地理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word课时规范练12热力环流和风,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宁波市海风最大的时刻是,宁波市陆风的风向大致为,该地山风转为谷风时刻为,据图文资料可知,该地,风洞的形成过程是,该市热岛效应最强时,相对于非海陆风日,海陆风日白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06 热力环流和风,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中,对于甲,关于气压,下面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的a,分析下列图表,完成下题,下列不属于热力环流实例的是,下列大气环流图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