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70份)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2海水的运动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2海水的运动,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潮流形成旋转流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关于潮流的说法,正确的是,关于亲潮、黑潮的叙述,正确的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图1
图2
1.关于海南岛中东部海域最大半日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域越深潮流流速越快
B.旋转流以逆时针旋转为主
C.海域越深旋转流越明显
D.最大流速方向与海岸平行
2.潮流形成旋转流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底地形的变化
B.地转偏向力影响
C.海水的往复运动
D.海水的涨落幅度
3.下列关于潮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沿岸气候B.形成大型渔场
C.塑造海岸地貌D.不利污染扩散
(2023·山东潍坊一中校考)孟加拉湾是位于北印度洋东部的边缘海,西部被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岛所阻隔;北部为孟加拉国和缅甸;南部则以一个巨大的豁口连通赤道东印度洋,该豁口是孟加拉湾与外部大洋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下图为孟加拉湾地理位置及表层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推测6°N断面洋流流向发生转换的月份是( )
①3月 ②5月 ③8月 ④10月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5.与豁口西侧相比,夏季豁口东侧海水盐度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盐度较高,降水
B.盐度较高,太阳辐射
C.盐度较低,蒸发
D.盐度较低,洋流
(2023·山东聊城一模)秋刀鱼属于冷水洄游性鱼类,对海水温度极为敏感,适温范围为10~24℃。在北太平洋,秋刀鱼的洄游路线很长,时间跨度也很大。下图为北太平洋秋刀鱼洄游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亲潮、黑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潮是密度流
B.黑潮向北流,为暖流
C.亲潮是黑潮的分支
D.亲潮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7.秋刀鱼洄游的时间和区域匹配,吻合的是( )
A.春季—索饵场B.夏季—公海渔场
C.秋季—产卵场D.冬季—沿岸渔场
(2023·广东佛山开学考试)海洋锋是指温度、盐度等性质明显不同的海水之间的狭窄过渡带。下图示意某日我国东南沿海海表面温度及海洋锋的分布,该日海洋锋西侧大范围海域被海雾笼罩。据此完成8~9题。
8.图示海洋锋西侧海域易形成大范围海雾的原因有( )
①近地面大气较稳定 ②大气能见度较低 ③海表面温度较低 ④强冷空气持续补充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9.下列能正确示意图示海洋锋两侧水温分布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0.(2023·广东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西南季风和沿岸海底地形是影响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上升流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夏季珠江径流对东经116°以西的上升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图示意粤闽沿海部分海底地形。
(1)分析甲处上升流的形成机制。
(2)指出上升流发生时,甲、乙两处表层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说明夏季珠江径流对丙处上升流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原因。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22 海水的运动
1~3.1.C 2.B 3.C 解析 第1题,长半轴代表最大流速,北部水深较浅的海域潮流流速快,南部水深较深的海域潮流流速慢,A错误;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旋转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B错误;东南部海域深度最大,潮流椭圆扁率小,更接近圆形,说明该海域旋转流最明显,C正确;长轴方向代表最大流速方向,由北部海域潮流椭圆可知,最大流速应是南北方向,与海岸线不平行,D错误。第2题,潮流是指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海水垂直涨落时水体的周期性水平运动现象。其周期性水平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水平偏转,来回周期运动,使潮流出现旋转运动,进而形成旋转流,B正确,A、C、D错误。第3题,潮流是水体周期性水平运动,与海水的大规模定向运动不同,不会形成寒暖流,不会影响沿岸气候,A错误;不会形成渔场,B错误;作为海水的运动,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形成海岸地貌,C正确;同时海水运动是一种复合运动,潮流作为海水的一种运动形式参与海水复合运动之中,对水体污染扩散是有利的,D错误。
4~5.4.C 5.D 解析 第4题,图示洋流为季风环流,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会发生季节变化,孟加拉湾海域5—10月盛行西南风,10月至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故6°N断面洋流流向发生季节转换的时间为5月和10月,②④正确。第5题,夏季,该海域盛行西南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豁口西侧受来自阿拉伯海的高盐度海水影响,盐度较高;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孟加拉湾海域受陆地地表径流的补给量大,海水盐度低,豁口东侧受来自孟加拉湾向南的低盐度洋流的影响,海水盐度较低。
6~7.6.B 7.B 解析 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千岛寒流属于亲潮,自北向南流动,具有降温降湿作用;日本暖流属于黑潮,自南向北流动,属于补偿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由于秋刀鱼属于冷水性鱼类,对海水温度极为敏感,它会随着海水温度季节变化而发生洄游,根据图中纬度差异和秋刀鱼洄游路线可推知,秋刀鱼冬季分布在纬度较低的产卵场;夏季则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公海渔场;由于秋刀鱼的洄游路线很长和春秋季节的温度特点,冬春季节秋刀鱼主要分布在黑潮海域,秋季则主要在沿岸渔场活动。
8~9.8.A 9.A 解析 第8题,近地面大气较稳定,风力小,有利于海雾形成,①正确;大气能见度较低是海雾的结果,不是成因,②错误;读图可知,图示海洋锋西侧海域海表面温度较低,当暖湿空气流经较冷海面时,往往遇冷凝结形成海雾,③正确;强冷空气持续补充时风力大,不利于海雾形成,④错误。故选A。第9题,读图可知,图示海洋锋西侧海域水温低,东侧水温高,即西北侧是冷水流,东南侧是暖水流,排除②④;冷水流与暖水流相遇时,由于暖水流密度小,暖水流在上,冷水流在下,形成海洋锋,①正确,③错误。故选A。
10.答案 (1)西南季风在甲处是离岸风,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水减少,带动底层海水上泛;外海底层海水向岸运动,在甲处沿海底地形爬升,海水上涌。
(2)差异:与乙处相比,甲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原因:甲处表层海水来自底层海水的上涌。
(3)夏季珠江径流量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水向东扩展到丙处表层,珠江水较底层海水密度小(盐度低),海水层结稳定,海水上升不明显。
解析 第(1)题,阅读材料可知,甲处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离岸风,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海水减少,带动底层海水上涌,外海底层海水向海岸运动;观察图中等深线,海岸一定距离内较为平滑,利于底层海水的攀爬,海水上涌。第(2)题,根据题意,图中显示乙处较甲处距离海岸较远,甲处距离海岸较近,结合第(1)题结论,发生上升流时,甲处表层海水主要来自底层海水上涌,海底水温较低,且密度较大。因此,甲处表层海水温度较乙处低,密度较大。第(3)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季西南季风较为强盛,且南方降雨量较大,珠江径流量也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入海江水被迫向东扩展,并扩展到丙处位置,由于珠江水是淡水,相比底层海水,密度较小,所以丙处海水层结稳定,海水上升不明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1海水的性质,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安达曼海甲、乙两处盐度最低的是,墨西哥湾深海卤水池的形成过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19水循环,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方式比水车直灌节水的原理是,荷兰易遭受雨涝侵袭的主要原因是,尾闾湖的水资源最终来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1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哀牢山,该市降水主要集中在,影响三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据图可知,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