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70份)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5地质构造与地貌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5地质构造与地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甲、乙两地地表形态的差异反映了,山脉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推测卧虎坡岩层在变质前的成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岩层具有储水构造
B.乙处适合修建地下隧道
C.a、b、c、d、e岩层由新变老
D.该区域岩层具有明显的片理构造
2.沿XY线作剖面,与其相符的地层分布可能是( )
3.甲、乙两地地表形态的差异反映了( )
A.构造运动不同
B.成岩时间不同
C.堆积程度不同
D.侵蚀程度不同
(2023·广东广州校考模拟预测)中生代中晚期,海南岛发生了东西方向上的大断裂,南部岩体上升,北部则下陷,形成沉积岩。下图为三亚到儋州(西南—东北方向)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4~5题。
4.山脉的形成过程中( )
A.古生代中期,处于海面以下,沉积作用强
B.中生代早期,火山活动频繁,形成岩浆岩
C.中生代晚期,北侧断裂下陷,沉积作用弱
D.中生代晚期,南侧断裂上升,侵蚀作用强
5.该岛降水量丰富,但干旱灾害却十分频繁,主要原因有( )
①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花岗岩分布面积大,不易下渗 ③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 ④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起伏小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023·江苏扬州三模)沉积岩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通常有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三种情况。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且连续,假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但不连续,不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不平行且不连续。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据此完成6~8题。
6.③处的接触关系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 )
A.未发生剧烈构造运动,沉积从未间断
B.未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有过沉积间断
C.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再沉积
D.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无地壳升降运动
7.断层线①②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特点是( )
A.①西侧岩层相对下沉
B.①东侧岩层相对北移
C.②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D.②西侧岩层相对南移
8.该区域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断裂升降作用早于岩浆侵入作用
B.二叠纪沉积作用早于水平挤压作用
C.水平挤压晚于岩浆侵入
D.白垩纪沉积作用早于侏罗纪沉积作用
下图为清源县地质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地层含有Pt2地层物质
B.清风岭的地质构造是地垒
C.清源县县城位于向斜谷
D.清风寺附近断层在二叠纪前形成
10.推测卧虎坡岩层在变质前的成因是( )
A.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B.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C.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
D.岩浆喷出后冷却凝固
11.(2023·山东济宁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裂缝是一种在内外力作用下地表浅表部发生线性破裂的地质现象。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其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2018年雨季,在持续降雨的影响下,肯尼亚中部的东非裂谷区出现了一条数千米的巨大地裂缝(图1),研究发现:肯尼亚地裂缝常与断层相伴而生,地裂缝形成处地表土层孔隙较大、结构松散,肯尼亚东非裂谷区内的地下水最终会沿断裂注入裂谷南部的湖泊。图2示意肯尼亚地裂缝的形成过程。
图1
图2
(1)指出与肯尼亚地裂缝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2)说明在肯尼亚地裂缝形成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空间迁移的过程。
(3)肯尼亚地裂缝具有“自我修复性和原地复发性”,试推测其原因。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25 地质构造与地貌
1~3.1.C 2.A 3.D 解析 第1题,根据岩层产状的定义和图示信息,可以判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具有储油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具有储水构造;隧道应该选址背斜位置。根据向斜的岩层新老关系,观察乙地为中心的岩层分布,乙地为向斜岩层,应该表现为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可以判断a、b、c、d、e岩层由新变老。a、b、c、d、e岩层均为沉积岩,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片理构造为变质岩的特点。第2题,由图可知,沿X—Y剖面线,岩层走向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故地层分界线与X—Y剖面线平行。第3题,甲为背斜谷,乙为向斜山,地形倒置,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影响,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发育成山岭,由此可知,甲、乙两地地表形态的差异反映了侵蚀程度不同。
4~5.4.D 5.A 解析 第4题,根据地质剖面图可知,古生代中期变质岩、中生代早期花岗岩广布,岩浆侵入活动频繁,形成侵入性岩浆岩,因此直到中生代早期,五指山所在区域地层深居地壳内部,五指山脉尚未形成,A、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中生代中晚期,南部岩体上升,北部则下陷,可知北侧断裂下陷,沉积作用强,南侧上升,侵蚀作用强,C错误,D正确。故选D。第5题,由于该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虽然降水量丰富,却干旱灾害多发,①符合题意;由地质剖面图可知,该岛地表花岗岩遍布,岩层致密,水分不易下渗,地表径流很快流向海洋,导致缺水,②符合题意;该岛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出现旱季、雨季交替的情况,雨季时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旱季时蒸腾作用弱,③不符合题意;根据剖面图可知,该岛地表起伏大,④不符合题意。A正确,B、C、D错误。选A。
6~8.6.C 7.C 8.B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③处上部为侏罗纪岩层,下部为石炭纪岩层,上下岩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且新老地层不平行,其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再沉积。第7题,由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分布特点可知,以二叠纪岩层P向两侧岩层依次变老,推测该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核心部位同一岩层上部宽,下部窄,当发生断裂错位后,在地质平面图中同一岩层在断裂线两侧就出现宽窄差异,由图中(下图所示)P层在①②断层中间部分(灰色部分)较两侧岩层(黑色部分)宽,则得出①②断层中间部分岩层相对下沉,两侧岩层相对上升,即①西侧岩层相对上升、①东侧岩层相对下沉、②东侧岩层相对上升、②西侧岩层相对下沉。
第8题,如图所示,该地区先后经历了沉积作用(O、S、C、P)—水平挤压(向斜形成)—岩浆侵入(花岗岩)—断层—沉积作用(J、K),所以断裂升降作用晚于岩浆侵入作用;二叠纪沉积作用早于水平挤压作用;水平挤压早于岩浆侵入;白垩纪沉积作用晚于侏罗纪沉积作用。
9~10.9.A 10.B 解析 第9题,Q地层为第四纪沉积岩且在河流下游,河流挟带上游泥沙在此沉积,因此Q地层含有Pt2地层物质;地垒构造两边下沉,中间抬升,清风岭只有一条断层,无法判断;县城只有一侧地层,无法判断地质构造,且谷地整体中间老两边新,为背斜;断层切断二叠纪岩层,在二叠纪后形成。第10题,卧虎坡岩层为石英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砂岩为沉积岩,由碎屑物质物理沉积并固结成岩形成。
11.答案 (1)地壳断裂、流水侵蚀、流水搬运、重力塌陷。
(2)地表水沿土层孔隙、断裂面等下渗到地下;地下水在地下渠道内顺势流动,地下水最终排泄至东非裂谷区中海拔较低处(湖泊)。
(3)肯尼亚雨季降水集中,水量大;质地疏松的土层在雨季易被侵蚀、搬运至地裂缝内,地裂缝在较短时间内会淤积填满;地裂缝的形成受控于当地的活动断裂带,断裂带内的地下径流会持续侵蚀周围土层,使淤积后的地裂缝重新开裂。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肯尼亚地裂缝是在东非裂谷带上,肯尼亚地裂缝常与断层相伴而生,因此首先是地壳断裂,地裂缝形成处地表土层孔隙较大、结构松散,由于持续降水,流水沿孔隙下渗,发生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最后发生重力塌陷。第(2)题,根据材料,肯尼亚地裂缝常与断层相伴而生,地裂缝形成处地表土层孔隙较大、结构松散。地表水沿土层孔隙、断裂面等下渗到地下;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地下水在地下渠道内顺势流动,地下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最终排泄至东非裂谷区中海拔较低处的湖泊之中。第(3)题,肯尼亚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雨季降水集中,水量大;质地疏松的土层在雨季易被侵蚀、搬运至地裂缝内,地裂缝在较短时间内会淤积填满;根据材料,肯尼亚地裂缝常与断层相伴而生,说明地裂缝的形成受控于当地的活动断裂带,断裂带内有地下径流,地下径流会持续侵蚀周围土层,使淤积后的地裂缝重新开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7河流地貌的发育,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气候阶地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与“旱扇”相比,“湿扇”,干旱区“旱扇”的绿洲多出现在,1984—1992年,新桥水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6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虚线最可能示意,深渊轴部的地质构造为,该深渊南、北坡可能分别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3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次浓雾的成因是,图示年份,SOI是正值的年份,该海域,图中与厄尔尼诺相关性最强的鱼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西北太平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