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4讲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
展开1.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_______ 交换,其中的 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2)海—气水分交换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3)海—气热量交换
(4)全球水热平衡: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 ,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主要是盛行风及季风环流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会出现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现象①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的现象。
(2)拉尼娜现象①概念: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的现象。②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 ,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现象通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思维拓展·再提升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主要有何影响?
提示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我国易出现南涝北旱,冬季气温偏高;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我国易出现南旱北涝,冬季气温偏低。
1.海上奇观——漩涡首尾相接的卡门涡街现象卡门涡街是流体力学中的重要现象,指在一定条件下的流体绕过某些物体时形成的双列漩涡。2022年12月6日,下图所示海域上出现了一道道奇特的波纹,这些波纹由一系列的漩涡首尾相接组合而成,从韩国南部的济州岛向南延伸,绵延几百千米。
(1)图示海域此时的主导风向为 。 (2)济州岛以南海域这些首尾相接漩涡的出现,体现了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哪种交换?
2.导致气候异常的因素——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是指赤道附近印度洋东西海区存在海表温度东西振荡(有时东侧海表温度高于西侧,有时低于西侧)的现象。偶极子指数是指赤道印度洋西部海温距平与东部海温距平的差值(海温距平即某区海温与平均海温的差值)。研究表明2019年9月到2020年初的澳大利亚山火与偶极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下示意2015年7月到2020年1月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的变化情况。
(1)为什么2019年9月到2020年初澳大利亚山火比往年同期严重?
提示 西部沿海下沉气流强,加剧高温、干旱。
(2)赤道附近印度洋海表温度东西振荡,引起东、西侧气压高低的变化,进而对南亚季风产生影响。据此并结合图判断,2019年7月偶极子对南亚季风有何影响?
提示 增强西南季风。
考点 海—气相互作用
1.影响海—气间水热交换的因素
2.海洋对大气温度的影响
3.沃克环流(1)形成: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信风驱使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在东岸,由于表层海水被风吹走,下层的冷海水会上涌补充,沿岸还有自较高纬度流来的寒流,使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较低;在西岸,赤道暖流堆积下沉,形成深厚的暖水层。通过海—气的热量交换,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接近东西向的热力环流,即沃克环流。具体如下图所示:
(2)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0°~5°S)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东部和西部。(3)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均与沃克环流有关,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直接导致赤道地区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4.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2023·广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域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21千年—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17千年—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下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
(1)分析在距今17千年—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的原因。(2)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距今17千年—15千年期间,气候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海水迅速冷却,形成海冰,上、下层海水密度差减小;冬季风势力增强,对马暖流势力减弱;北部海域结冰,寒流减弱,寒暖流交汇减弱,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气温降低,南北侧环流减弱,西部上、下层洋流交换减弱。(2)赞同。理由:对马暖流的入侵提高了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而且距今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部、中部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同步增强。或不赞同。理由:日本海西部、中部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受夏季风、冬季风、洋流共同影响,夏季风影响日本海表层水体层化,而东亚冬季风影响日本海西部海冰的形成和深层水体垂向对流;对马暖流的入侵提高了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
考向一 全球水热平衡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具有方向性。高低纬度间的热交换可通过经向热通量来表示,下图为全球经向热通量分布曲线图(注:本图中,显热通量是指经向大气温差产生的热交换,潜热通量主要是水汽的蒸发和凝结产生的热交换,洋流热通量是通过寒、暖流产生的热交换,净通量为三者之和)。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 )A.北半球热量均向北输送B.北半球向南的潜热通量主要由东北信风完成C.潜热通量最高处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北半球向北的显热通量夏季大于冬季2.图中经向热通量分布曲线整体北偏,其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B.北极附近是海洋,比热容大C.北半球洋流模式比南半球复杂D.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比南半球多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北半球潜热通量在低纬主要向南输送。据材料可知,潜热通量主要是水汽的蒸发和凝结产生的热交换,其输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根据大气运动规律,北半球向南的潜热通量主要由东北信风完成;潜热通量最高处大约在40°S,此处并非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据材料可知,显热通量主要是由南北温差产生的热交换,而夏季南北温差小于冬季。第2题,净通量曲线在低纬度与横轴的交点为传输的起点,也是全球最热的地方,读图可知该交点位于赤道以北。造成经向热通量分布曲线整体北偏的原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增温明显;北极附近是海洋,比热容大,仅仅会对北极附近下垫面吸热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北半球洋流模式复杂的原因是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且北半球洋流模式比南半球复杂仅能解释洋流热通量;理论上,南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
考向二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2023·广东模拟预测)海水性质及运动状况的改变会对鱼类群落结构产生影响。下图示意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a→b的变化过程是( )A.厄尔尼诺→正常B.正常→厄尔尼诺C.正常→拉尼娜D.厄尔尼诺→拉尼娜
4.在a→b的变化过程中( )A.海水中的鱼群密度增大B.中上层鱼类移至更靠近海岸的地方C.海水中溶解氧浓度升高D.富含营养盐的海水从底层涌升增多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2讲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含湖泊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2讲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含湖泊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图形判读,答题指导,陆地水体,自然环境,淡水资源,生态服务,地表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水循环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水循环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动态平衡,地表形态,提示空气湿度,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③公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4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4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拉尼娜,东南信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