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89份)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其他常见地貌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其他常见地貌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答题指导,风沙地貌,海蚀崖,海蚀穴,南极洲,格陵兰岛,中低纬度高海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喀斯特地貌(1)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林、峰丛、孤峰、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等。(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里常见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3.海岸地貌(1)海蚀地貌:常见的类型有 、海蚀平台、 、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海蚀崖崩塌后退后,形成海蚀平台(2)海积地貌:常见的类型有海滩、 等。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分为 、沙滩和泥滩。有的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 以淤泥质沉积物为主
思维拓展·再提升海蚀穴、海蚀拱桥和海蚀柱在形成上有何关联?
提示 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被蚀穿后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
4.冰川地貌(1)冰川分类 依据是冰川的形态与规模
思维拓展·再提升分析峡湾的形成过程。
提示 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冰川运动对地面产生刨蚀作用,形成U形谷。后来随着全球气候进入温暖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U形谷,形成峡湾。
1.风力侵蚀形成的坑——风蚀坑风蚀坑是指松散或裸露的沙质地表经风蚀而形成的凹地,在风蚀坑的下风向伴随积沙体的发育。风蚀坑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的最高风速出现在风蚀坑出口处,风蚀坑以水平生长为主,长轴渐长;阶段Ⅱ坑体中部至积沙体前的风速最大,积沙体顶部的风速较小,致使风蚀坑深度加深、积沙体加高,以竖向生长为主。风蚀坑发育到一定阶段演化速度会衰减,无法持续扩大。下图示意风蚀坑演化两个阶段的剖面状况。
(2)分析风蚀坑—积沙体规模无法持续扩大的原因。
(1)简述阶段Ⅰ利于风蚀坑水平生长的条件。
提示 风蚀坑出口处的强风侵蚀能力强,导致沟谷宽度增加;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易被外力侵蚀;积沙体高度有限,对宽度增加的阻碍弱。
提示 松散的地表物质深度有限;随着风蚀坑的加深,侧壁后退,坍塌物向坑底运移、堆积;随着积沙体增高,到达丘顶的风速越来越小,堆积至此的沙粒越来越少。
2.海洋水下“近岸凹槽”地貌海水(或海浪)对区域的侵蚀或沉积,主要与其速度相关。山东芝罘岛由坚硬基岩构成,海岸陡峭。在岛屿西端的砾石、砂砾、砂大小混杂分布的近岸平坦海床上,形成了典型的水下“近岸凹槽”地貌。受海水侵蚀与沉积影响,海床的表层物质不再混杂分布,离岸由近及远处,海底表层物质颗粒依次主要为砾石、砂砾、砂。图1为芝罘岛位置示意图,图2为芝罘岛西端近岸凹槽形成的剖面示意图。
(1)该地“近岸凹槽”形成的主要季节主要是在冬季还是夏季?为什么?
提示 冬季。该地冬季盛行强盛的西北风,在岛西端成为向岸风;使向岸冲击风浪速度加大,海床侵蚀加剧。
(2)说明“近岸凹槽”处砾石、砂砾、砂分布区差异的形成原因。
提示 近岸处,海底水流速度快,侵蚀力强,较小颗粒的砂砾、砂被侵蚀搬运,(较大颗粒)砾石得以保存;离岸较远处,海底水流速度减缓,砂砾、砂先后沉积下来。
考点一 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条件
2.喀斯特地貌景观及特点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二、风沙地貌1.雅丹地貌(1)形成条件
(2)形成过程①地质时期河流、湖泊物质沉积,形成水平岩层。②地壳抬升,水体外泄或蒸发,岩体出露。③气候干旱、强劲的定向风沿裂缝侵蚀,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凹槽,坚硬岩层出露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台地,雅丹地貌形成。(3)地貌特点①形态不规则的沟槽与垄脊相间分布。②沟槽内常有砂粒堆积。③沟槽与垄脊多呈长条形,走向与主风向平行。④迎风坡一侧因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壁较陡。
2.移动沙丘(风积地貌)(1)移动沙丘的形成条件
(2)沙丘移动的机制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向上滚动,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一层一层地向前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流动沙丘。
(3)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4)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2023·新课标卷)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莲花盆需要(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 C.充足的水汽D.丰富的泥沙
答案 (1)B (2)B
[变式训练] 若溶洞中的薄层水流失,则莲花盆会发育为何种地貌?
提示 带有莲花盆底座的石笋。
考向一 喀斯特地貌(2023·广东揭阳高三校联考)美国佛罗里达州大柏树国家保护区的喀斯特地貌上,均匀分布着规模相当的圆形石灰岩洼地,且形成了密集的柏树湿地群落。早期,洼地会保留水分,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洼地之间的分水岭向较小洼地一侧迁移,较大洼地则进一步扩大;晚期,洼地积水外泄,风化速率减慢,洼地接受崩积,洼地的大小和洼地之间的距离近似。图1示意大柏树洼地景观,图2示意洼地演化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早期,分水岭向较小洼地一侧迁移,主要是因为两侧洼地存在( )A.生物活动差异B.边缘坡度差异C.产沙速率差异D.积水时间差异2.晚期,洼地的大小和洼地之间的距离近似,主要是因为( )A.较大洼地沉积加快B.较大洼地侵蚀加快C.较小洼地风化减慢D.较小洼地沉积加快
解析 第1题,早期,洼地会保留水分,大的洼地积水较多,风化和侵蚀作用大于小洼地,大的洼地积水侵蚀洼地之间的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变窄,分水岭向较小洼地一侧迁移,较大洼地则进一步扩大。所以,早期,分水岭向较小洼地一侧迁移,主要是因为两侧洼地存在积水时间差异,D正确。第2题,据“晚期,洼地积水外泄,风化速率减慢,洼地接受崩积,洼地的大小和洼地之间的距离近似”分析,晚期,洼地积水外泄,水位下降,侵蚀减弱,洼地接受崩积,沉积作用加强,较大洼地沉积加快导致洼地的大小和洼地之间的距离近似,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考向二 风沙地貌(2023·广东汕头校考三模)共和盆地位于祁连山和昆仑山的过渡地带,属于高寒干旱荒漠草原区,以西北风为主,年均气温2.4℃,年均降水量246.3毫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共和盆地内部的英德海面积曾达21.7平方千米,是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由河流摆动、下切遗留下来的古河道或牛轭湖。1990年英德海完全干涸,流沙侵入湖床,在盆地内部形成数个新月形沙丘。下图为某次野外考察绘制的英德海湖盆植被分布格局图。据此完成3~5题。
3.英德海自然景观演变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稀少B.高寒气候C.地表水枯竭D.构造运动4.与西侧不同,湖盆东侧海拔2 903~2 914米范围内形成流动沙丘,其主导因素为( )A.热量B.降水C.风向D.坡度5.植被、水分和土壤粒径大小都是影响土壤发育的重要因素。据此判断图中土壤发育最好的是( )A.东侧上部B.东侧底部C.西侧上部D.西侧底部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英德海所在的共和盆地处于祁连山和昆仑山的过渡地带。新生代以来,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隆起,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因此高原内部气候逐渐干旱,河流消失,内陆湖干涸,湖盆形成沙丘景观,故英德海自然景观演变的根本原因是构造运动,D正确。故选D。第4题,该地尤其湖盆内部多沙质沉积物,地表组成物质疏松。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在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下,沙粒向湖盆东侧运动,受东侧高地阻挡,风速减慢,沙粒在相对平缓的地带堆积,形成流动沙丘,C正确。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湖盆西侧处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强劲的西北风吹蚀,搬运西侧上部地表的细颗粒物质,而粗颗粒物质残留,因此形成的土壤颗粒较大;西侧中下部接受地下水补给,植被发育较好,削弱风速,风力侵蚀作用较弱,能促进土壤形成,土壤颗粒较细,因此土壤发育最好,D正确,C错误。东侧为西北风迎风坡,风力较大,土壤含水量低,植被生长条件较差,东侧底部为白刺灌丛沙堆,因此土壤发育较差,A、B错误。故选D。
考点二 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1.海岸地貌形成过程及特点
2.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023·海南卷)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2)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答案 (1)A (2)B
[变式训练] 羊背石坡度较缓的一侧是迎冰面,还是背冰面?
考向一 海岸地貌(2023·广东韶关高三校考)南、北长山岛隶属山东省长岛县,处于渤海海峡的南部,在长山水道与庙岛海峡之间,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胶辽古陆的一部分。受第四纪断裂活动的影响,长山岛沿岸形成各种陡峭的海蚀崖、海蚀平台等海岸地貌。水边线是波浪发生破碎和消能的第一站,水动力强。下图为长山岛砾石滩沉积物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1~3题。
1.长山岛砾石海滩的物质来源主要是( ) A.海岸崩塌B.冰川搬运C.河流输送D.风力沉降2.与砂质海滩相比,图示砾石海滩更稳定,主要原因是( )A.砾石海滩坡度大,潮汐上涨速度慢B.砾石磨圆度较低,砾石堆积层稳固C.砾石间孔隙度大,波浪通过率较高D.砾石粒径变化小,海水分选作用弱3.图示水边线附近的砾石粒径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岸坡度B.物源补给C.地壳运动D.海水动力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长山岛沿岸有各种陡峭的海蚀崖、海蚀平台等海岸地貌,海岸崩塌形成大小不一的砾石,A正确;长山岛处于渤海海峡的南部,受冰川作用影响较小,B错误;砾石质量较大,河流、风较难搬运,C、D错误。故选A。第2题,由图可知,砾石海滩砾石粒径大,砾石之间空隙度也大,潮汐和波浪通过率高,对砾石挟带作用减弱,更有利于海滩的稳定,C正确;潮汐为海水周期性的涨落,上涨速度快慢对海滩影响较小,A错误;砾石磨圆度较低,砾石间孔隙度大,堆积层较砂质海岸不稳定,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海岸远近,砾石粒径具有明显变化,D错误。故选C。
第3题,图示水边线附近的砾石粒径较大,海水动力较小,难以搬运挟带,所以大块砾石多分布在水边线,D正确;海岸坡度与原先海岸地形关系密切,对砾石分布影响较小,A错误;物源补给的砾石大小不一,受到海水的搬运,小块砾石更加远离水边线,大块砾石靠近水边线,B错误;地壳运动是由内力作用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对砾石的分布影响小,C错误。故选D。
考向二 冰川地貌(2023·广东汕头二模)研究表明在同一条冰川内部,随着冰川流速增大,槽谷的侧蚀作用逐渐取代下蚀作用成为主要外力作用,从而影响冰川槽谷的形态。如(a)图示意某冰川槽谷不同海拔位置多个探测点测定的冰川流速,如(b)图为利用探测技术测量各探测点横剖面的谷底形态。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剖面中可能是Ⅲ点位槽谷剖面的是( )
5.影响该冰川不同位置槽谷形态发育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光照C.坡度D.坡向
解析 第4题,由材料“研究表明在同一条冰川内部,随着冰川流速增大,槽谷的侧蚀作用逐渐取代下蚀作用成为主要外力作用”以及(a)图中Ⅲ点位冰川流速最快可知,此地槽谷剖面最宽,结合(b)图可知,Ⅲ点位槽谷最低点海拔范围为120~180米。第5题,从等高线弯曲情况可以看出,不同探测点所在剖面的坡度有明显差异,进而影响冰川流速,最终使得冰川不同位置槽谷形态发育差异;气温、光照、坡向均未在图中和材料中表现出对冰川流速有较大影响。
答题指导(五)地貌形成过程
1.分析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成因
2.分析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成因
1.侵蚀地貌成因解答思路
2.堆积地貌成因解答思路
(2023·山东泰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节理,也称为裂隙,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江西武功山(114°E,27.5°N)峰林地貌是节理发育的典型。研究发现,武功山曾是华南海盆北部边缘一部分,位于次级板块(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在内外力不断作用下,海盆闭合抬升逐渐演化成高耸的峰林地貌景观。目前,武功山地貌处于发展的幼壮年早期,景区内花岗岩峰林、石柱、石芽、象形石等微地貌景观广泛发育。下图为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形成演化模式。
(1)描述武功山花岗岩峰峦地貌的形成过程。(2)依据地貌演化一般规律,推测武功山地貌发展进入老年期时的微地貌类型。
加里东期,华南海盆闭合,武功山地区地层褶皱隆起,岩浆侵入冷凝结晶形成花岗岩;燕山期,板块继续碰撞挤压,武功山山体大幅抬升,伴随岩浆多次侵入冷凝结晶形成花岗岩;山体继续抬升隆起,在外力作用下,海相基底沉积地层大量风化侵蚀滑脱,花岗岩体暴露突出地表,形成高耸挺拔的花岗岩峰峦地貌。
以残峰、残丘等景观为标志,最后进入准平原阶段(或地势更加和缓/趋平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一常见地貌类型,考点二地貌的观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考点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农副产品,泥石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考点1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向下和向源头,深而窄,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