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课件(70份)
-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8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60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8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61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6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6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20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课时规范练65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62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62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共19页。
(2023·北京西城一模)“数字黄河”是“数字地球”概念的延伸,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黄河问题,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下图示意某地水务局的“智慧生态黄河”网页界面。读图,完成1~2题。
1.黄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多建设在下游,这里水质监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主要原因是( )①水、沙条件复杂 ②河道狭窄,水流较湍急 ③地形、地质复杂 ④水质较差,污染物复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关于“数字黄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3S”等技术可动态监测流域水旱灾情、水土保持和水污染状况B.可评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监测河道演变,指导水量调动C.便于专业人士获取河流数据和政务信息,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不大D.可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可视化信息,服务于流域的统一管理决策
解析 第1题,黄河下游含沙量大,水沙条件复杂,①正确;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河道开阔,水流速度平缓,②错误;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质结构简单,③错误;黄河下游来水量小,流速缓慢,水体的更新速度慢,且流经地区工农业发达,污染物复杂多样,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第2题,智慧生态黄河,可以用“3S”等技术动态监测流域水旱灾情、水土保持和水污染状况,评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监测河道演变,指导水量调动,还可以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可视化信息,服务于流域的统一管理决策,A、B、D不符合题意;数字黄河不仅方便专业人士获取河流数据和政务信息,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河流数据和政务信息,满足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C符合题意。
(2023·湖北十堰10月调研)气溶胶是指大气与悬浮在其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载体。气溶胶污染的产生与气流运动形势密切相关。下图示意芬兰南部不同月份产生明显气溶胶污染时对应的天气系统位置,该地冬季有积雪和冻土。据此完成3~4题。
3.最易产生气溶胶污染的天气( )A.空气对流旺盛 B.平均风速较小C.冷暖空气交绥 D.天空云量较大4.春季冷锋前产生的气溶胶污染更多,主要是因为锋前( )A.升温促进扬尘 B.降水强度较大C.气流运动剧烈 D.空气湿度增大
解析 第3题,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污染物扩散,A错误;平均风速较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最易产生气溶胶污染,B正确;冷暖空气交绥往往风力较大甚至出现降水,不易产生气溶胶污染,C错误;天空云量较大与气溶胶污染关系不大,D错误。第4题,冷空气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一般是被暖气团所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升温会促进扬尘,因此春季冷锋前产生的气溶胶污染更多,A正确;根据上题解析可知,降水强度较大和气流运动剧烈不易产生气溶胶污染,B、C错误;冷锋锋前还未形成降水,空气湿度没有明显增大的现象,D错误。
(2024·山东青岛高三期初调研)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虫害,同时也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经过不断的排放—传输—沉降过程,可以输入到偏远山区。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中的POPs主要来自跨境传输,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的POPs含量峰值出现时间不同。据此完成5~7题。5.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的条件主要包括( )①邻近的印度次大陆等地,工农业活动密集 ②高原面积广,可沉降面积大 ③受西风与季风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 ④气温低且降雪多,利于沉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的POPs含量峰值分别出现在( )A.夏季、夏季B.夏季、冬季C.冬季、夏季D.冬季、冬季
7.应对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境转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A.印度等污染物输出国禁止POPs的排放B.中亚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C.我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工程措施切断污染物输入D.多国开展合作,研发POPs的替代物
解析 第5题,由材料可知,青藏高原大气中的POPs主要来自跨境传输,青藏高原气候受西风带和印度季风的共同影响,印度季风影响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高原北部则受西风带影响,受西风与季风的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使得POPs数量较多,③正确;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虫害,青藏高原南部地区邻近印度,印度人口众多,工农业活动多,POPs数量多,①正确;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POPs进入高原后流动性变差,并伴随降雪逐步沉降,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与高原面积广关系不大,④正确、②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
第6题,青藏高原气候受西风环流和印度季风的共同影响。印度季风影响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夏季风(西南风)可以把印度地区的POPs吹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故青藏高原南部大气中的POPs含量峰值出现在夏季;青藏高原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西风带主要在冬季影响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故青藏高原北部大气中的POPs含量峰值出现在冬季。综上所述,B正确。第7题,禁止POPs的排放过于绝对,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A错误;中亚国家经济能力有限,且技术水平较低,排放的POPs较少,让中亚国家负担不太可行,B错误;POPs污染主要借助风力,通过工程措施难以阻止,C错误;青藏地区主要是跨境转移污染,故应多国开展合作,并积极研发POPs的替代物,D正确。
(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废水流入河流,并扩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尔维亚境内,导致河中80%的鱼类死亡。据此完成8~9题。8.奥拉迪亚金矿氰化物废水流入河流带来的影响有( )①河流上游鱼类死亡 ②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关闭 ③莱茵河水受到污染 ④引发国家间外交争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下列应对国际河流污染的措施,合理的有( )①沿河国家加强合作 ②限制鱼类产品流通 ③媒体指责渲染 ④控制影响范围,强化污染治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第8题,氰化物废水流入河流,对水体造成污染,河流污染会导致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停产关闭。河流流经多个国家,对多个国家都造成了经济损失,极易引发国家间外交争端,②④正确;流入河流的污染物会顺着河流往下游扩散,①错误,A、B错误。莱茵河下游主要流经德国、法国,与题干匈牙利、塞尔维亚不符,③错误,D错误。故选C。第9题,应对国际河流污染的措施主要包括沿河国家加强合作,一旦发生污染泄漏事故,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污染传播的范围,强化污染治理,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和对人民健康的威胁,B正确。
(2023·全国卷高三专题练习)燃煤取暖是我国北方城市主要的取暖方式之一,但大量燃烧煤炭在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清洁取暖”成为北方城市绿色发展的探索方向。山东省海阳市在核能综合利用领域先行先试。2019年5月,海阳市与山东H核电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共同推进核能供热项目。2021年冬天,海阳市成为我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据此完成10~11题。10.海阳市成为我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主要得益于海阳市( )A.核能发展最早、基础好B.经济发达,资金雄厚C.积极创新,政策支持D.人口众多,供暖需求旺盛11.核电厂与热力公司合作供暖,可以( )A.降低民众取暖成本B.扩大热力公司供暖范围C.降低核电厂核废料处理成本D.提高核电厂发电技术
解析 第10题,由材料可知,海阳市率先探索核能综合利用领域,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核能供热项目,体现了海阳市积极创新,且有政策支持,C正确。山东核能发电不是最早的,我国最早建的核电站是浙江秦山核电站,A错误。山东海阳市相较青岛等其他城市,经济不算发达,B错误。与供暖需求旺盛无关,D错误。故选C。第11题,与传统的燃煤取暖相比,核电厂发热效率高。核电厂与热力公司合作供暖,核电厂提供热源,热力公司提供输送热源方式,可减少供暖成本投入,进而降低民众取暖成本,A正确;供暖范围的扩大受多种因素影响,供暖方式的改变不一定能扩大热力公司供暖范围,B错误;合作供暖与核电厂核废料处理关系不大,C错误;合作供暖对核电厂发电技术提高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A。
12.(2023·广东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易在外力作用下通过多种途径富集于湿地环境,已成为新型环境污染物。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其丰水期水域面积大约是枯水期的4倍。该湖正面临着微塑料的污染,而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水系正是鄱阳湖水体与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图1示意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图2示意鄱阳湖流域各水系丰水期(7月)、枯水期(10月)水体与沉积物的微塑料丰度。
(1)从外力作用角度阐述鄱阳湖微塑料的主要富集途径。
微塑料通过流水搬运至湖中;地表的微塑料通过风力搬运,沉降在鄱阳湖;鄱阳湖中的塑料制品,受风化作用(光降解)或波浪冲击作用,脆化成微塑料。
(2)判断鄱阳湖丰、枯水期微塑料丰度的总体大小差异并分析其原因。(3)针对阻断微塑料迁移过程,提出减少鄱阳湖微塑料污染的有效措施。
枯水期大于丰水期。因鄱阳湖丰水期水域面积大幅超过枯水期,丰水期水量过大导致水体对微塑料产生了稀释作用;枯水期(10月)采样时间滞后于丰水期(7月)3个月,经历较长时间的沉积作用,枯水期微塑料丰度有一定的升高。
在主要河流入湖口设置拦截吸附装置,并定期清理;加强周边区域垃圾清运过程的管理,对垃圾清运场所进行加盖处理;打捞湖中及流域的塑料制品,减少微塑料来源。
解析 第(1)题,直接的来源是湖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塑料制品,受风化作用或波浪冲击作用,脆化破碎成微塑料;周边水系中的微塑料,通过流水作用搬运到鄱阳湖;周边陆地,人类活动留在地表上的塑料风化成微塑料后,通过风力搬运,沉降在鄱阳湖。第(2)题,从水体和沉积物的微塑料丰度数据来看,除饶河、修水丰水期沉积物微塑料较多之外,水体中和其他支流的沉积物中都是枯水期大于丰水期,总体来看,枯水期大于丰水期。这是因为鄱阳湖丰水期水量增加,水域面积大幅超过枯水期,微塑料的丰度单位是每升或者每千克水体、沉积物中含有微塑料的数量,水量大导致水体对微塑料产生了稀释作用,丰度降低;枯水期(10月)采样时间滞后于丰水期(7月)3个月,随着水量的减少,流速的减慢,加速了微塑料在湖底的沉积,经历3个月的时间,枯水期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也会有一定的升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20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课时规范练65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课件,共11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8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58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件,共8页。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8章第1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可承受,社会经济,超高浓度污染物,环境安全问题,环境安全风险,瞬时性,多样性,广泛性,短期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