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11页。
第六单元 第21课 《庄子》二则一、学习目标○了解庄子及其思想主张。重点○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难点二、课文预习资料速查【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二】背景资料《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是该篇的开头部分,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因其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很难找到知己。惠子就是庄子一个难得的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差距,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生平唯一的挚友。【三】常考文言知识速查(一)重点字北冥(míng) 鲲(kūn) 抟(tuán) 濠(háo)梁 鲦(tiáo)鱼 循(xún)(二)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三)一词多义《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1.志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指鲲)2.其 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其名为鹏(代词,它的)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3.而怒而飞(连词,表修饰)是鱼之乐也(结构助词,的)4.之 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我知之濠上也(代词,指鱼之乐)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5.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四)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3.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气息,这里指风;今义:消息;休息;利息。)4.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5.请循其本(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沿袭。)6.野马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五)词类活用《齐谐》者,志怪者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六)文言句式◎判断句1.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判断。)2.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七)成语积累1.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2.濠梁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八)名句积累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四】教材预习问题速查问题1:庄子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搜集与“鹏”有关的文学形象、诗词名句、成语典故,与同学交流。[示例]:“鹏”的文学形象: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记载“鹏”的当属《庄子》。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用汪洋恣肆、瑰丽诡谲的笔调,描写了一只气势磅礴的巨鸟:出水为鹏,入水为鲲。关于“鹏”的诗词名句:①九万里风鹏正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李白)③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天台晓望》李白)关于“鹏”的成语典故:①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形容前程远大。②鹏抟鹚退:喻指宦海的浮沉,仕途的进退。③鹏霄万里:比喻前程远大。问题2: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特点。[示例]:在《北冥有鱼》中,作者以雄奇的想象,瑰丽的文风,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前三句话以顶真的形式连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来语气连绵,韵律流畅; “不知其几千里也”反复出现,极力渲染鲲鹏之硕大无比;仅仅“鹏之背”就“不知其几千里也”,当它展开翅膀时,那翅膀就像“垂天之云"。之后又引用《齐谐》中的句子,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最后又以人之视天来想象鹏之视下,意境开阔深远,诵读时要注意运用形象思维,想象庄子笔下雄奇瑰丽的浪漫景象。同时本文通过描述鲲、鹏的形体,极写鲲、鹏之大和鹏的奋飞之高,营造了一种广袤开阔的境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追求无己、无功、无名的思想,让人觉得这样讲述哲理一点都不抽象枯燥。庄子将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显得激情澎湃。三、课文精读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北冥”一词除个绍鲲、鹏的所居之地外,还原处有什么含义?“北冥”一词还透露出旷远神秘的意味,暗示着北冥是非世人所能见,亦非人智所能测的,这种意味与鲲、鹏神秘的形象融为一体。】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夸张】【说明鲲、鹏的形象不可测知。】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比喻】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从“北冥”到“南冥”,如何理解这两个地点?把鲲、鹏的目的地“南冥”与出发地“北冥”对举,表明鲲、鹏要从极北之地迁徙至极南之地,可见其志向高远。】《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引用】【夸张】【引用《齐谐》中的话极力渲染大鹏南飞之气势磅礴,大鹏看似自由,然而仍有所凭借——飞往南海要凭借六月的大风。】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色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用揣测之笔写鲲、鹏下视大地的状态,将鲲、鹏自由无碍的状态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注释:①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②鲲(kūn):大鱼名。③鹏:大鸟名。④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⑤垂:悬挂。⑥海运:海水运动。⑦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⑧志:记载。⑨水击:击水,拍打水面。⑩抟(tuán):盘旋飞翔。扶摇:旋风。⑪去: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⑫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⑬是:这样。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展开的双翅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时将飞到南海去。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中说:“鹏鸟迁往南海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野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天之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开门见山】【开篇点出人物、地点、事件——庄子与惠子游玩于濠水上的桥上,文章由游玩引出论辩。】庄子曰:“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如何理解“出游从容”一词?“出游从容”的鱼是快乐的,这是庄子愉悦心境的反映,表现出他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追求。】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语言描写】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非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惠子曰:“我非子, 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语言描写】【惠子的回答,语言严密,逻辑性极强。】注释:①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②绦(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③是:这。 ④全:完全,完备。译文: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子惠子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第一层:庄子与惠子辩论庄子是否知鱼之乐。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 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语言描写】【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摆脱了惠子的追问。庄子的机智跃然纸上。】注释:①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起下文。译文:庄子说: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第二层:庄子战胜了惠子。四、课文整体点拨【一】课文主旨《北冥有鱼》通过鲲、鹏变化和大鹏南徙两个故事,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都要有所凭借的道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二人的论辩,既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二】课文结构 形体变化 北冥有鱼鲲、鹏 海运将徙 去以息也 想象奇特、形象宏大 野马、尘埃:生物以息相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起因——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由河中的鱼展开辩论 庄子——鱼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经过 非子,不知子; 惠子——非鱼,不知鱼之乐非鱼,不知鱼之乐结果——庄子知濠【三】特色总结《北冥有鱼》①想象瑰丽、壮阔。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②想象中对比鲜明。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大”的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比来阐述物皆有所凭借的道理。③想象中浓情厚意。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蕴含了自己对绝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①采用对话形式,论辩精彩。本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出了精彩的辩论艺术。②笔法轻松,幽默机智。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的笔调描述了论辩过程,二人的语言不乏幽默,使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四】全篇问题探究[重点]作者是怎样描写鲲、鹏的形象的?点拨: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地点: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的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 "九万里”言其活动范围,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鹏腾飞时气势之壮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五】教材习题答案速查——思考探究1、背诵《北冥有鱼》,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参考答案:背诵略。《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里,乘风而上九万里。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感慨。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3、熟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复述这则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1)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复述略。(1)惠子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他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而庄子论辩的机敏和巧妙则体现在当他在惠子的反击下本该无言以对时,却又返回争论的起点,运用偷换概念的技巧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从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知道”。(2)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因此他说他知道“鱼之乐”。【六】积累拓展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齐谐》者,志怪者也(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请循其本参考答案: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记载。(3)如何,怎么。(4)追溯。2、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注释:①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②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参考答案:李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庄子》中的大鹏形象。他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并希望得到像李邕(yōng)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五、一课一德——淡泊名利①古人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陶渊明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杜牧》②古人行庄子在濮水边逍遥地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去请庄子出仕为官。两位大夫见到庄子,毕恭毕敬地说: “大王愿意把国内的政务委托给先生!”庄子手拿钓竿,头也不回,说: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还把它用丝巾包上,藏在竹匣里,放在庙堂之上。你们说,这只龟是愿意死了留下骨头被人尊崇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地里爬呢?”两位大夫回答说: “当然是愿意活着在泥地里爬啊!”庄子说:“你们请回吧!让我拖着尾巴在泥地里活着吧!”这个故事说明庄子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③今人行名利烟云淡如水,事业千秋重于山前些年,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晚稻测产现场,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测得平均亩产911.7公斤,加上此前7月份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双季杂交稻平均亩产达到1530.76公斤。这个数字,意味着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冲关成功,再次刷新了双季稻亩产世界纪录。听到这组数字后,一直在视频前密切关注测产现场的袁隆平大呼:“我现在不仅仅是兴奋!"袁隆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晚稻平均亩产达到880公斤,就很满足了,超过900公斤,就更加满意了,这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下一步我希望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能在更多双季稻产区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袁隆平说。袁隆平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已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他这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第六单元 第21课 《庄子》二则一、学习目标○了解庄子及其思想主张。重点○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难点二、课文预习资料速查【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二】背景资料《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是该篇的开头部分,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因其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很难找到知己。惠子就是庄子一个难得的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差距,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生平唯一的挚友。【三】常考文言知识速查(一)重点字北冥(míng) 鲲(kūn) 抟(tuán) 濠(háo)梁 鲦(tiáo)鱼 循(xún)(二)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三)一词多义《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1.志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指鲲)2.其 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其名为鹏(代词,它的)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3.而怒而飞(连词,表修饰)是鱼之乐也(结构助词,的)4.之 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我知之濠上也(代词,指鱼之乐)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5.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四)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3.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气息,这里指风;今义:消息;休息;利息。)4.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5.请循其本(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沿袭。)6.野马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五)词类活用《齐谐》者,志怪者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六)文言句式◎判断句1.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判断。)2.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七)成语积累1.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2.濠梁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八)名句积累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四】教材预习问题速查问题1:庄子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搜集与“鹏”有关的文学形象、诗词名句、成语典故,与同学交流。[示例]:“鹏”的文学形象: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记载“鹏”的当属《庄子》。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用汪洋恣肆、瑰丽诡谲的笔调,描写了一只气势磅礴的巨鸟:出水为鹏,入水为鲲。关于“鹏”的诗词名句:①九万里风鹏正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李白)③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天台晓望》李白)关于“鹏”的成语典故:①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形容前程远大。②鹏抟鹚退:喻指宦海的浮沉,仕途的进退。③鹏霄万里:比喻前程远大。问题2: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特点。[示例]:在《北冥有鱼》中,作者以雄奇的想象,瑰丽的文风,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前三句话以顶真的形式连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来语气连绵,韵律流畅; “不知其几千里也”反复出现,极力渲染鲲鹏之硕大无比;仅仅“鹏之背”就“不知其几千里也”,当它展开翅膀时,那翅膀就像“垂天之云"。之后又引用《齐谐》中的句子,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最后又以人之视天来想象鹏之视下,意境开阔深远,诵读时要注意运用形象思维,想象庄子笔下雄奇瑰丽的浪漫景象。同时本文通过描述鲲、鹏的形体,极写鲲、鹏之大和鹏的奋飞之高,营造了一种广袤开阔的境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追求无己、无功、无名的思想,让人觉得这样讲述哲理一点都不抽象枯燥。庄子将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显得激情澎湃。三、课文精读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北冥”一词除个绍鲲、鹏的所居之地外,还原处有什么含义?“北冥”一词还透露出旷远神秘的意味,暗示着北冥是非世人所能见,亦非人智所能测的,这种意味与鲲、鹏神秘的形象融为一体。】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夸张】【说明鲲、鹏的形象不可测知。】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比喻】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从“北冥”到“南冥”,如何理解这两个地点?把鲲、鹏的目的地“南冥”与出发地“北冥”对举,表明鲲、鹏要从极北之地迁徙至极南之地,可见其志向高远。】《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引用】【夸张】【引用《齐谐》中的话极力渲染大鹏南飞之气势磅礴,大鹏看似自由,然而仍有所凭借——飞往南海要凭借六月的大风。】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色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用揣测之笔写鲲、鹏下视大地的状态,将鲲、鹏自由无碍的状态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注释:①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②鲲(kūn):大鱼名。③鹏:大鸟名。④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⑤垂:悬挂。⑥海运:海水运动。⑦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⑧志:记载。⑨水击:击水,拍打水面。⑩抟(tuán):盘旋飞翔。扶摇:旋风。⑪去: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⑫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⑬是:这样。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展开的双翅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时将飞到南海去。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中说:“鹏鸟迁往南海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野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天之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开门见山】【开篇点出人物、地点、事件——庄子与惠子游玩于濠水上的桥上,文章由游玩引出论辩。】庄子曰:“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如何理解“出游从容”一词?“出游从容”的鱼是快乐的,这是庄子愉悦心境的反映,表现出他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追求。】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语言描写】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非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惠子曰:“我非子, 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语言描写】【惠子的回答,语言严密,逻辑性极强。】注释:①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②绦(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③是:这。 ④全:完全,完备。译文: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子惠子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第一层:庄子与惠子辩论庄子是否知鱼之乐。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 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语言描写】【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摆脱了惠子的追问。庄子的机智跃然纸上。】注释:①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起下文。译文:庄子说: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第二层:庄子战胜了惠子。四、课文整体点拨【一】课文主旨《北冥有鱼》通过鲲、鹏变化和大鹏南徙两个故事,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都要有所凭借的道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二人的论辩,既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二】课文结构 形体变化 北冥有鱼鲲、鹏 海运将徙 去以息也 想象奇特、形象宏大 野马、尘埃:生物以息相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起因——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由河中的鱼展开辩论 庄子——鱼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经过 非子,不知子; 惠子——非鱼,不知鱼之乐非鱼,不知鱼之乐结果——庄子知濠【三】特色总结《北冥有鱼》①想象瑰丽、壮阔。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②想象中对比鲜明。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大”的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比来阐述物皆有所凭借的道理。③想象中浓情厚意。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蕴含了自己对绝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①采用对话形式,论辩精彩。本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出了精彩的辩论艺术。②笔法轻松,幽默机智。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的笔调描述了论辩过程,二人的语言不乏幽默,使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四】全篇问题探究[重点]作者是怎样描写鲲、鹏的形象的?点拨: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地点: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的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 "九万里”言其活动范围,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鹏腾飞时气势之壮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五】教材习题答案速查——思考探究1、背诵《北冥有鱼》,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参考答案:背诵略。《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里,乘风而上九万里。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感慨。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3、熟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复述这则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1)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复述略。(1)惠子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他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而庄子论辩的机敏和巧妙则体现在当他在惠子的反击下本该无言以对时,却又返回争论的起点,运用偷换概念的技巧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从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知道”。(2)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因此他说他知道“鱼之乐”。【六】积累拓展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齐谐》者,志怪者也(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请循其本参考答案: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记载。(3)如何,怎么。(4)追溯。2、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注释:①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②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参考答案:李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庄子》中的大鹏形象。他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并希望得到像李邕(yōng)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五、一课一德——淡泊名利①古人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陶渊明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杜牧》②古人行庄子在濮水边逍遥地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去请庄子出仕为官。两位大夫见到庄子,毕恭毕敬地说: “大王愿意把国内的政务委托给先生!”庄子手拿钓竿,头也不回,说: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还把它用丝巾包上,藏在竹匣里,放在庙堂之上。你们说,这只龟是愿意死了留下骨头被人尊崇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地里爬呢?”两位大夫回答说: “当然是愿意活着在泥地里爬啊!”庄子说:“你们请回吧!让我拖着尾巴在泥地里活着吧!”这个故事说明庄子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③今人行名利烟云淡如水,事业千秋重于山前些年,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晚稻测产现场,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测得平均亩产911.7公斤,加上此前7月份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双季杂交稻平均亩产达到1530.76公斤。这个数字,意味着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冲关成功,再次刷新了双季稻亩产世界纪录。听到这组数字后,一直在视频前密切关注测产现场的袁隆平大呼:“我现在不仅仅是兴奋!"袁隆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晚稻平均亩产达到880公斤,就很满足了,超过900公斤,就更加满意了,这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下一步我希望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能在更多双季稻产区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袁隆平说。袁隆平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已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他这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