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本单元综合和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本单元综合和测试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结合生产实际,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开发清洁能源 B.全面关停化工企业
C.净化汽车尾气 D.研发易降解的塑料
2.空气中能借给呼吸,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
3.空气中含量较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4.空气的主要组成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氩气等稀有气体,将它们按照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④③②
5.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人空气污染指数监测的是( )
A.氮气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
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
D.控制PM2.5的排法以减少雾霾天气
7.碳循环和氧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循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
B.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CO2全部吸收
C.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和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再加热,溶液变为无色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9.下列措施不符合我区创建“绿色生态城区”的是( )
A.不向水中丢垃圾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D.严查工厂排放的水是否达标
10.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打开止水夹后,进入瓶内的水不足瓶内空间 .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红磷过量B.装置漏气C.红磷不足D.装置未冷却
11.下列试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二、非选择题
1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占21%,氮气占 ,稀有气体占 , 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
14.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进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集气瓶炸裂,原因是
(2)某同学做“给液体加热”实验时,试管炸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答一点即可)
(3)某学生如图2所示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选择图2代替课本实验图3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②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 (填数字)处,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
③该实验中的红磷 (填“能”或“不能”)用硫来代替
15.生活就是一本化学教科书,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便可发现化学无处不在,探究其乐无穷。你思考过下列现象吗?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1)把一瓶冰汽水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瓶外壁有一层水珠出现。
(2)煤气、木材、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
(3)澄清石灰水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上会出现一层白膜。
16.【科普阅读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空气的发展史】 1772 年,卢瑟福发现空气中含有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支持燃烧的吃体 A;1773年前后,舍勒用实验证明,空气还含有另外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B;18世纪,拉瓦锡测定了气体B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后来瑞利、拉姆赛陆续发现了氢气、氖气等稀有气体。
【空气是宝贵资源】空气中各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炼钢、加工、透输、电光源等领城,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空气的保护】洁净空气对于人类、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但随着工业发展,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1)氮气是生产化肥的重要原料。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
(2)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增加PM2.5的是____(填字母)。
A.焚烧垃圾B.治理工地扬尘
C.汽车尾气的排放D.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3)空气污染物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 ③一氧化碳 ④二氧化氮 ⑥氧气
(4)为减少空气污染,用天然气代替煤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5)下列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②植树造林
③将化工厂烟囱建高后排放废气 ④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6)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相比,工业上制取氧气的优点有 (写一条)。
17.测定空气的组成后,同学们知道了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氧气的密度约为1.43g/L,空气的密度约为1.29g/L。小芳想知道100g空气中氧气的质量,请你帮她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 开发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 全面关停化工企业,不利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符合题意;
C. 净化汽车尾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 研发易降解的塑料,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水、空气污染的原因及保护进行分析;其中塑料垃圾造成的污染为“白色污染”,可采用研发易降解塑料或找替代产品。
2.【答案】C
【解析】【解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其中能氧气能供给呼吸.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A不符合题意;
C、氧气能供给呼吸且体积分数约占21%;故C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占0.94%,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组分的含量以及用途进行解答。
3.【答案】B
【解析】【解答】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氧气和氧,氧气是较活泼的气体,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答案为:B。
【分析】空气中氧气占21%、氮气占78%、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氧气化学性质较活泼,能够与多种物质反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4.【答案】B
【解析】【解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所以按照体积分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③①④②;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
5.【答案】A
【解析】【解答】排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三大有害气体指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污染物。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污染空气的物质分析。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能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
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能减少尾气污染,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
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正确.
D、控制PM2.5的排法以减少雾霾天气,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造成对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
7.【答案】B
【解析】【解答】A.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主要通过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等,这些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分析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不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该选项分析符合题意;
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和氧循环,该选项分析不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选项分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主要通过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结合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析。
8.【答案】C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能使紫色试液变红,在加热碳酸分解,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A不符合题意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不符合题意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符合题意
D.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紫色石蕊试液是紫色的分析
B、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分析
C、根据经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9.【答案】B
【解析】【解答】A. 不向水中丢垃圾,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 “绿色生态城区”的要求,A不符合题意;
B.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导致水或土壤的污染,不符合 “绿色生态城区”的要求,B符合题意;
C.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避免因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导致的污染,符合 “绿色生态城区”的要求,C不符合题意;
D. 严查工厂排放的水是否达标,有利于及时处理污染物,符合 “绿色生态城区”的要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化学是指反应之后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化学行为。
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红磷过量才能保证将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符合要求;
B.如果装置漏气,会导致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少,不符合要求;
C.红磷不足,导致没有将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进入的水偏少,不符合要求;
D.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导致瓶内气压偏大,进入的水偏少,不符合要求.
故选A.
【分析】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常用在密闭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11.【答案】D
【解析】【解答】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结论,不是现象,不符合题意;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不符合题意;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不符合题意;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生成物名称为结论描述分析;
B、根据硫燃烧现象分析;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12.【答案】C
【解析】【解答】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说法不符合题意;
B、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法不符合题意;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说法符合题意;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进行解答。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均生成大量白烟。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同时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都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3.【答案】氧气;78%;0.94%;二氧化碳;0. 03%
【解析】【解答】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N2)约占78%,氧(O2)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CO2)约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所占体积分数分析回答。
14.【答案】(1)预先没有盛少量水或垫一层细沙
(2)试管外壁有水(合理均可)
(3)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测量结果更准确,可以防止污染空气;8;红磷的量不足;不能
【解析】【解答】(1)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防止生成的熔融物炸裂瓶底,在瓶底铺一层细沙或盛少量水,瓶底炸裂说明预先没有盛少量水或垫一层细沙。故填:预先没有盛少量水或垫一层细沙;(2)给液体加热时,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外壁有水,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试管加热时没有进行均匀加热等;故填:试管外壁有水;(3)①图2的设计操作与图3比较,其优点是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测量结果更准确,可以防止污染空气;故填: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测量结果更准确,可以防止污染空气;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足量的红磷燃烧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氧气体积为: ,则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10mL-2mL=8mL处;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或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没有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均会导致测定结构不准确;故填:8;红磷的量不足;③硫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所以不能用硫来代替红磷;故填:不能。
【分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能够产生高温的熔化物,如果直接落在集气瓶中会引起集气瓶的炸裂。(2)根据实验中的不当操作来分析;(3)①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②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来分析;③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熟记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15.【答案】(1)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小水珠
(2)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一些物质才能在空气中燃烧
(3)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
【解析】【解答】(1)将冰汽水放在空气中,瓶身周边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外壁,故填: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小水珠;(2)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具有助燃的作用,能帮助一些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故填: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一些物质才能在空气中燃烧;(3)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当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时,它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在液面上形成一层白膜,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
【分析】(1)根据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分析;
(2)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3)根据石灰水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分析。
16.【答案】(1)78%
(2)B;D
(3)②③④
(4)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5)①②④
(6)原料廉价易得
【解析】【解答】(1)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
(2) 焚烧垃圾 、 汽车尾气的排放 都会增加PM25, A、C错误;治理工地扬尘 、 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可防止空气污染,不会增加PM2.5,B、D正确;
(3) 空气污染物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空气中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是甲烷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表达式为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
(5)①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正确; ②植树造林可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正确;③将化工厂烟囱建高后排放废气并未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错误; ④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可保护环境,正确。
(6) 工业上制取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该方法原料廉价易得。
【分析】(1)根据空气中氮气占78%体积分析;
(2)根据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治理扬尘、控制烟花爆竹等可减少PM2.5的排放分析;
(3)根据空气污染物种类及空气组成分析,空气中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4)根据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是甲烷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5)根据空气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确定各做法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6)根据工业制氧气原料为空气分析。
17.【答案】解:根据m=ρV,100g空气的体积V空气= =77.5L,氧气的体积为77.5L× =15.5L,则氧气的质量m氧气=15.5L×1.43g/L=22.17g;
答:100g空气中氧气的质量为22.17g
【解析】【分析】根据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和气体的密度、体积和质量的关系进行计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下列四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精品练习,文件包含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原卷版docx、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