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 教科版(2017)四年级科学下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5526824/0-17111075625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 教科版(2017)四年级科学下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5526824/0-171110756255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 (2017)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比较不同的土壤
单元
岩石与土壤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下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目标解读:沙质土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良好。黏质土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则是由适当比例的沙粒、粉沙粒和黏粒所组成的土壤,土性疏松,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耕作方便,适宜作物生长。
2、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地观察、比较。
目标解读:通过眼看、手摸和做对比实验的方式来认识三种不同土壤在颗粒大小、黏性以及渗水性三个方面的特点。
2、能够观察、描述、记录三种土壤的特性。
3、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需求都来源于土壤。
重点
1、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2、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难点
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地观察、比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聚焦:不同土壤之间有哪些差别呢?
讲解:我们已经知道了土壤中有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各种不同的物质集合在一起形成了土壤。由于物质组成的比例不同,形成的土壤也各不相同,有的土壤大颗粒较多,有的土壤小颗粒较多,有的土壤大颗粒和小颗粒比例适中。正是这些不同,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
土壤是由沙砾、沙、黏土、水和空气等组成的。由于物质之间组成的比例各不相同,形成的土壤就千差万别。想要分析土壤之间的区别,就要细化研究不同比例的沙、黏土等物质对土壤特征的影响。
温故知新
激趣导入
讲授新课
探索一:观察三种土壤
观察准备:1号土壤、2号土壤、3号土壤、放大镜等。
观察方法:(1)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颜色深浅等。
(2)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潮湿程度等。
(3)闻——闻一闻各种土壤的气味。
观察记录:
探索二:比较三种土壤的黏性
观察准备:1号土壤、2号土壤、3号土壤、水等。
观察方法:(1)捻——感觉没加水之前土壤颗粒的硬度、粗糙程度等。
(2)握——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3)团——加少量水,用手分别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看哪一种能团成小球。
观察结果:1号土壤没加水之前比较硬,粗糙,土壤黏性差,加少量水黏性还是比较差,不易团成小球;2号土壤没加水之前软硬适中,细腻,土壤黏性好,加少量水黏性增加,容易团成小球;3号土壤没加水之前不太硬,比较细腻,土壤黏性一般,加少量水黏性增加,比较容易团成小球。
探索三: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实验准备:1号土壤、2号土壤、3号土壤、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纸巾、水等。
实验预测: 号土壤渗出的水最多。
实验方法:(1)将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的上半部分在同一位置剪开,撤去瓶盖后将上半部分倒扣在底部,用纸巾铺好倒扣的部分,做成三个相同的简易漏斗。
(2)取相同量的三种土壤分别倒入三个漏斗中,到达同一高度,要离漏斗的边缘有些距离,不能装得太满。
(3)将等量的水分别缓慢地倒入三个漏斗中,观察当水流过三种土壤时发生的现象。
操作提示:先利用其他相同容器准备三份同样多的水,可以节省实验所用的时间。倒水时要缓慢倒入,防止将土壤溅开。如果实验条件允许,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这样可以保证三份水同时加入三份土壤样本中,以保证实验的等时性。
课件出示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回答。
分组实验并记录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科学探索求真知,名师点拨解疑难。
研讨探究
研讨一:交流三种土壤的特点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来认识三种土壤
播放视频《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
提问:你能说说我们实验用的三种土壤分别是哪种土壤吗?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
小结:1号土壤为沙质土:结构松散,透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变得干燥。2号土壤为黏质土:质地细密,容易积水、板结。3号土壤为壤土: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的土壤,具有较理想的团粒结构,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土温和肥效发挥稳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盆栽基质。
质疑:通过学习你能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吗?
研讨二:推测不同种类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小结: 根据我们的观察,1号土壤土质疏松,颗粒间的缝隙大,渗水性较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比较差,适合耐旱植物;2号土壤土质细密,颗粒间的缝隙小,渗水性、透气性一般,保水性、保肥能力较好,适合而涝植物;3号土壤,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和透气都适中,适合大多数植物。
讨论交流
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
拓展延伸
一、查阅资料,举例说说三种土壤分别适合哪些植物生长
小结: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好,保水性和保肥能力比较弱,适合种植耐干旱的热带植物,比如仙人掌、芦荟等。壤土颗粒大小、空隙适中,保水和保肥能力适中,适合大多数植物, 是理想的土壤质地。黏质土有较高的保水性和保肥能力,适合种植水稻、荷花等,当然也适合种植杨树、柳树等高大,扎根深远的树木、花卉。
三种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
二、土壤成因
播放视频《土壤成因》
小结:影响或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和强度)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成土因素。前者包括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水文和时间(年龄);后者指人类的耕垦、施肥和灌溉等活动。
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课堂练习
幻灯呈现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69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69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69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索,研讨,合作探究,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