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整套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产生气体的变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产生气体的变化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产生气体的变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例如产生气体。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会伴随一些特殊现象。
2.能利用感官进行仔细观察,对物质变化的现象进行准确描述。
3.能以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如有气体生成为依据,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尊重实验事实,愿意与人交流实验现象,分享观点。
2.产生深入研究物质变化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受物质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会产生气体,这种气体是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
难点:收集产生的气体并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每组7个瓶盖、1个自封袋、3个小勺、2个滴管,白砂糖、食盐、小苏打、水和白醋少许、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1块鸡蛋壳、1块贝壳、2个烧杯(各装半杯醋)、二氧化碳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和判断物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烟花绽放和柠檬切块的图片。)图片中的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别伴随着哪些现象?(预设:烟花在绽放的过程中伴随着发出声音、发光和产生气味等现象;柠檬被切成块的过程中,大小、形状发生了改变。)
3.揭题:(教学提示:出示白砂糖、食盐、小苏打、白醋和水。)这些物质分别是厨房中的白砂糖、食盐、小苏打、白醋和水。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能在变化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了解这些物质间的变化。(板书:产生气体的变化)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
1.讲解:科学探究中,通常将物质取样再进行实验,这样既能达到观察、研究的目的,也能节约药品。因此,我们的探究实验将在塑料瓶盖中进行。
2.提问:我们如何科学、直观地观察这些物质的变化呢?(预设:分别取两组相同量的小苏打、食盐和白砂糖放入塑料瓶盖中,一组加入适量的水,另一组加入相同量的白醋,对比观察它们发生的变化。)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4.提问:在小苏打里滴入白醋时,出现大量气泡,这代表有什么产生?(预设:有气体产生。)说明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预设: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因为产生了新物质。)
5.小结:当把白醋滴入装有小苏打的瓶盖时,会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新物质,因此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而在其他五个瓶盖中,发生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产生,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对反应类型和判断依据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不是化学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理解。
探索二:收集产生的气体
1.过渡: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竟然能产生气体!大家想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预设:想。)怎样才能更好地研究这种气体呢?(预设:收集起来观察这种气体的特征。)
探索
与研讨
2.提问: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的变化太快了,刚才实验中产生的气体都释放到空气中了。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收集这些气体吗?要注意什么呢?(预设:将瓶子或袋子罩在小苏打和白醋上方,这样它们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就进入瓶子或袋子里了,要注意罩严实,以减少气体泄露;向矿泉水瓶里倒入适量白醋,瓶盖内装少量小苏打,将小苏打倒入瓶中并迅速拧紧瓶盖,要注意用量,避免产生的气体过多而发生爆炸。)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三:其他产生气体的变化
1.过渡: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物质可以和白醋产生气体,大家知道是哪些物质吗?(教学提示:出示鸡蛋壳和贝壳。)
2.演示:向两只装有半杯白醋的烧杯中分别投入鸡蛋壳和贝壳,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提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预设:鸡蛋壳和贝壳表面都有气泡冒出,说明鸡蛋壳和贝壳都能与白醋产生气体。)
4.活动:出示二氧化碳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研讨汇报
探索
与研讨
拓展
与小结
小结: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会迅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二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比空气重、能溶于水、不支持燃烧的特点。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探索开始前,对小苏打、白醋等物质的用途进行简单的补充介绍,再将白醋和水分别与小苏打、白砂糖、食盐进行混合。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明显观察到只有一组物质混合时产生了气体。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思考,顺势导出探索二:收集这种气体。收集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仔细观察变化的现象,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变化的本质,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探索三,是生活中具有类似特征的变化过程的汇总。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资料来讲解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后
作业
第三题。
三、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沙子放入水中后沉入水底
B.贝壳在白醋中浸泡,产生了气泡
C.暴露在空气中的铜狮表面被绿色物质覆盖
2.有关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会爆炸 B.液体颜色变深 C.冒出气泡,发出哧哧声
5.泡沫灭火器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 )的性质。
A.无色无味 B.不支持燃烧 C.比空气重
参考答案
三、1.A 2.C 5.B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产生气体的变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产生气体的变化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产生气体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