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少岷初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少岷初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少岷初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少岷初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2.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得附页。
3.全卷务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否则在总分中扣1-2分。
一、选择题(共8个题,每题3分,共24分)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成就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湿法炼铜B. 黑火药爆炸
C. 玉石雕琢成玉器D. 粮食酿酒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湿法炼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黑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玉石雕琢成玉器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对应的类别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它是由钙、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属于碱,物质对应的类别不正确,符合题意;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氨气是由氮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硅是由硅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非金属单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
3. 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的。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 常用氮气做填充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常温下比较稳定
B. 肥皂水用于缓解蚊虫叮咬后的痛痒感——肥皂水呈弱碱性
C. 干冰作制冷剂保存食物——干冰升华吸热
D. 铝制炊具比铁制炊具更耐锈蚀——铝的活动性比铁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常温下比较稳定,常用氮气做填充保护气,故A不符合题意;
B、肥皂水呈弱碱性,用于缓解蚊虫叮咬后的痛痒感,故B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保存食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铝制炊具比铁制炊具更耐锈蚀,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装置有误或不能完成对应实验的是( )
A. 用于过滤粗盐水中的泥沙杂质
B. 用于食盐水的蒸发结晶
C. 用于实验室即关即停制取H2
D. 用于除去H2中的HCl杂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即关即停制取H2装置中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
D、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气不能,但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图中所示装置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 “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下列有关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钠原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B. 一个钠原子变成钠离子失去1个电子
C.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D. 钠呈+1价与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原子核外共3层电子,第一层2个电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1个电子。A 正确。
B、一个钠原子变成钠离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变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B正确。
C、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所以C错。
D、钠原子的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化合物时,易失去1个电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化合价为+1价。所以钠呈+1价与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6.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石灰水长期存放后产生的白膜用硝酸清洗:Ca(OH)+HNO3═CaNO3+2H2O
B 硫酸铵与烧碱混合:NH4SO4+NaOH═NaSO4+H2O+NH3↑
C. 制取铝:3Zn+Al2(SO4)3═3ZnSO4+2Al
D. 铜表面的铜绿[Cu2(OH)2CO3]用盐酸除去: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硝酸钙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OH)2+2HNO3 ═Ca(NO3)2+2H2O。
B、该化学方程式硫酸铵、硫酸钠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
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不能与硫酸铝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D。
7.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向静置的Ba(OH)2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美丽的颜色,振荡后逐渐滴加稀硫酸,并静静观察,会看到神奇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滴加酚酞试液后液滴周围变红,并逐渐扩散开来
B. 开始滴加稀硫酸,液滴处红色瞬间消失复又变红
C. 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沉淀保持不变但pH增大
D. 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色,故加入酚酞后液滴周围变红色,然后因为微粒在不停的运动,所以红色逐渐扩散开,故A正确;
B、开始滴加稀硫酸,液滴处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红色瞬间消失;然后因为氢氧根离子不断运动到液滴处,液滴处溶液呈碱性,遇到酚酞又变红,故B正确;
C、继续滴加稀硫,硫酸钡沉淀质量逐渐增大。当氢氧化钡恰好完全消耗时,沉淀量达到最大,继续滴加稀硫酸时,溶液中沉淀保持不变。但是此时溶液中硫酸逐渐过量,溶液呈酸性,所以pH逐渐减小,故C错误;
D、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C。
8. 已知:温度超过35℃时,NH4HCO3开始分解,其溶解度表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NH4HCO3晶体配制浓溶液时,可加热煮沸以加快溶解
B. NH4HCO3是铵态复合肥料,与其它肥料都可以混合使用
C. 20℃时,50.0g蒸馏水就能使11.0g NH4HCO3晶体完全溶解
D. 127.0g NH4HCO3饱和溶液,由30℃降至20℃可析出6.0g晶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温度超过35℃时,NH4HCO3开始分解。所以用碳酸氢铵晶体配制浓溶液时,不能加热煮沸,以防止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故A错误;
B、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两种及以上的营养元素,而碳酸氢铵中所含有的营养元素只有氮元素,故碳酸氢铵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混用时,会有氨气移出,从而降低铵态氮肥肥效,故碳酸氢铵不能和碱性物质混用,故B错误;
C、20℃时碳酸氢铵的溶解度为21.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碳酸氢铵的质量为21.0g,所以该温度下50g水中对多溶解的碳酸氢铵质量为10.5g<11.0g,故碳酸氢铵晶体不能完全溶解,故C错误;
D、30℃时127.0g 碳酸氢铵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碳酸氢铵质量为27.0g,溶剂水质量为100g。该饱和溶液由30℃降至20℃时,碳酸氢铵溶解度由27.0g降低到21.0g,所以30℃时127.0g的碳酸氢铵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可析出6.0g晶体,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3个题,共11分)
9. 火箭燃料肼能与H2O2反应,反应图示如下(未配平)。请回答相关问题。
(1)氮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周期,肼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值为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注意配平)
【答案】(1) ①. 二##2 ②. 7:1
(2)
【解析】
【小问1详解】
氮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所以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故填二;
根据图示,肼的化学式为 ,所以肼中的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填7:1;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该反应是由肼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对应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王亚平说“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1)王亚平将蓝色颜料注入水球之中,整个水球变成了蓝色,将泡腾片放在水球中,产生很多小气泡,如果将实验后水球中的水重新净化后饮用,需要经过吸附、_______两个净水过程。
(2)水是最常见的溶剂,物质的溶解度不同,用途也不同。请据表回答:【物质的溶解度】
①实验中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但是根据上表可知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硫,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_______。
②时,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精确到0.1%)。
【答案】10. 蒸馏 11. ①. ②. 52.2%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后的水中含有色素和可溶性物质,吸附能除去水中的色素,蒸馏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物质,则需要经过吸附、蒸馏。
【小问2详解】
①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表中内容可知,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则该温度下,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1. 截至2022年3月24日,“祝融号”火星车火星表面工作了306个火星日,累计行驶了1784米。
(1)“祝融号”上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该电池将_______转化为电能。和在的条件下反应,可制得砷化镓并生成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祝融号”采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很多优点,制取与储存氢气是氢能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贮氢:合金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高温时在氩气流中可由一定质量比的单质熔炼获得,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生成氢化物和另一种合金。
①熔炼制备合金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_______。
②氢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并释放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下列可用于验证铜、镁、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药品是_______。(填序号)
①溶液
②溶液
③溶液、溶液
④溶液、溶液
【答案】11. ①. 太阳能 ②.
12. ①. 防止镁、铜和氧气反应 ②. 13. ①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最简单的有机物为甲烷,则(CH3)3Ga和AsH3在70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砷化镓和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①在高温条件下,镁和铜均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氩气化学性质稳定,则通入氩气,能防止镁、铜与氧气反应。
②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氢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镁能和硫酸亚铁反应,但铜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镁>铁>铜,符合题意;
②铜、铁均不能和硫酸镁反应,只能说明镁最活泼,但不能比较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③镁和硫酸亚铁、硫酸铜均能反应,只能说明镁最活泼,但不能比较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④铁不能和硫酸镁反应,但能和硫酸铜反应,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镁>铁>铜,符合题意。
故选①④。
三、实验探究(2个题,共13分)
12.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钠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产物。已知:Na2O和CaO相似,能与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图连接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A装置用于制取CO2,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长颈漏斗、导管和_______。
(3)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
a.点燃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中的钠
b.等燃烧终止并冷却后,停止通CO2
c.打开A装置中活塞,通入CO2
(4)D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和黑色物质。待钠充分燃烧,冷却,将管内生成的固态物质移出,加水溶解,过滤得黑色固体和澄清滤液。实验证明:D中排出的尾气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
①黑色固体在O2中灼烧,全部转化为气体,则黑色固体是______。
②对白色固体有以下猜想:
a.只有Na2O b.只有Na2CO3c.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若猜想a成立,则Na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猜想c成立,请设计实验验证产物中存在Na2O:取滤液少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思拓展:你对二氧化碳灭火的范围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试管 ③. cab ④. 碳 ⑤. ⑥.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残留固体中含有Na2O ⑦. 钠、镁等活泼金属失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解析】
【详解】(1)因为该实验是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钠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若装置漏气,就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所以按图连接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A装置用于制取CO2,从图中可知,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长颈漏斗、导管和试管;
(3)因为要探究钠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而钠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需要首先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再加热D处的酒精灯发生反应。操作时,首先打开A装置中活塞,通入CO2;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中的钠;等燃烧终止并冷却后,停止通CO2。故操作的先后顺序是:cab。
(4)①因为黑色固体不溶于水,黑色固体在O2中灼烧,全部转化为气体,所以黑色固体是:碳;
②若猜想a成立,则Na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猜想c成立,因为Na2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而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所以可设计如下实验验证产物中存在Na2O:取滤液少许,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除去碳酸钠),充分反应、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残留固体中含有Na2O。
(5)反思拓展:因为钠、镁等活泼金属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对二氧化碳灭火的范围新的认识是:钠、镁等活泼金属失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3. 碳酸钾主要用于制造钾玻璃等无机化学品,也可用于脱除工业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请你结合下列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观察与记录:描述碳酸钾的状态:_______。
(2)猜想与证明:从物质的类别看,预测具有盐类的性质。实验证明如下:
①称取碳酸钾,加蒸馏水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玻璃棒、烧杯。
②为中性溶液,为探究化性,小明取少许所配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_______。(填“酸性”“碱性”“中性”),再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③另取少许所配溶液缓缓滴加稀盐酸并振荡,观察到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原因是,在实验过程中,先发生,后发生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3)思考与拓展: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吸收。其中用多孔球泡(内空球体,球面有许多小孔能通气)比直接用导管插入溶液的吸收效果好,原因是_______。
【答案】(1)粉末状固体
(2) ①. 量筒 ②. 碱性 ③. 产生白色沉淀后红色褪去 ④.
(3)多孔球泡可以增大二氧化碳和碳酸钾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钾是白色粉末状固体。故填:粉末状固体。
【小问2详解】
①10mL蒸馏水需用玻璃仪器是量筒。故填:量筒。
②碱性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K2CO3溶液呈碱性,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溶液呈中性,所以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后红色褪去。故填:碱性;产生白色沉淀后红色褪去。
③K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故填:。
【小问3详解】
由于多孔球泡可以增大二氧化碳和碳酸钾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所以用多孔球泡比直接用导管插入K2CO3溶液的吸收效果好。故填:多孔球泡可以增大二氧化碳和碳酸钾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四、(2个题,共17分)
14. 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化学发展促进物质世界的发展。
(1)我国晋代炼丹家葛洪在他所著的《抱朴子·内篇》中对其中一种碳单质有这样的描述“……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文中描述的物质是_______(填名称)。
(2)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海洋吸收:用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③碳转化:在高温高压下,和可以合成尿素同时生成水,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以为原料制取炭黑的太阳能工艺其中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发生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3)生活中经常食用加碘食盐,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碘是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的,碘酸钾属于_______(填“酸”或“盐”) 。
(4)黄铜和纯铜相互刻时纯铜上留下划痕,说明合金的_______更大,合金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答案】14. 金刚石
15. ①. H2O ②. ③. ④. 降低 ⑤. 还原
16. ①. 元素 ②. 盐
17. ①. 硬度 ②. 金属
【解析】
【小问1详解】
文中描述的物质用铁也不能损坏,说明其硬度很大,而金刚石为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则文中描述的物质为金刚石;
【小问2详解】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相同,反应前含有2个硼原子,反应后含有2个硼原子、6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故6X中含有6个氧原子和12个氢原子,X的化学式为H2O;
②用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③在高温高压下, CO2 和 NH3 反应生成 CO(NH2)2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根据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生成的C为单质,化合价为0,故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学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小问3详解】
物质由元素组成,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原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碘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碘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小问4详解】
黄铜和纯铜相互刻时纯铜上留下划痕,说明合金的硬度更大;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故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15. 工业上用溶液蚀刻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反应为,蚀刻废液又可再处理,实现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其流程转化关系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蚀刻废液”的全部溶质有_______ 和少量,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 。
(2)铁粉加入蚀刻废液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 ,金属残渣的成分为_______ 。
(3)上述流程中,能使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的物质有_______ 。
(4)蚀刻掉铜,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 g,理论上至少需要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 g。
【答案】(1) ①. FeCl2、CuCl2 ②. 过滤
(2) ①. , ②. Fe、Cu (3)Fe、Cu
(4) ①. 650 ②. 3250
【解析】
【小问1详解】
FeCl3溶液与铜反应,化学方程式。所以“蚀刻废液”的全部溶质有FeCl2、CuCl2和少量FeCl3,操作Ⅰ可将固液分离,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故填:FeCl2、CuCl2;过滤。
【小问2详解】
铁粉加入蚀刻废液与废液中的CuCl2反应,生成FeCl2、Cu。与废液中的FeCl3反应,生成FeCl2。化学方程式,。金属残渣的成分是过量的铁粉和生成的铜。
故填:,;Fe、Cu。
【小问3详解】
由,可知,上述流程中,能使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的物质有Fe、Cu。故填:Fe、Cu。
【小问4详解】
设:蚀刻掉128g铜,消耗FeCl3的质量为。
答:蚀刻掉128g铜,消耗FeCl3的质量为650g,理论上至少需要20%FeCl3溶液的质量为3250g。故填:650;3250。选项
A
B
C
D
物质
熟石灰
小苏打
氨气
硅
类别
氧化物
盐
化合物
单质
温度/℃
0
10
20
30
NH4HCO3溶解度(g/100g水)
11.9
15.8
21.0
27.0
物质
溶解度(克)
109
0.165
0.0014
0.004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52,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少岷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40,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少岷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部分,合江有特产“佛心茶”,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