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7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展开(2021·浙江·海亮高级中学模拟预测)林盘是成都平原典型的随田而居农村聚落,是由农宅和周边林木围合成形态较规则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林盘、村落、场镇(即集镇)、城市构成成都平原特有的聚落体系。下图是成都平原部分林盘分布景观图和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成都平原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内灌溉水渠密布,聚落分布分散B.地形平坦,聚落规模大
C.场镇的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大D.平原内的聚落体系呈带状分布
2.林盘中的林木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持水土B.涵养水源C.调节小气候D.防风固沙
【答案】1.A 2.C
【解析】1.成都平原农业历史上是依靠都江堰进行灌溉,水渠密布,为了方便耕作,随田而居,形成林盘这种小聚落,分布分散,A对;规模不大,数量众多,B错;几个林盘构成村落,聚落体系中林盘等级最低,数量最多,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C错;平原内的聚落体系受地形影响小,呈团块状分布,D错。故选A。
2.林盘中的林木分布在院落周围,主要起调节小气候作用,使院落附近冬暖夏凉,C对;林盘地处平原而非山地,保持水土要求不高,A错;成都平原水源丰富,不需要林盘来涵养水源,B错;风沙强度小,没有防风固沙的需求,D错。故选C。
【点睛】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这种历史形成的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在成都平原被大家称为“川西林盘”。通常是以姓氏(宗族)为聚居单位,呈一种分散的分布方式,形式上属于典型的自然村落,其生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它不仅是川西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
(2021·浙江·海亮高级中学模拟预测)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下图为该地区气候资料和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区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时段是( )
A.11-12月B.7-8月C.1-2月D.5-6月
4.有关该地区盐分易在地表积聚形成土地盐碱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降水少,淋溶作用弱B.气温升高时,蒸发旺盛,
C.地下水埋藏浅,利于盐分到地表聚集D.咸水入侵,地下水变咸
【答案】3.D 4.D
【解析】3.盐碱化最严重的时候是地下水位较高,蒸发量较大的时候,盐分易在地表聚集,图中5、6月时地下水位高,同时气温较高,蒸发较大,盐碱化最严重,D正确;11、12月份地下水位虽较高,但气温较低,蒸发较少;7、8月份降水较多,雨水溶解地表的盐分下渗,地表的盐分减少;1、2月份地下水位低,气温更低,蒸发更少,盐分基本稳定,ABC错误。故选D。
4.河套平原深居内陆,附近没有咸水湖和海水入侵,盐碱化是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D正确。“降水少,淋溶作用弱”、“气温升高时,蒸发旺盛”、“地下水埋藏浅,利于盐分到地表聚集”和该地区盐分易在地表积聚形成土地盐碱化有关,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土壤次生盐渍化又称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发生在蒸发作用强烈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渠系渗透和不合理灌测使地下水位过分升高时,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至地表附近而蒸发,使土壤母质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随毛细管水上升而积聚于土壤表层形成次生盐渍化。它区别于土壤“盐渍化”在于次生盐渍土的形成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原生的自然地质作用的结果。因地制宜地采用井灌井排,排灌结合,井渠结合、控制灌溉定额,降低地下水位是次生盐渍土改良的有效措施。
(2022·浙江·东阳市横店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示区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
A.大气污染B.全球变暖C.土地荒漠化D.森林破坏
6.图示区域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候干旱B.人口激增C.土壤贫瘠D.植被破坏
【答案】5.C 6.B
【解析】5.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水土流失少, A错误;根据示意图可知,该地的自然植被为草地,不存在森林锐减的环境问题,B错误;从图中可知,该区域草地变成旱地,牧场超载并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说明该地区气候干旱并以畜牧业为主,而且存在过度放牧现象,因此最可能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C正确;示意图中没有关于该地矿产资源的信息,因此无法判断是否存在矿产资源枯蝎,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C。
6.注意题干中问的是根本原因。人为原因是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自然原因不是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A错误;从图中看,该地出现的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B正确;农作侵入牧区是是粮食短缺导致的,而粮食短缺是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因此农作侵入牧区不是根本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才是根本原因,C错误;土地生产力下降是环境问题加剧的结果,不是环境问题的原因,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B。
【点睛】荒漠化成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多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重环保。其中人为原因起决定性作用。
(2022·浙江·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二阶段练习)宁夏是我国重要的枸杞产区,根据枸杞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把宁夏划为枸杞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从而为枸杞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对宁夏枸杞种植区进行规划,所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 )
A.GPS技术B.GIS技术C.RS技术D.数字地球
8.该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B.水源短缺C.水土流失D.森林退化
【答案】7.B 8.A
【解析】7.把枸杞产量与气候条件等信息输入电脑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把宁夏划分为枸杞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这种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GIS技术,B正确;GPS主要是定位的功能,A错误;RS遥感技术,主要功能获取地表事物的特征,C错误;“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不能用来规划,D错误。故选B。
8.枸杞产量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图示地区示意图中有大面积的次适宜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远离河流的地区,宁夏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大规模开发种植会导致耗水过多,当地主要生态问题应该是荒漠化,A正确;当地降水少,但人口少,主要种植区有河流流经,水源短缺不是主要问题,B错误;水土流失一般发生降水多、植被稀疏、坡度大的地区,如黄土高原等地区,宁夏降水少,水土流失较少,C错误;该地降水少,森林面积小,且该地区农业活动主要在河流流经区域开展,对森林影响小,D错误。故选A。
【点睛】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要以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为原则结合荒漠化形成原因治理荒漠化的具体措施如下:(1)合理利用水资源:1.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2.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3.千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适当生态移民。
9.(2022·浙江邵外高二期中)2020年4月,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到93.24%。这意味着,中国四大沙漠之一的毛乌素沙地成为全球首个即将消失的沙漠。如图为被国外媒体赞为“中国魔方”的“麦草方格”治沙法。“麦草方格”在治沙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沙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B.减弱近地面风力,减少沙子流动
C.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固沙能力D.减少沙漠蒸发量,增加土壤水分
【答案】B
【详解】“麦草方格”主要是为解决荒漠化问题而设置的,有利于增强地面摩擦力,削减近地面风力,减少沙子流动,固阻流沙,B正确。主要作用不是增加沙漠有机质,不能减少沙漠的蒸发量,AD 错误。“麦草方格”不能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固沙能力,C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荒漠化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
(2021·浙江省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机械防沙措施(包括尼龙网方格沙障固沙等)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生物防沙措施相比,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得到应用的主要优势是( )
A.治理成本低B.需要劳动力较少C.对环境适应性强D.对环境污染小
11.机械防沙的原理是( )
A.削减风力B.增强光合作用C.增加降水D.提高地下水位
【答案】10.C 11.A
【解析】10.根据图文材料,机械防沙措施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无需灌溉水源,与生物措施相比,机械防沙环境适应能力强,C正确;与生物措施相比,机械防沙措施要用到矿物质材料、石油化工原料、尼龙网等,环境污染更大,成本更高,投入劳动力更多,ABD选项错误。故选C。
1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机械防沙主要适用于流动沙丘,运用草方格、尼龙网削减风力,固定沙丘,A正确; 机械防沙措施适用于无灌溉条件、植被缺乏的地区,主要运用的是工程措施,其原理与增强光合作用无关,B错误;机械防沙措施主要是对地表沙丘固定,对降水、地下水位没有影响,CD错误。故选A。
【点睛】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有一条长436千米、宽约80米的“绿丝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文是这条“绿丝带”的设计者,近日,徐新文获评2021年中国科学院年度感动人物。常用的防沙措施有3种。“一是机械防护,用植物的秸秆或其他材料在路两侧做成方格,用来降低地表风速防止沙子移动;二是化学防护,在沙子表面喷一些化学物质,增加沙子的地表强度;三是生物防护,在道路两侧种草植树,固定阻挡风沙。”
(2022·浙江金华第一中学高二期末)在黄土高原的多个小流域内,都能看到川地、冲沟等地形呈树枝状镶嵌在塬、梁、峁、土石山等之间同一类型地形单元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黄土高原地貌形态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13.形成图中黄土梁,黄土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答案】12.D 13.B
【解析】12.在黄土高原的多个小流域内,都能看到川地、冲沟等地形呈树枝状镶嵌在塬、梁、峁、土石山等之间的同一类地形单元里,这主要因为各地近期发育历史相同,多个小流域内都出现相似的景观,故反映了地理环境的重复性。根据所学,地方性分异是较小惊讶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形成的,地方性分异常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的运用规律。因此黄士高原的塬、梁、峁等地貌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3.此地貌属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遇水易崩解;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作用强;植被稀疏对地表保护作用差。所以形成此类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主要受太阳辐射因素的影响,以热量条件为基础,南北更替,东西延伸,呈带状分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主要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以水分条件为基础,东西更替,南北延伸,呈带状分布。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主要受海拔因素的影响,上下更替环状延伸,呈带状分布。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特殊地带性) :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及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不成带状分布。
(2022·浙江温州·高二期末)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由于受人为干扰,地表原有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在各种外动力综合作用下,土层快速侵蚀,红层基岩或其风化壳裸露,呈现红色荒漠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4.形成红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陡坡开垦②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③过度采伐森林及樵采④工矿交通建设和环境污染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5.防治红漠化适宜采取的措施有( )
A.铺设地膜减少侵蚀B.铺设草方格沙障C.打坝建库护坡固沟D.陡坡修水平梯田
【答案】14.B 15.C
【解析】14.陡坡开垦、过度采伐森林及樵采破坏地表植被,而我国江南丘陵地区降水较多,地表径流侵蚀力较强,使水土流失加重,①③正确;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会造成土壤盐碱化,②错误;环境污染不会使土层快速侵蚀,红层基岩或其风化壳裸露,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本题应选B。
15.红漠化发生的面积一般较大,不适宜铺设地膜,A错误;草方格沙障的作用主要是防风固沙,对于应对红漠化起到的作用较小,B错误;打坝建库护坡固沟有利于拦截地表径流,从而减少地表径流侵蚀土层,有助于防治红漠化,C正确;陡坡修水平梯田需挖掘大量土石,对地表影响较大,易加重红漠化,D错误。本题应选C。
【点睛】红漠化的详细成因:1、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2、南方山区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3、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2022·浙江·高二期末)沙区群众把沙障统称为“风墙”,草方格沙障(下图)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草方格沙障主要分布在( )
A.宁夏平原B.东南丘陵C.东北平原D.山东半岛
17.草方格沙障能够防沙治沙的原因是( )
①能增加降水量②能削弱风力侵蚀③增加土壤水分④减少气温日较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6.A 17.C
【解析】16.草方格沙障是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可知草方格沙障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有流动沙丘的区域。宁夏平原属于干旱、半干旱区,流动沙丘面积广,A正确;东南丘陵属于湿润地区,东北平原、山东半岛属于湿润、半湿润区,流动沙丘面积小,BCD错误;故选A。
17.草方格沙障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能够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弱风力,从而削弱风力侵蚀,能够防沙治沙,②正确;草方格沙障增可以截留雨水,从而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能够防沙治沙,③正确,C正确;草方格沙障不能增加降水量、减少气温日较差,①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点睛】草方格沙障一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18.(2022·浙江杭州·高二期中)下图示意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据此完成图中序号所示区域突出荒漠化问题的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B.②地——围湖造田
C.③地——不合理的灌溉D.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答案】D
【详解】读图可知,①地位于大兴安岭西部和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区,是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是农牧交错地带,存在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导致的森林资源减少、草场退化,生态环境脆弱,A错误;②地区位于华北平原,盐碱化严重,B错误;③地位于东南丘陵和洞庭湖平原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围湖造田和水土流失,C错误;④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存在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D正确。故选D。
【点睛】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交界过度区域。主要特征有: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时空波动性强,边缘效应显著,环境异质性高。
(2022·浙江台州·高二期末)湘西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带,境内石漠化遍布,土地严重退化。下图为该区域某市不同地形单元的石漠化面积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区生态脆弱,主要是因为地处( )
A.林草交错区B.农牧交错区C.水陆交界区D.岩溶山地区
20.该区域石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稀疏,固土能力弱B.地形起伏大,土层浅薄
C.不合理的耕作和樵采D.不合理的放牧和开矿
【答案】19.D 20.C
【解析】19.由于该地区是湘西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带,所以不是林草交错区,A错误。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该地区不是农牧交错带,B错误。该地区距离水体较远所以不是水陆交界区,C错误。由于该地区以石灰岩为主,所以该地区受流水溶蚀作用较强,地表水不易保留,土壤发育差,所以该地区生态脆弱是因为其地处岩溶山地区,D正确。故选D。
20.该区域石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AB是自然原因,AB错误。由于该地区位于湘西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带,所以该地区农业活动不以放牧为主,D错误。该区域石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耕作与樵采,破坏当地的植被与土壤,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从而出现石漠化,C正确。故选C。
【点睛】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多数不足10cm,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二、综合题
21.(2022·浙江·玉环市玉城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九龙江,干流全长258km,落差1246m,全流域总长2000km。流域面积约14万km2,据不完全统计,九龙江流域目前已开发建设1000多座水电站。九龙江流域是著名的生猪养殖基地和水果、山菜之乡,但严重的养殖场污水超标排放甚至直排已成为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果园、茶园水土流失也成为流域一个突出的问题。下图示意九龙江水系。
(1)说明九龙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请为九龙江流域水质保护和生猪养殖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九龙江流域目前已开发建设1000多座水电站,对此做法您是支持还是反对?请说明理由。
【答案】(1)九龙江流域地形崎岖,坡度大,多沟谷地貌;降水丰富且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果园、茶园破坏,原有植被群落、人工林林下植被缺乏,保持水土能力弱;人为的果园、茶园松土除草,降低了土壤抗侵蚀力等。
(2)沿江地带一定范围内养殖场撤离;流域水库有计划地开闸放水换水;利用粪便生产沼气,走生态养殖之路;加强生猪养殖污水等达标排放的监测力度。
(3)观点一:支持。理由:变水能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缓解区域能源紧张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调整城乡能源结构,减轻城市大气污染和乡村水土流失。
或观点二:反对。理由:水电站过密,会截断鱼类洄游路线,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多水库截水滞水,水循环过慢,河水的自净能力大幅度下降,加剧水污染;过多水坝拦截,航运价值丧失。
【分析】本题以九龙江流域为背景,涉及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水质保护措施、水能开发的利弊分析,考查地理知识的调用及地理问题的阐释能力。同时考查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1)水土流失的原因可以从:土质、地形、降水、植被覆盖率等自然原因和农业用地、工程建设等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由材料“干流的落差达到1246米”可知九龙江流域地形崎岖,坡度大,多沟谷地貌;纬度位置看,该流域主要处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果园、茶园的开发破坏原有植被群落,而人工林林下植被缺乏,保持水土能力减弱;果园、茶园日常管理的松土、施肥,降低了土壤抗侵蚀力,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2)一是从水源保护方面入手,二是从养殖角度入手。划定水源保护区,把沿江地带一定范围内对水源污染严重的养殖场撒离;流域水库有计划地开闸放水换水,增强水的流动性,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利用粪便生产沼气,实施资源的再循环利用,走生态养殖之路;加强生猪养殖污水等达标排放的监测力度,实施达标排放。
(3)观点一:支持。理由:开发建设水电站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发水能有利于缓解区域能源紧张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开发水能调整城乡能源结构,水能为清洁能源,能够减轻城市大气污染和由于获取生活能源,砍伐木柴而造成的水土流失。观点二:反对。理由:目前已开发建设1000多座水电站,水电站过多,会截断鱼类洄游路线,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多水库截水滞水,水循环过慢,河水的自净能力下降,加剧水污染;过多水坝拦截,航运价值丧失;水库的建设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22.(2022·浙江杭州·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主要表现为雨滴击溅和径流剥蚀。太行山绿化工程是我国重大减灾项目之一,工程目标是营造森林3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5%提高到35%左右。下图为太行山脉及周边地区年降雨量和气象站点分布图。
(1)降雨量最大的气象站是____,解释其原因____。
(2)简述雨水侵蚀土壤对太行山脉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说明森林增加对减少雨水侵蚀土壤的作用。
【答案】(1) 五台山 (夏季风)受地形抬升明显
(2)水土流失加剧,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下降),下游泥沙淤积严重,洪涝灾害加剧
(3)森林的枝叶能拦截雨水,减少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击溅;植被枝干和根系能阻滞径流(地表、地下),减少径流对土壤剥蚀。
【分析】本题以森林的生态功能为背景,涉及数据的读取、雨水侵蚀的危害、森林对雨水的侵蚀的影响等,考查对图表信息的获取能力及调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由图的数据可知,降雨是最大的气象站是五台山,多于720毫米,原因:夏季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因此降水较多。
(2)不利影响:对土壤影响:雨水侵蚀,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退化;对生物: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河流:进入河流泥沙增多,水质下降,容易导致下游河道淤塞,洪水排水不畅,洪涝灾害增多。
(3)森林的枝叶能遮挡雨水,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作用,减少水土流失;森林的枝干、根系和落叶能阻滞径流,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减少地表径流对地表的土壤侵蚀。
专题33 认识区域(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33 认识区域(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33认识区域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33认识区域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2 中国地理分区(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32 中国地理分区(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32中国地理分区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32中国地理分区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1 中国地理概况(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31 中国地理概况(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31中国地理概况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31中国地理概况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