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29191/0-171116166511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29191/0-17111616651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29191/0-171116166520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重庆市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涉及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AB.BC.CD.D
2.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类由组成的磁性超导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态中,两种自旋状态的电子的数目之比为
B.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C.和分子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
D.上述5种元素中,只有Fe为d区元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条件下,硫分别与Cu、Fe反应,产物中金属元素价态相同
B.分别与、Na反应,生成的气体相同
C.溶液分别与、反应,反应类型相同
D.溶液分别与Al、Fe反应,生成的固体单质相同
4.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由、组成的混合物中共价键的数目为2
由和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1
C.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中子总数为1.2
D.的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4
5.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用做喷泉实验B.装置乙:验证与水反应的热量变化
C.装置丙:观察KOH的焰色D.装置丁: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6.下列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将(少量)通入溶液中:
B.向溶液中滴加稀氨水:
C.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D.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
7.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某药物W可以用氨基金刚烷醇(结构如图)为原料合成。下列有关氨基金刚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B.分子中N原子采取杂化
C.分子中键长:D.分子式为
8.从中药茯苓中提取的茯苓酸A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茯苓酸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
B.与酸性溶液反应时,π键全部断裂
C.分别与Na、反应时,该分子中均只断裂键
D.一定条件下该物质既可以与乙醇反应,又可以与乙酸反应
9.氮化铁系列材料具有优良的磁学性能。一种氮化铁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说法错误的是( )
A.N原子周围等距且最近的有6个
B.
C.相同条件下,基态的稳定性高于基态
D.该物质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有明显谱线特征
10.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均正确且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A.AB.BC.CD.D
11.利用如图装置,实现物质1()对的固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b电极发生的反应为
C.a电极生成1ml物质2时,b电极生成0.5ml气体
D.电子由a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b电极
12.一种由短周期非金属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等。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2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
B.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C.X、Y、Z三种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D.仅由Z、W组成的分子不可能为非极性分子
13.常温下,向的浊液中滴加稀盐酸,混合物中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整个过程无气体逸出,忽略第二步水解)。已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N点与M点的之比约为
C.M点:
D.向N点溶液中加固体,溶液的pH不变
14.异丁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异丁醇()脱水制得。异丁醇催化脱水时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1(主反应):(异丁烯,g)
反应2(副反应):
保持压强为100MPa不变,向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V(异丁醇)的混合气体(不参与反应),平衡时所得异丁醇的转化率、异丁烯的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1为消去反应,反应2为加成反应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1和反应2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100MPa、200℃时,V(异丁醇)起始比值越小,平衡时异丁烯的产率越高
D.100MPa、200℃时,若起始时将V(异丁醇)改为V(异丁醇),平衡时异丁烯的产率降低
二、填空题
15.以废铁屑、低品位软锰矿[主要成分有、、、、、等]为原料,制备硫酸锰,进一步电解制备金属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Ⅰ.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表:
Ⅱ.几种化合物的溶解性或溶度积()如表:
(1)基态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
(2)为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可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浸出”后浸出液中的价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
(3)锰的浸出率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影响锰浸出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铁、铝”过程中,浸出液需要先用试剂A处理,然后加入,反应后溶液的。试剂A的作用是_________。
(5)“除铜”过程中,当铜离子恰好完全沉淀(当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时视为完全沉淀)时,溶液中_________。
(6)用惰性电极电解中性溶液可以制得金属Mn。装置如图所示。
若转移的电子数为,右室溶液中最终的变化为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________ml。
16.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小分子烃类作为还原剂可以在催化剂上选择性还原大气中的。反应过程中部分热化学方程式如下(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
ⅰ.
ⅱ.
ⅲ.
__________(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已知反应的,则自发进行的适合条件为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
(2)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在催化剂作用下,燃烧反应对还原大气中的有一定的影响。
①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反应ⅰ______(填“>”或“Z,故A正确;B.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硫酸,属于强酸,故B正确;C.X、Y、Z三种元素可形成硝酸,属于共价化合物;若形成硝酸铵,属于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D.仅由Z、W组成的分子若为,为平面三角形,属于非极性分子,故D错误;故选:D。
13.答案:A
解析: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1)
(2)用热的纯碱溶液浸泡废铁屑;,
(3)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
(4)将未反应的氧化为
(5)
(6)增加;1
解析:
16.答案:(1);低温
(2)①>;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②随着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使得NO、的转化率迅速升高;反应i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降低(或被过量氧气氧化,导致还原NO选择性降低)
(3)0.5
(4)①4;②
解析:
17.答案:(1)对甲基苯酚(或甲基苯酚);羧基、酮羰基
(2)
(3)
(4)14;、
(5)
解析:
18.答案:(1)平面正三角形
(2)除去中的HCl气体,防止硼与HCl反应干扰实验;冷凝并收集
(3)A、F、D、C、E
(4)检查装置气密性
(5)
(6)①滴入最后半滴KSCN标准溶液时,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②;偏低
解析:
A碳化硅蜂窝陶瓷
B高性能铜箔
C碳纤维材料
D聚偏氟乙烯PVDF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
品红溶液均褪色
、均有漂白性且漂白原理相同
B
向盛有某补铁口服液(含维生素C)的试管中滴加酸性溶液
溶液紫红色褪去
该补铁口服液中有
C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溶液先变为橙色,之后变为蓝色
氧化性:
D
向加入了几滴酚酞试液的溶液中加入固体
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金属阳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6.8
1.8
3.7
8.6
5.2
沉淀完全的pH
8.3
2.8
4.7
10.1
6.7
化合物
CaS
MnS
FeS
CuS
溶解性或溶度积()
溶于水
溶于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好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化学试卷,文件包含重庆市好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化学答案pdf、高三化学答题卡pdf、重庆市好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化学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14版,共7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竞赛选拔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