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拓展班会 四年级《向网络“烂梗”说“不”!——做传承汉语之美的小学生主题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拓展班会 四年级《向网络“烂梗”说“不”!——做传承汉语之美的小学生主题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12页。
向网络“烂梗”说“不”!——做传承汉语之美的小学生主题班会活动
背景分析(从学情、主题两方面)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盛行,大量“网络烂梗”从虚拟走向现实,成为不少中小学生日常表达方式,不少未成年人被网络“烂梗”文化所影响。这类不健康文化的盛行不仅会导致学生用语不文明,严重者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对汉语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分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班级内,本人也发现过个别学生使用网络“烂梗”用语在班内交流,引起其他同学哄笑,在班内出现了不良内容的“回声室效应”。综合以上,本班特举行以“向网络‘烂梗’说‘不’——做传承汉语之美的小学生”为主题的班会。
活动目标(简洁、具体)
1. 能正确辨别网络“烂梗”和规范用语。
2. 能自觉抵制网络“烂梗”,并且能积极主动使用文明、规范的汉语语言。
3. 能初步拥有并主动提升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能正确辨别网络“烂梗”和规范用语。能自觉抵制网络“烂梗”,并且能积极主动使用文明、规范的汉语语言。能初步拥有并主动提升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
活动准备(从学生、教师等方面)
1.学生方面:
提前寻找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并理解其含义。
在班内观察是否有同学使用奇怪的词语或句子,并试图弄清其意义。
2.教师方面:
观察班内使用网络不良用语的学生,并与其进行提前的交流,了解其所使用的网络烂梗的来源。
搜集多个比较典型的网络不良用语的例子。
活动过程
(每个环节的过程要具体展开,有生成材料)
环节一:“正入万山圈子里”
1.游戏导入:“你比我猜”
教师引导:网络的发展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中我们也获得了许多的乐趣,今天我们来开一节以网络为主题的班会课,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先来玩一个游戏,“你比我猜”,请我们班上最默契的伙伴来玩,其他同学要做一名合格的观众,知道答案也不要提醒他。
教师PPT出示:“鸡你太美”、“泰裤辣”、“芭比Q”等网络用语。并邀请两名学生来完成游戏。
2. 请学生谈谈看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理解和认识。(预设:学生认为这些词语很熟悉,同学的表演很搞笑。)请几位认为熟悉这些词语的同学来谈谈这些词语的意思和使用这些词语时的感受。(预设:使用这些词语时感觉很酷,而且看到其他同学听到这些词语时都在笑就觉得很有意思。)教师提问班内没有使用过这些词语的学生,在听到这些词语时有什么感受?(预设:我听到他们说“鸡你太美”觉得很搞笑。)
3. 教师随机指出这些词语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网络烂梗”,并对网络烂梗的意思作简要解释:
烂梗是网络用语的一种,通常被认为是一些没有创意(被经常使用)、没有内涵(无聊的)、没有品味的网络表达方式。它们通常来源于一些低俗的视频、游戏或直播内容,并被一些无聊或恶意的网友反复传播和模仿。
4.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区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就在我们身边,不少学生正是由于受到网络不良内容的迷惑,在现实世界里进行模仿,差点酿成大祸。之前在湖南省就发生了一件真实的事件,一名四岁的小朋友,模仿动画片里的情节用一把雨伞当做降落伞,从26楼跳下,险些酿成悲剧。我们班最近也出现了分不清现实和网络的现象,非常令老师担忧,所以这节班会,我们的主题是:向网络“烂梗”说“不”!——做传承汉语之美的小学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课主题关键词“网络烂梗”
环节二:“山重水复疑无路”
教师引导:在我们班里也有喜欢使用“网络烂梗”的同学,那使用这些语言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让我们通过小明的故事来寻找一下答案吧。
创设情境:有一位叫小明的三年级同学,他在班里是有名的“开心果”,对网络“烂梗”用语也是如数家珍。在学校里他经常用“泰裤辣”、“鸡你太美”这些词语来回应同学们,大家听了都会哈哈大笑,但有的同学也会感到很迷惑,就连在家里,小明都经常对家人硕“栓Q”这类语言。后来,在一次写作时,小明连一个优美的词汇都想不出来,满脑子都是“鸡你太美”这些词语……
启发思考:听了小明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并总结答案:1.使用“网络烂梗”,会使我们以后不会写作。
2. 使用这些语言会让我们忘记很多优美的词语。
3. 使用这些语言会让我们的语文变差。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会让我们忘记很多优美的句子、词语,甚至会失去说话的能力。只会跟着别人说话,说不了自己想说的。在写作时,也只会用那几个词语,其他的词语都记不起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理解小明的故事,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烂梗”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初步引导学生抵制网络烂梗。
环节三:“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示人民网对于网络“烂梗”的评论:不能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
“由此可见这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干扰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当这些所谓的‘烂梗’渗透进你们的作文里、生活中,这对你们的日常学习,语言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无异于是一场人造的‘灾难’”。
“其实,玩梗需要智慧,比如有时得会抖机灵,有时得会说金句,有时还需要有创新。但我们发现,一些网络烂梗,之所以烂,就在于它们太无趣、太无聊、太恶俗,跟创意挨不上边。比如,“你这个老六”,让人看到的只有庸俗。”
“应看到,对待网言网语我们秉承更开放的心态,要反对烂梗,反对乌烟瘴气的网络表达。我们欢迎那些充满机趣、活泼生动的网言网语,但对恶俗烂梗、污秽表达必须坚决说不。”
教师小结:网络用语的出现是我国汉字发展到更新的阶段的产物,但是在使用网络用语时,我们要时刻保持分辨是非的能力,对于好的网络用语,如(教师PPT出示良好的网络词汇:元宇宙、强国有我、觉醒年代、正能量、逆行者、夺冠)我们可以使用传播,但对于没有营养价值的网络“烂梗”,我们要自觉抵制。
设计意图:引用人民网的评论告诫学生网络“烂梗”的使用对于自身成长和发展来说是百害而无一益的,强调要自觉抵制“烂梗”侵害。
环节四:“魅环宇宙载风云,力透万年尽国魂”
教师出示:小诗《汉语为桥》:东方有中国,汉语万年长。文字载信息,文明得传扬。
教师小结:我国的汉字有六千年的辉煌历史,从仓颉造字到诗词繁荣,从新文化运动到如今汉语在国际社会日益流行,我们的汉语言文化昌盛不息、历久弥新,随着网络的盛行,汉语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网络用语的出现更加体现了汉语的深厚生命力。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使用规范的汉语语言,抵制网络“烂梗”对我们的侵害,自觉传承、弘扬中华语言之美。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文化自信,以中华汉字之美唤醒学生使用规范、优美语言的自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环节五:“语润民风真善美, 文旋山海演红尘”
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之前,老师布置每位同学寻找一首你认为最美的诗歌或者句子,现在请各位同学在组内分享并朗读自己寻找的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优美诗歌或句子,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强化学生正确规范使用语言的意识。
活动后延伸教育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制作“最美汉语”卡片,并张贴在教室内。
进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比赛”的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在学校、家庭使用规范、优美语言,评选班内“汉语小标兵”。
活动反思
在班会进行中,部分学生容易被PPT上的网络“烂梗”吸引注意,而抓不住班会的重点。在今后的主题班会中,要减少对非重点内容的展示,引导学生抓住班会教育的重点所在。在班会结束后,班内仍然存在个别同学使用网络“烂梗”语言的现象,对这部分学生,要进行个别的重点引导。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 拓展班会 小四年级 《别让梦想在指尖划走——手机管理主题班会》----主题班会 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 拓展 主题班会 四年级 在网络的世界里 活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活动设计,团体工作阶段,团体结束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拓展班会《学会说“”不“”》主题班会活动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对象,活动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