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试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 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2分,答错得0分。
1. 水南腐竹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江西有名的特产。水南腐竹需选择蛋白质和脂肪多而没有杂色的黄豆,经泡发、磨浆、煮浆、起皮、干燥等过程制作而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新鲜黄豆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 晒干的黄豆泡发时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C. 煮浆时出现起皮与豆浆中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有关
D. 黄豆中组成脂肪的脂肪酸主要是饱和脂肪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其中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其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详解】A、新鲜的黄豆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
B、 晒干的黄豆细胞中不含中央大液泡,泡发时不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而是通过黄豆中的亲水性物质吸水的,B错误;
C、 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变性,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出现凝聚现象,煮浆时出现起皮与豆浆中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有关, C正确;
D、 植物脂肪中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 D错误。
故选C。
2. 狗牯脑茶创始于明朝末年,是中国名贵绿茶之一。制作流程有摊青、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高温杀青时可阻止酚类化合物氧化褐变,使茶汤能够保持翠绿清香。下列有关制作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茶叶细胞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B. 高温杀青可提高茶叶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C. 揉捻能使细胞破碎,茶汁溢出,附着在已成形的叶表面
D. 烘干可进一步减少茶叶中的水分,促进茶叶色、香、味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酚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液泡中,液泡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A正确;
B、多酚氧化酶能够促进酚类化合物氧化褐变,高温杀青抑制酚氧化酶活性,阻止酚类化合物氧化褐变,B错误;
C、 揉捻能使细胞破碎,茶汁溢出,附着在已成形的叶表面,泡茶时出汤的速度更快,C正确;
D、 烘干可使茶叶中的水分进一步蒸发,减少茶叶中的水分,促进茶叶色、香、味的形成,提高品质, D正确。
故选B。
3. 溶酶体膜上存在两种H+转运蛋白,H+转运蛋白1能够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逆浓度梯度转运至溶酶体,H+转运蛋白2是一种通道蛋白,能够将溶酶体内过多的H+转移至细胞质基质,从而维持溶酶体pH值的稳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H+通过转运蛋白1进入溶酶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B. 抑制细胞呼吸,溶酶体的pH值可能会降低
C. H+通过H+转运蛋白2进入细胞质基质属于协助扩散
D. H+转运蛋白2发生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H+通过转运蛋白1进入溶酶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H+转运蛋白2是一种通道蛋白,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H+通过转运蛋白1进入溶酶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A正确;
B、抑制细胞呼吸,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减少,进入溶酶体中的 H+减少,溶酶体的 pH值可能会升高,B错误;
C、 H+转运蛋白2是一种通道蛋白,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 H+转运蛋白2发生功能障碍,溶酶体内过多的 H+不能转移至细胞质基质,从而使溶酶体 pH值下降,溶酶体中水解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增多,D正确。
故选B。
4.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观察某种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发现视野中有部分细胞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了一些囊泡,有些囊泡正在彼此融合。推测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 前期B. 中期C. 后期D. 末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可以根据染色体的行为人为的将有丝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新的细胞壁。
【详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上会出现一些囊泡,囊泡将彼此融合,囊泡内的物质被用来形成新的细胞壁,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某兴趣小组同学制作了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并进行了观察,绘制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关系图像如下,其中①~⑤表示不同时期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视野中,处于①②③时期的细胞数目较多
B. 细胞②和细胞③正在进行 DNA 分子的复制
C. ④所代表的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D. ⑤所代表的细胞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每个时期特点:①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③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其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④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⑤末期:染色体解螺旋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
【详解】 A、①②③时期的细胞是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细胞间期所占的时间较长,因此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A正确;
B、细胞②和细胞③的核 DNA含量处于 2n ~ 4n 之间,表明正在进行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B正确;
C、细胞④染色体为 2n,核 DNA为 4n,说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
D、⑤所代表的细胞染色体和核 DNA与体细胞相比都增加了一倍,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者末期未结束之前,不一定都是后期,D错误。
故选D。
6. 果蝇神经干细胞通过不对称分裂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子细胞,大细胞继续维持干性,实现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小细胞成为趋于分化的神经节母细胞,最终分裂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与神经节母细胞在以下几方面不存在差异的是( )
A. 核DNA数量和种类B. 蛋白质结构和种类
C. 细胞大小和形态D. 细胞器种类和数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干细胞属于体细胞,其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随着增殖代数的增加,神经干细胞会逐渐衰老。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神经干细胞可分裂分化形成神经节母细胞,这两种细胞中核DNA数量和种类相同,A正确;
B、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神经干细胞与神经节母细胞中蛋白质结构和种类有差异,B错误;
C、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即产生多种细胞,据此可推测,神经干细胞与神经节母细胞的细胞大小和形态有差异,C错误;
D、神经干细胞与神经节母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可推测,这两种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数量存在差别,D错误。
故选A。
7. 受损线粒体代谢中会产生更多的活性氧等自由基,诱发细胞衰老死亡,神经元异常死亡可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LC3-Ⅱ蛋白能促使受损线粒体形成的自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线粒体的降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活性氧等自由基能够攻击细胞内的蛋白质和DNA,诱发细胞衰老、死亡
B. 抑制细胞内LC3-Ⅱ蛋白的合成,细胞内受损的线粒体可能会增多
C. 帕金森患者神经元LC3-Ⅱ蛋白合成可能减弱
D. 帕金森患者神经元控制合成LC3-Ⅱ蛋白的基因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衰老的假说:①自由基学说:各种生化反应产生的自由基会损伤生物膜,攻击DNA,攻击蛋白质等致使细胞衰老。②端粒学说:染色体两端的特殊DNA序列(端粒)会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被“截短”,进而损伤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使细胞活动趋向异常。
【详解】A、活性氧等自由基能够攻击 DNA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进而导致细胞衰老,A正确 ;
B、LC3 -II 蛋白能促使受损线粒体形成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 完成损伤线粒体的降解, 抑制细胞内 LC3 -II蛋白的合成,细胞内受损的线粒体可能会增多,B正确 ;
C、神经元细胞内 LC3 -II蛋白的合成减弱,会导致LC3 -II蛋白数量减少,诱发神经元衰老死亡,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C正确;
D、 神经元属于分化的细胞,细胞分化过程中 DNA不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8. 豌豆和玉米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大多为纯合子,而玉米中杂合子较多,主要的原因是( )
A. 杂合子豌豆繁殖率低,杂合子玉米繁殖率高
B. 豌豆大多数是隐性性状,玉米大多数是显性性状
C.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玉米是异花传粉植物
D. 豌豆相对性状明显,玉米相对性状不明显
【答案】C
【解析】
【分析】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纯合子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详解】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纯合度,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只能自交,纯合子比例高,玉米是异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既能自交又能杂交,杂合子比例较高,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 拟南芥素有“植物界中的果蝇”之称,其叶片正常对叶片卷曲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叶片正常拟南芥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让该叶片正常拟南芥自交
B. 与纯合叶片正常拟南芥杂交
C. 与叶片卷曲拟南芥杂交
D. 与杂合叶片正常拟南芥杂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欲判断一株叶片正常拟南芥是否为纯合子,可采用测交法,自交法和杂交法
【详解】A、叶片正常为显性,令其自交,若为纯合子,则子代全为叶片正常,若为杂合子,子代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
B、与叶片正常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叶片正常,B错误;
C、与叶片卷曲拟南芥杂交,如果后代都是叶片正常,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叶片正常,也有叶片卷曲,则是杂合子,C正确;
D、与叶片正常杂合子杂交,如果后代都是叶片正常,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叶片正常,也有叶片卷曲,则是杂合子,D正确。
故选B。
10. 某囊性纤维病患者其双亲都表现正常,还有一个表现正常的姐姐。为了解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对患者及其双亲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该遗传病分析正确的是( )
注:“+”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
A. 囊性纤维病为显性致病基因
B. 患者的致病基因全部来自父亲或母亲
C. 患者的姐姐①处为“+”,②处为“_”
D. 患者双亲再生一个孩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某囊性纤维病患者其双亲都表现正常,还有一个表现正常的姐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可知,其双亲均含有正常基因和异常基因,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由于患者双亲都正常,因而为隐性遗传病,即囊性纤维病为隐性致病基因,A错误;
B、 由表可知,父母双亲都正常,但携带致病基因,都是杂合子,患者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B错误;
C、 如果正常基因用 A表示,致病基因用 a表示,父母双亲的基因型都为 Aa,所生孩子的基因型分别为 1AA、2Aa、1aa,患者的姐姐表现正常,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也可能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因此不能确定①、②处的基因情况,C错误;
D、 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再生一个孩子不携带致病基因(AA)的概率为 1 /4,D正确。
故选D。
11. 燕麦颖片颜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实验人员选用纯合的黑颖燕麦和黄颖燕麦杂交,F1全是黑颖,F1自交得F2,F2有黑颖:黄颖:白颖=9:3:4。下列对燕麦颖片颜色的遗传机制图解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F2的表型比例符合9∶3∶3∶1的变式,可以推测F1的基因型为AaBb,且黑颖基因型为A_B_,黄颖的基因型为A_bb,白颖的基因型为aa_ _。
【详解】F2的表型比例符合9∶3∶3∶1的变式,根据 F2 黑颖∶黄颖∶白颖=9∶3∶4可知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黑颖基因型为A_B_,黄颖的基因型为A_bb,白颖的基因型为aa_ _,A基因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黑颖,即,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试验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基本定律,与他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并科学地设计实验分不开。下列属于演绎过程的是( )
A. 如果用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表现应该为显性:隐性=1:1
B. F1杂种豌豆自交,F2总有显性:隐性=3:1
C.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发生分离
D. 测交结果出现了显性:隐性=1:1
【答案】A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详解】A、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演绎过程是测交实验之前的推理过程,即如果假说是正确的,如果用 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表现应该为显性:隐性 =1:1,A正确;
B、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发现F2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提出问题的前提,B错误;
C、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属于假说内容,C错误;
D、孟德尔用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得到两种后代,比例接近1∶1,属于验证阶段,D错误。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耐力性运动是指机体进行一定时间(每次30min以上)的低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步行、游泳、慢跑、骑行等。探究耐力性运动训练或停止训练时,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出现的适应性变化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进行耐力训练时细胞中的葡萄糖会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
B. 每天持续30分钟以上的耐力训练,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会持续增多
C. 持续耐力训练后如停止训练,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会下降至训练前水平
D. 持续性的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细胞对氧气的利用率
【答案】C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随着耐力训练时间的延长,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量相对值先增加,随后稳定,若一段时间后停止训练,该值会减小到训练前,停止一段时间后又继续训练,该值又上升到一定值后保持稳定。
【详解】A、细胞中的葡萄糖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不会进入线粒体,A错误;
B、每天持续钟以上的耐力训练,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增加至一定量后不再增加,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
C、据图可知持续耐力训练后如停止训练,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会逐渐下降至训练前水平,C正确;
D、持续性的耐力训练,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会增加,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提高了对氧气的利用率,D正确。
故选CD。
14. 在细胞分裂间期,线粒体的数目会增多。为了探究线粒体增殖的方式,科研人员将一种镇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多代,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到细胞中线粒体的放射性逐代减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用3H标记的胆碱培养链孢霉可使链孢霉线粒体的膜具有放射性
B. 实验中所用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自身不能合成胆碱
C. “另一种培养基"成分与前一步骤的培养基相同,但胆碱没用3H标记
D. 根据结果可知,新增的线粒体是链孢霉利用磷脂,蛋白质等重新合成的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具有双层膜,构成线粒体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
【详解】A、由题意知,3 H标记的胆碱是磷脂的前体,磷脂是细胞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故培养基中加3 H标记的胆碱可用于标记细胞中的具有膜结构的线粒体,A正确 ;
B、实验中用含有胆碱的培养基培养链抱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说明实验中所用链抱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自身不能合成胆碱,B正确 ;
C、根据结果可知,随细胞增殖的代数的增加,其测得的相对放射性逐渐减半,可推测” 另一种培养基” 在配制成分上的要求是胆碱没有3 H标记,新增的线粒体是原线粒体通过分裂形成的,C正确;
D、根据结果分析可得,将具有放射性的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转入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随增殖代数增加,其放射性不断减半,可推测线粒体是分裂增殖形成的,不是链孢霉直接利用磷脂,蛋白质等直接重新合成的,D错误。
故选ABC。
15. 家鼠的毛色有黄色,灰色、黑色三种,分别受等位基因A1、A2、A3控制,但不知其显隐性关系。选取部分家鼠进行杂交,分别统计每窝家鼠上的毛色及比例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根据杂交组合③可判断A1、A2、A3之间的显隐性
B. 杂交组合①中亲本黄色鼠的基因型相同
C. 杂交组合②中亲本黄色鼠的基因型相同
D. 选择黄色鼠和黑色鼠进行杂交,后代可能出现三种表型
【答案】A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家鼠的毛色有黄色、灰色、黑色三种,分别受等位基因 A1 、A2 、A3 控制,说明家鼠的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杂交组合③中黄色与灰色杂交,后代有黄色:灰色:黑色 =2∶1∶1,可知亲本黄色鼠和灰色鼠的基因型分别为 A1A3 、A2A3 ,子代的基因型分别是 A1A2 ( 黄色)、A1A3 ( 黄色)、A2A3 ( 灰色)、A3A3 ( 黑色),其显隐 性为 A1 对 A2 和 A3 为显性,A2 对 A3 为显性,A正确;
B、根据杂交组合①②结果可知 A1A1 的个体死亡,杂交组合①中亲本黄色鼠的基因型为 A1A2 × A1A2 或 A1A2 ×A1A3 ,它们杂交的结果相同,可见该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错误;
C、杂交组合②中亲本黄色鼠的基因型 A1A3 × A 1A3 ,亲本的基因型相同,否则不能出现表中的结果,C正确;
D、黄色鼠的基因型有 A1A2 和 A1A3 两种,黑色鼠的基因型为 A3A3 ,两者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三种表型,D错误。
故选AC。
16. 水稻颖果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胚乳的糯性与非糯性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为了研究两对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基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种水稻种子进行实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有芒糯性。杂交实验及结果见下表(实验②中F1已自交得F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仅根据实验①就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 仅根据实验②就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C. 甲、乙、丙、丁中只有丙和丁是纯合子
D. 实验②F2无芒非糯性个体中杂合子占2/3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题意显示,甲、乙、丙、丁 4 种水稻基因型不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有芒糯性,结合实验①和②推测甲、乙、丙、丁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AAbb、aaBB,甲、乙杂交结果表明两对相对性状均遵循分离定律,但不能推测两者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实验②F1 全为有芒非糯性,且F2中表现为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有芒对无芒为显性,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B正确;
C、根据A项可知,甲和乙是杂合子,丙和丁都是纯合子,C正确;
D、实验②结果表明两对相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 无芒非糯性个体得基因型为 1aaBB、2aaBb,杂合子占 2/3,D正确。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共 60 分。
17.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稳步推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确保粮自安全。为更好地将光合作用的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研究人员选用甲、乙两种作物分别置于正常光照和弱光照下进行实验,获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合作用中,光合色素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其中能吸收红光的色素是_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弱光对甲、乙两种农作物的光合色素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弱光条件下,农作物乙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了,但净光合速率反而下降,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如要测定两种作物的总光合速率,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甲、乙两种农作物进行混合种植,其中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结合以上数据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 ①. 叶绿素 ②. 弱光会降低农作物甲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弱光会降低农作物乙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但增加其叶绿素的含量
18. ①. 光照较弱,光反应产物较少,光合速率下降 ②. 在黑暗(遮光) 条件下测定甲、乙两种农作物的 CO2 释放速率
19. ①. 农作物甲 ②. 混合种植时,农作物甲和乙可吸收的光照减少,弱光条件下,农作物甲净光合速率下降比乙快
【解析】
【分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所设置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四组实验中,正常光照组为对照组,弱光照组为实验组。
【小问1详解】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能够吸收红光的色素是叶绿素。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弱光下农作物甲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下降,农作物乙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下降,但叶绿素含量上升。
【小问2详解】
弱光条件下,农作物乙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了,但由于光照较弱,可吸收的光能减少,光反应弱,光反应产物少,暗反应吸收的二氧化碳也少,净光合速率下降。 如要测定两种作物的总光合速率,还需测定两种农作物的呼吸速率,可在黑暗(遮光) 条件下测定甲、乙两种农作物的 CO2 释放速率。
【小问3详解】
据表可知,弱光条件下,弱光条件下,农作物甲净光合速率下降比乙快,混合种植时,农作物甲和乙可吸收的光照减少,农作物甲净光合速率下降得更快,因此,混合种植对农作物甲的影响更大。
18. 某实验小组通过观察马蛔虫有丝分裂装片,绘制了染色体在整个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如图1所示,图2是该实验小组同学绘制的染色体与核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数量变化关系图,甲、乙、丙、丁、戊分别表示不同时期的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到c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中时期是__________。
(2)有同学指出图2中有两种细胞在马蛔虫受精卵的有丝分裂中不可能出现,这两种细胞是____________,图2中能正确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e到a变化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小组有部分同学选择观察的是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其中有极少部分同学制成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后,在显微镜下却观察不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且细胞大多呈长方形。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进行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 细胞分裂间期
(2) ①. 丁和戊 ②. 丙—乙—甲—丙
(3) ①. 乙到甲 ②.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对洋葱根尖取材的部位不对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图2中甲表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乙表示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和后期的细胞;丙代表的是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丁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细胞,戊表示处于减数分裂末期的细胞。
【小问1详解】
图 1 中b 到 c正在进行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是分裂前的物质准备阶段。
【小问2详解】
有丝分裂完成以后,细胞中染色体和 DNA的数量不会发生改变,丁和戊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减少了一半,不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 图 2 中能正确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顺序是丙(间期的G1时期)—乙(有丝分裂前、中期,也可包括间期的G2)—甲(有丝分裂后期)—丙(有丝分裂末期)。
【小问3详解】
图 1 中 e到 a表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相当于图 2 中的乙到甲。
【小问4详解】
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需要进行取材,取材的部位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生区细胞大多呈正方形。 如果观察到的细胞大多数呈长方形,说明取材部位为伸长区,因而观察不到分裂期的细胞。
19.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存在于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对于组织损伤的修复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脑和脊髓神经损伤、肝硬化、骨和肌肉衰退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治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时,这些细胞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但_________________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发现,在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不同细胞时,需要提供不同微环境如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时,需要提供与肝细胞生长发育相同的微环境,微环境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间充质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APOE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增多,该蛋白可作用于细胞核骨架(与细胞骨架系统相类似),诱导其发生自噬性降解,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凋亡。细胞衰老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___________,细胞核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
(4)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过程中逐渐暴露了不便之处,潜在的肿瘤细胞(畸形分化)污染风险增大。姜黄素是一种中药制剂,对畸形分化细胞的凋亡具有促进作用。为了验证姜黄素的这种作用,科研人员将小鼠肿瘤细胞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加入含姜黄素的培养液,乙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 ①. 形态、结构、功能 ②.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0. 诱导间充质干细胞( 定向) 分化
21. ①. 降低 ②. 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22. ①. 不含姜黄素的培养液 ②. 甲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乙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细胞衰老的特点: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小问1详解】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即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小问2详解】
在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不同细胞时,需要提供不同的微环境,微环境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定向分化,从而在不同的微环境中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小问3详解】
细胞衰老以后,细胞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比如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等。
【小问4详解】
如要证明姜黄素对畸形分化细胞的凋亡具有促进作用,可将小鼠肿瘤细胞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加入含姜黄素的培养液,乙组加入不含姜黄素的培养液,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如果甲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乙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则表明姜黄素对畸形分化细胞的凋亡具有促进作用。
20. 鸡的尾羽有直羽和弯羽之分,通过观察发现,雌鸡全为直羽,雄鸡中既有直羽又有弯羽。为了探究鸡的直羽和弯羽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选择了一对直羽雌鸡和雄鸡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基因用H、h表示),回下列问题:
P 直羽(♀) × 直羽(♂)
↓
F1 全为直羽
↓自交
F2 直羽(♀) : 直羽(♂):弯羽(♂)
4 : 3 : 1
(1)鸡的直羽和弯羽的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分离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
(2)亲代雌鸡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F2雄鸡直羽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3)选择F2中的直羽鸡随机交配,后代弯羽鸡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一只直羽雌鸡,如欲鉴定它的基因型,可选择其与F2中_________杂交,如果后代_____________,则该直羽雌鸡的基因型为Hh。
【答案】(1) ①. 遵循 ②. F1 中的雌雄鸡相互交配,F2 雄鸡中出现了直羽:弯羽 =3:1 的分离比
(2) ①. hh ②. 1 /3
(3)1 /12 (4) ①. 弯羽雄鸡 ②. 雌鸡全为直羽,雄鸡中出现直羽:弯羽 =1:1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杂交结果可知,F1 中的雌雄鸡的基因型都为 Hh,F1 中的雌雄鸡相互交配,F2 雄鸡中出现了直羽:弯羽 =3:1 的分离比,表明鸡的直羽和弯羽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杂交结果可知,F1 中的雌雄鸡的基因型都为 Hh,F1 中的雌雄鸡相互交配,F2 雄鸡中出现了直羽:弯羽 =3:1 的分离比,表明鸡的直羽和弯羽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小问2详解】
直羽雌鸡和雄鸡杂交,F1 中的雌雄鸡的都表现为直羽( Hh) ,可以推测亲本直羽雌鸡和雄鸡的基因型分别为hh 和 HH,F2 雄鸡中有直羽:弯羽 =3:1,可知直羽为显性,直羽雄鸡中有 1 /3HH和 2 /3Hh。
【小问3详解】
F2 中的直羽雌鸡的基因型为 1 /4HH、1 /2Hh、1 /4hh,产生的雌配子为 1 /2H和 1 /2h,直羽雄鸡的基因型为 1 /3HH和 2 /3Hh,雄鸡产生的雄配子为 2 /3H和 1 /3h,因此 F2 中的直羽雌雄鸡随机交配,则理论上后代弯羽鸡的比例为 1 /2h ×1 /3h ×1 /2 =1 /12。
【小问4详解】
雌鸡都为直羽的基因型有 HH、Hh 和 hh 三种,如欲鉴定雌鸡的基因型,可选择其与 F2 中弯羽雄鸡杂交,如果后代( 雌鸡全为直羽),雄鸡中出现直羽:弯羽 =1:1,则该直羽雌鸡的基因型为 Hh。
2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一种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甲、乙、丙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纯合白色籽粒玉米品种,甲、乙、丙相互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相互杂交时,需进行人工授粉,在人工授粉之前对母本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去雄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授粉前、后都要进行套袋处理,套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杂交结果可判断,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至少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
(3)如果甲的基因型为aaBBCC,则乙和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F2的白色籽粒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 ①. 不需要 ②.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雌花中不含雄蕊 ③. 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22. ①. 三 ②.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23. ①. AAbbCC、AABBcc ②. 4 /7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杂交实验中F2性状分离比约为9∶7,为9∶3∶3∶1的变式,因而可推测,玉米籽粒颜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1详解】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雌花中不含雄蕊,杂交时不需要去雄处理。 授粉都需要对雌花进行套袋处理,以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小问2详解】
甲 ×乙产生 F1 全是红色籽粒,F1 自交产生 F2 中红色∶白色=9 ∶7,说明玉米籽粒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甲 ×丙产生 F1 全是红色籽粒,F1 自交产生 F2 中红色∶白色 =9∶7,说明玉米籽粒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综合分析可知,红色为显性,红色与白色至少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3详解】
如果甲的基因型为 aaBBCC, 结合组别 1、2、3 可判断, 乙、丙的基因型可分别为 AAbbCC、AABBcc( 或 AABBcc、AAbbCC) 。 假设乙的基因型为 AAbbCC,分析组别 1 可知,F2 有 9A_B_CC∶3aaB_CC∶3A_bbCC∶ 1aabbCC,后三种皆为白色,每一种中有一个纯合子,故 F2 的白色籽粒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4 /7。父亲
母亲
患者
姐姐
正常基因
+
+
-
①
异常基因
+
+
+
②
杂交组合
亲本毛色
F1的毛色及比例
①
黄色x黄色
黄色:灰色=2:1
②
黄色x黄色
黄色:黑色=2:1
③
黄色x灰色
黄色:灰色:黑色=2:1:1
实验
亲本
F1
F2
①
甲x乙
有芒非糯性:有芒糯性:无芒非糯性:无芒糯性=1:1:1:1
/
②
丙x丁
有芒非糯性
有芒非糯性:有芒糯性:无芒非糯性:无芒糯性=9:3:3:1
项目
甲品种
乙品种
正常光照
弱光照
正常光照
弱光照
叶绿素含量(mg/cm2)
2.21
1.24
1.66
4.84
类胡萝卜素含量(mg/cm2)
1.12
0.56
0.81
0.76
净光合速率(μmlCO2/m2·s)
4.65
2.86
4.12
303
组别
杂交组合
F1
F2
1
甲x乙
红色籽粒
901红色籽粒,699白色籽粒
2
甲x丙
红色籽粒
630红色籽粒,490白色籽粒
3
乙x丙
红色籽粒
721红色籽粒,560白色籽粒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山东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调考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调考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