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共6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 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__________,倚清秋。(朱敦儒《相见欢》)
(5)以残年余力,__________,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6)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__________?(茅盾《白杨礼赞》)
(7)李清照的《渔家傲》中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①. 大漠孤烟直 ②. 甲光向日金鳞开 ③. 折戟沉沙铁未销 ④. 金陵城上西楼 ⑤.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⑥. 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⑦. 我报路长嗟日暮 ⑧. 学诗谩有惊人句 ⑨. 人恒过 ⑩. 然后能改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漠、鳞、戟、销、曾、嗟、暮、谩、恒”等字的正确书写。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本好书,如同一粒种子,会在你的心中悄然生根;一本好书,如同一叶轻舟,能载着你在知识的海洋远航。生活忙碌,人心躁动,阅读可以让人摆脱这种局面。阅读与否能区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中间是一道鸿沟,一道屏障,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生机盎然;一面花朵diā谢,荒芜寂寥,令人zhì息。爱书的人打开一本书,便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那里空气清新,流水潺潺,参天松柏直入云霄,倔强耸立。
2. 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1)一本好书,如同一粒种子,会在你的心中悄(Aqiā B. qiǎ)然生根。( )
(2)那里空气清新,流水潺潺,参天松柏直入云霄,倔(A jué B. juè)强耸立。( )
3. 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1) diā ________谢 (2) zhì ________息
【答案】2. ①. B ②. A
3. ①. 凋 ②. 窒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悄然(qiǎ rán):形容寂静无声。故选B。
倔强(jué jiàng):刚强、不屈服。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凋谢(diā xiè):指草木花叶枯落,或比喻人事的衰老死亡。
窒息(zhì xī):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名著阅读。(3分)
4. 名著阅读。
【甲】
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蝉的形象。
【乙】
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
以上文段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这部作品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段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昆虫的史诗 ②. 蝉向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形象 ③. 椎头蟑螂和苍蝇倒挂姿势的不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理解
选段内容选自《昆虫记》。《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这部作品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结合甲段中“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蝉的形象”可知,主要描写了蝉向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形象;
结合乙段中“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可知,主要描写了椎头蟑螂和苍蝇倒挂姿势的不同。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地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②家国同心, 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 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③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愈变愈强的原因,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鞠躬尽瘁,以己之力锲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④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担当的责任心,他们所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妇孺皆知。⑤和平年代,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他们也被这个世界照得光芒万丈。
(1)请在第②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提取第⑤句中画横线部分句子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1)不仅……而且……
(2)删去“的原因”。
(3)平凡人是英雄。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
根据“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与“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是递进关系,可填“不仅……而且……”(或不光……而且……)。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识与修改。
第③句“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愈变愈强的原因,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鞠躬尽瘁,以己之力锲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语病是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句子主干。
第⑤句中画横线部分“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主语部分是“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中心语是“平凡人”;谓语部分是“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中心语是“是”;宾语部分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中心语是“英雄”。因此,句子主干是:平凡人是英雄。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 短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主要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逃回中国的故事,她从大英博物馆逃出后,在沿途邂逅中国记者并请求其帮助。短剧中的中国文物都是国家文化遗产的代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历史。通过这些文物的“出逃”和“寻乡”,表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学校开展了以“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虽不能去寻找遗失的文物,但是我们可以传承这些文物的文化精神,请仿照示例补充两种传承的方式。
示例:书文物历史
方式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仿照画线句再写出一处文物和它传达的意义。
冯骥才曾言:“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敦煌的壁画彰显着盛世的风云气象,长城的砖石记录着恢宏的王朝历史,三星堆的遗迹蕴藏着久远的精神根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物无声,但历史却震耳欲聋。活动接近尾声,你将作为主持人进行总结性发言,分享短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给你带来的收获与思考。
(4)请将“承”字按照笔画顺序,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答案】(1) ①. 辨文化价值 ②. 画遗产精髓
(2)[示例]远瀛观的遗址诉说着古国的繁华富庶
(3)[示例]凝萃在文物身上的厚重和历史,是我们无法体验又不能忘记的过去。短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热播,让大家对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的情况更为了解,也更是警醒大家“落后就要挨打”这一事实。我们只有奋斗进取,才能守护华夏神州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花草树木……我们不能让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品沦为“流落在外的游子”。
(4)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内容上要符合“保护文化遗产”的主题,形式上,可用动宾结构。
示例:讲文物故事;听文化的声音。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
仿句,要求有四,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四是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相同。要先分析例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内容上,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然后按示例的结构形式仿写即可。
示例:西安的兵马俑展示着古秦国辉煌的历史。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结束语。
结合题干“分享短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给你带来的收获与思考”,从爱国、责任、担当等方面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流失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它们是历史与文明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它们是我们记忆的载体,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却因为种种原因流落他乡。我们期盼着它们能够早日回归,回到我们身边,让它们继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国争光,让我们共同呼吁,让流失文物回归,让它们见证我们的历史与文化,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笔画顺序书写。
要求“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故要端正、整洁、均匀地分布在田字格里。
“承”字共8画,横撇/横钩,竖钩,横,横,横,横撇/横钩,撇,捺。
三、阅读(4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园墙是围合空间的构件。在园林中起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劣景的作用。园墙在墙体和设置上有其独特的地方。中国传统园林的墙,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磨砖墙、白粉墙等。分隔院落空间多用白粉墙,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卉,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意境颇佳。
②园墙与假山之间可即可离,各有其妙。园墙与水面之间宜用道路、石峰、花木点缀,景物映于墙面和水中,增加意趣。产竹地区常就地取材,用竹编园墙,既经济又富有地方色彩。园墙的设置多与地形结合,平坦的地形多建成平墙,坡地和山地则就势建成阶梯状。为了避免单调,有的建成波浪形的云墙。划分内外范围的园墙内侧常用土山、花台、山石、树丛、游廊等把墙隐藏起来,使有限的空间产生无限的景观。
③精巧的园墙还可以装饰园景。如苏州留园“闻木樨香”轩后廊墙上嵌有著名的董刻二王法帖,石刻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实为难得的艺术珍品。在园墙上还可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虚实对比和明暗对比的效果,并使墙面丰富多彩。
④漏窗又名花窗,是窗洞内有镂空图案的窗。窗洞形式多样,花纹图案.多用瓦片、薄砖、木竹材等制作,有套方、曲尺、回文、万字、冰纹等,清代更以铁片、铁丝做骨架,用灰塑创造出人物、花鸟、山水等美丽图案,仅苏州一地,花样就达到千种以上。漏窗高度一般在一点五米左右,与人眼视线相平。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取得似隔非隔的效果。如沧浪亭的一百零八式漏窗,留园长廊的三十多种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四个不同形状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等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雅气。再加上窗下栽植的南天竹、石竹、罗汉松,四季常绿,与粉墙漏窗相配,既具有形式美,又饱含耐人寻味的幽雅情调。
⑤园林中的园墙往往装有不装门的门孔和不装窗扇的窗孔,分别称为洞门和空窗。洞门除供人出入、空窗除采光通风外,在园林艺术上常作为取景的画框,使人在游览过程中不断获得生动的画面。洞门中常见的是圆洞门,又称月亮门、月洞门;洞门还可做成六角、八角、长方、葫芦、蕉叶等不同情况。通过门洞透视景物可以形成焦点突出的框景。采取不同角度交错布置园墙、洞门,在强烈的阳光下会出现多样的光景变化。苏州拙政园的月洞门,就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空窗不设窗扇,有六角、方胜、扇面、梅花、石榴等形状,常在墙上连续开设,形状不同,称为“什锦窗”。正是因为这些变化,使得园墙成为园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二】
新建公园绿地的园墙,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广泛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多采用较低矮和较通透的形式,普遍应用预制混凝土和金属的花格、栏栅。混凝土花格可以整体预制或用预制块拼砌,经久耐用;金属花格栏栅轻巧精致,遮挡最小,施工方便,小型公园应用最多。
国外常用木质的或金属的通透栅栏作园墙,园内景色能透出园外。英国自然风景园常用干沟式的“隐垣”作为边界,远处看不见园墙,园景与周围的田野连成一片。园内空间分隔常用高2米以上的高绿篱。
7.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园墙在园林中起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劣景的作用,园墙上可设漏窗、洞门、空窗等。
B. 产竹地区常就地取材,用竹编园墙。园墙的设置常因地制宜,会考虑地形特点。
C. 园墙内侧常用土山、花台、山石、树丛、游廊等把墙隐藏起来,使有限的空间产生无限的景观。
D. 【材料一】和课文《苏州园林》的主要内容都属于园林艺术,都涉及假山、门、窗等。
8. 【材料一】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9. 从内容看,【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案】7. C 8. 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苏州留园“闻木樨香”轩后廊墙上嵌有著名的董刻二王法帖的例子和园墙上还可设漏窗、洞门、空窗等例子,说明了精巧的园墙还可以装饰园景,具体而详细,便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
9. 材料一主要介绍中国传统园林的园墙,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新建的园墙和国外园林的园墙。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结合【文本一】第②段“划分内外范围的园墙内侧常用土山、花台、山石、树丛、游廊等把墙隐藏起来,使有限的空间产生无限的景观”可知,选项表述有误;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结合【文本一】第③段“如苏州留园‘闻木樨香’轩后廊墙上嵌有著名的董刻二王法帖,石刻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实为难得的艺术珍品。在园墙上还可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虚实对比和明暗对比的效果,并使墙面丰富多彩”可知,本段列举苏州留园“闻木樨香”轩后廊墙上嵌有著名的董刻二王法帖的例子和园墙上还可设漏窗、洞门、空窗等例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精巧的园墙还可以装饰园景这一观点,便于读者理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结合【文本一】①段“中国传统园林的墙,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磨砖墙、白粉墙等”、⑥段“正是因为这些变化,使得园墙成为园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内容可知,【文本一】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园墙;
结合【文本二】第一段“新建公园绿地的园墙,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广泛使用新材料、新技术”、第二段“国外常用木质的或金属的通透栅栏作园墙,园内景色能透出园外。英国自然风景园常用干沟式的‘隐垣’作为边界,远处看不见园墙”等内容可知,【文本二】主要介绍了新建的园墙和国外园林的园墙。
(二)(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漫长的告别
马海霞
①外婆80岁生日那天,自己悄悄跑到小镇上的照相馆拍照,冲洗出一沓彩色照片,给每个子女发了一张,乐呵呵地说:“好好留着,等我走了,你们想我了就拿出来看看。”
②外婆的娘家祖上是开银器店的。她婚后第二年,娘家遭了劫,金银细软被人搜走,外婆的嫂子当场被吓疯,尚在怀中吃奶的小侄子不久也夭折了。外婆的父亲受不了打击,次月过世。外婆的大哥也因被强盗打伤,半年后病重去世。那年,外婆失去了3位亲人。
③印象中的外婆很节俭,很会过日子。小时候经常听到她说的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那个年代,只有过年时才添一件新衣服,过完年马上要我们换上旧的。外婆有一套心灵手巧的针线活,虽然面料有点过时且显旧,但她为我们缝补的针脚却很整齐美观,相当于现在年轻人拼接的款式。外婆做任何事,有计划有打算,日子虽清贫,但过得和谐有滋味。外婆对家人节俭,对亲友和邻居却大方慷慨。外婆常说:“自己吃了填坑,别人吃了传名。”
④外婆86岁那年得了肠癌,疼得受不了便注射哌替啶,儿女轮班照顾她。母亲那时天天往外婆家跑。外婆饭量越来越小,疼得越来越厉害,哌替啶也不管用了。有一天,外婆想吃南关桥上的馄饨,母亲冒着大雨走了十里路给外婆买回一份,可外婆只喝了一口汤。
⑤那时我刚毕业参加工作,下了班就去看望外婆。外婆见我来了,便喊我给她按摩,从头按摩到脚。
⑥外婆临走的那个晚上,将子女孙辈都召集到床前,说:“我知道我日子不多了,就不在你们面前逞英雄了,难受就喊出来,想吃啥便要啥,这是想告诉你们,人去世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希望你们珍惜健康的日子,有钱别舍不得吃喝,等老了得病了,想吃也吃不下了。”
⑦那天晚上,我们都守在外婆身边,听她讲述生病的感悟和人生的挂念。第二天一早,外婆没再醒来,走得很平静。
⑧多年后,母亲谈起外婆便说,作为女儿她尽力了。年轻时,她为了替外婆分担家务,嫁给了本村人,每次去河湾洗衣服路过外婆家,都会提走一兜脏衣服,顺带给洗了。这么多年来,家里的重活累活母亲都抢着干,外婆卧病的半年,母亲天天守在她身边。母亲至今还记得外婆想吃馄饨的那个大雨天,外婆前一天晚上睡觉前说想吃馄饨,母亲第二天凌晨4点便出发了,馄饨买回来,天还没大亮。外婆卧病这半年,她对外婆有求必应。
⑨正因为尽力了,每次提到外婆,母亲都说自己没有遗憾。邻居王姨很羡慕母亲,因为王姨的母亲得病后,怕耽误子女工作,一直瞒到病危才通知子女。老人家住院两天后便去世了,这成了王姨一生的憾事。母亲见王姨落泪,忽然明白了自己母亲的良苦用心。外婆离开人间是有仪式感的,每个人都为她做过事,用过心,没有遗憾,只有回忆里温暖的瞬间。
⑩是呀,外婆得病时,我天天给外婆按摩,每次回忆那时的情景,心里就觉得温馨而安慰。那些错过的告别,会成为人们一生的痛,外婆心底就深藏着这样的痛。所以,当她知道自己也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她很早就开始了告别。在漫长的日子里,亲人们在慢慢接受她的离去,也学会了如何告别。
(有删改)
10. 请阅读文章第①~⑧段,说说外婆为了和“我们”告别都做了哪些具体的事。
11. 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的内容有些多余,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2.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外婆卧病的半年,母亲天天守在地身边。(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母亲见王姨落泪,忽然明白了自己母亲的良苦用心。(请用第一人称描写母亲此时的心理活动)
13.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外婆的形象特征。
14. 文章结尾说“在漫长的日子里,亲人们在慢慢接受她的离去,也学会了如何告别”,谈谈你对“学会了如何告别”的理解。
【答案】10. ①外婆80岁生日那天自己悄悄跑到小镇上的照相馆里拍照,冲洗出一沓彩色照片,给每个子女发了一张;②外婆想吃南关桥上的馄饨;③外婆喊“我”给她按摩,从头按摩到脚;④临走的那个晚上,外婆将子孙辈都召集到床前,讲述生病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挂念。
11. 不能删去。本段插叙了外婆娘家遭劫失去亲人的往事,体现出外婆的坚强性格,同时也为下文她很早就开始了告别作铺垫,交代她这样做的原因。
12. (1)“守”是看护、守护的意思,写出了母亲半年来天天守护在生病卧床的外婆身边,体现了母亲的孝顺。(2)[示例]我懂了,原来母亲很早就开始了告别,是为了让亲人不留遗憾,珍惜彼此相处的日子啊。
13. ①乐观坚强。外婆80岁生日那天悄悄去拍照,冲洗出一沓彩色照片,发给子女,并说等她走了,让子女把照片拿出来看看:外婆家人遭遇不幸,外婆同年失去了三位亲人。②外婆自我节俭,会过日子,对他人慷慨大方。外婆做任何事有计划有打算,会做针线活,对家人节俭,对亲友和邻居大方慷慨。
14. 我们终究要学会告别,而最好的告别方式是留住过往的回忆,也接受他们离开的现实,最终带着爱与希望,专注地活在自己的生命里。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
结合第①段“外婆80岁生日那天,自己悄悄跑到小镇 上的照相馆拍照,冲洗出一沓彩色照片,给每个子女发了一张,乐呵呵地说:‘好好留着,等我死了,你们想我了就拿出来看看’”可概括为:80岁生日那天,自己悄悄跑到小镇上的照相馆拍照冲洗出一沓彩色照片,给每个子女发了一张留念;
结合第④段“有一天,外婆想吃南关桥上的馄饨,母亲冒着大雨走了十里路给外婆买回一份,可外婆只喝了一口汤”,可概括为:外婆想吃南关桥上的馄饨,母亲冒雨去给外婆买;
结合第⑤段“那时我刚毕业参加工作,下了班就去看望外婆。外婆见我来了,便喊我给她按摩,从头按摩到脚”可概括为:外婆喊“我”给她按摩,从头按摩到脚;
结合第⑥段“外婆临走的那个晚上,将子孙辈都召集到床前,说:‘我知道我日 子不多了,便不再在你们面前逞英雄了,难受就喊出来,想吃啥便要啥,这是想告诉你们,人死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希望你们珍惜健康的日子,有钱别舍不得吃喝,等老了得病 了,想吃也吃不下了’”可概括为:临走的那个晚上,将又孙辈都召集到床前,讲述生病的感悟和人生的挂念。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
第②段是插叙,结合“外婆的嫂子当场被吓疯,尚在怀中吃奶的小侄子不久也夭折了。外婆的父亲受不了打击,次月过世。外婆的大哥也因被强盗打伤,半年后病重去世。那年,外婆失去了3位亲人”可知外婆娘家遭劫失去亲人,外婆没有被家中变故击垮,体现了外婆的坚强;结合⑩段“所以,当她知道自己也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她很早就开始了告别。在漫长的日子里,亲人们在慢慢接受她的离去,也学会了如何告别”可知外婆很早之前就体会了与亲人告别,第②段为下文她很早就开始了告别作铺垫。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守”是看护、守护的意思,“外婆卧病的半年,母亲天天守在地身边”意思是母亲在外婆生病的半年天天守护在外婆身边,表现了母亲对外婆的关心照顾,从而表现母亲的孝顺。
(2)写出母亲对外婆的做法终于明白了,用第一人称写出母亲的心理。
示例:我终于明白了,母亲打印照片,母亲让我买混沌,让外甥女按摩脚,都是在向我们告别,这是想让亲人对她不留遗憾啊,母亲,我明白的有些晚了。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第①段“外婆80岁生日那天,自己悄悄跑到小镇上的照相馆拍照,冲洗出一沓彩色照片,给每个子女发了一张”第②段“外婆的嫂子当场被吓疯,尚在怀中吃奶的小侄子不久也夭折了。外婆的父亲受不了打击,次月过世。外婆的大哥也因被强盗打伤,半年后病重去世。那年,外婆失去了3位亲人”可知外婆乐观,坚强;
结合第③段“外婆做任何事,有计划有打算,日子虽清贫,但过得和谐有滋味。印象中的外婆很节俭,很会过日子,对亲友和邻居却慷慨大方”可知,外婆自我节俭,会过日子,对他人慷慨大方。外婆做任何事有计划有打算,会做针线活,对家人节俭,对亲友和邻居大方慷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旨理解。
外婆知道自己将要离开人世,很早就开始和亲人告别。在外婆得病的半年时间里,亲人们慢慢地接受了她即将离去的事实,也学会了如何告别。外婆用自己的方式让所有人在将要离开的那段时间里为她做事、为她用心,让每个人都没有遗憾,只有回忆里 温暖的瞬间。
外婆是智慧的,我们从外婆的智慧里学到了最好的告别方式是留住过往的回忆,也接受他们离开的现实,最终带着爱与希望,专注地活在自己的生命里。所以我们终究要学会告别,学会好的告别方式,珍惜现在与亲人相处的日子,真到有一天需要告别,让我们不留遗憾。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冰①斗蛟
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②,漂垫③相望。冰乃入水戮蛟。己为牛形,江神龙④跃,冰不胜。
及出,选卒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我以太白练⑤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遂呼吼而入。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稍定,有二牛斗于上。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遂毙。从此蜀人不复为水所病。至今大浪冲涛,欲及公之祠,皆⑥而去。故春冬设有斗牛之戏,未必不由此也。祠南数千家,边江低圯⑦,虽甚秋潦⑧,亦不移适。有石牛,在庙庭下。唐大和五年,洪水惊溃。冰神为龙,复与龙斗于灌口,犹以白练为志,水遂漂下。左绵、梓、潼⑨,皆浮川溢峡,伤数十郡。唯西蜀无害。
(节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李冰:战国时代秦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②暴:侵害、欺凌。③漂垫:浮沉。④江神龙:指蛟龙。⑤太白练:像白绢一样的东西。⑥:水满的样子。⑦圯(yí):桥。⑧秋潦:秋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⑨绵、梓、潼:古代州县名。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李冰为蜀郡守( )
(2)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辨( )
(3)遂毙( )
(4)犹以白练为志( )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有二牛斗于上”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于夏水襄陵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 相与步于中庭D.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17.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此蜀人不复为水所病。
(2)故春冬设有斗牛之戏,未必不由此也。
18. 关于这个故事的结尾,两位同学有不同的见解。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华:李冰是战国时期的人,到唐朝时居然还能现身退大水,结尾这个情节太假了,实在是多此一举,应该去除。
小明:我觉得这个结尾挺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①. 担任,做 ②. 辨别 ③. 最终,终于 ④. 标志。 16. C
17. (1)从此蜀郡的老百姓不再因为水患担心(不再被水患祸害)。(2)因此春冬两季举行的斗牛表演,未必不是起源于这件事。
18. [示例]虚构的情节(或运用想象、夸张)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故事结尾让李冰成神并显灵,突显了李冰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为民造福的功绩,也表达古代人民对他的崇敬与怀念(或“表达了古代人民敢于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勇气与信念”)。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李冰在蜀郡做郡守。为:做,是。
(2)句意:我把一条大白绢带系在头上,你们好辨别。辨:辨别。
(3)句意:当即毙命。遂:当即。
(4)句意:以白绢带为标志。志:标记。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有二牛斗于上:只见两头牛正在岸上拼斗,于:介词,在。
A.介词,到;
B.介词,到;
C.介词,在;
D.连词,表因果。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果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份补充完整。
(1)重点词语:复,再;为,因为;水,水患;病,担心。
(2)重点词语:故,另外;设,举行;戏,表演;由,起源;此,这件事。
【18题详解】
本题本题考查写法分析。
“唐大和五年,洪水惊溃。冰神为龙,复与龙斗于淮口,犹以白练为志,水遂漂下。左棉、梓、潼,皆浮川滥峡,伤数十郡。唯西蜀无害”这个结尾充满神话色彩,将李冰神化,化身为龙,除去孽龙,消除水患,突显了李冰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为民造福的功绩,也表达古代人民对他的崇敬与怀念。
示例:具有神化色彩的结尾,更加突出了人物的品质。将李冰神化,突出了李冰的有勇有谋,以及心系百姓、为民造福伟绩,同时这也是人们怀念和纪念李冰的一种方式,寄托了古代人民对李冰的深深怀念和无限感激。
【点睛】参考译文:
李冰在蜀郡做郡守的时候,有一条蛟龙年年兴风作浪,百姓们常常浸漂水中,遥遥相望。李冰于是下水杀它,欲为民除害。他自己化作一头牛,那江神龙上下跃动;李冰难以取胜。
等回到岸上,他挑了好几百名勇敢的士兵,拿着强弓大箭,事先约定说:“我在刚才变成一头牛,现在江神必定也会变成一头牛,我把一条大白绢带系在头上,你们好辨别,去射杀那个无记号的。”李冰呼吼着进入水中。顷刻之间,风雷大作,天地变成一样的颜色。稍稍平静下来,只见两头牛正在岸上拼斗。李冰头上的绢带又长又白,十分醒目;士兵们便举起箭来,一齐射向江神,它当即毙命。从此,蜀郡的老百姓再也没有受过水患。直到现在发洪水的时候,那浊浪眼看就要冲及李冰祠堂了,却又减弱下来,向远处滚滚流去。另外,春冬两季举行的斗牛表演,未必不是起源于这件事。李冰祠南边有好几千户人家,房屋、桥梁均很低矮,虽然显得非常破败荒寂,也都不搬迁。那里有石牛,在庙庭下面。唐代太和五年,洪水泛滥。李冰化作一条龙,又同蛟龙在都江堰的入口处杀起来,还是以白绢带为标志,顺水而下。江东的绵、梓、潼诸州,大水溢满了所有的河流峡谷,几十个郡都受了灾,只有西蜀安然无恙。
(四)(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9.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诗是如何情景相融的。
20. “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有何意味?请简要分析。
【答案】19. [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人既是在写真实的眼前之景,同时又是借助自然景物在抒情。通过写南山出现在自己的眼前,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淡泊恬静,与周围的景物合二为一。
20. “真意”是指诗人领悟到的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既指自然山水之美,又指悠闲自得的人生意境。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本诗中写景的句子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联。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景与人的心情融为一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作者写傍晚时分鸟儿结伴归来,营造了温馨、恬静的氛围。鸟儿还,人呢?是不是也要归去呢?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情和景交融在一起。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所以,“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山水之美,更指的是人生真谛,悠闲自得的人生意境。
四、作文(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湖水对青山说:“我给你照了一张相,不知你是否满意?”
“满意,很满意——”青山说,“谢谢你!还得谢谢白云,我从不知道,和白云在一起,我是如此的美丽。我很喜欢这张合影。”
记忆中,你一定也有喜欢的合影,你的合影是否也如青山白云的合影一般美丽?是否还藏着难忘的故事?
请以“合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例文:
合影
又到了毕业季。时间留不住的点滴美好,照片做了最忠实的记录。翻开我的青春相册,三年初中生活变成了一沓甜蜜回忆,而那一张张合影,最是让我沉醉难忘。
这一张,是我刚进初中时与林老师的合影。那时候的我,扎着两个小辫子,脸上还有一丝羞怯,而林老师搂着我的肩膀,眼中含着暖意。
我记得那是一节劳动课,林老师正带着同学们在办公室旁的花圃里除草,大家忙碌着,热闹着,而我,偏安一隅。因为成绩和容貌,我不够自信,性格也不开朗,班级存在感很低。我拔着草,捡拾着落叶,转眼簸箕就满了一半。耳朵里,传来同学们欢快的笑声。“小雅,你的劳动成果很丰硕呀!”突然,林老师走到了我身边。我嗫嚅着,却不知该怎么接话。林老师看出了我的胆怯和尴尬,和我讲起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需要回答,却也忍不住用眼神回应着林老师。
劳动结束时,有人说想拍照,林老师便拿出了手机让同学们自由发挥。当我内心正羡慕同学们的时候,林老师叫班长给我们来一张。后来,林老师把全部照片洗出来了,特意把这张合影送给了我。
我还记得她在班上说:“我最喜欢和同学们拍照了。因为和你们在一起,我才如此美丽!”而我就是从那时起,逐渐读懂了林老师的良苦用心,逐渐变得阳光起来……
这一张,是初三元旦晚会时我和小绿的合影,我们俩靠着头,比着心,笑得无比灿烂。小绿是从郊区转过来的,刚开始和我读初一时的性格很像。林老师特意让我做她的同桌。我怎么会不知道林老师的用意呢?课后,我主动找小绿聊天,放学时我总是等她一起回家。小绿英语不好,我陪她一起背单词、刷题。渐渐地,小绿向我打开了心扉,和同学们也开始热络起来。
初三元旦晚会那天,小绿从家里带来好多冻米糖,是她妈妈从老家带来的。她给林老师和每位同学的手上都放了一块,说特别感谢大家,让她的心品尝到了和冻米糖一样的甜。
就在那一刻,林老师举起手机说要给我们拍张照,我们不约而同伸出了手,头挨着头,比了颗心,相视而笑……
我一页页翻过去,一张张合影背后,一个个暖心的瞬间扑面而来。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了你。和你在一起,我才如此美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干要求以《合影》为题目,进行写作。综合材料可知,需要抓取关键词“合影”“美丽”,顺着这两个词,回望有关于合影前后的难忘故事,把故事叙写出来,很适合使用“倒叙”写法,如:“看着桌上那张合影,我陷入了沉思……”合影的主体,可以是人与人,如毕业照,如全家福等等。也可以是人与物,如与“枯树上长成的嫩苗”“刚出生的小兔子”等等,符合“美好”意境都可以叙写。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二:选材构思。本题适合写一篇记叙文,那么需要从生活中入手,选择典型深刻的材料进行写作。首先应该明确合影是和谁的合影,在思考“我”和这个对象之间有哪些难忘的瞬间,进行叙写即可。比如和爸爸的合影,让我回想起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爸爸,曾为了一家人的生机早出晚归,现已两鬓白发,由此来表现父亲的伟大。记叙文的主体内容其实就是“定格美好”,写作时一定要把合影前后的故事叙写清楚,把合影主体人(物)的音容笑貌写生动,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尤其要把合影时人(物)的状态描写饱满,写出情感,突显“美好”。如果写一篇议论文,首先应确定文章的观点,比如:携手,可以更美好;合作方能共赢等。在根据文章观点选择合适的论据进行论证,比如,廉颇和蔺相如的和谐相处,互相配合,才能救赵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才能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孙刘两家在曹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选择结为联盟,不仅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而且逐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要学会从古今中外的史诗中去寻找合适的论据,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对观点进行论述,确保观点的准确严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用直径0,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所有题目必须使用0,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