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作业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531291/0-17112444659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作业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531291/0-17112444660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作业设计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531291/0-171124446602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一练
展开(一)基于教学起点的“了解性”课前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
2.设计思路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就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知道分数就是将一个物体或者一些物品进行平均分,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基于此在课前设计了三道题目,前两题基于了解,第三题在了解的同时为新课的探究生成材料。
3.使用操作
*初步理解分数意义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也把全班情况进行了统计。
(1)这两幅图全班同学都写了三分之一,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幅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板书);第二幅把一条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米了。(板书:一个计量单位)
(2)那第二题涂一涂这些圆的,你们涂了4个圆,又是怎么想的呢?
把12个圆平均分成3份,也就是4个圆为一份,表示其中的1分也就是涂4个圆就可以了。(板书)
*认识单位“1”
(1)这三幅图物体数量都不一样,为什么都能用来表示?
都是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2)除了把这些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一份得到,还可以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
(3)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这些在数学上我们可以叫做什么,有同学知道的吗?
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的意义了。(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基于学习探究的“推进性”课中作业设计
●“推进性”课中探究作业设计之一
1.作业设计
2.设计思路
基于课前作业第3题创造分数,生成了课堂探索环节的材料,新课的学习来源于学生自己,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学以致用”的作业观,学生在交流自己作业中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而教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交流合作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单位。
3.使用操作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与单位“1”的含义
把12个圆看作单位“1”,同学们创造了很多不同的分数,老师把它们放大,我们一起来研究。
(1)左边部分是,那右边部分呢?(也是),那两个呢?
(2)这些同学又是怎么想的?那就表示有几个呢?(3个,课件演示一份)那又在哪里呢?那4个呢?
(3)看还有这些同学创造了这个分数,他们又是怎么想的?你能完整的说一说吗?在哪里?(其中的一份就是)又在哪里?6个呢?
*认识分数单位
(1)请看这些分数,每一个分数都是由像这样的几分之一组成的,这些表示其中一份的数你知道在数学上称之为什么吗?(单位;计数单位)
(2)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分数单位。2个,就是有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也就是.
(3)请同学们纵向观察这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根据数字看图形,数形结合的方法真好。分子分母都不一样的分数可以都相等,那你还能找到其他相等的分数吗?
●“推进性”课中探究作业设计之二
1.作业设计
2.设计思路
课中作业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进程,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单位“1”,以及分数单位后立即做一题在不同数量间进行比较后得到相对应的数,从而促进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单位“1”、整数与分数的沟通理解,在单位“1”发生变化的同时,同样的量表示的数也会随之变化,同时沟通整数与分数的联系。
3.使用操作
*深化单位“1”的含义,沟通与联系
刚才通过同学们的课前作业,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分数,那么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又可以怎么来表示呢?为什么?
(三)基于学习检测的“诊断性”课尾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
2.设计思路
课尾作业基于学生新知的学习收获,在“保底不封顶”的理念下进行分层式练习。第一题既有巩固型图形也有提升型图形,巩固型①②③⑤提升型④⑥,第二题拓展型作业,主要基于知识延伸综合(学习深度广度“难点”),在数轴上找到0.3、五分之三、3,沟通三者,形成数的认识知识领域的完整性。
3.使用操作
第一题,基于学习固化。
(1)你能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4号图形看着没有平均分,其实他是平均分的,只是分成的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大小是相同的,把三角形进行分割再补过去就和左边的相同了。(生上台操作)
(2)那2号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3)那6号呢?它里面能找到吗?
可以的,梨树有像桃树这样的3份,也就是梨树是桃树的。把桃树平均分成4份,它里面的3份就是梨树的棵树。
第二题,基于学习关联。
(1)0.3为什么标在这里?他是怎么想的?
0.3就是有3个小格子,从0开始数3个小格就是0.3了。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一小格就是一份,也就是0.1,0.3有3个0.1,也就是从0开始数3个小格就可以了。
(2)这下应该说的很明白了吧。那你们又是怎么想的?3呢?(课件演示,计数单位的测量。)
实践反思
所谓“‘了解·推进·诊断’:基于阶段任务的‘功能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了解”指课前已知性作业设计分“了解性”作业、“摸底性”作业和“展望性”作业等三个层次;“推进”指课中探究性作业设计分“尝试性”作业、“分享性”作业和“研讨性”作业等三个层次;“诊断”指课尾收获性作业设计分“巩固性”作业、“提升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等三个层次,在案例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如下策略。
(一)了解:“已知性”课前作业设计策略
基于了解教学起点的“已知性”课前作业设计策略,可分成基于学习新知已有经验的“了解性”作业设计、基于新知学习掌握情况的“摸底性”作业设计、基于后续学习能力导向的“展望性”作业设计等三个水平层次。
1.基于学习新知已有经验的“了解性”作业设计
根据将要学习的“数的认识”的相关概念,设计第一层次的基于学生学习新知,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了解性”的作业设计,可以是将要学习概念的前概念,将要学习知识的知识基础,也可以是将要学习技能的前技能掌握情况。
2.基于新知学习掌握情况的“摸底性”作业设计
根据将要学习的“数的认识”的相关概念,设计第二层次的基于新知学习掌握情况的“摸底性”作业设计,即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理解掌握情况怎么样了,可以是“例题”的改编题,可以是例题学习后的“做一做”的基础题,也可以是集中“练习”中的基础题。
3.基于后续学习能力导向的“展望性”作业设计
根据将要学习的“数的认识”的相关概念,设计第三层次的基于新知学习后,后续应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展望性”作业设计,即新知学习后的新知学习、技能掌握和后续运用等作业设计,可以是后一“例题”的改编题,可以是后一例题学习后“做一做”的基础题,也可以是集中“练习”中的提升题。
(二)推进:“探究性”课中作业设计策略
基于推进教学进程的“探究性”课中作业设计策略,可分成可操作的“尝试性”作业设计、能反馈的“分享性”作业设计、重结果的“研讨性”作业设计等三个水平层次。
1.可操作的“尝试性”作业设计
基于问题解决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尝试性”作业设计。即尝试性活动的活动要求、活动程序和活动方式的作业设计,特别是“活动要求”的设计应基于学生能否顺利地开展操作活动、能否进行有效的反馈分享、经分享交流比较能否发现总结学习的相关概念和知识,一般可以是“想一想、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等。
2.能反馈的“分享性”作业设计
基于学生的探索成果进行展示、分享、质疑和优化的课堂推进性作业设计。即基于学生学习尝试的成果,进行学生典型作品的一次性展示后,设计“他们是怎么想?他们是怎么画的?他们是怎么算的?……”等的分享性作业,也可以设计“对他的想法画法或算法有什么意见、建议、补偿……?”等的交流性作业。
3.重结果的“研讨性”作业设计
基于学生的学习分享和学习内容,在比较、辨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发现”的作业设计。即基于学生的学习分享交流,进行“研讨性”结果总结的作业设计,可以是比一比、想一想这些作品“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等总结性的作业。
(三)诊断:“收获性”课尾作业设计策略
基于诊断教学效果的“收获性”课尾作业设计策略,可分成基于教学“重点”掌握的“巩固性”作业设计、基于教学“难点”理解的“提升性”作业设计、基于教学“评价”导向的“拓展性”作业设计等三个水平层次
1.基于教学“重点”掌握的“巩固性”作业设计
基于新知识巩固--理解掌握“教学重点”。应在此阶段作业设计的第一层进行,在设计时可以选择教材例后“做一做”的部分题和“练习”中相对应的习题,指在“数的认识”中相关概念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2.基于教学“难点”理解的“提升性”作业设计
基于知识延伸综合--突破深化“教学难点”。可在此阶段作业设计的第二层进行,在设计时可以选择教材“练习”中的“★号”题和配套作业本中的相对应的“★号”题,指在“数的认识”中相关概念外延的突破深化。
3.基于教学“评价”导向的“拓展性”作业设计
基于教学方式变革--感知适应“教学评价”。可在此阶段作业设计的第三层进行,在设计时可以基于以往的教学评价试卷,选择此知识点“考点”的相关试题,指在让学生适应不同的教学评价试题,倒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总之,以上所提炼的“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已经具有了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相信如能基于此策略进行持续性的针对性地课堂教学实践,定能逐步改变传统一问一答“牵引式”教学,为竖立“灯塔式”的任务驱动型课堂生态,真正达成从“对话中心”到“任务中心”的课堂教学变革。
4.1.2分数的意义寒假预习自测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4.1.2分数的意义寒假预习自测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1、分数的意义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浙教版五年级下册1、分数的意义一课一练,共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直接写得数,82÷0,1÷0,我会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