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关于①乙烷、②乙醇、③乙酸、④葡萄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可以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鉴别③与④B. 只有③能与金属钠反应
C. 一定条件下,①②③均能发生取代反应D. 一定条件下,④可以转化为②
2.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向溴的CCl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中分别通入乙烯,溶液均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C. 乙醇、乙酸的官能团不同,但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D. 可通过加入金属钠观察是否产生气体的方法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水
3. 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能导电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它不是一元酸
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常温下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乙酸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生成88g乙酸乙酯
食醋中含有乙酸,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得到
A. B. C. D.
4.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纤维素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且水解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B. 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直接氧化为乙酸,也可在铜作催化剂时被O2直接氧化为乙酸
C. 乙酸乙酯和油脂均为酯类物质,互为同系物
D. 乙酸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②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③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油污
④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
⑤PVC的单体可由PE的单体与氯化氢加成制得
⑥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鸡蛋清凝聚,蛋白质变性
⑦“乙醇汽油”是在汽油里加入适量乙醇而形成的一种燃料,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A. ①③④B. ①④⑥C. ③④⑥D. ②⑤⑦
6.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化石燃料消耗,我国正在积极推广乙醇汽油。乙醇可以由淀粉或者纤维素经水解、发酵制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纤维素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 乙醇可由乙烷发生加成反应制取
C. 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乙酸,说明乙酸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 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纤维素是否水解完全
7.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A. AB. BC. CD. D
8. 乙醇分子中的各化学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乙醇分子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B. 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③键
C.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键D. 乙醇是电解质,在水中键①断裂电离出氢离子
9. 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下列有关乙醇的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①中酸性KMnO4溶液会褪色,乙醇转化为乙醛
B. ②中钠会在乙醇内部上下跳动,上方的火焰为淡蓝色
C. ③中灼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
D. ④中X是饱和NaOH溶液,X液面上有油状液体生成
10. 下图甲、乙表示的是两种有机化合物,对于图示中表示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
B. 甲中是否混有乙,可用加入金属钠是否产生气体进行检验
C. 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D. 乙表示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
11.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 )
A.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相同
B. 醋酸、葡萄糖和淀粉三种无色溶液,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
C. 乙醇、乙酸均能与钠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D. 取少量酸催化后的淀粉水解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再加少量碘水,溶液未变蓝,说明淀粉溶液已经完全水解
12. 下列有关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能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醛
B. 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C. 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乙烯和苯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二者均含有碳碳双键
13. 将淀粉溶于适量水进行水解实验并测定淀粉的水解情况,其程序如图所示,A、B、C、D都是实验室常用的无机试剂。则A、B、C、D分别是( )
A. 稀硫酸、碘水、NaOH溶液、新制氢氧化铜
B. 稀硫酸、碘水、稀硫酸、CuSO4溶液
C. NaOH溶液、碘水、稀硫酸、新制氢氧化铜
D. 稀硫酸、KI溶液、NaOH溶液、新制氢氧化铜
14. 下面关于生产、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或名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CH3CH2OH
⑥C6H12O6 ⑦CH3COOH ⑧硬脂酸甘油酯 ⑨蛋白质 ⑩聚乙烯
A. 能跟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使之褪色的有①②④⑩
B. 投入钠能产生H2的是⑤⑦⑧
C. 属于高分子材料的是⑧⑨⑩
D. 含碳量最高、有毒、常温下为液体且点燃时有浓烟的是①
15. 淀粉是生命的基本营养物质之一。现有下图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B. 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 试剂X是银氨溶液D. 现象Y是产生白色沉淀
二、填空题
16. 有机化合物分子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会断裂不同的化学键,请就此完成下列各题。
(1)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时,乙醇分子中断裂的化学键为 。
A.碳氢键 B.碳碳键 C.碳氧键 D.氢氧键
(2)乙醇可以发生下列化学反应,在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碳氧键而失去羟基的是 。
A.乙醇在浓硫酸存在时发生的消去反应 B.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C.乙醇与氢卤酸的取代反应 D.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
(3)下列各醇中,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是 。
A. B.CH3—CH2—CH2—CH2OH
C. D.
17. 完成下列填空
(1)“民以食为天”。油脂、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纤维素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能与碘单质反应变蓝色的物质是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化学成分看,纤维素是一种___ ___(填字母)。
A.多糖 B.蛋白质 C.脂肪
(2)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化学与健康”这一话题发表的意见,正确的是
A.多食用海产品可防治缺铁性贫血B.食物可调节人体细胞中的酸碱平衡
C.为了减肥,我每天只吃水果、蔬菜 D.我国应该禁止使用食物防腐剂
(3)低血糖病症发作时,喝葡萄糖水可快速见效。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填写字母,下同)。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氧化反应 D.聚合反应
(4)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危及人体健康。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毒品的是 。
A.冰毒、胃得乐 B.青霉素、尼古丁
C.诺氟沙星、阿莫西林 D.吗啡、海洛因
(5)2022年3.15晚会曝光了不少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食品,如老坛酸菜和双汇火腿肠。食品和药品关系着人们的生存和健康。
①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品是 (填字母):
A.阿司匹林 B.碳酸氢钠 C.青霉素
②某面包的标签中有以下几种配料:面粉、鸡蛋、白砂糖、黄油、山梨酸钾。其中富含淀粉的是 ,属于防腐剂的是 。
(6)胃舒平(含氢氧化铝)可防治胃酸分泌过多,其发挥功效时的离子方程式是 。
三、实验题
18. 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乙醇的结构,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其中分液漏斗中盛有无水酒精。请你帮他们完成该实验:
(1)根据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对比乙烷的分子式C2H6,可推测乙醇的结构式可能为________或________。
(2)为测定氢气的体积,可选择装置________(填字母)。
(3)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789 g·mL−1,且反应掉的酒精为2.0 mL,并收集到气体390 mL(换算为标准状况下)。据此确定每个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的氢原子为________个,由此可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为________。
19. 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已知乙醇、乙醛、乙酸均易溶于水)。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已知水浴装置可用来加热,也可用来冷却。本题甲和乙两个水浴的作用不相同。甲和乙的作用分别是:甲__________;乙________。(填“加热”或“冷却”)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乙酸。要除去乙酸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填写字母)。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答】
A.乙酸与新制的Cu(OH)2发生中和反应,蓝色沉淀溶解,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二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乙醇与乙酸均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也能与金属钠反应,故B错误;
C.乙烷与氯气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醇与乙酸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故C正确;
D.葡萄糖经过发酵就可以酿酒,生成乙醇,故D正确。
故选:B。
2.【答案】C
【解析】A.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所以聚乙烯不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则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A错误;
B.向溴的溶液和酸性溶液中分别通入乙烯,溶液均褪色,但褪色原理不相同,分别是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故B错误;
C.羟基、羧基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醇中含有羟基、乙酸中含有羧基,所以乙醇和乙酸虽然官能团不同,但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乙醇和水均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不能通过加入金属钠观察是否产生气体的方法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水,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乙酸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了解,熟悉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①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在水中能电离,所以水溶液能导电,正确;
②纯乙酸俗称冰醋酸,为纯净物,正确;
③乙酸溶于水,只有一个氢能电离,是一元酸,错误;
④乙酸常温下呈液态,有刺激性气味,属于有机物,正确;
⑤1ml乙酸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可发生反应,但是反应不会彻底进行,生成的乙酸乙酯少于88g,错误;
⑥食醋通常是含有乙酸(质量分数2%∼5%)的水溶液,除乙酸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乙酸,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蛋白质水解产物为氨基酸,A错误;乙醇在铜作催化剂时被O2氧化为乙醛,B错误;乙酸乙酯和油脂均属于酯类,但是两者官能团的个数、种类有区别,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乙酸和乙醇均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正确。
5.【答案】D
【解析】
【分析】
略
【解答】
①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过程,正确;
②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错误;
③纯碱为Na2CO3,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加热促进水解,使平衡正移,溶液碱性变强,去油污效果更好,所以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油污,正确;
④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乙二醇可与乙二酸发生缩聚反应,则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正确;
⑤PE、PVC的单体分别为CH2=CH2、CH2=CHCl,CH2=CHCl可由乙炔与HCl加成制得,而乙烯与HCl加成生成CH3CH2Cl,错误;
⑥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有毒,可使蛋白质变性,正确;
⑦“乙醇汽油”是在汽油里加入适量乙醇而形成的一种燃料,不是新型化合物,错误;
故选D。
6.【答案】A
【解析】略
7.【答案】C
【解析】分别将少量钠投入乙醇和水中,钠与水反应较剧烈,说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比较活泼,该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A项不符合题意;淀粉如果水解完全,加入碘水后,溶液不变蓝,该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B项不符合题意;甲烷和乙烯都不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与水不反应,不能提纯含有少量乙烯杂质的甲烷,该方案无法达到实验目的,C项符合题意;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加入MnO2后,会看到生成的气泡更多、更快,该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D项不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略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乙醇性质实验、物质制备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
A.由于酸性KMnO4溶液有强氧化性,乙醇最终被氧化为乙酸,故A错误;
B.钠的密度大于乙醇,加入后先下沉,反应过程中钠表面产生的氢气泡会使其浮力增大而上浮,上浮到一定位置气泡破裂后钠又会下沉,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B正确;
C.灼热的铜丝表面是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被乙醇还原为铜丝后重新变为红色,故C错误;
D.X应该是饱和碳酸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醇、羧酸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甲为CH3CH2OH,乙为CH3COOH,二者不是同种物质,故A错误;
B.乙酸和乙醇均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故B错误;
C.乙酸和乙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乙为乙酸,不含有碳碳双键,含有碳氧双键,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关键是掌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答】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不相同,前者是加成反应,后者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醋酸遇到新制Cu(OH)2悬浊液时,现象是Cu(OH)2悬浊液溶解;葡萄糖遇到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时,现象是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遇到新制Cu(OH)2悬浊液时,没有明显现象发生,所以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故B正确;
C.乙醇、乙酸均能与钠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不相同,前者是羟基,后者是羧基,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则碘会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无法确定是否水解完全,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本明确常见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解答】
A.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故A错误。
B.乙醇、乙酸均能与 Na反应放出 H2,乙醇中含有官能团:羟基;乙酸中含有官能团:羧基,故B错误;
C.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烟,但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C正确;
D.乙烯和苯都能与 H2发生加成反应,但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实验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性质、检验方法及流程分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淀粉水解需用稀硫酸作催化剂,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需要碘水,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水解产物时需预先加碱中和稀硫酸,结合实验流程可知,试剂A为稀硫酸;试剂B为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混合液中还有淀粉;试剂C为NaOH溶液,可调节使溶液呈碱性;加试剂D为新制氢氧化铜,生成砖红色沉淀为氧化亚铜,可说明有葡萄糖生成,即该实验中淀粉部分水解,综上所述A、B、C、D分别是稀硫酸、碘水、NaOH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故A正确。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能跟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使之褪色的有②④,苯和聚乙烯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与溴不能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含有羟基或羧基的有机物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⑧硬脂酸甘油酯的官能团为酯基,不能与钠反应,B错误;属于高分子材料的是⑨⑩,硬脂酸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含碳量最高、有毒、常温下为液体且点燃时有浓烟的是苯,D正确。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淀粉水解的产物的判断,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解答】
A.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说明含有淀粉,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故A正确;
B.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故B正确;
C.葡萄糖含有醛基,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Ag,故试剂X是银氨溶液,故C正确;
D.葡萄糖含有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故 D错误;
故选D。
16.【答案】D
AC
AC
【解析】略
17.【答案】葡萄糖
淀粉
氨基酸
A
B
C
D
A
面粉
山梨酸钾
Al(OH)3+3H+=Al3++3H2O
【解析】
【分析】
略
【解答】
(1)葡萄糖属于单糖,不水解;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最终水解为氨基酸;纤维素(C6H10O5)n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故答案为:葡萄糖;淀粉;氨基酸;A;
(2)A.缺铁易患贫血,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碘,多用海产品可补碘,故A错误;
B.食物在人体的代谢的最终产物有酸性碱性之分。选择食物可调节人体细胞中的酸碱平衡,故B正确;
C.营养需要多样化,每天只吃水果、蔬菜,只能满足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容易导致其它营养缺乏,不利于健康,故C错误;
D.防腐剂是用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所以不能禁止使用防腐剂,故D错误;
故选:B。
(3)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故答案为:C;
(4)A.胃得乐是抗酸药,故A错误;
B.青霉素、诺氟沙星、阿莫西林是抗生素,故B错误;
C.诺氟沙星、阿莫西林是抗生素,故C错误;
D.吗啡、海洛因是毒品,故D正确;
故选:D。
(5)①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故A正确;
B.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故B错误;
C.青霉素是消炎杀菌的作用,故C错误;
故答案为:A;
②面粉中富含淀粉;鸡蛋富含蛋白质;白砂糖是蔗糖;黄油属于油脂;山梨酸钾是常见的防腐剂;故答案为:面粉;山梨酸;
(6)胃液中的盐酸与药物中的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18.【答案】(1)
(2)D
(3)1;
【解析】在C2H6中有碳碳键和碳氢键2种化学键,将氧原子插入进去有2种情形;氢气不溶于水,可以利用排水法来测量其体积;反应掉的酒精为0.789 g·mL−1×2.0 mL=1.578 g,即0.0343 ml,生成H2为390 mL÷22400 mL·ml−1≈0.0174 ml,故2 ml乙醇可生成1 ml H2,即1个乙醇分子能被钠取代的H原子数为1,从而推出其结构式。
19.【答案】(1)2Cu+O2=Δ2CuO;CH3CH2OH+CuO=ΔCH3CHO+Cu+H2O;放热;
(2)加热; 冷凝;
(3)乙醛、乙醇与水;氮气;
(4)c;蒸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乙醇化学性质,涉及有机方程式书写、对装置的理解评价、物质的分离提纯等,难度中等,注意理解乙醇催化氧化原理。
【解答】
(1)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过程:金属铜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铜,2Cu+O2=Δ2CuO,氧化铜将乙醇氧化为乙醛,CH3CH2OH+CuO=ΔCH3CHO+Cu+H2O,反应需要加热进行,停止加热反应仍继续进行,说明乙醇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2Cu+O2=Δ2CuO;CH3CH2OH+CuO=ΔCH3CHO+Cu+H2O;放热;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是热水浴,作用是将乙醇平稳气化成乙醇蒸气,乙是冷水浴,目的是将乙醛冷却下来;
故答案为:加热;冷凝;
(3)乙醇被氧化为乙醛,同时生成水,反应乙醇不能完全反应,故a中冷却收集的物质有乙醛、乙醇与水;空气中氧气反应,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故答案为:乙醛、乙醇与水;氮气;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乙酸,四个选择答案中,只有碳酸氢钠可以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实现两种互溶物质的分离用蒸馏法;
故答案为:c;蒸馏。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乙醇和水中,观察现象
B
检验淀粉的水解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向水解液中加入碘水,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C
提纯含有少量乙烯杂质的甲烷
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水的洗气瓶
D
验证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 12% 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MnO2,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工业流程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巩固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