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单元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单元练习,共13页。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单元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过氧化钠需保持干燥密闭保存C.浓盐酸需密闭保存 D.新制氯水密闭存放于棕色瓶中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标准状况下,1LHCl和1LH2O的物质的量相同;②标准状况下,1gH₂和14gN₂的体积相同;③28gCO的体积为22.4L;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⑤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④⑤⑥3.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糖类,油脂、蛋白质均为有机物,除用于生活中为人类提供能量和营养成分外,还可用作化工原料B.用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膜材料是由四氟乙烯与乙烯聚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有机物,难溶于水,不易燃C.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因为乙醇汽油燃烧不产生、,等有害物质D.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等在宇航服、飞行器中的应用说明航空航天工业离不开有机化学的支持4.将一小块钠投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钠块只在煤油中游动,并放出气体B.钠块只在水层游动,钠块熔化,水层变红色C.在CCl4和水层交界处上下跳动,钠块熔化,水层变红D.在水层和煤油层交界处上下跳动,钠块熔化,水层变红5.如图装置,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中盛有干燥的Na2O2粉末,U形管中注有红色的墨水。将气球用橡皮筋紧缚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中的Na2O2粉末抖落到试管b中的水中,将发生的现象是A.U形管内红色墨水褪色 B.试管内溶液变红C.气球a被吹大 D.U 形管水位:c>d6.关于0.1 mol·L-1 HNO3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1 L该溶液中含有HNO3的质量为6.3 gB.0.5 L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C.从1 L该溶液中取出100 mL,则取出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D.取该溶液10 mL,加水稀释至100 mL后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7.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且可行的是A.Na的金属性强,可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B.、溶液显碱性,可用作食用碱或工业用碱C.中含有氧分子,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D.NaOH具有强碱性,可用作干燥剂8.向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氯水,振荡,再加入适量苯,振荡,静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①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③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④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 g;⑤HCl的摩尔质量等于1 mol HCl分子的质量;⑥1 mol CO2中含有1 mol碳和2 mol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④⑥ D.全部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NAB.25℃、时,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C.中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3NAD.溶液中离子总数为3NA11.从淡化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X试剂可用Na2SO3饱和溶液B.步骤Ⅲ的离子反应:C.工业上每获得1molBr2,需要消耗Cl2 22.4LD.步骤Ⅳ包含萃取、分液和蒸馏12.向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中的恰好完全沉淀,再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使氨气完全逸出,收集到,则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A. B. C. D.13.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14.“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下列行为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超市免费提供塑料方便袋 B.大量开采化石燃料,满足人民生活需求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品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15.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L, 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 消耗xmolH2SO4;另一份滴加AgNO3 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消耗ymol AgNO3。则原混合溶液中的c(Na+)A. mol·L-1 B.mol·L-1C.mol·L-1 D. mol·L-1二、填空题16.过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多种用途。(1)过氧化钠是___________色固体,电子式为___________。(2)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潜水艇的供氧剂,写出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②中的大量气泡主要成分是氢气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C.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D.⑤中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水中氧气的溶解度(4)具有强氧化性,与反应能生成硫酸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17.回答下列问题(1)0.5mol水中含有___________个水分子;9g水与___________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2)100mL0.2mol/L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3)标准状况下,和2molNH3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CH4的体积为___________。(4)从1LAl2(SO4)3溶液中取出100mL,向其中加入200mL0.9mol·L-1的BaCl2溶液恰好使SO完全沉淀,则原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5)12.4gNa2R含0.4molNa+,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6)人造空气(氧气和氦气的混合气)可用于减轻某些疾病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在标准状况下,11.2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4.8g,其中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是___________。三、工业流程题18.钠及其化合物在化工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Ⅰ.目前,世界多数国家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生产金属钠:。已知物质A、B、C、D、E、F、G有如图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已省略):(1)写出上述转化关系中对应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E_______。(2)写出物质A、B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②的实验现象:_______。(3)写出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4)若把物质A投入到D的水溶液中,该过程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若为分步反应则分步写离子方程式)_______Ⅱ.部分碳酸盐是家庭常用食品膨松剂,例如蒸馒头过程中,面团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时产生气体,从而变得疏松,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机弱酸,这时需要加入纯碱调节酸性。(5)下列关于纯碱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A.受热易分解 B.水溶液显碱性 C.属于碱 D.可与酸反应(6)探究用调节面团酸度,而不用的原因。取质量均为1g的与分别与足量酸反应生成时,消耗的量更多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7)如果面团发酵得不好,气孔少且略有酸味,可改用替代纯碱。此时的作用有(请用化学方程式结合文字表述)_______。19.Ⅰ.从海水得到的粗食盐水中常含Ca2+、Mg2+、SO42-,需要分离提纯。现有含少量CaCl2、MgSO4的粗食盐水,在除去悬浮物和泥沙之后,要用4种试剂①盐酸、②Na2CO3、③NaOH、④BaCl2来除去粗食盐水中Ca2+、Mg2+、SO42-。提纯时的操作步骤和加入试剂的情况如图。图中a、b、c、d分别表示上述4种试剂中的一种,试回答:(1)沉淀A的名称是________。(2)试剂d是________;判断试剂d已经足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加入b、c后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现有下列仪器,过滤出沉淀A、B、C时必须用到的是______(填序号),仪器③的名称是________。Ⅱ.海带等藻类物质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碘水,欲从碘水中提取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该仪器名称为________,向该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以提取碘单质的实验操作叫________。选项ABCD上层橙红色黄绿色无色无色下层无色无色红棕色黄绿色参考答案:1.C【详解】A.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活泼,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需保存在煤油中,A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过氧化钠需保持干燥密闭保存,B不符合题意;C.浓盐酸易挥发需密闭保存,C符合题意;D.氯气与水反应:且次氯酸易分解,故新制氯水密闭存放于棕色瓶中,D不符合题意;故选C。2.B【详解】①在标准状况下,HCl为气体,而H2O不是气体,因此等体积的HCl和H2O的物质的量不相同,①错误;②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 N2的物质的量都是0.5 mol,由于在此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因此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的体积也相同,②正确;③28 g CO的物质的量是1 mol,由于 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因此不能确定1 molCO的体积就是22.4 L,③错误;④若两种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状态不都是气体,则两种物质尽管物质的量相同,但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不相同,④错误;⑤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越多,则气体的压强就越大,⑤正确;⑥根据气体的密度公式ρ=,在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所以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⑥正确;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②⑤⑥;故选B。3.C【详解】A.糖类、油脂、蛋白质能为人类提供能量和营养成分,同时它们也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A选项正确;B.ETFE由四氟乙烯与乙烯聚合而成,故它为有机物,它用作建筑膜材料,应防水防火,即难溶于水并且不易燃烧,B选项正确;C.乙醇汽油不完全燃烧可产生,在发动机中,与可生成,C选项错误;D.有机化学产品尤其是高分子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应用广泛,因此航空航天工业离不开有机化学的支持,D选项正确;答案选C。4.D【分析】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和CCl4,且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以此解答。【详解】A.钠块在煤油层和水层交界处上下跳动,A错误;B.钠块在煤油层和水层交界处上下跳动,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钠融化,反应产生NaOH使含有酚酞的水层变红,B错误;C.钠的密度小于水,不会进入到CCl4和水层的交界处,C错误;D.钠块在煤油层和水层交界处上下跳动,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钠融化,反应产生NaOH使含有酚酞的水层变红,D正确;故答案选D。5.C【详解】A.Na2O2和水反应放热,广口瓶内受热气体膨胀,U形管内c端液面下降、d端液面上升,U形管内红色墨水不褪色,A错误; B.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试管内溶液不变色,B错误;C.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生成气体,气球a膨胀,C正确;D.Na2O2和水反应放热,广口瓶内气体膨胀,U形管内c端液面下降、d端液面上升,U形管水位:d>c,D错误;答案选C。6.C【详解】A.1L该HNO3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n=cV=0.1mol/L×1L=0.1mol,则其中含有溶质的质量m=0.1mol×63g/mol=6.3g,A项正确;B.硝酸为一元强酸,则0.5 L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B项正确;C.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的浓度与其取出的体积大小无关,所以从1L该溶液中取出100mL,则取出的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1mol/L,C项错误;D.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稀释后溶液的浓度c==0.01mol/L,D项正确;答案选C。7.B【详解】A.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不能置换制取金属 铜,故A错误;B.Na2CO3和NaHCO3的溶液均显碱性,可用作食用碱或工业用碱,还可利用NaHCO3的弱碱性治疗胃酸过多,故B正确;C.自身并不含有氧分子,过氧化钠能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别反应生成氧气,常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故C错误; D.固体NaOH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故D错误;答案选B。8.A【详解】向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振荡,再加入适量密度小于水的有机溶剂苯,苯萃取溶液中的溴,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为橙红色的溴的苯溶液,下层无色的水溶液,故选A。9.D【详解】①摩尔不是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的单位,错误;②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结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错误;③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错误;④H的摩尔质量为1 g·mol-1,错误;⑤摩尔质量与质量单位不同,错误;⑥1 mol碳和2 mol氧均未指明粒子种类,错误。故答案选D。10.A【详解】A.23gNa的物质的量为1mol,与水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钠,失去1mol电子,故转移电子数为NA,A正确;B.25℃、101.3kPa不是标况,11.2LH2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氢原子数也不是NA,B错误;C.54gH2O的物质的量为3mol,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3NA,C错误;D.2L1mol/LNaCl 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mol,钠离子和氯离子总数为4NA,溶液中还有氢离子和氢氧根,D错误;故选A。11.C【分析】淡化海水中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为单质溴,得到低浓度的溴水。向低浓度的溴水中通入空气吹出Br2,用X溶液吸收,如用Na2SO3溶液吸收溴单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然后再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溴的浓溶液,经萃取、蒸馏、分液,可得到液溴,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亚硫酸根离子可以和氧化性的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Na2SO3饱和溶液吸收溴单质,故A正确;B.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步骤Ⅲ的离子反应为2Br-+Cl2═2Cl-+Br2,故B正确;C.先后发生两次2Br-+Cl2═2Cl-+Br2,每获得1molBr2,需要消耗2mol氯气,在标况下Cl2的体积为44.8L,但未告知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判断氯气的体积,故C错误;D.从溴水中提取溴可以采用萃取、分液和蒸馏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C。12.A【详解】向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中的恰好完全沉淀,则原溶液中有bmol,再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使氨气完全逸出,收集到,说明原溶液中有cmol,根据电荷守恒,的物质的量为(2b-c)mol,原溶液中则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选A。13.D【分析】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Na+O2=Na2O,Na2O+H2O=2NaOH,NaOH+CO2+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 Na2CO3+10H2O,据此结合现象变化分析解答。【详解】A.钠表面有金属光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暗色的氧化钠,导致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表面迅速变暗,A正确;B.Na+O2=Na2O,Na2O+H2O=2NaOH,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导致“出汗”,B正确;C.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为碳酸钠,C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Na2O+H2O=2NaOH,D错误;故选D。14.D【分析】“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指的是生产、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超市免费提供塑料方便袋,容易形成白色污染,不符合“低碳”理念,A不符合。B.大量开采化石燃料,增加了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理念,B不符合。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品,容易形成白色污染,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低碳”理念,C不符合。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D符合。故选D。15.D【详解】由题意可知,一份滴加稀硫酸,使钡离子离子完全沉淀消耗x mol硫酸,说明溶液中氯化钡的物质的量为xmol,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使氯离子离子完全沉淀消耗y mol硝酸银,说明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ymol,xmol氯化钡中的氯离子物质的量为2xmol,则氯化钠中的氯离子物质的量为(y-2x)mol,则原溶液中钠离子物质的量为2(y-2x)mol,钠离子浓度为 mol·L-1;故选D。16.(1) 淡黄 (2)2Na2O2+2CO2=2Na2CO3+O2(3)C(4)Na2O2+SO2=Na2SO4【解析】(1)已知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淡黄; ;(2)Na2O2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3)A.2Na2O2+2H2O=4NaOH+O2↑,则②中的大量气泡主要成分不是氢气而是氧气,A错误;B.由于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NaOH,则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B错误;C.由于Na2O2与水发生过程中可能生成强氧化性物质H2O2,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C正确;D.由于Na2O2与水发生过程中可能生成强氧化性物质H2O2,H2O2在MnO2的催化下发生分解产生O2,即⑤中MnO2的主要作用是催化H2O2分解,D错误;故答案为:C;(4)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与SO2反应能生成硫酸钠,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SO2=Na2SO4,故答案为:Na2O2+SO2=Na2SO4。17.(1) 0.5NA 49g(2)0.4mol/L(3)33.6L(4)1.2mol/L(5) 62g/mol 16(6)1:4【解析】(1)0.5mol水中含有水分子数为0.5mol×NAmol-1=0.5NA;9g水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分子数为0.5NA,0.5mol硫酸的质量为0.5mol×98g/mol=49g。(2)100mL0.2mol/L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是硫酸钠浓度的2倍,故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3)2molNH3的氢原子为6mol,故CH4的物质的量为1.5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5mol×22.4L/mol=33.6L。(4)n(SO)=n(Ba2+)=0.2L×0.9mol/L=0.18mol,所以n(Al3+)=0.18mol×=0.12mol,则100mL溶液中c(Al3+)==1.2mol/L,原溶液中c(AI+)浓度为1.2mol/L。(5)Na2R的物质的量为0.2mol,Na2R的摩尔质量为=62g/mol,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2-23×2=16。(6)在标准状况下,11.2L“人造空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4.8g,设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mo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x+y=0.5mol,32x+4y=4.8g解得x=0.1mol,y=0.4mol,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是1:4。18. FeCl3 NaHCO3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BD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和乳酸等有机酸反应,减少酸味【分析】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生成钠和氯气,而B能与Fe反应生成D,A与水反应生成C,C与D由生成NaCl,则A为Na,B为Cl2,C为NaOH、D为FeCl3,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与G生成E,E加热分解生成F,而氢氧化钠与过量的G反应生成E、与少量的G反应生成F,可知饱和食盐水通入氨气、G的反应为侯德榜制碱法原理,故G为CO2,则E为NaHCO3、F为Na2CO3。【详解】(1)根据分析D FeCl3,为E为NaHCO3、F为Na2CO3;(2)物质Na、Cl2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②的实验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3)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为;(4) 若把物质A投入到D的水溶液中,该过程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5)A、碳酸钠受热不分解,A项错误;B、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水溶液显碱性,B项正确;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C项错误;D、碳酸钠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项正确;选BD;(6)根据、可知,质量均为1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消耗的氢离子分别为、,则消耗氢离子物质的量更多的是碳酸钠;(7)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和乳酸等有机酸反应,减少酸味。19. 硫酸钡 盐酸 溶液中不再产生气体 CaCl2+Na2CO3CaCO3↓+ 2NaCl BaCl2+ Na2CO3BaCO3↓+ 2NaCl MgCl2+2NaOHMg(OH)2↓+2NaCl 圆底烧瓶 分液漏斗 萃取【详解】根据镁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钙离子会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硫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生成沉淀,加入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Ⅰ、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1)4种试剂①盐酸;②Na2CO3;③NaOH;④BaCl2来除去食盐水中Ca2+、Mg2+、SO42-,加入试剂的顺序是④③②①,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所以沉淀A是硫酸钡;(2)试剂d是盐酸,盐酸可以和碳酸根离子之间反应生成水以及二氧化碳,当不再产生二氧化碳时,证明盐酸已经过量,故答案为盐酸;溶液中不会再产生气体;(3)加入b、c后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MgCl2+2NaOH=Mg(OH)2↓+2NaCl;(4)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等,根据实验装置,过滤出沉淀A、B、C时必须用到漏斗,仪器③的名称是圆底烧瓶;Ⅱ、从碘水中提取碘,可以采取萃取分液操作,使用的萃取剂是四氯化碳,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单元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过氧化钠需保持干燥密闭保存C.浓盐酸需密闭保存 D.新制氯水密闭存放于棕色瓶中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标准状况下,1LHCl和1LH2O的物质的量相同;②标准状况下,1gH₂和14gN₂的体积相同;③28gCO的体积为22.4L;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⑤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④⑤⑥3.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糖类,油脂、蛋白质均为有机物,除用于生活中为人类提供能量和营养成分外,还可用作化工原料B.用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膜材料是由四氟乙烯与乙烯聚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有机物,难溶于水,不易燃C.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因为乙醇汽油燃烧不产生、,等有害物质D.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等在宇航服、飞行器中的应用说明航空航天工业离不开有机化学的支持4.将一小块钠投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钠块只在煤油中游动,并放出气体B.钠块只在水层游动,钠块熔化,水层变红色C.在CCl4和水层交界处上下跳动,钠块熔化,水层变红D.在水层和煤油层交界处上下跳动,钠块熔化,水层变红5.如图装置,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中盛有干燥的Na2O2粉末,U形管中注有红色的墨水。将气球用橡皮筋紧缚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中的Na2O2粉末抖落到试管b中的水中,将发生的现象是A.U形管内红色墨水褪色 B.试管内溶液变红C.气球a被吹大 D.U 形管水位:c>d6.关于0.1 mol·L-1 HNO3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1 L该溶液中含有HNO3的质量为6.3 gB.0.5 L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C.从1 L该溶液中取出100 mL,则取出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D.取该溶液10 mL,加水稀释至100 mL后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7.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且可行的是A.Na的金属性强,可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B.、溶液显碱性,可用作食用碱或工业用碱C.中含有氧分子,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D.NaOH具有强碱性,可用作干燥剂8.向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氯水,振荡,再加入适量苯,振荡,静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①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③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④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 g;⑤HCl的摩尔质量等于1 mol HCl分子的质量;⑥1 mol CO2中含有1 mol碳和2 mol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④⑥ D.全部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NAB.25℃、时,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C.中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3NAD.溶液中离子总数为3NA11.从淡化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X试剂可用Na2SO3饱和溶液B.步骤Ⅲ的离子反应:C.工业上每获得1molBr2,需要消耗Cl2 22.4LD.步骤Ⅳ包含萃取、分液和蒸馏12.向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中的恰好完全沉淀,再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使氨气完全逸出,收集到,则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A. B. C. D.13.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14.“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下列行为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超市免费提供塑料方便袋 B.大量开采化石燃料,满足人民生活需求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品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15.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L, 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 消耗xmolH2SO4;另一份滴加AgNO3 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消耗ymol AgNO3。则原混合溶液中的c(Na+)A. mol·L-1 B.mol·L-1C.mol·L-1 D. mol·L-1二、填空题16.过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多种用途。(1)过氧化钠是___________色固体,电子式为___________。(2)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潜水艇的供氧剂,写出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②中的大量气泡主要成分是氢气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C.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D.⑤中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水中氧气的溶解度(4)具有强氧化性,与反应能生成硫酸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17.回答下列问题(1)0.5mol水中含有___________个水分子;9g水与___________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2)100mL0.2mol/L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3)标准状况下,和2molNH3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CH4的体积为___________。(4)从1LAl2(SO4)3溶液中取出100mL,向其中加入200mL0.9mol·L-1的BaCl2溶液恰好使SO完全沉淀,则原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5)12.4gNa2R含0.4molNa+,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6)人造空气(氧气和氦气的混合气)可用于减轻某些疾病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在标准状况下,11.2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4.8g,其中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是___________。三、工业流程题18.钠及其化合物在化工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Ⅰ.目前,世界多数国家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生产金属钠:。已知物质A、B、C、D、E、F、G有如图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已省略):(1)写出上述转化关系中对应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E_______。(2)写出物质A、B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②的实验现象:_______。(3)写出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4)若把物质A投入到D的水溶液中,该过程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若为分步反应则分步写离子方程式)_______Ⅱ.部分碳酸盐是家庭常用食品膨松剂,例如蒸馒头过程中,面团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时产生气体,从而变得疏松,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机弱酸,这时需要加入纯碱调节酸性。(5)下列关于纯碱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A.受热易分解 B.水溶液显碱性 C.属于碱 D.可与酸反应(6)探究用调节面团酸度,而不用的原因。取质量均为1g的与分别与足量酸反应生成时,消耗的量更多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7)如果面团发酵得不好,气孔少且略有酸味,可改用替代纯碱。此时的作用有(请用化学方程式结合文字表述)_______。19.Ⅰ.从海水得到的粗食盐水中常含Ca2+、Mg2+、SO42-,需要分离提纯。现有含少量CaCl2、MgSO4的粗食盐水,在除去悬浮物和泥沙之后,要用4种试剂①盐酸、②Na2CO3、③NaOH、④BaCl2来除去粗食盐水中Ca2+、Mg2+、SO42-。提纯时的操作步骤和加入试剂的情况如图。图中a、b、c、d分别表示上述4种试剂中的一种,试回答:(1)沉淀A的名称是________。(2)试剂d是________;判断试剂d已经足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加入b、c后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现有下列仪器,过滤出沉淀A、B、C时必须用到的是______(填序号),仪器③的名称是________。Ⅱ.海带等藻类物质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碘水,欲从碘水中提取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该仪器名称为________,向该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以提取碘单质的实验操作叫________。选项ABCD上层橙红色黄绿色无色无色下层无色无色红棕色黄绿色参考答案:1.C【详解】A.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活泼,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需保存在煤油中,A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过氧化钠需保持干燥密闭保存,B不符合题意;C.浓盐酸易挥发需密闭保存,C符合题意;D.氯气与水反应:且次氯酸易分解,故新制氯水密闭存放于棕色瓶中,D不符合题意;故选C。2.B【详解】①在标准状况下,HCl为气体,而H2O不是气体,因此等体积的HCl和H2O的物质的量不相同,①错误;②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 N2的物质的量都是0.5 mol,由于在此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因此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的体积也相同,②正确;③28 g CO的物质的量是1 mol,由于 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因此不能确定1 molCO的体积就是22.4 L,③错误;④若两种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状态不都是气体,则两种物质尽管物质的量相同,但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不相同,④错误;⑤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越多,则气体的压强就越大,⑤正确;⑥根据气体的密度公式ρ=,在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所以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⑥正确;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②⑤⑥;故选B。3.C【详解】A.糖类、油脂、蛋白质能为人类提供能量和营养成分,同时它们也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A选项正确;B.ETFE由四氟乙烯与乙烯聚合而成,故它为有机物,它用作建筑膜材料,应防水防火,即难溶于水并且不易燃烧,B选项正确;C.乙醇汽油不完全燃烧可产生,在发动机中,与可生成,C选项错误;D.有机化学产品尤其是高分子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应用广泛,因此航空航天工业离不开有机化学的支持,D选项正确;答案选C。4.D【分析】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和CCl4,且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以此解答。【详解】A.钠块在煤油层和水层交界处上下跳动,A错误;B.钠块在煤油层和水层交界处上下跳动,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钠融化,反应产生NaOH使含有酚酞的水层变红,B错误;C.钠的密度小于水,不会进入到CCl4和水层的交界处,C错误;D.钠块在煤油层和水层交界处上下跳动,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钠融化,反应产生NaOH使含有酚酞的水层变红,D正确;故答案选D。5.C【详解】A.Na2O2和水反应放热,广口瓶内受热气体膨胀,U形管内c端液面下降、d端液面上升,U形管内红色墨水不褪色,A错误; B.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试管内溶液不变色,B错误;C.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生成气体,气球a膨胀,C正确;D.Na2O2和水反应放热,广口瓶内气体膨胀,U形管内c端液面下降、d端液面上升,U形管水位:d>c,D错误;答案选C。6.C【详解】A.1L该HNO3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n=cV=0.1mol/L×1L=0.1mol,则其中含有溶质的质量m=0.1mol×63g/mol=6.3g,A项正确;B.硝酸为一元强酸,则0.5 L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B项正确;C.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的浓度与其取出的体积大小无关,所以从1L该溶液中取出100mL,则取出的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1mol/L,C项错误;D.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稀释后溶液的浓度c==0.01mol/L,D项正确;答案选C。7.B【详解】A.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不能置换制取金属 铜,故A错误;B.Na2CO3和NaHCO3的溶液均显碱性,可用作食用碱或工业用碱,还可利用NaHCO3的弱碱性治疗胃酸过多,故B正确;C.自身并不含有氧分子,过氧化钠能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别反应生成氧气,常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故C错误; D.固体NaOH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故D错误;答案选B。8.A【详解】向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振荡,再加入适量密度小于水的有机溶剂苯,苯萃取溶液中的溴,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为橙红色的溴的苯溶液,下层无色的水溶液,故选A。9.D【详解】①摩尔不是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的单位,错误;②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结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错误;③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错误;④H的摩尔质量为1 g·mol-1,错误;⑤摩尔质量与质量单位不同,错误;⑥1 mol碳和2 mol氧均未指明粒子种类,错误。故答案选D。10.A【详解】A.23gNa的物质的量为1mol,与水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钠,失去1mol电子,故转移电子数为NA,A正确;B.25℃、101.3kPa不是标况,11.2LH2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氢原子数也不是NA,B错误;C.54gH2O的物质的量为3mol,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3NA,C错误;D.2L1mol/LNaCl 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mol,钠离子和氯离子总数为4NA,溶液中还有氢离子和氢氧根,D错误;故选A。11.C【分析】淡化海水中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为单质溴,得到低浓度的溴水。向低浓度的溴水中通入空气吹出Br2,用X溶液吸收,如用Na2SO3溶液吸收溴单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然后再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溴的浓溶液,经萃取、蒸馏、分液,可得到液溴,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亚硫酸根离子可以和氧化性的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Na2SO3饱和溶液吸收溴单质,故A正确;B.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步骤Ⅲ的离子反应为2Br-+Cl2═2Cl-+Br2,故B正确;C.先后发生两次2Br-+Cl2═2Cl-+Br2,每获得1molBr2,需要消耗2mol氯气,在标况下Cl2的体积为44.8L,但未告知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判断氯气的体积,故C错误;D.从溴水中提取溴可以采用萃取、分液和蒸馏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C。12.A【详解】向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中的恰好完全沉淀,则原溶液中有bmol,再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使氨气完全逸出,收集到,说明原溶液中有cmol,根据电荷守恒,的物质的量为(2b-c)mol,原溶液中则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选A。13.D【分析】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Na+O2=Na2O,Na2O+H2O=2NaOH,NaOH+CO2+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 Na2CO3+10H2O,据此结合现象变化分析解答。【详解】A.钠表面有金属光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暗色的氧化钠,导致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表面迅速变暗,A正确;B.Na+O2=Na2O,Na2O+H2O=2NaOH,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导致“出汗”,B正确;C.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为碳酸钠,C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Na2O+H2O=2NaOH,D错误;故选D。14.D【分析】“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指的是生产、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超市免费提供塑料方便袋,容易形成白色污染,不符合“低碳”理念,A不符合。B.大量开采化石燃料,增加了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理念,B不符合。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品,容易形成白色污染,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低碳”理念,C不符合。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D符合。故选D。15.D【详解】由题意可知,一份滴加稀硫酸,使钡离子离子完全沉淀消耗x mol硫酸,说明溶液中氯化钡的物质的量为xmol,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使氯离子离子完全沉淀消耗y mol硝酸银,说明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ymol,xmol氯化钡中的氯离子物质的量为2xmol,则氯化钠中的氯离子物质的量为(y-2x)mol,则原溶液中钠离子物质的量为2(y-2x)mol,钠离子浓度为 mol·L-1;故选D。16.(1) 淡黄 (2)2Na2O2+2CO2=2Na2CO3+O2(3)C(4)Na2O2+SO2=Na2SO4【解析】(1)已知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淡黄; ;(2)Na2O2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3)A.2Na2O2+2H2O=4NaOH+O2↑,则②中的大量气泡主要成分不是氢气而是氧气,A错误;B.由于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NaOH,则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B错误;C.由于Na2O2与水发生过程中可能生成强氧化性物质H2O2,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C正确;D.由于Na2O2与水发生过程中可能生成强氧化性物质H2O2,H2O2在MnO2的催化下发生分解产生O2,即⑤中MnO2的主要作用是催化H2O2分解,D错误;故答案为:C;(4)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与SO2反应能生成硫酸钠,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SO2=Na2SO4,故答案为:Na2O2+SO2=Na2SO4。17.(1) 0.5NA 49g(2)0.4mol/L(3)33.6L(4)1.2mol/L(5) 62g/mol 16(6)1:4【解析】(1)0.5mol水中含有水分子数为0.5mol×NAmol-1=0.5NA;9g水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分子数为0.5NA,0.5mol硫酸的质量为0.5mol×98g/mol=49g。(2)100mL0.2mol/L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是硫酸钠浓度的2倍,故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3)2molNH3的氢原子为6mol,故CH4的物质的量为1.5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5mol×22.4L/mol=33.6L。(4)n(SO)=n(Ba2+)=0.2L×0.9mol/L=0.18mol,所以n(Al3+)=0.18mol×=0.12mol,则100mL溶液中c(Al3+)==1.2mol/L,原溶液中c(AI+)浓度为1.2mol/L。(5)Na2R的物质的量为0.2mol,Na2R的摩尔质量为=62g/mol,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2-23×2=16。(6)在标准状况下,11.2L“人造空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4.8g,设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mo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x+y=0.5mol,32x+4y=4.8g解得x=0.1mol,y=0.4mol,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是1:4。18. FeCl3 NaHCO3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BD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和乳酸等有机酸反应,减少酸味【分析】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生成钠和氯气,而B能与Fe反应生成D,A与水反应生成C,C与D由生成NaCl,则A为Na,B为Cl2,C为NaOH、D为FeCl3,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与G生成E,E加热分解生成F,而氢氧化钠与过量的G反应生成E、与少量的G反应生成F,可知饱和食盐水通入氨气、G的反应为侯德榜制碱法原理,故G为CO2,则E为NaHCO3、F为Na2CO3。【详解】(1)根据分析D FeCl3,为E为NaHCO3、F为Na2CO3;(2)物质Na、Cl2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②的实验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3)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为;(4) 若把物质A投入到D的水溶液中,该过程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5)A、碳酸钠受热不分解,A项错误;B、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水溶液显碱性,B项正确;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C项错误;D、碳酸钠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项正确;选BD;(6)根据、可知,质量均为1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消耗的氢离子分别为、,则消耗氢离子物质的量更多的是碳酸钠;(7)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和乳酸等有机酸反应,减少酸味。19. 硫酸钡 盐酸 溶液中不再产生气体 CaCl2+Na2CO3CaCO3↓+ 2NaCl BaCl2+ Na2CO3BaCO3↓+ 2NaCl MgCl2+2NaOHMg(OH)2↓+2NaCl 圆底烧瓶 分液漏斗 萃取【详解】根据镁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钙离子会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硫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生成沉淀,加入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Ⅰ、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1)4种试剂①盐酸;②Na2CO3;③NaOH;④BaCl2来除去食盐水中Ca2+、Mg2+、SO42-,加入试剂的顺序是④③②①,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所以沉淀A是硫酸钡;(2)试剂d是盐酸,盐酸可以和碳酸根离子之间反应生成水以及二氧化碳,当不再产生二氧化碳时,证明盐酸已经过量,故答案为盐酸;溶液中不会再产生气体;(3)加入b、c后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MgCl2+2NaOH=Mg(OH)2↓+2NaCl;(4)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等,根据实验装置,过滤出沉淀A、B、C时必须用到漏斗,仪器③的名称是圆底烧瓶;Ⅱ、从碘水中提取碘,可以采取萃取分液操作,使用的萃取剂是四氯化碳,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