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3节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2章第3节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同步练习,共11页。
第2章第3节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铜氨液可以吸收CO,其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价层电子排布式为:B.CO为非极性分子C.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D.中含有3mol配位键2.已知:铜离子的配位数通常为4,和均为深蓝色。某化学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制备铜的配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中得到配合物,其配体为B.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的原因是的颜色所致C.由实验可知,的配位能力比弱D.加热c中溶液有可能得到蓝色浑浊液3.下列有关金属键和金属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B.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C.自由电子吸收可见光后又迅速释放,使金属具有不透明性和金属光泽D.金属的导热性和导电性都是通过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实现的4.配合物中,中心离子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无法确定5.下列气体中,能与血红蛋白中的以配位键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是A. B. C. D.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配合物的是A. B.C. D.7.已知某紫色配合物的组成为CoCl3·5NH3·H2O,其水溶液显弱酸性,加入强碱并加热至沸腾有NH3放出,同时产生Co2O3沉淀;向一定量该配合物溶液中加过量AgNO3溶液,有AgCl沉淀生成,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再加过量AgNO3溶液于滤液中,无明显变化,但加热至沸腾又有AgCl沉淀生成,且第二次沉淀量为第一次沉淀量的二分之一,则该配合物的化学式最可能为A.[CoCl2(NH3)4]Cl·NH3·H2O B.[Co(NH3)5(H2O)]Cl3C.[CoCl2(NH3)3(H2O)]Cl·2NH3 D.[CoCl(NH3)5]Cl2·H2O8.尿素是我国氮肥的主导品种,但土壤中广泛存在的脲酶能快速催化尿素水解成,使肥效大大降低。Schiff碱的金属配合物是一种高效绿色的配合物型脲酶抑制剂,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下是一种Schiff碱的铜配合物的合成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该配合物含键为24molB.该配合物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C.该配合物中心离子为,配位数为4D.向该配合物中滴加溶液,溶液变红9.二茂铁分子是一种金属有机配合物,二茂铁的熔点是173℃(在100℃时开始升华),沸点是249℃,它是燃料油的添加剂,用以提高燃烧的效率和去烟,可作为导弹和卫星的涂料等。它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茂铁中与环戊二烯离子()之间为配位键B.1mol环戊二烯()中含有键的数目为C.二茂铁分子中存在键D.二茂铁是离子晶体10.是一种钴的配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配体是、和,配位数是8B.1mol中含键的数目是C.内界和外界中、的数目之比是1∶2D.加入足量溶液,一定被完全沉淀11.如图所示,a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易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b为EDTA与形成的螯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和b中N原子均采取杂化 B.b中的配位数为4C.a中配位原子是C原子 D.b中含有离子键和配位键12.某配合物的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位体是和,配位数是9B.中心离子是,内界是C.内界和外界中的的数目比是D.的中心原子是杂化13.铂的两种化合物a和b,其中a为,b为。实验测得a和b具有不同的特性。则下列关于a、b的叙述正确的是①a和b属于同一种物质②a和b互为同分异构体③a和b的空间结构是平面四边形④a和b的空间结构是四面体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的“纳米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可利用制取。熔点为,沸点为。制取,的反应为①,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和中碳的杂化方式不同B.都是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晶体是分子晶体D.与溶液生成的中,为中心离子,为配位体15.用相同浓度的和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相同浓度的和溶液中,的浓度不同B.提供空轨道,提供孤电子对,两者以配位键结合成C.溶液2不显红色,说明与的结合力强于与的结合力D.由对比实验可知,用溶液检验溶液中的比用KSCN溶液更好二、填空题16.我国复旦大学魏大程团队开发的一种共形六方氮化硼修饰技术,可直接在二氧化硅表面生长高质量六方氮化硼薄膜。(1)下列N原子的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填字母)。A. B.C. D.(2)第二周期主族元素中,按第一电离能大小排序,第一电离能在B和N之间的元素有_______种。(3)Na与N形成的NaN3可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中,其中阴离子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这种黄色焰色用光谱仪摄取的光谱为_______(填“发射”或“吸收”)光谱。(4)已知NH3分子的键角约为107°,而同主族磷的氢化物PH3分子的键角约为94°,试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解释NH3的键角比PH3的键角大的原因:_______。(5)BH3·NH3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固体储氢材料,可由BH3与NH3反应生成,B与N之间形成配位键,氮原子提供_______,在BH3·NH3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17.回答下列问题:(1)三价铬离子能形成多种配位化合物。中提供电子对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___________,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2)与N-甲基咪唑()反应可以得到,其结构如图所示:N-甲基咪唑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1个中含有___________个键。三、结构与性质18.钕铁硼磁铁是目前为止具有最强磁力的永久磁铁。生产钕铁硼磁铁的主要原材料有稀土金属钕、高纯铁、铝、硼等。回答下列问题:(1)钕(Nd)为60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基态硼原子中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___________。Fe2+的价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2)铜能与类卤素(CN)2反应生成Cu(CN)2,1 mol (CN)2分子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3)Cu2+能与NH3、H2O、Cl-等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①[Cu(NH3)4]SO4中,N、O、S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②[Cu(NH3)4]SO4中,不存在的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___(填选项)。A.离子键 B.配位键 C.非极性键 D.极性键③[Cu(NH3)4]2+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l-取代,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Cu(NH3)4]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19.以铁、磷酸、柠檬酸、双氧水、氨水等为原料可制备柠檬酸铁铵[(NH4)3Fe(C6H5O7)2]。(1)磷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其中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2)NH3分子中氮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_______;C、N、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3)基态Fe2+与Fe3+离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中与Fe2+配位的原子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4)柠檬酸的结构简式如图。1 mol柠檬酸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的σ键的数目为_______mol。柠檬酸含有的官能团有(写名称)_______和_______参考答案:1.C【详解】A.基态铜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失去4s上的1个电子变成Cu+,则 价层电子排布式为:,A错误;B.CO为含有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则为极性分子,B错误;C.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4,采取sp3杂化,有1对孤对电子,所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C正确;D.中Cu+提供空轨道,NH3和CO为配位体,所以中含有4mol配位键,D错误; 故选C。2.C【详解】A.和均为深蓝色,b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得到配合物,由化学式可知,其配体为,A正确;B.水分子中氧原子可以提供孤电子对,能和铜离子形成配离子,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的原因是的颜色所致,B正确;C.由实验ac可知,的配位能力比强,C错误;D.加热c中溶液会促进一水合氨向电离的方向进行,使得一水合氨浓度减小,导致转化为氢氧化铜沉淀,故有可能得到蓝色浑浊液,D正确;故选C。3.D【详解】A.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自由电子为整个金属的所有阳离子所共有,所以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A正确;B.金属键的实质是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B正确;C.自由电子通过吸收及释放可见光,使金属具有不透明性和金属光泽,C正确;D.金属导电是由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中的定向运动实现的,金属导热是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在相互碰撞中完成的热能的传递,D错误; 故选D。4.C【详解】由化学式可知,硝酸根离子化合价为-1,氯离子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中心离子的化合价是+3;故选C。5.B【详解】能与人体血红蛋白中的以配位键结合,与血红蛋白中的结合的能力远远强于与血红蛋白中结合的能力,因此一旦与血红蛋白中的结合,就很难与血红蛋白中的结合,机体出现缺氧现象,即引起机体中毒。故选B。6.C【详解】A.该物质中,铜离子提供空轨道,水分子中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而形成配位键,所以该物质属于配合物,故A不选;B.该物质中,银离子提供空轨道,NH3中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而形成配位键,所以该物质属于配合物,故B不选;C.属于一般化合物,不含配体,所以不属于配合物,故C选;D.中铝原子提供空轨道,F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所以该物质属于配合物,故D不选;故选C。7.D【详解】CoCl3·5NH3·H2O水溶液加过量AgNO3溶液,有AgCl沉淀生成,说明外界离子有氯离子,过滤后再加过量AgNO3溶液于滤液中,无明显变化,但加热至沸腾又有AgCl沉淀生成,说明配体中含有氯离子,且第二次沉淀量为第一次沉淀量的二分之一,说明外界离子中的氯离子与配体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比为2:1,则该配合物的化学式最可能为[CoCl(NH3)5]Cl2·H2O,答案选D。8.C【详解】A.根据该配合物的结构可知,1mol该配合物中含键共39mol,A错误;B.中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杂化、苯环和键中碳原子杂化方式为杂化、其余碳原子杂化方式为杂化,B错误;C.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4,C正确;D.与形成配位键,无法与结合生成硫氰合铁离子,溶液不变红色,D错误;故选:C。9.D【详解】A.由二茂铁的熔沸点较低可知二茂铁为分子晶体,亚铁离子提供空轨道,环戊二烯离子()提供孤电子,二者之间形成配位键,A正确;B.1个环戊二烯()分子中含有键的数目为11,B正确;C.由题给信息可知二茂铁分子中存在键,C正确;D.由二茂铁的熔点是173℃(在100℃时开始升华),沸点是249℃,可知其是分子晶体,D错误;故选:D。10.C【详解】A.计算配位数时不包括外界离子,故中配体是和,配位数是6,A错误;B.1mol中,外界中含个键,配离子中键的数目为,则1mol中,键的数目是,B错误;C.的内界是,外界是,内界和外界中、的数目之比是1∶2,C正确;D.加入足量的溶液,内界中不沉淀,D错误;故选:C。11.A【详解】A.a中N原子有3对键电子对,1对孤电子对,b中N原子有4对键电子对,没有孤电子对,则a、b中N原子均采取杂化,A正确;B.b为配离子,提供孤电子对的有2个N原子和4个O原子,所以的配位数为6,B错误;C.a不是配合物,C错误;D.与N、O之间形成配位键,其他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b中不含离子键,D错误;故选A。12.C【详解】A.由化学式知,配位体是和,配位数是6,A项错误;B.由化学式知中心离子是,内界是,B项错误;C.内界有1个,外界有2个,故数目比是,C项正确;D.中价电子对数为2+,故中心原子是杂化,D项错误;故选C。13.C【详解】①因为a和b具有不同的特性,所以a和b一定不是同一种物质,①错误;②性质不同说明结构不同,而a和b的分子式相同,故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②正确;③a和b的空间结构若为四面体形,则没有这两种异构体,因此a和b的空间结构是平面四边形,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14.B【详解】A.中的C为杂化,中的C为杂化,A项正确;B.空间结构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含有极性键,但是非极性分子,B项错误;C.根据的熔、沸点判断其是分子晶体,C项正确;D.与溶液生成的中,为中心离子,为配位体,D项正确;故选:B。15.D【详解】A. 溶液1显红色而溶液2不显红色说明相同浓度的和溶液中的浓度不同,故A正确;B. Fe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Fe3+是失去4s上的电子和3d上的一个电子得到的,其存在空轨道,CN-的电子式为,碳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两者以配位键结合成,故B正确;C. 溶液2不显红色,说明[Fe(CN)6]3-不会转化为Fe(SCN)3,说明与的结合力强于与的结合力,故C正确;D. FeCl3溶液为棕黄色,K3[Fe(CN)6]溶液为黄色,若用KCN检验FeCl3溶液现象不明显,因此用KCN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的Fe3+不如用KSCN溶液好,故D错误;故选:D。16.(1)D(2)3(3) 直线形 发射(4)N的原子半径比P小、电负性比P大,使得NH3分子中共用电子对之间的距离比PH3分子中近、斥力大(5) 孤电子对 sp3【详解】(1)基态氮原子的能量最低,能量越高的轨道中电子个数越多,原子能量越高,依据图示可知,A为基态原子,能量最低,B、C、D为激发态原子,而D中能量较高的轨道中电子数最多,所以能量最高。(2)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IIA、VA族元素为全充满或半充满的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因此第二周期主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在B和N之间的元素有Be、C、O三种元素。(3)NaN3的阴离子为,其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2,无孤对电子,采取sp杂化,空间构型为直线形;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低能级,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用光谱仪摄取的光谱为发射光谱。(4)NH3、PH3的中心原子均采取sp3杂化,N的电负性比P大、原子半径比P小,N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更强,因而NH3分子中成键电子对间的距离较近、斥力较大,NH3的键角比PH3的键角大。(5)B原子形成3个B-H键,B原子有空轨道,氨分子中N原子有1个孤电子对,B与N之间形成配位键,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硼原子提供空轨道;在BH3·NH3中B原子形成3个B-H键,还形成1个配位键,杂化轨道数目为4,采取sp3杂化。17.(1) N、O、Cl 6(2) 、 54【解析】(1)中的氧原子、中的氮原子和中都有孤电子对,可作配位原子,故配位原子为O、N、Cl;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2)由结构可知,N-甲基咪唑含有甲基和碳碳双键,则该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1个N-甲基咪唑中含有6个键、4个键、1个碳碳双键和1个碳氮双键,单键、配位键属于键,1个双键中有1个O键和1个键,所以1个中含有个键。18. 六 哑铃形或纺锤形 4NA或4×6.02×1023 N>O>S C 平面正方形【分析】(CN)2分子结构式为N≡C-C≡N,单键为σ键,三键含有1个σ键、2个π键;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小,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结合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分析判断第一电离能的变化顺序;根据配合物中的常见成键分析解答。【详解】(1)钕(Nd)为60号元素,属于镧系元素,位于第六周期;B为5号元素,基态硼原子的核外排布为1s22s22p1,最高能级为2p能级,为哑铃形;Fe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则Fe2+的价电子排布图为,故答案为:六;哑铃形; ;(2)(CN)2分子结构为N≡C-C≡N,单键为σ键,三键含有1个σ键、2个π键,故1个(CN)2分子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2×2=4个,1mol(CN)2分子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4NA或4×6.02×1023,故答案为:4NA或4×6.02×1023;(3)①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小,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N元素原子2p能级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氧的第一电离能,故第一电离能:N>O>S,故答案为: N>O>S;②配离子与外界硫酸根形成离子键,铜离子与氨分子之间形成配位键,氨分子、硫酸根中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不存在非极性键,故答案为:C;③ [Cu(NH3)4]2+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l-取代,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说明[Cu(NH3)4]2+是平面正方形结构,故答案为:平面正方形。19. 正四面体 4 sp3 N>O>C O 7 羧基 羟基【详解】(1)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价层电子对数=,不含有孤对电子对,则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NH3分子中N的价层电子对数=,则N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sp3;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但是由于N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p3,为半满结构,其电离能高于相邻元素,则N>O>C;(3)基态Fe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基态Fe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得Fe2+,价电子排布为:3d6,基态Fe失去3个电子得Fe3+,价电子排布为:3d5,根据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d能级有5个轨道,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Fe2+有4个未成对电子,Fe3+有5个未成对电子,所以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4:5;中O原子有孤对电子,因此可以与Fe2+形成配位键,则O为配位原子;(5)根据羧基的结构,在羧基中碳氧双键中只有1个σ键,碳氧单键为σ键,则1mol羧基中含有2molσ键。则1mol柠檬酸中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的σ键的物质的量为1+2×3=7mol,其数目为7NA;柠檬酸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和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