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4节分子间作用力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32301/0-17113640058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章第4节分子间作用力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32301/0-1711364005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章第4节分子间作用力同步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32301/0-171136400588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章第4节分子间作用力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2章第4节分子间作用力同步练习,共13页。
第2章第4节分子间作用力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范德华力存在于所有分子之间B.范德华力是影响所有物质物理性质的因素C.相对于其他气体来说,是易液化的气体,由此得出范德华力属于强作用力D.范德华力属于既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饱和性的静电作用2.与甲基咪唑( )反应可以得到,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基咪唑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B.甲基咪唑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能与水形成氢键C.1个离子中含有42个键D.离子中的配位数为63.已知胆矾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胆矾在不同温度下分步失去结晶水 B.的配位数为5C.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D.图示结构中存在配位键和氢键两种化学键4.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主要的相互作用依次是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非极性键 B.氢键;氢键;极性键C.氢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 D.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非极性键5.电影《泰坦尼克号》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导致这一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冰山。以下对冰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冰形成后,密度小于水,故冰山浮在水面上B.水在4℃时达到最大密度,4℃后水的密度变小C.范德华力与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D.在冰中含有的作用力只有共价键和氢键6.下列各组物质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是A.和 B.和C.和 D.和HI7.关于氢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键比范德华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B.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C.含氢原子的物质之间均可形成氢键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①沸点:HI>HBr>HCl②COCl2、BF3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③一般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④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所以氢键只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⑤CH3CH=CH2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6:1⑥平面三角形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A.2个 B.3个 C.4个 D.5个9.下列对分子的性质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是由于属于极性分子B.乳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该碳原子是杂化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D.甲烷可以形成甲烷水合物,是因为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10.下列曲线表示卤族元素某种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11.比较下列化合物的沸点,前者低于后者的是A.乙醇与氯乙烷B.邻羟基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酸()C.对羟基苯甲醇()与邻羟基苯甲醇()D.与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冰晶体内水分子间以共价键结合B.冰晶体是共价晶体C.水分子间的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也是共价键的一种D.冰变成水,氢键部分被破坏13.下列对分子结构及其性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乙烷难溶于水、溴易溶于四氯化碳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B.酸性:,是因为分子中的氢原子数目比HClO多C.羟基乙酸不属于手性分子,因其分子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D.的沸点高于,因乙醇分子中含—OH,能形成分子间氢键14.下图为冰层表面的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升高时,“准液体”中水分子与下层冰连接的氢键断裂,使冰面变滑B.第一层固态冰中,水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C.第二层“准液体”中,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比固态冰中少D.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分子的稳定性好,高温下也很难分解15.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其结构片段如下图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聚酯类合成高分子材料B.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或C.合成该芳纶纤维的单体只有一种D.氢键不会影响该高分子的沸点、密度、硬度等性能二、填空题16.I.Goodenough等人因在锂离子电池及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Fe2+与Fe3+中未成对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2)I1(Li)>I1(Na),原因是_____。(3)磷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其中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II.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Sm-As-F-O组成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4)元素As与N同族。预测As的氢化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其沸点比NH3的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5)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III.以铁、硫酸、柠檬酸、双氧水、氨水等为原料可制备柠檬酸铁铵。(6)27gNH中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7)柠檬酸的结构简式为。1mol柠檬酸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的σ键的数目为____NA。17.水分子间存在一种“氢键”的作用(作用力介于范德华力与化学键之间),彼此结合而形成(H2O)2。在冰中每个水分子被4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四面体,通过“氢键”相互连接成庞大的分子晶体。(1)1 mol冰中有_______mol“氢键”。(2)水蒸气中常含有部分(H2O)2,要确定(H2O)2的存在,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A.标准状况下把1 L水蒸气冷凝后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测产生氢气的体积B.标准状况下把1 L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后,测浓硫酸增重的质量C.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水的pHD.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氢氧原子个数比(3)水分子可电离生成两种含有相同电子数的粒子,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已知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沸点明显高于水的沸点,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4)在冰晶体中除氢键外,还存在范德华力(11 kJ·mol-1)。已知冰的升华热是51 kJ·mol-1,则冰晶体中氢键的能量是_______kJ·mol-1。三、结构与性质18.Ⅰ. (1)为ⅣA族元素,单质与干燥反应生成.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空间构型为_______。(2)、、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Ⅱ.(1)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大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2)是离子化合物,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电子式是_______。(3)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大于氯乙烷,原因是_______。Ⅲ.(1)比较给出能力的相对强弱:_______(填“>”“HBr>HCl,正确;②COCl2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F3中的B最外层只有6个电子,没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③一般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情况下,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正确;④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但氢键可以存在于分子内部,如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就存在氢键,错误;⑤CH3CH=CH2分子中,有6个C-Hσ键和两个C-Cσ键,有1个π键,所以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8:1,错误;⑥平面三角形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甲醛,分子内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故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③,故选A。9.C【详解】A.水是极性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A错误;B.连接四种不同基团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由于手性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所以该碳原子是杂化,B错误;C.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碘易溶于四氯化碳,C正确;D.甲烷不能与水形成氢键,D错误;故选:C。10.A【详解】A.F、Cl、Br是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就越大,因此F、Cl、Br三种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A正确;B.F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原子半径很小小,导致其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获得电子变为F-,在与其它元素形成共价键时,共用电子对偏向F元素,也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没有与族序数相等、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最高化合价,B错误;C.HCl、HBr结构相似,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物质的沸点:HBr>HCl。但HF分子之间除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外,还存在氢键,增加了HF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导致其熔沸点比HCl、HBr的高,故物质的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HF>HBr>HCl,C错误;D.F2、Cl2、Br2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结构相似,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所以物质的沸点:F2<Cl2<Br2,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11.B【分析】氢键分为两种:存在于分子之间时,称为分子间氢键:存在于分子内部时,称为分子内氢键。【详解】A.由于乙醇存在分子间氢键,而氯乙烷不存在氢键,所以乙醇的沸点高于氯乙烷的沸点,A错误;B.邻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内氢键,沸点较低,而对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较高,B正确;C.邻羟基苯甲醇等形成分子内氢键,沸点较低,而对羟基苯甲醇则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较高,C错误;D.由于存在分子间氢键,而不存在氢键,所以的沸点高于的沸点,D错误;故选B。12.D【详解】A.冰晶体内水分子间主要以氢键结合,A项错误;B.构成冰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属于分子晶体,B项错误;C.水分子间的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但氢键不属于化学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C项错误;D.冰变为液态水时只是破坏了一部分氢键,液态水中仍存在氢键,D项正确;答案选D。13.B【详解】A.水为极性分子,乙烷、溴、四氯化碳都为非极性分子,所以乙烷难溶于水、溴易溶于四氯化碳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A正确;B.酸性的强弱与分子中氢原子数目的多少无关,酸性:,是因为分子中的非羟基氧原子数目比HClO多,B不正确;C.羟基乙酸分子中没有手性碳原子,所以不属于手性分子,C正确;D.分子中含有-OH,能形成分子间的氢键,而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的沸点高于,D正确;故选B。14.D【详解】A.温度升高时,从图中可以看出,“准液体”中水分子与下层丙连接的氢键断裂,从而使冰面变滑,A正确;B.从图中看出,第一层固态冰中,水分子之间通过形成分子间氢键形成空间网络结构,B正确;C.对比固态冰和“准液体”可知,第二层“准液体”中,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比固态冰中少,C正确;D.水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无关,O的非金属性强,导致H-O键稳定,高温下也很难分解,D错误;故选D。15.B【详解】A.图中结构中不含酯基,不是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B.图中结构的官能团为肽键,完全水解后的产物中含有氨基和羧基,B正确;C.图中结构水解后的单体为对苯二甲胺和对苯二甲酸,共2种单体,C错误;D.氢键会影响高分子的沸点、密度等物理性质,D错误;故选B。16.(1)4:5(2)Na与Li同主族,Na的原子半径更大,最外层电子更容易失去,第一电离能更小(3) 正四面体形 4 sp3(4) 三角锥形 低 NH3分子间存在氢键,使沸点升高,使得AsH3的沸点比NH3低(5)4f5(6)15(7)7【解析】(1)铁为26号元素,基态Fe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基态Fe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得Fe2+,价电子排布为3d6,基态Fe失去3个电子得Fe3+,价电子排布为3d5,根据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d能级有5个轨道,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Fe2+有4个未成对电子,Fe3+有5个未成对电子,所以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4∶5,故答案为:4∶5;(2)Li与Na同族,Na的电子层比Li多,原子半径比Li大,比Li更易失电子,因此I1(Li)> I1(Na),故答案为:Na 与 Li 同主族,Na 的原子半径更大,最外层电子更容易失去,第一电离能更小;(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 (5+3-4×2)=4+0=4,VSEPR构型为四面体形,去掉孤电子对数0,即为分子的立体构型,也是正四面体形;杂化轨道数=价层电子对数=4,中心原子P采用sp3杂化;故答案为:正四面体形;4;sp3;(4)AsH3和NH3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二者结构相似,氨气分子为三角锥形,因此预测AsH3也是三角锥形;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较高,NH3分子间形成氢键,AsH3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熔沸点:NH3>AsH3,即AsH3沸点比NH3的低,故答案为:三角锥形;低;NH3 分子间存在氢键,使沸点升高,使得AsH3的沸点比 NH3 低;(5)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4f66s2,该原子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时应该先失去6s电子,后失去4f电子,因此Sm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5,故答案为:4f5;(6)27g的物质的量为1.5mol,1个铵根离子中含10个电子,则27g铵根离子中含15mol电子;(7)柠檬酸分子中有三个羧基和一个羟基,每个羧基中都有两个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的σ键,羟基中碳原子和氧原子形成的是σ键,所以1 mol 柠檬酸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的σ键的数目为3×2+1=7mol,故答案为:7。17.(1)2(2)AB(3) H2O+H2OH3O++OH- 双氧水分子之间存在更强烈的氢键作用(4)20【详解】(1)冰中每个水分子被4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四面体,1 mol冰中含有氢键的物质的量为,故答案:2。(2)A.该物质也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1 L水蒸气冷凝后与足量金属钠反应,若混有该物质,由于(H2O)2也能生成氢气,且一分子(H2O)2生成2分子氢气,所以产生氢气体积多,故A正确;B.该物质也能被浓硫酸吸收,若1 L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后,由于相对H2O而言,(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所以分子数目相同时,浓硫酸增重的质量大,说明存在该物质,故B正确;C.该物质的pH也等于7,无论该物质是否存在,pH都等于7,故C错误;D.该物质的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仍为2∶1,无论是否存在,氢氧原子个数比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AB。(3)水分子可电离生成两种含有相同电子数的粒子,其电离方程式为H2O+H2OH3O++OH-,已知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沸点明显高于水的沸点,其可能原因是双氧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稍大,但题中强调双氧水的沸点明显高于水,因此可判断双氧水分子之间存在着更为强烈的氢键作用。故答案:H2O+H2OH3O++OH-;双氧水分子之间存在更强烈的氢键作用。(4)1 mol冰吸收的总能量为51 kJ,克服范德华力吸收的能量为11 kJ,故克服氢键吸收的总能量为40 kJ,而1 mol 冰中含有2 mol氢键,故冰晶体中氢键的能量是20 kJ·mol-1,故答案:20。18. 正四面体形 、、 、、 、、 原子半径:,键长:,键能: 乙醇与水之间形成氢键而氯乙烷没有 > 甲醇分子间存在氢键 sp 与均为极性分子,中氢键比甲醇多;与均为非极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范德华力较大 离子键和键(键)【详解】Ⅰ.(1)分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采取杂化,不含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2)、、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但由于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反常,最高,故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因非金属性:,故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同主族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大,键角越大,故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Ⅱ.(1)F、均为第ⅦA族元素,原子半径:,键长:,键能:,所以的热稳定性强于;(2)为离子化合物,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的电子式为;(3)由于乙醇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而氯乙烷和水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故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氯乙烷;Ⅲ.(1)水分子中的羟基氢原子比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原子活泼,给出氢离子的能力H2O >;反应可以说明结合能力更强;(2)是离子化合物,与形成离子键,中2个碳原子间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使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的电子式为;(3)甲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而甲醛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氢键强于范德华力,因此常压下,甲醇的沸点比甲醛高;Ⅳ.(1)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的中心C原子分别属于“2(成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型和“”型,中心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2和4,所以和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形式分别为和;(2)、、、这4种物质中,沸点关系为;原因是常温下水和甲醇是液体,而二氧化碳和氢气是气体,前二者的沸点高于后二者。而水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都可形成分子间氢键,甲醇分子中只有一个羟基上的氢原子可用于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水的沸点高于甲醇;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氢气大,所以二氧化碳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沸点较高,即与均为极性分子,中氢键比甲醇多。与均为非极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范德华力较大;(3)中锰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硝酸根内部形成键和键,因此中的化学键除了键外,还存在离子键和键。19. 2 3 1:5 、采取的杂化方式和所含孤电子对数相同,但氧原子电负性大,价层电子密度高,故相互间排斥作用更强键角更大 【详解】(1)为5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同一轨道中两个电子自旋相反,故核外存在2对自旋相反的电子;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由能层、能级原子轨道决定,轨道、轨道、有1个轨道,有3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周期表中,与位于对角线位置,根据对角线规,则硼元素许多性质与元素相似.(2)是与硼元素的某种氢化物相互作用的产物,与乙烷结构相似,则为,的结构式为;加热转化为和,与乙烯结构相似,则为,分子中含有1个键、5个键,键和键数目之比为1:5.(3)、采取的杂化方式和所含孤电子对数相同,但氧原子电负性更大,成键电子对更偏向,故相互间排斥作用更强,键角更大,使得略大于.(4)根据图示,图中存在的氢键的表示式为和。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