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3.4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课时作业
展开一、单选题
1.、、、分别表示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水解常数、溶度积常数,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室温下,的电离度一定比HClO的大
B.的溶液任何温度下均为中性
C.已知25℃时,AgCl和砖红色沉淀的分别为和,则用标准溶液滴定时,可采用为指示剂
D.某温度下,一元弱酸HA的越小,则NaA的越大
2.室温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的溶度积(室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的数值为B.点时有生成
C.加入蒸馏水可使溶液由点变成点D.点与点对应的溶度积相等
3.下列有关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的生成和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B.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和
C.升高温度,的溶解度不变
D.向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固体,溶解的量不变
4.常用MnS做沉淀剂处理含Cu2+废水,原理为Cu2+(aq)+MnS(s)CuS(s)+Mn2+ (aq)。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Mn2+)浓度不再变化B.CuS的溶解度比MnS的溶解度小
C.平衡后再加入少量MnS (s),c(Mn2+)增大D.该反应平衡常数K=
5.硫酸钡是一种比碳酸钡更难溶的物质。常温下-lg c(Ba2+)随-lg c(CO)或-lg c(SO)的变化趋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趋势线A表示硫酸钡
B.向100 mL含有CO、SO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SO一定先沉淀
C.将碳酸钡和硫酸钡固体置于水中,此时溶液中的=10
D.向碳酸钡悬浊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若碳酸钡转化成了硫酸钡,则可证明硫酸钡Ksp更小
6.工业生产中利用方铅矿(主要成分为PbS,含有FeS2等杂质)制备PbSO4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PbCl2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PbCl2(s)+2Cl-(aq)PbCl(aq) △H>0;Ksp(PbSO4)=1×10-8,Ksp(PbCl2)=1.6×10-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取”时的主要离子反应为MnO2+PbS+4H++2Cl-=PbCl2 +S+Mn2++2H2O
B.“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Fe(OH)3
C.“沉降”时加入冰水,PbCl2(s)+2Cl-(aq)PbCl(aq)平衡左移,有利于PbCl2沉淀更完全
D.“沉淀转化”过程达平衡时,溶液中=1.6×103
7.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A.AB.BC.CD.D
8.常温下,Ksp(ZnS)=1. 6×10-24 ,Ksp(FeS)=6.4×10-18,其中FeS为黑色晶体,ZnS是一种白色颜料的组成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FeS悬浊液中通入少量HCl,Ksp(FeS)不变
B.向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FeCl2和ZnCl2混合液中滴加Na2S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
C.在Zn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FeCl2溶液,可能产生FeS沉淀
D.常温下,反应FeS(s)+ Zn2+ (aq)⇌ZnS(s)+Fe2+ (aq)的平衡常数K=4.0×10-6
9.为研究沉淀之间的转化,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白色浊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Ag+B.实验2说明Ksp(AgCl)
10.25℃时,和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代表或)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可表示的饱和溶液
B.c点可表示的过饱和溶液,达新平衡时可到达b点
C.d点时溶液中存在(忽略单位)
D.用溶液浸泡足量,会有部分转化为
11.某实验小组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③溶液中均有
B.③溶液又变红的原因: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C.①溶液中等于③溶液中
D.③溶液中存在:
12.室温下,用饱和溶液浸泡粉末,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固体未完全溶解。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加入醋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饱和溶液中存在:
C.反应正向进行,需满足
D.过滤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且
13.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已知:,,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含有固体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固体,不变
B.悬浊液液中逐渐加入溶液,一定不发生
C.将几滴溶液滴入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再滴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证明
D.另取少量C中白色沉淀,滴入浓溶液使其溶解,可能是导致沉淀溶解
14.医院常用硫酸钡作内服造影剂。BaCO3、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已知:①可溶性钡盐有毒,误服氧化钡中毒剂量为0.001~0.0025 ml;
②Ksp(BaCO3)=5.1×10-9,Ksp(BaSO4)=1.1×10-10
A.曲线b代表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向p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组成沿曲线向m方向移动
C.不用碳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是因为
D.可以用0.30 ml/L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患者洗胃
15.室温时,用的标准溶液滴定浓度相等的、和混合溶液,通过电位滴定法获得与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沉淀对离子的吸附作用。若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有白色沉淀生成
B.原溶液中的浓度为
C.当沉淀完全时,已经有部分沉淀
D.b点:
二、填空题
16.废弃电池随意丢弃会对土壤或水体产生污染,电池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生长有毒害作用,摄入人体还会伤害人的脑细胞、神经、肝、肾、骨骼等。某化学小组同学查阅一些难溶物常温下的溶度积常数如表:
(1)该同学在含有相同浓度和的溶液中滴加的稀溶液,观察到先出现的沉淀颜色是_______,该实验说明在相同温度下,同类型沉淀的越小,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填“越大”或“越小”)。
(2)某溶液中含有,已知常温下开始沉淀的为1.0,则此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若此溶液中含有与等浓度的,调节使沉淀完全时,得到的沉淀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
(3)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等离子,若除去它们,最适宜加入过量的_______ (填字母)。
A. B. C. D.
写出加入该试剂除去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由晶体得到纯的无水,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17.平衡常数是分析平衡问题的重要依据。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时,的,则时,的溶液的_______。
(2)在温度为时,某研究人员测定的电离常数为,的水解常数为,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_______,请判断_______(填“>”“<”或“=”)。
(3)化工生产中常用作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和的分别为、)。
(4)时,将的氨水与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则溶液显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的电离常数_______。
三、实验题
18.滴定实验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定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酸碱中和滴定——已知某NaOH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NaOH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步骤实验:
①称量1.00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
②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
③ 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④用0.10ml/L的标准盐酸滴定三次,每次消耗盐酸的体积记录如下:
(1)用___________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盛装0.10ml/L的盐酸标准液。
(2)试样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出现下列情况,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
a.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
b.在振荡锥形瓶时不慎将瓶内溶液溅出
c.若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
d.酸式滴定管滴至终点对,俯视读数
e.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Ⅱ.氧化还原滴定—取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用浓度为0.1ml·L-1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发生的反应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
(4)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滴定终点时滴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Ⅲ.沉淀滴定――滴定剂和被滴定物的生成物比滴定剂与指示剂的生成物更难溶。
(5)参考下表中的数据,若用AgNO3滴定NaSCN溶液,可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 (填选项字母)。
A.NaCl B.NaBr C.NaCN D.Na2CrO4
四、工业流程题
19.四氯化钛(TiCl4)是制取航天航空工业材料——钛合金的重要原料。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TiO3)制备TiCl4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1)往①中加入铁屑至浸出液显紫色,此时溶液仍呈强酸性。该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
Fe+2Fe3+=3Fe2+
2TiO2+(无色)+Fe+4H+=2Ti3+(紫色)+Fe2++2H2O
Ti3+(紫色)+Fe3++H2O=TiO2+(无色)+Fe2++2H+
加入铁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在②→③工艺过程中需要控制条件以形成TiO2·nH2O溶胶,该溶胶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在___________范围。
(3)若把③中制得的固体TiO2·nH2O用酸清洗除去其中的杂质,还可制得钛白粉。已知25℃时,Ksp[Fe(OH)3]=2.79×10-39,该温度下反应Fe(OH)3+3H+ Fe3++3H2O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
(4)已知:TiO2(s)+2Cl2(g)=TiCl4(l)+O2(g) ΔH=+140 kJ·ml-1
2C(s)+O2(g)=2CO(g) ΔH=-221 kJ·ml-1
写出④中TiO2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液态TiCl4和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上述工艺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矿物为原料等优点。依据绿色化学理念,该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一项 )。
(6)依据下表信息,要精制含少量SiCl4杂质的TiCl4,可采用___________方法。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在常温下,等体积、pH=12的两种碱溶液MOH和ROH分别加水稀释10倍,稀释后,MOH溶液的pH大
碱性:
B
常温下,分别测NaA溶液与NaB溶液的pH,NaA溶液的pH大
酸性:
C
某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
D
向2mL 溶液中滴加3mL等浓度的NaCl溶液后,再滴加KI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
物质
物质
FeS
CuS(黑色)
MnS(红色)
PbS
HgS
ZnS
滴定序号
待测液体积(mL)
消耗盐酸标准的体积(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25.00
0.50
20.60
2
25.00
6.00
26.00
3
25.00
1.10
21.00
难溶物
AgCl
AgBr
AgCN
Ag2CrO4
AgSCN
颜色
白
浅黄
白
砖红
白
Ksp
1.77×10-10
5.35×10-13
1.21×10-16
1.12×10-12
1.0×10-12
TiCl4
SiCl4
熔点/℃
-25.0
-68.6
沸点/℃
136.4
57.6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室温下,说明的酸性比HClO大,但电离度除了和弱酸本身有关外,还和浓度有关,所以的电离度不一定比HClO的大,A错误;
B.的溶液中,,则,溶液一定呈中性,B正确;
C.25℃时,AgCl的分别为和,当离子浓度小于时认为沉淀完全,因此恰好沉淀完全时,,此时溶液中,,可采用为指示剂,C正确;
D.某温度下,一元弱酸HA的越小,则和结合就越容易,则NaA越易水解,(水解常数)越大,D正确;
答案选A。
2.C
【分析】图像为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曲线上b点和d点为饱和状态,a点不饱和,而c为过饱和状态,据此分析。
【详解】A.在d点c()=1.410-4,因室温时,CaCO3的溶度积 Ksp =2.810-9,所以 c(Ca2+)=210-5,故x的数值为210-5,故 A 正确;
B.在 c 点 c (Ca2 +)>210-5,即相当于增大钙离子浓度,平衡左移,有CaCO3生成,B正确;
C.d 点为饱和溶液,加入蒸馏水后如仍为饱和溶液,则 c (Ca2 +)、c()都不变,如为不饱和溶液,则二者浓度都减小,故不可能使溶液由 d 点变成 a 点, C错误;
D. b 点与 d 点在相同的温度下,溶度积相等,D正确;
故本题选C。
3.A
【详解】A.AgCl的生成和溶解不断进行,速率相等,存在溶解平衡,故A正确;
B.固体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所以溶液中有和,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故C错误;
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固体,增大了,沉淀溶解平衡左移,溶解的量减小,故D错误;
答案选A。
4.C
【详解】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各微粒的浓度保持不变,所以c(Mn2+)浓度不再变化,A正确;
B.可逆反应发生后,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移动,所以CuS的溶解度比MnS的溶解度小,B正确;
C.平衡后再加入少量MnS (s),对各离子浓度不产生影响,所以平衡不发生移动,c(Mn2+)不变,C错误;
D.该反应平衡常数K==,D正确;
故选C。
5.C
【分析】浓度越大,则浓度的负对数越小,硫酸钡是一种比碳酸钡更难溶的物质,则由图可知,A为碳酸钡的溶解度曲线,B为硫酸钡的溶解度曲线,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碳酸钡的溶解度曲线,故A错误;
B.由于碳酸根和硫酸根离子浓度不确定,若碳酸根离子浓度远大于硫酸根离子,则滴加BaCl2溶液,先沉淀,故B错误;
C.由图中数据可知,常温下,Ksp(BaCO3)=1×10-10,Ksp(BaSO4)=1×10-11,将碳酸钡和硫酸钡固体置于水中,溶液中存在,故C正确;
D.向碳酸钡悬浊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存在沉淀转化,由于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可促进平衡正向移动,使碳酸钡转化成了硫酸钡,但不可证明硫酸钡Ksp更小,故D错误;
故选:C。
6.A
【分析】方铅矿(主要成分为PbS,含有FeS2等杂质)和MnO2中加入稀盐酸,盐酸与MnO2、PbS发生反应生成PbCl2和S,MnO2被还原成Mn2+,加入的NaCl可促进反应PbCl2(s)+2Cl-(aq)(aq)平衡正向移动,使更多的Pb元素存在于溶液中;加入MnO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然后过滤;PbCl2难溶于冷水,将滤液冷水沉降过滤得到PbCl2晶体;之后加入稀硫酸发生沉淀转化,生成硫酸铅晶体,滤液a中主要成分为HCl,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浸取”时盐酸与MnO2、PbS发生反应生成PbCl2和S,MnO2被还原成Mn2+,加入的NaCl可促进反应PbCl2(s)+2Cl-(aq)(aq)平衡正向移动,使更多的Pb元素存在于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MnO2+PbS+4H++4Cl-=+S+ Mn2++2H2O,A项错误;
B.加入MnO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所以“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Fe(OH)3,B项正确;
C.PbCl2(s)+2Cl-(aq)(aq) △H>0反应吸热,加入冰水温度降低,反应逆向移动,即平衡向左移,C项正确;
D.当“沉淀转化”过程达平衡时,有,D项正确;
答案选A。
7.B
【详解】A.在常温下,等体积、pH=12的两种碱溶液MOH和ROH分别加水稀释10倍,稀释后,MOH溶液的pH大,说明MOH稀释时又电离,而ROH稀释时不电离或电离移动比MOH电离移动小,则碱强弱:,能得出结论,故A不符合题意;
B.常温下,分别测NaA溶液与NaB溶液的pH,NaA溶液的pH大,没有说测同浓度的盐溶液的pH值,因此不能得出HA、HB的酸强弱,故B符合题意;
C.某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沉淀为,说明元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能得出结论,故C不符合题意;
D.向2mL 溶液中滴加3mL等浓度的NaCl溶液后,银离子反应完,氯离子还有剩余,生辰AgCl白色沉淀,再滴加KI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生成了AgI即AgCl转化为AgI,则得出结论,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8.D
【详解】A.Ksp(FeS)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sp(FeS)不变,A正确;
B.Ksp(ZnS)<Ksp(FeS),根据Ksp小的先沉淀可知,先产生ZnS白色沉淀,B正确;
C.在Zn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FeCl2溶液,由于FeCl2浓度未知,则Qc(FeS)可能大于Ksp(FeS),故可能产生FeS沉淀,C正确;
D.反应FeS(s)+Zn2+(aq)ZnS(s)+Fe2+(aq)的平衡常数K=,D错误;
故答案选D。
9.C
【详解】A.白色浊液中存在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存在自由移动的Ag+,故A错误;
B.实验2沉淀发生转化,说明AgI更难溶,溶度积越小的越易沉淀,则Ksp(AgCl)>Ksp(AgI),故B错误;
C.把实验①②交换顺序,由于KI过量且Ksp(AgI)< Ksp(AgCl),因此直接产生黄色沉淀,看不到白色沉淀,故C正确;
D.实验③存在沉淀转化为Ag2S,其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由于实验②中KI是过量的,则Ag+与I-可结合生成AgI,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a点在CaCO3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A正确;
B.c点表示的是的过饱和溶液,溶液中存在,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减小,达到新平衡后,无法到达b点,B错误;
C.d点在MnCO3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根据图可知,c(Mn2+)·c()=4×10-6×4×10-6=1.6×10-11,C正确;
D.虽然MnCO3的溶度积常数小于CaCO3,但是仍会发生反应,用0.10ml⋅L−1CaCl2溶液浸泡足量MnCO3,相当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会有部分碳酸锰转化为碳酸钙,D正确;
故答案选B。
11.C
【详解】A.氢氧化镁为难溶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则沉淀溶解平衡为,故A正确;
B.③中溶液又变红,可知溶液显碱性,结合选项A可知,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故B正确;
C.①中含氢氧化镁,③中含氢氧化镁、氯化镁,氯化镁的存在会使氢氧化镁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则c(OH-):③<①,故C错误;
D.③中溶液显碱性,则c(H+)<c(OH-),由电荷守恒式2c(Mg2+)+c(H+)=c(OH-)+c(Cl-),可知2c(Mg2+)>c(Cl-),故D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A.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泡,是BaCO3和盐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BaCO3=H2O+CO2↑+Ba2+,A错误;
B.饱和Na2CO3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为:c(Na+)+c(H+)=c(HCO)+c(OH-)+2c(CO),B错误;
C.反应BaSO4+CO=BaCO3+SO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K====,要使BaSO4+CO=BaCO3+S0正向进行,则要满足Qc
故选C。
13.D
【详解】A. 含有固体的悬浊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加入少量Na2SO4固体,溶液中增大,减小,故A错误;
B. 当加入的Na2CO3溶液达到一定量时,BaSO4可以向BaCO3转化,故B错误;
C. 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都比MgCl2的大,两者反应后NaOH有剩余,再滴加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无法证明是与NaOH反应产生的,还是Mg(OH)2转化为Fe(OH)3的,故C错误;
D. Mg(OH)2中滴入NH4Cl溶液使其溶解,反应式可能为Mg(OH)2(s)+ 2(aq) = Mg2+ (aq)+ 2NH3∙H2O (aq),可能是导致沉淀溶解,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A.已知Ksp(BaCO3)=c(Ba2+)·c()=5.1×10-9,Ksp(BaSO4)= c(Ba2+)·c()=1.1×10-10,由图象可知曲线a的横、纵坐标之积<曲线b的横纵坐标之积,则曲线b代表的是B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曲线a代表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A错误;
B.向p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钡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组成沿曲线向n方向移动,B错误;
C.若用碳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碳酸钡与胃酸反应、转化为可溶性氯化钡,导致重金属离子中毒,C错误;
D.用0.30 ml/L的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患者洗胃,使可溶性钡盐尽可能转化为不溶性的BaSO4,减小毒性,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5.C
【分析】向含浓度相等的 Cl-、 Br-和 I-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根据三种沉淀的溶度积常数,三种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为I-、Br-、Cl-,根据滴定图示,当滴入4.50mL硝酸银溶液时,Cl-恰好沉淀完全,此时共消耗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4.50mL×10-3L/mL×0.1000ml/L=4.5×10-4ml,所以Cl-、 Br-和 I-均为1.5×10-4ml。
【详解】A.I-先沉淀,AgI是黄色的,所以a点有黄色沉淀AgI生成,故A错误;
B.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为1.5×10-4ml,则I-的浓度为=0.0100ml⋅L-1,故B错误;
C.当Br-沉淀完全时(Br-浓度为1.0×10-5ml/L),溶液中的c(Ag+)==5.4×10-8ml/L,若Cl-已经开始沉淀,则此时溶液中的c(Cl-)==3.3×10-3ml/L,原溶液中的c(Cl-)= c(I-)=0.0100ml⋅L-1,则已经有部分Cl-沉淀,故C正确;
D.b点加入了过量的硝酸银溶液,溶液中的I-、Br-、Cl-全部转化为沉淀,则Ag+浓度最大,根据溶度积可知,b点各离子浓度为:,故D错误;
故选C。
16.(1) 黑色 越小
(2) 含有
(3) A
(4)在干燥的气流中加热脱水
【解析】(1)
相同温度下,同类型沉淀的越小,溶解度越小,越先析出,根据表中数据,由于,所以更难溶,即沉淀颜色为黑色;在含有相同浓度和的溶液中滴加的稀溶液,优先析出沉淀,故答案为:黑色;越小;
(2)
常温下铁离子开始沉淀的为1.0,则此时溶液中,此溶液中;调节使沉淀完全时,溶液中,此时溶液中,,所以有沉淀,故答案为:;含有;
(3)
加入的试剂应足量,为避免引入新的杂质,最好选择难溶于水的,除去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A;;
(4)
在空气中直接加热晶体会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为了抑制其水解,应该在干燥的气流中加热脱水,故答案为:在干燥的气流中加热脱水;
17.(1)3
(2)
(3)
(4) 中
【解析】(1)
由可得:,因此;
(2)
Kw = Kb×Kh =2×10-5×1.5×10-8 = 3×10-13>10-14,因此T应高于25℃;
(3)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3×1025;
(4)
根据电荷守恒有,由于,则,因此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OH-)=10-7ml/L,=0.005ml/L,因此混合后溶液中c(NH3·H2O) = (0.5a-0.005)ml/L,因此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 = 。
18. 酸式 80% ce 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或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D
【详解】(1)在酸碱中和滴定中,用酸式滴定管盛装酸性或具有氧化性的溶液,用碱式滴定管盛装碱性液体,所以用酸式滴定管盛装0.10ml/L的盐酸标准液;
(2)根据三次实验所得数据求平均值,消耗盐酸体积为(20.10+20.00+19.90)÷3=20.00mL,再根据c(酸)×V(酸)=c(碱)×V(碱),0.1×20=c(碱)×25,解得c(碱)=0.08ml/L,试样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0.08×0.25)×40]÷1×100%=80%;
(3)a.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b.在振荡锥形瓶时不慎将瓶内溶液溅出,导致碱液减少,消耗标准液减少,所测浓度偏低;
c.若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导致消耗标准酸液增大,所测浓度偏高;
d.酸式滴定管滴至终点对,俯视读数,导致末读数据减小,所测结果偏低,
e.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标准液浓度降低,消耗标准液体积增大,所测结果偏高;
答案选ce;
(4)KMnO4溶液是紫色溶液,当高锰酸钾滴入,由于反应导致溶液无色,若到终点,再滴入的高锰酸钾使溶液呈紫色,所以该滴定过程不需要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滴定现象是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或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若用AgNO3滴定NaSCN溶液,由于产生的AgSCN的溶度积常数是1.0×10-12,根据溶度积常数可知产生Ag2CrO4的溶度积产生是1.12×10-12,需要的CrO的浓度大,换言之AgSCN比Ag2CrO4更难溶,而其它物质比AgSCN难溶,因此选择的指示剂是Na2CrO4,答案选D。
19.(1)使还原为;生成保护不被氧化
(2)
(3)
(4)
(5)产生三废(或其他合理答案)
(6)蒸馏(或分馏或精馏)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中加铁屑的目的是得到富含的溶液和绿矾(),所以加入铁屑的目的是将还原为。同时,生成的能还原为,故其另一个作用是防止被氧化成;
(2)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
(3)中存在如下沉淀溶解平衡:
,,,
;
(4)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即得目标方程式,所以;
(5)该反应产生废渣、废液和废气,不符合绿色化学的零排放要求;
(6)和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将二者分离。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精品第1课时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精品第1课时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34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原卷版-高二化学同步素养目标精品讲义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34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解析版-高二化学同步素养目标精品讲义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沪科技版(2020)选择性必修13.4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沪科技版(2020)选择性必修13.4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课堂检测,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沪科技版(2020)选择性必修13.4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优秀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沪科技版(2020)选择性必修13.4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优秀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34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生版docx、34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