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同步练习题
展开1.(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D.石蜡可燃,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2.(2022·河北·怀安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教育科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石蜡的密度B.石蜡的硬度C.石蜡的溶解性D.石蜡的可燃性
3.(2022·安徽铜陵·九年级期末)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硬度低,可以用小刀切割
B.蜡烛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
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
4.(2022·山东东营·八年级期末)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酒精,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现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收集证据
C.提出问题
D.得出结论
5.(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为探究蜡烛燃烧时哪层火焰温度最高,需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的位置是
A.aB.bC.cD.都可以
6.(2021·河北·北京市八一学校保定分校九年级阶段练习)镁是一种银白色固体,但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老师从实验室拿出的镁带呈灰黑色。实验时,首先要把灰黑色的“外衣”除掉。关于镁带的灰黑色“外衣”,小明同学认为其可能是碱式碳酸镁。就“可能”是“碱式碳酸镁”而言,这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
A.作出假设B.实验操作C.观察现象D.得出结论
7.(2022·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小战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的白烟,他发现蜡烛能重新燃烧。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B.棉线C.二氧化碳D.石蜡固体小颗粒
8.(2022·吉林·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二中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几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火柴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目的是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B.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C.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9.(2022·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10.(2022·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九年级开学考试)如图是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验证了蜡烛燃烧的所有生成物
B.甲图实验可以比较出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高低
C.乙图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丙图的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11.(2022·湖南·长沙市一中双语实验中学九年级专题练习)小语利用蜡烛进行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B.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
C.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
D.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其成分为水蒸气
12.(2021·湖北·老河口市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香水挥发B.蜡烛燃烧C.花瓶破碎D.铁丝弯曲
13.(2022·山东威海·八年级期末)小明同学在做凉拌紫甘蓝时,加入食醋和食盐,充分搅拌后,发现紫甘蓝变成红色。他认为可能是食醋使紫甘蓝变红。他另取少量紫甘蓝,加入食盐,充分搅拌后,紫甘蓝不变色。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A.观察B.实验C.推理D.归纳
14.(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中)面对一些突发流行性疾病,研发新药常常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研究人员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划线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15.(2022·山东·莒南县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中心九年级期中)研究小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1位于C层火焰的火柴梗最先碳化B. 实验2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 实验3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D. 实验4导管越长越容易产生子火焰
16.(2022·贵州·兴仁市真武山街道办事处黔龙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C.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D.石蜡可燃,燃烧时发光、放热
17.(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有关蜡烛性质探究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18.(2021·福建·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两个实验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
B.通过“实验一”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实验二”所得曲线是c代表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浓度变化
D.“实验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
二、填空题
19.(2021·山东·泰山外国语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点燃蜡烛,在烛火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会有一薄层_____生成。把烧杯倒过来,向里面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和_____。
三、实验题
20.(2021·广东佛山·九年级期中)蜡烛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其主要成分是石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受到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展开了项目化探究。
(1)项目一: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目二:对比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同学们将一块打磨光亮的铁纱窗置于蜡烛火焰之中(如图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___________________,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纱窗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项目三:探究石蜡的组成元素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B)。
【收集证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若欲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则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石蜡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质疑评价】有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改进】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最终确定了石蜡的组成元素。
21.(2021·山东·泰山外国语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现象,小明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讨论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_____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
a.烧杯内壁上出现_____;
b.手摸烧杯有热的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水和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为______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变化。
【结论】猜想_____填(“一”或“二”)正确。
22.(2021·广东·中山市东升求实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③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⑤用火柴去点白烟;
⑥熄灭蜡烛;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及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_____。
燃着时: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_____温度最高。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_____现象,澄清的石灰水____。
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白烟可以用火柴点燃。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____和_____。
23.(2022·河北邯郸·九年级期末)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同学们又用下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_______。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氧化铜与水调和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答一条即可)
24.(2022·安徽淮南·九年级阶段练习)有一种神奇的蜡烛,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请教老师】老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是镁、铁、铜三种金属中的一种。
【进行实验】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反思交流】(1)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当吹灭蜡烛时,烛芯中的金属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_________;
(4)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请你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熄灭它_________。
25.(2021·黑龙江·大庆市第四十四中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基本途径。请你参与探究金属铜的化学性质:观察与问题:将一小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表面变黑。
假设与预测:假设(1)铜片加热变黑,是因为火焰的黑烟附着在铜片上;
假设(2)铜片加热变黑,是因为铜片与_______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与事实:实验(1)将铜片放入一支开口的试管中,再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片刻,发现铜片____(“变黑”或“不变黑”);
实验(2)将铜片放入一支充满氮气的试管中并塞上橡皮塞,再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片刻,铜片___(“变黑”或“不变黑”)。
解释与结论:上述实验(1)证实,假设(1)_______(“正确”或“不正确”);
实验(2)证实,假设(2)_______(“正确”或“不正确”)。
表达与交流: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实际上是铜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是:___。
拓展与迁移:既然铜片在空气中加热时,铜片能发生上述化学反应,联系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也发生类似的反应,证明了金属在空气中点燃或加热,金属都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发生反应。
26.(2022·贵州·兴仁市真武山街道办事处黔龙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做了如下实验:
(1)点燃一支白色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______层,将一根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甲,这证明焰心______;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证明石蜡燃烧过程中发生了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乙),用火柴在玻璃管的上端管口处点燃,观察到上端管口处产生火焰,同学们对焰心物质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提出问题】焰心物质含有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氧气不足时,蜡烛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石蜡蒸气遇冷会凝结为白色固体。
【猜想与假设】假设I:焰心气体只含一氧化碳:
假设II: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
假设Ⅲ:焰心气体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设计并进行实验】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在上端管口处用火柴点燃,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有蓝色火焰,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无白色固体,说明假设______成立: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______,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______,说明假设Ⅱ成立;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______,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______,说明假设Ⅲ成立。
【得出结论】经过同学们的反复实验,确定了焰心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反思与交流】(3)焰心处之所以会产生一氧化碳,原因是______。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_____
灯丝为银色固体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呈银白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____
2.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后的溶液呈____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D.石蜡可燃,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答案】A
【解析】
A、 石蜡是白色、无味且硬度较小的固体,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B、将石蜡放到水中,石蜡漂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液态的石蜡即蜡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2·河北·怀安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教育科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石蜡的密度B.石蜡的硬度C.石蜡的溶解性D.石蜡的可燃性
【答案】D
【解析】
A、将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用小刀能切下,说明石蜡质软,即石蜡硬度小,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将石蜡放入水中不溶解,说明石蜡不溶于水,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无法说明石蜡是否可燃性,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2·安徽铜陵·九年级期末)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硬度低,可以用小刀切割
B.蜡烛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
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
【答案】D
【解析】
A、比较硬度的方法是相互刻画,用小刀可以将蜡烛切割下来说明蜡烛质软,故A正确;
B、蜡烛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会漂浮在水面上,故B正确;
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其中外焰由于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放热多,所以外焰温度最高,故C正确;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故D错误。
故选D。
4.(2022·山东东营·八年级期末)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酒精,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现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收集证据
C.提出问题
D.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
A、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可能是酒精属于猜想与假设,错误;
B、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闻气味观察,属于收集证据,正确。
C、提出问题应该是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这瓶试剂成分是什么,错误;
D、通过实验探究出这瓶是不是酒精,才是结论,错误;
故选B。
5.(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为探究蜡烛燃烧时哪层火焰温度最高,需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的位置是
A.aB.bC.cD.都可以
【答案】C
【解析】要探究蜡烛燃烧时哪层火焰温度最高,需要让火柴梗接触到三层火焰,只有c能接触到三层火焰
6.(2021·河北·北京市八一学校保定分校九年级阶段练习)镁是一种银白色固体,但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老师从实验室拿出的镁带呈灰黑色。实验时,首先要把灰黑色的“外衣”除掉。关于镁带的灰黑色“外衣”,小明同学认为其可能是碱式碳酸镁。就“可能”是“碱式碳酸镁”而言,这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
A.作出假设B.实验操作C.观察现象D.得出结论
【答案】A
【解析】
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以此解答问题。
由分析可知:就“可能”是“碱式碳酸镁”而言,这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做出假设。
故选A。
7.(2022·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小战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的白烟,他发现蜡烛能重新燃烧。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B.棉线C.二氧化碳D.石蜡固体小颗粒
【答案】D
【解析】
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吹灭蜡烛时,在蜡烛的上方会出现少量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固体(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故选:D。
8.(2022·吉林·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二中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几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火柴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目的是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B.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C.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答案】A
【解析】
A、将火柴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外焰加热部位最先碳化,焰心加热部位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蜡烛火焰温度外焰温度高,A错误。
B、蜡烛燃烧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B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C正确。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石蜡能燃烧,所以白烟能被点燃,D正确。
故选:A。
9.(2022·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A、蜡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正确。
C、因不断消耗石蜡及石蜡熔化,所以蜡烛逐渐变短,正确。
D、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故选D。
10.(2022·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九年级开学考试)如图是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验证了蜡烛燃烧的所有生成物
B.甲图实验可以比较出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高低
C.乙图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丙图的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答案】B
【解析】
A、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产生水雾,只能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不能证明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B、将火柴梗置于酒精灯火焰中停留1~2秒取出,观察到接触火焰不同部位的火柴梗的颜色不同,能够比较出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高低,选项正确;
C、乙图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产生水雾,只能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不能证明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D、丙图的白烟是蜡烛为完全燃烧的石蜡蒸气冷凝后的石蜡颗粒,选项错误,故选B。
11.(2022·湖南·长沙市一中双语实验中学九年级专题练习)小语利用蜡烛进行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B.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
C.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
D.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其成分为水蒸气
【答案】D
【解析】
A、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没有溶于水,说明蜡烛难溶于水,正确。
B、蜡烛燃烧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正确。
C、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因为外焰温度最高。正确。
D、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其成分为石蜡固体。错误。
故选D。
12.(2021·湖北·老河口市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香水挥发B.蜡烛燃烧C.花瓶破碎D.铁丝弯曲
【答案】B
【解析】
A、香水的挥发是香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会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花瓶破碎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丝的弯曲是铁丝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13.(2022·山东威海·八年级期末)小明同学在做凉拌紫甘蓝时,加入食醋和食盐,充分搅拌后,发现紫甘蓝变成红色。他认为可能是食醋使紫甘蓝变红。他另取少量紫甘蓝,加入食盐,充分搅拌后,紫甘蓝不变色。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A.观察B.实验C.推理D.归纳
【答案】D
【解析】
A、加入食醋和食盐,充分搅拌后,发现紫甘蓝变成红色,运用了观察,选项正确;
B、加入食醋和食盐,充分搅拌后,发现紫甘蓝变成红色,取少量紫甘蓝,加入食盐,充分搅拌后,,运用了实验,选项正确;
C、他认为可能是食醋使紫甘蓝变红,是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想与假设,属于推理,选项正确;
D、上述实验中,没有运用的方法是归纳,选项错误,故选D。
14.(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中)面对一些突发流行性疾病,研发新药常常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研究人员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划线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是进行实验,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环节,故选C。
15.(2022·山东·莒南县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中心九年级期中)研究小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1位于C层火焰的火柴梗最先碳化B. 实验2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 实验3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D. 实验4导管越长越容易产生子火焰
【答案】D
【解析】
A、实验1位于C层火焰是外焰,温度最高,则火柴梗最先碳化,故A正确;
B、实验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B正确;
C、实验3说明蜡烛燃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导管太长,温度降低,石蜡蒸气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管的末端导出,则导管不宜过长,否则不能产生子火焰,故D不正确。故选D。
16.(2022·贵州·兴仁市真武山街道办事处黔龙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C.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D.石蜡可燃,燃烧时发光、放热
【答案】A
【解析】
A:石蜡是从石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混合物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小的固体。A错。
B:石蜡熔化温度较低,受热易熔化成液体,俗称蜡油。B正确。
C:石蜡放在水中,不溶于水,浮在水面。所以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C正确。
D:石蜡燃烧发出白光,发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17.(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有关蜡烛性质探究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解析】
A、蜡烛燃烧生成的气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正确;
B、蜡烛燃烧过程放热会使石蜡熔化,故选项正确;
C、刚熄灭的蜡烛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而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能被重新点燃,故选项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8.(2021·福建·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两个实验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
B.通过“实验一”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实验二”所得曲线是c代表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浓度变化
D.“实验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
【答案】B
【解析】
A.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来回推拉注射器时,二氧化碳进入注射器,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实验一”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一”中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可证明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无法证明产生水,选项说法错误;
C.石蜡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密闭容器内氧气的浓度减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增大,因此“实验二”所得曲线是c代表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浓度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水蒸气会冷凝成小水珠,所以“实验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19.(2021·山东·泰山外国语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点燃蜡烛,在烛火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会有一薄层_____生成。把烧杯倒过来,向里面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和_____。
【答案】 水雾 浑浊 二氧化碳 水
【解析】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一薄层水雾生成,说明燃烧生成了水,将烧杯倒过来,向里面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水雾、浑浊、二氧化碳、水。
三、实验题
20.(2021·广东佛山·九年级期中)蜡烛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其主要成分是石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受到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展开了项目化探究。
(1)项目一: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目二:对比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同学们将一块打磨光亮的铁纱窗置于蜡烛火焰之中(如图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___________________,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纱窗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项目三:探究石蜡的组成元素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B)。
【收集证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若欲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则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石蜡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质疑评价】有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改进】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最终确定了石蜡的组成元素。
【答案】(1) 蜡烛浮在水面上 蜡烛密度小于水
(2) 发红 外焰温度高于内焰和焰心 氧气浓度不足
(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将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石蜡燃烧是与氧气发生反应,故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不一定来自石蜡
【解析】
(1)由所学课本知识可以得知,蜡烛的密度比水要小,因此将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会浮在水面上
(2)由物质燃烧的特性(例如酒精灯的燃烧)可得知,外焰的温度是比较高的,因此我们可以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被高温灼烧得发红;而内焰和焰心的温度相对于外焰较低,所以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纱窗燃烧最主要原因是蜡烛的燃烧消耗了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没有足够浓度的氧气使纱窗燃烧
(3)【收集证据】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现象说明,蜡烛的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讨论交流】如果要证明蜡烛的燃烧有水生成,则可以取干燥洁净的冷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若蜡烛的燃烧有水生成,则冷烧杯的内壁将会有小水珠凝结;
【质疑评价】有同学认为,结论“石蜡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上述的实验只能证明石蜡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因为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因此无法确定石蜡的组成元素中有氧元素。
四、科学探究题
21.(2021·山东·泰山外国语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现象,小明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讨论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_____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
a.烧杯内壁上出现_____;
b.手摸烧杯有热的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水和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为______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变化。
【结论】猜想_____填(“一”或“二”)正确。
【答案】 不一定 水珠 化学 发热 物理 二
【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可以通过伴随现象帮助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但不能把伴随现象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比如本题中,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提出问题:
根据分析,发光、放热现象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故猜想二为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蜡烛含有碳、氢元素,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在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所以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2)根据题意,白炽灯发光、放热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
结论:
综上所述,猜想二正确。
22.(2021·广东·中山市东升求实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③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⑤用火柴去点白烟;
⑥熄灭蜡烛;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及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_____。
燃着时: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_____温度最高。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_____现象,澄清的石灰水____。
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白烟可以用火柴点燃。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____和_____。
【答案】 ④①②③⑥⑤ 小 a 外焰 水雾 变浑浊 水 二氧化碳
【解析】
(1)参看(2)的实验记录可知,首先观察石蜡的物理性质,然后点燃通过实验观察火焰温度情况,再进行燃烧产物的研究,最后观察蜡烛熄灭后白烟的实验研究现象;故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④①②③⑥⑤;
(2)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漂浮在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燃着时: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炭化,说明外焰的温度最高。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现象说明生成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3.(2022·河北邯郸·九年级期末)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同学们又用下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_______。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氧化铜与水调和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答一条即可)
【答案】 烧杯内壁有水雾 CO2+CaOH2= CaCO3↓+H2O 炭黑 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先撤酒精灯,稍后再撤蜡烛 提供充足的空(氧)气(或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 CaCO3↓+H2O;
[交流讨论]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能生成炭黑;
[实验验证] (1)由于生成的炭黑也能与氧化铜反应,故加入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阻挡生成的炭黑,防止生成的炭黑与氧化铜反应;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应该先撤酒精灯,然后再撤蜡烛;
[拓展应用]为了充分燃烧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4.(2022·安徽淮南·九年级阶段练习)有一种神奇的蜡烛,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请教老师】老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是镁、铁、铜三种金属中的一种。
【进行实验】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反思交流】(1)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当吹灭蜡烛时,烛芯中的金属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_________;
(4)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请你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熄灭它_________。
【答案】 铜 无 Mg + 2HCl = MgCl2+ H2↑ 2Mg + O2 点燃 2MgO 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汽包围着,隔绝了氧气 剪掉烛芯、湿抹布盖灭
【解析】
[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打火石呈银白色,该金属一定不是铜,因为铜是紫红色;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为无色,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因为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
[反思交流]
(1)实验2中反应是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 2HCl = MgCl2+ H2↑;
(2)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 + O2 点燃 2MgO;
(3)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不燃烧的原因是: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气包围着,缺少氧气,里面的金属不燃烧;
(4)“吹不灭”的蜡烛熄灭的方法有: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等。
25.(2021·黑龙江·大庆市第四十四中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基本途径。请你参与探究金属铜的化学性质:观察与问题:将一小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表面变黑。
假设与预测:假设(1)铜片加热变黑,是因为火焰的黑烟附着在铜片上;
假设(2)铜片加热变黑,是因为铜片与_______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与事实:实验(1)将铜片放入一支开口的试管中,再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片刻,发现铜片____(“变黑”或“不变黑”);
实验(2)将铜片放入一支充满氮气的试管中并塞上橡皮塞,再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片刻,铜片___(“变黑”或“不变黑”)。
解释与结论:上述实验(1)证实,假设(1)_______(“正确”或“不正确”);
实验(2)证实,假设(2)_______(“正确”或“不正确”)。
表达与交流: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实际上是铜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是:___。
拓展与迁移:既然铜片在空气中加热时,铜片能发生上述化学反应,联系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也发生类似的反应,证明了金属在空气中点燃或加热,金属都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发生反应。
【答案】 氧气 变黑 不变黑 不正确 正确 铜+氧气加热→氧化铜 氧气
【解析】
铜片加热变黑,是因为铜片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填:氧气;
铜片放入一支开口的试管中,这样铜片没有与酒精灯的火焰接触,验证假设(1),再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片刻,发现铜片变黑,说明假设(1)不正确,假设(2)正确,实验(2)将铜片放入一支充满氮气的试管中并塞上橡皮塞,再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片刻,铜片不变黑,说明氮气不与铜片反应,再次说明变黑是由铜与氧气反应造成的,故填:变黑;不变黑;不正确;正确;
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故填:铜+氧气加热→氧化铜;
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故填:氧气。
26.(2022·贵州·兴仁市真武山街道办事处黔龙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做了如下实验:
(1)点燃一支白色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______层,将一根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甲,这证明焰心______;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证明石蜡燃烧过程中发生了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乙),用火柴在玻璃管的上端管口处点燃,观察到上端管口处产生火焰,同学们对焰心物质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提出问题】焰心物质含有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氧气不足时,蜡烛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石蜡蒸气遇冷会凝结为白色固体。
【猜想与假设】假设I:焰心气体只含一氧化碳:
假设II: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
假设Ⅲ:焰心气体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设计并进行实验】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在上端管口处用火柴点燃,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有蓝色火焰,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无白色固体,说明假设______成立: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______,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______,说明假设Ⅱ成立;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______,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______,说明假设Ⅲ成立。
【得出结论】经过同学们的反复实验,确定了焰心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反思与交流】(3)焰心处之所以会产生一氧化碳,原因是______。
【答案】 三##3 温度低 化学 I 没有蓝色火焰 有白色固体 有蓝色火焰 有白色固体 焰心处与氧气接触少,燃烧不充分
【解析】
(1)点燃蜡烛,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将一根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甲外焰加热部位最先变黑,这证明焰心温度低;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证明石蜡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故填:三;温度低;化学。
[设计并进行实验]
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石蜡蒸汽冷凝,玻璃管内壁会有白色固体;
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有蓝色火焰,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无白色固体,说明假设I成立:
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没有蓝色火焰,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说明假设Ⅱ成立;
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有蓝色火焰,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说明假设Ⅲ成立;
故填:I;没有蓝色火焰;有白色固体;有蓝色火焰;有白色固体。
[反思与交流]
焰心处之所以会产生一氧化碳,原因是焰心处与氧气接触少,燃烧不充分,故填:焰心处与氧气接触少,燃烧不充分。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_____
灯丝为银色固体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呈银白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____
2.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后的溶液呈____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7687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同步测试题</a>,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氧气课后复习题</a>,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随堂练习题</a>,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课内填空,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