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四)语文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四)语文答案,共3页。
2.A(B项,严宁侧重向内的翻译传播,邵璐侧重向外的吸收借鉴;C项,“始终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有误,作者认为“但是仍需要我们深思”;D项,横线句是类比论证而非比喻论证。)
3.A(B项,符合“中国学者在分析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原因时,也过于强调经济、政治、国际形势、译介出版等文学外在因素”;C项,符合“混淆了文学作品与现实之间的界限”;D项,符合“过于强调文学作品中的政治元素”。)
4.①文学创作者要立足本国题材,以强烈的自我意识进行自主创作。(1分)在世界文学交流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外国文学的形式特色,但一定要反映本民族的历史与生活。(1分)
②加强世界文学的交流沟通,扩大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1分)针对中国文学融入世界的主要问题,翻译工作者要明确职责,译出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精神情感。(1分)(按要点给分,结合关键词句,意思类似即可)
5.利:①讲清了基本的事理逻辑:将“潜入”译为“enter”清晰地传达了主体随着风进入夜晚的形象。②符合语言习惯:在英语中,“enter”是一个常见、通用的词汇,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符合英文读者的语言习惯。弊:①丧失原诗意境:将“潜入”简单译为“enter”可能丧失了原诗中“潜入”所带来的隐秘、灵动和轻盈的意境,以及对夜晚的一种融合和包容的内涵。②丧失原始修辞美:英文中的“enter”并没有像“潜入”那样将雨水拟人化,无法表达出诗人对雨水的喜爱之情。(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满分)
6.D(“恰是他的作文《如果大雪封门》所想表达的期待”于文无据。)
7.D(“鸽子”没有象征着自由与理想。过度解读。)
8.①“大雪封门”是美好的想象、浪漫而又诗意的下雪画面。
②“大雪封门”是对美好生活的诗意追求。
③“大雪封门”变成现实,暗示了执着追求最终就有可能实现理想。
(答对任意两点计4分,意思类似即可)
9.小说不时流露出“哀伤”,但整体呈现了“清洁、安宁、祥和”的气质。(解说题干,2分)
①小说中的林慧聪和“我”艰难挣扎在北京的底层,但是这些困窘的生活并没有掩盖住他们周围所存在的温情:虽然住宿环境算不得有多好,但他们的关系却十分亲密;在贫苦的生活中,他们互相照料,给予彼此温暖和照顾。(要点:人对人的“清洁、安宁、祥和”。2分)
②小说不乏表现艰难沉重的生活悲苦,而作者却着力挖掘这些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清洁”(单纯美好),艰难并没有把这些人的理想磨灭,反而更让他们坚定了内心纯粹的信念。如:林慧聪遭遇高考失利,但他到北京的动机是非功利性的。他坚持等到“大雪封门”,等来了理想的温暖和诗意。(要点:个人对理想的“清洁、安宁、祥和”。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适当给分)
10.CFH(“称制下令”为四字格组合,两个动宾结构构成并列词组,还有互文意味,不可分割;内容上也与上文紧密相连。“不出房闱之间”,为完整动宾组合;“不得不委用刑人”,也合乎情理;“寄之国命”,将国家大事交托给他们,状语后置,也是经典句式。)
11.A(“迄未成功”的“迄”意思为“始终、最终”。同课文《促织》中“靡计不施,迄无济”。)
12.C(“再想让疏远的大臣如身边的宦官一样和自己亲近已不可能”是对“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的一种误读。后者的真正含义是想和疏远的大臣图谋除掉身边的宦官。)
13.(1)虽然当时也有忠贞之臣,但他们终究遭到排斥;他们的一举一动可以移山倒海,一呼一吸足以变霜化露。(关键点:“虽”1分,“竟见排斥”翻译成被动句1分,“回山海”“变霜露”大意准确给2分。)
(2)宦官做事离君王很近,因而熟悉君王的一切,他们居心专横并且残忍。(关键点:“习”“专”“忍”各1分,整体句意1分。“盖”在句首,起提起整个句子的作用,无实义。)
14.①材料一认为,宦官干政,呼风唤雨,权利太大,可以让阿谀的佞臣三代荣耀,也可让反对的忠臣五代夷灭,从而使得朝廷纲纪陷入大乱。②材料二认为,宦官会让君主亲信自己而疏远朝臣,还以祸患来威胁君主,甚至把君王当做人质,从而扰乱朝政;并且君主即便悔悟也很难根除祸患。(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大意正确即可。)
15.C(错误有二:一是错在“悠闲”。此处“闲”,并非悠闲之意,而是表达一种无聊的心境。作者以无聊之“闲”紧承上联之景。如解作“悠闲”,与上联所写伤春之景完全断裂。二是错在“难以”。“难招”并非真的叙写自己现在很难产生忧国之情,这样脱离了全诗主旨,这里只是一种表达孤愤之情的方式而已。)
16.特点:本诗的流莺多情,善解人意,仿佛懂人心事,殷勤飞来安慰宽解诗人愁思。
《苏幕遮》的“鸟雀”热闹欢快,活泼可爱,似乎在为雨后新晴而欢呼庆祝。(各1分,写出关键词即可)
作用:本诗中流莺相顾,表面上略解愁思,实际上更加含蓄深沉地表现了诗人自己的孤寂落寞,(1分)使结尾更加耐人寻味。(1分)
《苏幕遮》中檐下鸟雀呼晴欢语,心情由此转好,(1分)目光由此从室内转到室外,自然过渡到下文对荷花的描写(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1分)(各2分,各包括情感表达和结构作用)
17.(1)(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浴乎沂 风乎舞雩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8.示例:A我们管人云亦云的人叫鹦鹉学舌 B人类的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千变万化)(每句2分,共4分。意思前后关联1分,恰当运用成语i分)
19.第①句:括号应放在“具体情况”后面
第②句:“西方学者”和“根据”互换(中途易辙)
第④句:“而且”改为“然而”之类表转折的关联词(关联不当)
第⑦句:“说话”和“打手势”互换(语序不当)(每改对一处得2分。只是选出句子,未作修改或修改不正确不能得分。)
20.B(其他三句均运用了比喻修辞;B项,“一般”表示比较而非比喻,“坚贞”带有拟人修辞。)
21.①“紫”“蓝”“青”“绿”四个单字并列,一气贯通,可以不用停顿,因此不加顿号。(1分)②霞光中的这些颜色并非界线分明,不加顿号更有利于表现黎明霞光的色彩斑斓和变幻莫测。(2分)(分别从“停顿”与“表意”来阐述理由,意思类似即可)
22.①并非重复啰嗦。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且同中有变,强烈地表达了对初升太阳的喜爱之情。②语序不能颠倒。“如此之红”是对阳光颜色的初步感官认知;“如此之鲜”有“鲜艳”“新鲜”之意,含有对阳光更深层的美感认知,并带有对新生事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意。(每点2分。针对题干中的两种说法分别予以说明,意思类似即可)
23.【参考立意】
本题实质是探讨缺陷与完美的关系。可以从审美、为人、做事、对待名利贪欲等不同层面来写。
①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态
②不自满,才能长久进步
③修养求完美,名利懂节制
④盈满则亏,常怀戒惕之心
⑤有缺陷,才会努力追求完美
⑥长久之计,莫如求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从明帝以后,直到延年年间,对宦官的任用,范围逐渐扩大,名额也稍有增加。中常侍增到十人,小黄门二十人,帽子上的装饰全改为金珰右貂,兼任九卿等外朝官的职务。邓太后以女主身份主持朝政,政事纷繁,朝臣议论国家大事,没有办法进内宫参加谋划,(后宫太后)下达诏令,不能走出后宫,因此,不得不任用宦官,把国家的命运寄托于宦官身上。他们手操封爵大权,口含王法诏命,不再只是担任掖庭、永巷、闺牖房闱的职务了。
后来宦官孙程立了拥立顺帝的大功,曹腾参加了拥立桓帝的谋划,继之以五个侯爵的合谋,使外戚梁冀受到诛杀。因为他们的作为公道正直,思情在皇帝心中。所以朝廷内外都服从,上上下下不敢非议;有的人称赞他们有伊尹、霍光一样的功勋,无愧于前代;有的说张良、陈平的谋略,又出现在今天。虽然当时也有忠贞之臣,但他们终究遭到排斥;他们的一举一动可以移山倒海,十呼一吸足似变霜化露;对他们的索求,想方设法满足的,就光耀三族;直情不隐、违背他们心意的,则远近亲族都要遭到夷灭。汉朝的朝纲法纪乱到了极点!
材料二:
宦官做事离君王很近,因而熟悉君王的一切,他们居心专横并且残忍。他们能用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能用小的忠诚稳住君主的心,让人君必然信任和亲近他们。等到获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就用可能发生灾祸来恐吓他,挟制他。这时候虽然有忠臣贤士在朝中,但君主认为他们和自己关系疏远,不如成天在自己左右侍奉起居饮食的亲随那样可靠。所以君主与身边的人日益亲密,而对忠臣贤士们则日益疏选君主便会日益变得势单力孤。势单力孤,则惧怕发生祸患的心理就更加严重,而挟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会更加牢固。君主的安危,取决于这些人的喜怒;而祸患就潜伏在内廷之中。于是过去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现在为患的根源。
当发觉祸患已深的时候,想要和平日里疏远的大臣们一起除掉左右的亲随,行动慢了就会使祸患日益严重,操之过急又会使那些亲随挟持君主作为人质。这时候即使是智慧再高的人,也不能与他共商对策了。就算是能够商议对策,也很难实际着手去做,即使做了,也有可能不成功,到了最严重的时候,很可能产生两败俱伤的后果。所以祸患大的可以亡国,次一点的会让自己丧命,并且会使世上的奸雄们以此为借口乘机而起,把宦官与其同党尽皆除掉,大快天下人之心后才算完。过去历史上记载的宦官之祸往往如此,而且不止一代。
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而成的,是形势发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幸一直执迷不悟,那么祸患就要随之降临了;但是一旦醒悟,把她们撵出去就行了。而宦者造成的祸患,虽然有所悔悟,但已经形成的形势使得自己没有办法把他们除掉,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四)语文 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共10页。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PDF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