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第七单元总结提升与章末检测(原卷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532688/0-171126824671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第七单元总结提升与章末检测(原卷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532688/0-17112682467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第七单元总结提升与章末检测(原卷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532688/0-1711268246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第七单元总结提升与章末检测(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第七单元总结提升与章末检测(原卷版+解析),共73页。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章节总结提升第一部分 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点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及灭火2.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及改进(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2)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A.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是一组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是一组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需要与氧气接触。B.控制变量法:把白磷放在水中,通过液封二隔绝空气,是为了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条件而控制另一个条件。(3)实验装置的改进 3.灭火的具体方法和原理4. 常见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及原理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eq \o\ac(\s\up6(△),\o(==,===))Na2CO3+H2O+CO2↑。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5.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的比较7. 燃料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1)充分燃烧的意义: 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2)不充分燃烧的后果: ①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② 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3)如何做到使燃料充分燃烧: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要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8.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典型例题】1. (2022·四川绵阳·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B.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P2O5污染空气D.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2.(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可直接用水浇灭B.室内失火应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方法总结】1、绝大多数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但有些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2、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①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有关,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充分、越剧烈;②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有关。3、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灭火发法,不能一概而论。【知识延伸】1、燃烧的发生必须要求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如只具备其中的一部分,燃烧并不发生。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则是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的目的。3、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或升高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知识演练】1.(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常州的焦尾琴是四大古琴之一,面板材料取自尾部烧焦的桐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桐木能够燃烧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B.向灶膛扇风可加快桐木燃烧速度C.桐木烧焦时部分桐木转化为木炭 D.浇水可降低桐木的着火点而灭火2.(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3.(2022·辽宁鞍山·中考真题)下面是关于灭火和火灾自救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4.(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小明在做化学实验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这样操作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A.移走可燃物 B.隔绝氧气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以上原理都有5.(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灭火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6.(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灭火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7.(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可控的火是福,不可控的火是祸。下图是利用对比法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2)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3)磷燃烧的生成物有毒。与图1装置相比,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化石燃料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现象:物质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等过程中都伴随着放热的现象。(2)吸热现象:高锰酸钾分解,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等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的现象。2.人类生活对化学能的利用:(1)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取暖、做饭等。(2)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如火力发电、烧制陶瓷、冶金、发射火箭等。(3)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拆除违章建筑等。(4)利用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或氧气;二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4.化石燃料(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属于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煤和石油(3)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4)天然气①天然气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有石油的地方就有天然气。甲烷也叫沼气、坑气,化学式为CH4。②甲烷的性质【典型例题】1.(2022年新疆中考)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煤 B.风能 C.石油 D.天然气2.(2021·湖南益阳中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有放热现象B、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C、化学能可转变成电能,如天然气燃料电池已被应用于城市客车的驱动电源D、人体能维持恒定体温,主要是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CO2和H2O,放出热量【方法总结】1、为了使煤得到充分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使煤分解成很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此过程是化学变化。石油的炼制是根据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分馏使之分离,此过程是物理变化。2、瓦斯气体是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这种爆炸就是瓦斯爆炸,所以使用天然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知识延伸】1、化石燃料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在地壳中的贮藏量是有限的,而且它们不可再生能源。来因为它们的形成都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这个过程无法再次人工形成,所以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3、我国是世界上用煤最早,开采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4、我国化石燃料的分布: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平衡。5、“西气东输”工程:我国天然气资源有6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如新疆、四川天然气储量很大,该工程将天然气从新疆塔里木输送到上海西郊,输气管横跨9个省、市、自治区。【知识演练】1. (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氢气2. (2022年盘锦市中考)“可燃冰”开采中,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 臭氧空洞 B. 酸雨 C. 温室效应增强 D. 白色污染3. (2022年河南省中考)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当氧气不足时,甲烷燃烧会生成CO2、CO和H2O,若16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CO的质量比为11:7,则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A. 48g B. 56g C. 64g D. 72g4.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C.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D.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6.下列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燃料的充分燃烧B.农家肥料的腐熟C.镁与稀盐酸反应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7.(2021·湖南·长沙市南雅中学三模)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定还伴随着能量变化B.凡是需要点燃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C.水与氧化钙固体混合后混合物温度降低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烧过程中只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 C.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不伴随能量的变化 D.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的发生9. (2022年百色市中考)学好化学能让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并加以运用。(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2)化石燃料中的天然气已成为城乡家庭的主要生活燃料之一。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3)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如图1),正确安装位置应选择__________ (填“甲”或“乙”)。(4)直接用煤作为家用燃料既污染空气又浪费能源,为了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0.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开来。如图是石油分馏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石油是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2)石油分馏的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石油分馏得到的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主要由丙烷(C3H8)、丁烷(C4H10)等气体组成,其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与甲烷相同。试写出丙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这些能源也称为“绿色能源”。2.乙醇俗名为酒精,化学式为C2H5OH。(1)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易溶于水、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2)化学性质:酒精易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eq \o(=====,\s\up7(点燃))2CO2+3H2O。(3)制法:把小麦、玉米等含淀粉的粮食发酵,再经过蒸馏就得到酒精。(4)用途:作有机溶剂、化工原料、消毒剂等。3.氢气(1)性质:无毒,极易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eq \o(=====,\s\up7(点燃))2H2O。(2)是最清洁的燃料。(3)氢气作为燃料的三大优点:①来源广泛 ②放出的热量多 ③燃烧的产物无任何污染 (4)氢气的性质及制法A.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B.氢气的实验室制取:a.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b.制取装置:c.气体的收集: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所以收集氢气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4.可燃冰可燃冰是透明无色、外形似冰的晶体,学名叫做“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包裹,在海底低温与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可燃冰”作为燃料的优点突出,1 m3的“可燃冰”燃烧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64 m3的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5. 乙醇汽油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好处:① 节省石油资源;② 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③ 促进农业生产。6.其他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7.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8.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煤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另外含有少量的硫元素和氮元素等,所以煤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烟尘等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溶于雨水时可能会形成酸雨。(2)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A. 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会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B.为了减少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主要采取以下措施:a.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c.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d.加大尾气的监测力度,禁止尾气超标的汽车上路。e.使用清洁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车用乙醇汽油等9.酸雨A.形成: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B.危害:使土壤酸化;破坏森林、植被及农作物;腐蚀建筑物、金属制品、大理石雕像、名胜古迹等。C.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天然气代替煤;开发新能源等。【典型例题】1.(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航天点亮梦想”。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液氢的化学式是( )A.H2 B.CH4 C.CO D.NH32.(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北京冬奥会是奥运历史上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所有场馆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及“绿电”。试回答:(1)写出一种清洁能源_______。(2)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祥云”火炬采用丙烷(化学式C3H8)作为燃料,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火炬燃料由氢气替代了丙烷,其优点是_______。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方法总结】1、为了使煤得到充分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使煤分解成很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此过程是化学变化。石油的炼制是根据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分馏使之分离,此过程是物理变化。2、瓦斯气体是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这种爆炸就是瓦斯爆炸,所以使用天然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知识延伸】1、氢能源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而H2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它有许多优点。首先,氢气可以用水作原料来制取,而我们地球上的水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制取氢气的原料是广泛的。其次,氢气燃烧后唯一的产物是水,与现在所使用的煤、石油等燃料所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所带来的问题相比,使用氢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第三,氢气作为能源,单位质量放出的热量比煤、石油和天然气大得多,1g氢气燃烧能释放出142kJ的热量,这相当于1g汽油发热量的3倍呢!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如何廉价、大量地制备氢气及如何安全贮存、运输氢气等问题。怎样发展、利用氢能源是许多科学家致力研究的问题。2、人类能源的新希望——可燃冰(1)可燃冰的化学名称为“天然气水合物”。(2)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因其极易燃烧,因此称为“可燃冰”。(3)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而且海底还存有大量的可燃冰。(4)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或石油产生的能量多得多,而且在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 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知识演练】1.(2022年江西省中考)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 B.煤炭 C.汽油 D.一氧化碳2.下列制取气体所用物质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A.制取CO2 B.制取氢气 C.制取氧气 D.制取CO23.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装置①:用氯酸钾制氧气 B.装置②:由b进气收集O2或H2 C.装置③:制取氧气、氢气等气体 D.装置④:干燥,收集HCl气体4.(2021江苏盐城)2020年10月,我国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5.(2021海南)化学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绿色能源B.任何条件下都可实现物质或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C.氢气燃烧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氢氧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6.(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洋溢着绿色与科技元素的2022北京冬奥会以中国式的传奇与浪漫惊艳了世界。(1)衣:运动服中高科技材料石墨烯的使用,解决了超低温户外环境下运动员的取暖难题。石墨烯是由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单质。(2)食:人工智能带来的特色餐饮及服务使运动员们大饱口福。豆沙包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制作包子的面粉中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___________。(3)住:奥运村实现了5G网络的全覆盖。制造5G芯片的氮化镓(GaN)材料可由氯化镓(GaCl3)制取,氯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4)行:冬奥会会务用车均使用氢能源汽车,基本实现了碳的零排放。相比于化石燃料,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只写一点)。7.(1)冬奥火烂“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冬奥场馆大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下列属于绿色能源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太阳能 B风能 C.化石燃料(3)冬奥速滑场馆“冰丝带”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可减缓_______________。8.(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乙醇俗称酒精,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和内燃机等的燃料,工业上常用高粱、玉米等淀粉含量较高的物质发酵生产,属于可再生资源,为解决能源危机开辟了新的道路。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乙醇燃烧的产物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乙醇燃烧生成哪些物质?【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H2O;猜想二:___________;猜想三:CO2、CO、H2O。【设计与实验】小组同学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下列药品和装置来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1)先将乙醇放入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容器中燃烧,然后将燃烧产物通入上述装置,通入装置的顺序是___________(装置可以重复选用,也可以不选)。其中选用E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2)待燃烧产物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C装置中的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现象与结论】实验中所选第一个装置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D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其中C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思与交流】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结论进行了反思:甲同学发现含碳的化合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才能避免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产生;乙同学发现该实验的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___。第二部分 章节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今年我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中,禁止燃放的区域除城区外新增了部分乡镇。下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图标是( )A. B.C. D.2.(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3. (2022年百色市中考)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鼓入空气仅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B. 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C. 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 D. 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4.(2021·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5.(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B. 木柴架空------增大了氧气浓度C. 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D. 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6. (2021江苏省徐州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B. 区别氯化钙溶液和蒸馏水:取等量试样放人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C. 配制100g5%的碳酸钙溶液: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D. 验证酒精中含有氢元素:在95%的酒精燃烧的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观察现象7.(2022湖南湘潭中考)2022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风能 B. 煤 C. 天然气 D. 石油8.(2022广州中考)下图为我国不同年份的能源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B. 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C. 天然气是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洁的燃料D. 液氢用作火箭燃料是因为氢气易于贮存和加注9.燃料对人类社会非常重要,下列有关燃料、能源、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将成为未来新能源B.使用脱硫煤可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煤和石油及其产品只能作为燃料使用D.温室效应就是含碳燃料燃烧造成的10.(2021·青海中考真题)资源、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是一种清洁高能燃料B.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C.废旧金属、纸张、塑料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相应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地球上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所以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11.(2021·山东临沂市·中考真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12.(2021江苏盐城)2020年10月,我国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13.(2021海南)化学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绿色能源B.任何条件下都可实现物质或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C.氢气燃烧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氢氧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14.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化工产品 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C.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15.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16.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1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的主要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甲:检查气密性 B.乙:加入锌粒C.丙:产生氢气 D.丁:收集氢气1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9.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完全相同的是( ) A.H2 和CH4 B.CH4和COC.C2H5OH和CH4 D.H2和CO20.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 )A.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二、填空题(5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33分)21.(9分)(2021·安徽中考)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认识燃烧(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任务三】调控燃烧(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______。【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②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若5.6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g产物,且铁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2.(7分)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3)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烟头的作用___________。(4)“釜底抽薪”灭火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5)天然气泄漏容易引起爆炸。如果家里天然气泄漏,你的应急措施是(答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________。(7)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__________,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23.(4分)(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能源改变生活。(1)煤、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会导致___的产生。(2)北京冬奥会赛事服务交通用车使用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3)推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你的做法是_____。24.(7分)(2022年云南省中考)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标号)。A.钛合金 B.医用酒精 C.碳酸氢钠①可用___________擦拭物品消毒;②可用___________治疗胃酸过多症;③可用___________制造人造骨骼。(2)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分别取1kg天然气和煤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CO2和SO2中会导致酸雨的是___________,图中更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____。(3)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火炬“飞扬”以液氢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是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25.(6分)(2021四川雅安)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推广氢能等新能源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自然界不存在可直接开采的氢气资源,所以氢气必须经过化石资源、水和生物质等含氢化合物获取。这些制氢过程均需要输入较高的能量,目前主要由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提供,也可由可持续的新能源提供,如图1所示。化石资源、生物质和水是主要的制氢原料,目前常见的生产氢气方法如图2所示,在各类化石资源中,高H/C原子个数比的甲烷是理想的制氢原料。年位于兰州新区的全球首套规模化(千吨级)合成“绿色”甲醇示范装置,不仅可以回收二氧化碳,还能生产“液态阳光”,未来可替代化石能源。“液态阳光”是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来电解水,生产“绿色”氢能,并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绿色”甲醇等液体燃料。因此,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氢燃料车辆是氢能体系的重要标志,但研究高效率保存与释放氢气是目前工业上急需突破的技术问题。有文献报道,纳米镁理论储氢量为7.69%(质量分数),形成氢化镁。氢化镁在适当条件下可释放出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2)本文中涉及化合物中H/C原子个数比最大的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3)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未来以一次能源制氢气最理想的方法是___________。(4)氢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5)写出以CH4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产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三、推断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7分)26.图中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F、G、J由一种元素组成,其余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常温下A、B均为气体且能产生温室效应,F、I是红色固体。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A______,F______。(2)写出 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写出H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B与E反应是______(填写“放热”或“吸热”)反应。四、实验与探究(共12分)27.(12分)(202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在庆祝“五四”青年节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他用导管向包有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魔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答案判断】根据燃烧条件可知:吹出的气体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一定的热量,可能有氧气生成,从而使脱脂棉燃烧。【提出问题】吹出的气体中有哪些物质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反应,且生成物是什么?【查阅资料】(1)吹出的气体主要含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2)过氧化钠与氮气、氧气不反应;(3)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粉末。【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H2O与Na2O2反应;猜想二:只有CO2与Na2O2反应;猜想三:CO2、H2O都与Na2O2反应。【设计与实验】探究Ⅰ:H2O与Na2O2反应探究Ⅱ:CO2与Na2O2反应【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答案,猜想三正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反应。【反思交流】(1)过氧化钠应该③ 保存。(2)探究Ⅱ:步骤三中能代替CaCl2溶液的试剂④ (写一种)。五、计算题(共8分)28.(8分)(2022湖北黄冈等中考) 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首次采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计算完全燃烧0.4kg氢气,理论上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灭火事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油锅着火盖锅盖隔绝氧气放入大量的蔬菜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后盖灭隔绝氧气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隔绝氧气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木材着火喷水隔绝氧气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_________以下图书档案着火CO2灭火器隔绝_________灭火器干粉灭火器CO2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适用范围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一般失火扑灭图书、档案、贵重金属、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扑灭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爆炸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炸药爆炸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轮胎爆炸燃烧现象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不同,它和可燃物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概念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发生的急剧燃烧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未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能量变化放热明显放热明显放热随时散失是否发光发光发光不发光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热,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煤石油形成古代植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古代动植物的遗骸在地壳中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少量H、N、O、S主要含C、H,少量S、O、N类型混合物混合物状态黑色固体,有光泽黏稠液体,黑色或棕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无固定的熔点、沸点物理性质纯净的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eq \o(=====,\s\up7(点燃))CO2+2H2O。定义举例可再生能源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减少的能源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氢能等不可再生能源随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减少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产生蓝色沉淀实验结论H2O能与Na2O2反应,产生① 和NaOH。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实验操作 玻璃管中反应后的固体 实验现象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粉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产生② 实验结论CO2能与Na2O2反应,产生①和Na2CO3。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章节总结提升第一部分 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点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及灭火2.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及改进(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2)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A.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是一组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是一组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需要与氧气接触。B.控制变量法:把白磷放在水中,通过液封二隔绝空气,是为了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条件而控制另一个条件。(3)实验装置的改进 3.灭火的具体方法和原理4. 常见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及原理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eq \o\ac(\s\up6(△),\o(==,===))Na2CO3+H2O+CO2↑。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5.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的比较7. 燃料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1)充分燃烧的意义: 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2)不充分燃烧的后果: ①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② 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3)如何做到使燃料充分燃烧: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要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8.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典型例题】1. (2022·四川绵阳·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B.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P2O5污染空气D.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答案】D【解析】A、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白磷2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空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不符合题意;B、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气球可以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D、通入氧气,可使白磷2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升高水温,最多只能达到100℃,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符合题意。故选D。2.(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可直接用水浇灭B.室内失火应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答案】D【解析】A、家用电器使用时有电,着火时不可直接用水浇灭,否则会导致触电事故;错误;B、室内失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打开门窗会引入更多的氧气会使燃烧更旺;错误;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环境温度,使环境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D、可燃物燃烧要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关闭燃气阀门没有了可燃物,即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1、绝大多数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但有些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2、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①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有关,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充分、越剧烈;②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有关。3、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灭火发法,不能一概而论。【知识延伸】1、燃烧的发生必须要求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如只具备其中的一部分,燃烧并不发生。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则是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的目的。3、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或升高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知识演练】1.(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常州的焦尾琴是四大古琴之一,面板材料取自尾部烧焦的桐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桐木能够燃烧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B.向灶膛扇风可加快桐木燃烧速度C.桐木烧焦时部分桐木转化为木炭 D.浇水可降低桐木的着火点而灭火【答案】D【解析】A、桐木能够燃烧说明其具有可燃性,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向灶膛扇风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从而使桐木燃烧更充分即加快桐木燃烧速度,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木材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会生成木炭,因此桐木烧焦时部分桐木转化为木炭,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浇水可降低温度至桐木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其熄灭,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降低,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答案】D【解析】A、乒乓球是可燃物,可以燃烧,A说法不正确;B、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B说法不正确;C、铜片导热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滤纸碎片燃烧说出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说法不正确;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选择D。3.(2022·辽宁鞍山·中考真题)下面是关于灭火和火灾自救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答案】C【解析】A、酒精灯的灯芯是活动的,且酒精是易燃的物质,所以不能用嘴来吹灭,应该用灯帽盖灭,A错误;B、油的密度小于水,会漂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所以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B错误;C、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C正确。D、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导致火势更大,D错误。综上所述:选择C。4.(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小明在做化学实验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这样操作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A.移走可燃物 B.隔绝氧气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以上原理都有【答案】B【解析】灭火的原理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做化学实验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B。5.(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灭火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答案】A【解析】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此时电器正在通电可能引发危触电危险,此选项说法不合理,符合题意;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可以隔离空气,降低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离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可以使大火没有了可燃物,而不能四处蔓延而得到控制,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6.(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灭火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答案】A【解析】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此时电器正在通电可能引发危触电危险,此选项说法不合理,符合题意;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可以隔离空气,降低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离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可以使大火没有了可燃物,而不能四处蔓延而得到控制,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7.(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可控的火是福,不可控的火是祸。下图是利用对比法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2)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3)磷燃烧的生成物有毒。与图1装置相比,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与空气(氧气)接触(3)环保,无污染【解析】(1)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均为可燃物,均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是由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均为可燃物,温度均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水中白磷隔绝氧气,故还可以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空气(氧气)接触;(3)白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且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图1装置是未封闭体系,图2装置是封闭体系,则与图1装置相比,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环保,无污染。【知识点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化石燃料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现象:物质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等过程中都伴随着放热的现象。(2)吸热现象:高锰酸钾分解,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等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的现象。2.人类生活对化学能的利用:(1)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取暖、做饭等。(2)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如火力发电、烧制陶瓷、冶金、发射火箭等。(3)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拆除违章建筑等。(4)利用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或氧气;二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4.化石燃料(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属于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煤和石油(3)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4)天然气①天然气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有石油的地方就有天然气。甲烷也叫沼气、坑气,化学式为CH4。②甲烷的性质【典型例题】1.(2022年新疆中考)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煤 B.风能 C.石油 D.天然气【答案】B【解析】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煤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风能不属于化石燃料,符合题意;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2.(2021·湖南益阳中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有放热现象B、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C、化学能可转变成电能,如天然气燃料电池已被应用于城市客车的驱动电源D、人体能维持恒定体温,主要是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CO2和H2O,放出热量【答案】B【解析】A.化学反应可以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有些化学反应放热,有些吸热,所以错误;B.当前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前控制碳排放的背景下,开发利用更多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都不是化学反应产生的,所以错误;C.化学能和电能可以相互转化,天然气燃料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所以正确,选C;D.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不是蛋白质,所以错误。【方法总结】1、为了使煤得到充分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使煤分解成很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此过程是化学变化。石油的炼制是根据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分馏使之分离,此过程是物理变化。2、瓦斯气体是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这种爆炸就是瓦斯爆炸,所以使用天然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知识延伸】1、化石燃料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在地壳中的贮藏量是有限的,而且它们不可再生能源。来因为它们的形成都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这个过程无法再次人工形成,所以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3、我国是世界上用煤最早,开采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4、我国化石燃料的分布: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平衡。5、“西气东输”工程:我国天然气资源有6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如新疆、四川天然气储量很大,该工程将天然气从新疆塔里木输送到上海西郊,输气管横跨9个省、市、自治区。【知识演练】1. (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氢气【答案】D【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氢气可通过电解水等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D。2. (2022年盘锦市中考)“可燃冰”开采中,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 臭氧空洞 B. 酸雨 C. 温室效应增强 D. 白色污染【答案】C【解析】A、臭氧空洞是冰箱制冷剂泄漏导致的,选项错误;B、酸雨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的,选项错误;C、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增强,选项正确;D、白色污染是废弃塑料形成的,选项错误;故选C。3. (2022年河南省中考)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当氧气不足时,甲烷燃烧会生成CO2、CO和H2O,若16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CO的质量比为11:7,则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A. 48g B. 56g C. 64g D. 72g【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生成水的质量为:16g×eq \f(4,16)×100%÷(eq \f(2,18)×100%)=36g,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a,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7a,则16g×eq \f(12,16)×100%=11a×eq \f(12,44)×100%+7a×eq \f(12,28)×100%,a=2,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36g+22g+14g-16g=56g。故选B。4.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C.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D.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D【解析】A、石油是混合物,故叙述正确;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故叙述正确;C、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故叙述正确;D、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叙述错误。故选D。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答案】C【解析】A、化学变化过程中既有放热现象,同时也有吸热现象,比如大部分的分解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都是吸热反应,错误;B、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不仅仅是燃烧反应,比如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等也会放热,错误;C、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正确;D、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错误。故选C。6.下列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燃料的充分燃烧B.农家肥料的腐熟C.镁与稀盐酸反应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答案】D【解析】A、燃料的充分燃烧过程中不断会放出热量,所以该化学变化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B、农家肥料的腐熟属于缓慢氧化,该过程中不断会放出热量,所以该化学变化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C、镁和盐酸反应的过程中不断会放出热量,所以该化学变化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进行,所以该化学变化属于吸热反应,故正确;故选D。7.(2021·湖南·长沙市南雅中学三模)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定还伴随着能量变化B.凡是需要点燃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C.水与氧化钙固体混合后混合物温度降低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答案】A【解析】A.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定还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B.并不是凡是需要点燃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如木炭燃烧需要点燃,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水与氧化钙固体混合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利用太阳能,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烧过程中只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 C.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不伴随能量的变化 D.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的发生【答案】D【解析】A.燃烧过程中除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以外,还可以转化为光能,选项说法错误;B.改变物质的性质不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如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物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选项说法错误;C.物理变化过程中也可能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白炽灯泡通电后也会发光、放热,选项说法错误;D.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的发生,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9. (2022年百色市中考)学好化学能让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并加以运用。(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2)化石燃料中的天然气已成为城乡家庭的主要生活燃料之一。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3)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如图1),正确安装位置应选择__________ (填“甲”或“乙”)。(4)直接用煤作为家用燃料既污染空气又浪费能源,为了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1)盖上锅盖(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CH4+2O2 eq \o(\s\up8(点燃),eq \o(\s\up2 (——),——,\s\do0()),\s\do4())CO2+2H2O(3)甲 (4)C+H2O eq \o(\s\up8(高温),eq \o(\s\up2 (——),——,\s\do0()),\s\do4())CO+H2 【解析】(1)当油锅中的油着火时,盖上锅盖可隔绝空气,从而灭火,则灭火方法是盖上锅盖。(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eq \o(\s\up8(点燃),eq \o(\s\up2 (——),——,\s\do0()),\s\do4())CO2+2H2O。(3)由于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小于29,则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应将报警器安装在火的上方,即甲。(4)由图可知,甲为C,乙为H2O,丙为CO,丁为H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eq \o(\s\up8(高温),eq \o(\s\up2 (——),——,\s\do0()),\s\do4())CO+H2。10.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开来。如图是石油分馏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石油是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2)石油分馏的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石油分馏得到的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主要由丙烷(C3H8)、丁烷(C4H10)等气体组成,其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与甲烷相同。试写出丙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混合物 (2)物理 (3)C3H8+5O2 eq \o(\s\up8(点燃),eq \o(\s\up2 (——),——,\s\do0()),\s\do4())3CO2+4H2O【解析】(1)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能分离出多种物质,说明石油是混合物。(2)石油分馏得到其他产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丙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知识点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这些能源也称为“绿色能源”。2.乙醇俗名为酒精,化学式为C2H5OH。(1)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易溶于水、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2)化学性质:酒精易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eq \o(=====,\s\up7(点燃))2CO2+3H2O。(3)制法:把小麦、玉米等含淀粉的粮食发酵,再经过蒸馏就得到酒精。(4)用途:作有机溶剂、化工原料、消毒剂等。3.氢气(1)性质:无毒,极易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eq \o(=====,\s\up7(点燃))2H2O。(2)是最清洁的燃料。(3)氢气作为燃料的三大优点:①来源广泛 ②放出的热量多 ③燃烧的产物无任何污染 (4)氢气的性质及制法A.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B.氢气的实验室制取:a.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b.制取装置:c.气体的收集: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所以收集氢气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4.可燃冰可燃冰是透明无色、外形似冰的晶体,学名叫做“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包裹,在海底低温与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可燃冰”作为燃料的优点突出,1 m3的“可燃冰”燃烧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64 m3的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5. 乙醇汽油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好处:① 节省石油资源;② 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③ 促进农业生产。6.其他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7.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8.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煤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另外含有少量的硫元素和氮元素等,所以煤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烟尘等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溶于雨水时可能会形成酸雨。(2)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A. 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会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B.为了减少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主要采取以下措施:a.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c.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d.加大尾气的监测力度,禁止尾气超标的汽车上路。e.使用清洁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车用乙醇汽油等9.酸雨A.形成: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B.危害:使土壤酸化;破坏森林、植被及农作物;腐蚀建筑物、金属制品、大理石雕像、名胜古迹等。C.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天然气代替煤;开发新能源等。【典型例题】1.(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航天点亮梦想”。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液氢的化学式是( )A.H2 B.CH4 C.CO D.NH3【答案】A【解析】A、液氢是液态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因此其化学式为H2,符合题意;B、CH4是甲烷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C、CO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D、NH3是氨气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北京冬奥会是奥运历史上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所有场馆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及“绿电”。试回答:(1)写出一种清洁能源_______。(2)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祥云”火炬采用丙烷(化学式C3H8)作为燃料,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火炬燃料由氢气替代了丙烷,其优点是_______。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答案】(1)太阳能(2) 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2H2+O2eq \o\ac(\s\up7(点燃),\o(===,====))2H2O【解析】(1)太阳能是可再生资源,且使用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2)丙烷燃烧生成水与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故使用氢气的优点为不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eq \o\ac(\s\up7(点燃),\o(===,====))2H2O。【方法总结】1、为了使煤得到充分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使煤分解成很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此过程是化学变化。石油的炼制是根据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分馏使之分离,此过程是物理变化。2、瓦斯气体是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这种爆炸就是瓦斯爆炸,所以使用天然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知识延伸】1、氢能源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而H2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它有许多优点。首先,氢气可以用水作原料来制取,而我们地球上的水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制取氢气的原料是广泛的。其次,氢气燃烧后唯一的产物是水,与现在所使用的煤、石油等燃料所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所带来的问题相比,使用氢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第三,氢气作为能源,单位质量放出的热量比煤、石油和天然气大得多,1g氢气燃烧能释放出142kJ的热量,这相当于1g汽油发热量的3倍呢!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如何廉价、大量地制备氢气及如何安全贮存、运输氢气等问题。怎样发展、利用氢能源是许多科学家致力研究的问题。2、人类能源的新希望——可燃冰(1)可燃冰的化学名称为“天然气水合物”。(2)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因其极易燃烧,因此称为“可燃冰”。(3)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而且海底还存有大量的可燃冰。(4)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或石油产生的能量多得多,而且在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 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知识演练】1.(2022年江西省中考)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 B.煤炭 C.汽油 D.一氧化碳【答案】A【解析】A、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是最理想的能源,符合题意;B、煤中含硫元素,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C、汽油燃烧会产生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本身有毒,且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制取气体所用物质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A.制取CO2 B.制取氢气 C.制取氧气 D.制取CO2【答案】C【解析】A、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A不正确;B、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B不正确;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C正确;D、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D不正确。3.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装置①:用氯酸钾制氧气 B.装置②:由b进气收集O2或H2 C.装置③:制取氧气、氢气等气体 D.装置④:干燥,收集HCl气体【答案】A【解析】A、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通过装置①可以完成实验,故A正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可以通过b管进入,但是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应该通过a管进入集气瓶,故B错误;C、装置③的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到液面以下,所以不能用该装置来制取气体,故C错误;D、氯化氢气体为酸性气体,能够和碱石灰发生反应,故不能够用该装置来干燥氯化氢气体;故D错误。4.(2021江苏盐城)2020年10月,我国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答案】A【解析】A、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错误;B、H2燃烧生成水热值高、无污染,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正确;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正确;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生成CH3OH,正确。5.(2021海南)化学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绿色能源B.任何条件下都可实现物质或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C.氢气燃烧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氢氧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答案】B【解析】A、氢气是未来的绿色能源,因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没有其他有害物质,正确;B、物质或能量的转化都需要一定条件的,比如氢氧燃料电池,还需要催化剂来促进反应进行,错误;C、氢气燃烧生成水释放热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表现,正确;D、氢氧燃料电池是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正确。6.(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洋溢着绿色与科技元素的2022北京冬奥会以中国式的传奇与浪漫惊艳了世界。(1)衣:运动服中高科技材料石墨烯的使用,解决了超低温户外环境下运动员的取暖难题。石墨烯是由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单质。(2)食:人工智能带来的特色餐饮及服务使运动员们大饱口福。豆沙包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制作包子的面粉中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___________。(3)住:奥运村实现了5G网络的全覆盖。制造5G芯片的氮化镓(GaN)材料可由氯化镓(GaCl3)制取,氯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4)行:冬奥会会务用车均使用氢能源汽车,基本实现了碳的零排放。相比于化石燃料,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只写一点)。【答案】(1)碳或者C(2)糖类(3)+3或者+3价(4)燃烧产物无污染(或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合理即可)【解析】(1)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故填碳或C;(2)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填糖类;(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和常见元素化合价可知,氯化镓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设镓元素化合价为x,则有x+(-1) ×3=0,解得x=+3。故填+3价;(4)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高,且生成产物是水,无污染。故填燃烧产物无污染(或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合理即可)7.(1)冬奥火烂“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冬奥场馆大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下列属于绿色能源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太阳能 B风能 C.化石燃料(3)冬奥速滑场馆“冰丝带”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可减缓_______________。【答案】(1) 2H2+O2eq \o\ac(\s\up7(点燃),\o(===,====))2H2O 隔离可燃物 (2) AB (3)温室效应【解析】 (1)氢气燃烧生成水;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2)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能源,使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绿色能源,A符合题意.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能源,使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绿色能源,B符合题意,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有害物质,不属于绿色能源,C不符合题意.(3)冬奥速滑场馆“冰丝带”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可减缓温室效应。8.(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乙醇俗称酒精,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和内燃机等的燃料,工业上常用高粱、玉米等淀粉含量较高的物质发酵生产,属于可再生资源,为解决能源危机开辟了新的道路。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乙醇燃烧的产物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乙醇燃烧生成哪些物质?【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H2O;猜想二:___________;猜想三:CO2、CO、H2O。【设计与实验】小组同学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下列药品和装置来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1)先将乙醇放入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容器中燃烧,然后将燃烧产物通入上述装置,通入装置的顺序是___________(装置可以重复选用,也可以不选)。其中选用E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2)待燃烧产物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C装置中的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现象与结论】实验中所选第一个装置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D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其中C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思与交流】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结论进行了反思:甲同学发现含碳的化合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才能避免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产生;乙同学发现该实验的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___。【答案】【猜想与假设】CO2、H2O(1)BDECD(或BDEC或BDEACD或BDEAC) 除尽CO2气体(能强调到完全吸收CO2的答案均可) 【现象与结论】变成蓝色 Fe2O3+3COeq \o\ac(\s\up7(高温),\o(===,====)) 3CO2+2Fe 【反思与交流】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猜想与假设: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猜想二:CO2、H2O;设计与实验:装置连接的顺序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除去二氧化碳气体,检验燃烧是否完全,是否有一氧化碳生成,此过程中可以除去水,也可以不用除去水,故通入装置的顺序是BDECD(或BDEC或BDEACD或BDEAC),选用E装置的目的除尽CO2气体;现象与结论:实验中所选第一个装置观察到现象是变成蓝色,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D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其中C装置内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eq \o\ac(\s\up7(高温),\o(===,====)) 3CO2+2Fe;反思与交流:含碳的化合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才能避免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产生,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故该实验的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缺陷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故选:D。第二部分 章节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今年我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中,禁止燃放的区域除城区外新增了部分乡镇。下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图标是( )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公益图标的识别,可根据图标的意义和平时生活经验进行辨析。A、该图标是当心爆炸标志,故选项错误;B、是禁止燃放鞭炮,故选项正确;C、是禁止烟火,故选项错误;D、表示禁止吸烟,故选项错误。故选:B。2.(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答案】A【解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A、遇到室内起火,不能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3. (2022年百色市中考)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鼓入空气仅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B. 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C. 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 D. 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答案】D【解析】A、做粉尘爆炸实验鼓入空气是为了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燃着的蜡烛只是给面粉燃烧提供热量,并不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故与空间大小有关,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为了防止面粉爆炸发生意外事故,所以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4.(2021·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答案】C【解析】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提供更多的氧气,促进燃烧,错误;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用水灭火,容易导致触电事故,错误;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氧气灭火,正确;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应从逃生通道走,错误。故选C。5.(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B. 木柴架空------增大了氧气浓度C. 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D. 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答案】C【解析】A、根据灭火原理分析; B、根据促进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C、根据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促进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A、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用嘴吹灭蜡烛时,气流使蜡烛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熄灭,故解释错误; B、木柴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解释错误;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解释正确; D、煤炉火越扇越是因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解释错误。 故选:C。6. (2021江苏省徐州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B. 区别氯化钙溶液和蒸馏水:取等量试样放人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C. 配制100g5%的碳酸钙溶液: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D. 验证酒精中含有氢元素:在95%的酒精燃烧的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观察现象【答案】B【解析】A、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只能得出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A错误;B、按B方案操作,可以发现一个试管的泡沫多,这是蒸馏水,另一个泡沫少、有浮渣则是氯化钙溶液,故B正确;C、碳酸钙不溶于水,故C错误;D、如果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水,也有可能是原来溶液中的水,无法判断H元素来自哪里,故D错误;故选B。7.(2022湖南湘潭中考)2022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风能 B. 煤 C. 天然气 D. 石油【答案】A【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均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风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故选:A。8.(2022广州中考)下图为我国不同年份的能源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B. 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C. 天然气是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洁的燃料D. 液氢用作火箭燃料是因为氢气易于贮存和加注【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不符合题意;B、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石油燃烧会产生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故天然气是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洁的燃料,不符合题意;D、液氢用作火箭燃料是因为氢气燃烧值大,氢气不易贮存和加注,符合题意。故选D。9.燃料对人类社会非常重要,下列有关燃料、能源、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将成为未来新能源B.使用脱硫煤可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煤和石油及其产品只能作为燃料使用D.温室效应就是含碳燃料燃烧造成的【答案】A【解析】A、氢气燃烧产生只有水,对环境没有污染,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正确;B、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可以减小酸雨的形成,故错误;C、煤和石油及其产品除了作为燃料使用,还能用于生活、生产中的各个方面,比如石油分馏的产品沥青可用于公路的建设,故错误;D、温室效应不只是含碳燃料燃烧造成的,故错误;故选A。10.(2021·青海中考真题)资源、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是一种清洁高能燃料B.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C.废旧金属、纸张、塑料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相应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地球上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所以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答案】D【解析】A、氢气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是一种清洁高能燃料,A正确;B、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B正确;C、废旧金属、纸张、塑料的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正确;D、地球上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3.5%,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D错误。故选D。11.(2021·山东临沂市·中考真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答案】B【解析】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等也会放出热量,说法不正确;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说法正确;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说法正确。故选B。12.(2021江苏盐城)2020年10月,我国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答案】A【解析】A、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错误;B、H2燃烧生成水热值高、无污染,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正确;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正确;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生成CH3OH,正确。13.(2021海南)化学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绿色能源B.任何条件下都可实现物质或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C.氢气燃烧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氢氧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答案】B【解析】A、氢气是未来的绿色能源,因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没有其他有害物质,正确;B、物质或能量的转化都需要一定条件的,比如氢氧燃料电池,还需要催化剂来促进反应进行,错误;C、氢气燃烧生成水释放热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表现,正确;D、氢氧燃料电池是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正确。14.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化工产品 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C.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答案】A【解析】A、化工产品是经过化学反应制得的相关产品,石油又称原油,没有经过化学合成,不属于化工产品,A项错误;B、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沸点不同,可利用此性质采用分馏的方法将物质进行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B项正确;C、煤隔绝空气受强热时,有气体生成,其成分为煤焦油、焦炉气、氨水等物质,反应完毕后的黑色固体物质叫焦炭,C项正确;D、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的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项正确。故选A。15.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答案】C【解析】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6.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答案】A【解析】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镁的化学性质活泼,故A错误;B、玻璃棒不是可燃物,火柴是可燃物,所以火柴可以燃烧而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故B正确;C、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C正确;D、燃烧需要的条件:①可燃物(内因);②氧气(内因);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外因),故D正确。故选A。1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的主要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甲:检查气密性 B.乙:加入锌粒C.丙:产生氢气 D.丁:收集氢气【答案】D【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制取氢气是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1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答案】C【解析】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氢氧化钠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放热,不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该选项说法正确;D、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例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氮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氮气不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19.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完全相同的是( ) A.H2 和CH4 B.CH4和COC.C2H5OH和CH4 D.H2和CO【答案】C【解析】A、H2 燃烧后生成水,CH4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产物不同,故错误;B 、CH4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故产物不同,故错误;C、C2H5OH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H4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产物相同,故正确;D、H2燃烧后生成水,CO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故产物不同,故错误。故选C。20.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 )A.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答案】B【解析】A、三种气体点燃时都会发出蓝色火焰,颜色差别不明显,不能鉴别出三种气体,A错误;B、比较H2、CO、CH4三种气体燃烧的产物进行鉴别,H2燃烧的产物只有H2O,CO燃烧的产物只有CO2,而CH4燃烧的产物既有H2O又有CO2,因此可以通过检验燃烧的产物鉴别上述三种气体,B正确;C、三种气体都是无味气体,闻气体的气味不能鉴别出三种气体,C错误;D、H2、CO、CH4这三种气体都不溶解于水,所以不能通过溶解性来分别,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5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33分)21.(9分)(2021·安徽中考)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认识燃烧(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任务三】调控燃烧(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______。【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②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若5.6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g产物,且铁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1). B (2). C2H5OH+3O2eq \o\ac(\s\up7(点燃),\o(===,====))2CO2+3H2O (3). 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m1>m2=m3 (4).取土填埋,隔绝空气 (5).铁的表面积 氧气的浓度(温度) 7.2≤a≤8.0【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一般都会发光、放热,由于这3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燃烧后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酒精和天然气中没有硫元素,不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酒精燃烧是酒精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eq \o\ac(\s\up7(点燃),\o(===,====))2CO2+3H2O①步骤2中锥形瓶中是二氧化碳,白磷没有燃烧,而步骤4中通入了氧气,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燃烧需要氧气,②由于开始装置中充入的是二氧化碳时装置总质量为m1,通入50mL氧气后,由于氧气的密度比二氧化碳的密度小,所以m1>m2,白磷燃烧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装置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m2=m3;煤层自燃我们可以用隔绝空气的方法取土填埋,也可以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用水灭火等方法合理均可;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等都会影响铁燃烧的生成物,②铁燃烧可能生成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氧化铁等,采用极端假设法,5.6g铁燃烧完全生成以上三种物质的质量分别为7.2g、7.73g、8g,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7.2g≤a≤8g。22.(7分)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3)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烟头的作用___________。(4)“釜底抽薪”灭火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5)天然气泄漏容易引起爆炸。如果家里天然气泄漏,你的应急措施是(答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________。(7)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__________,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答案】(1)湿抹布扑灭 (2)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3)升温至着火点 (4)清除可燃物 (5)关闭阀门 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6)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解析】(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可以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或者隔绝空气,采用湿抹布扑灭;(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使油锅里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把火扑灭;(3)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燃着的烟头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到着火点,使可燃物燃烧;(4)“釜底抽薪”是指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从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5)天然气泄漏容易引起爆炸。如果家里天然气泄漏,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换气;(6)“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7)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有可燃性气体和粉尘,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在这些地方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23.(4分)(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能源改变生活。(1)煤、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会导致___的产生。(2)北京冬奥会赛事服务交通用车使用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3)推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你的做法是_____。【答案】(1)石油 ;酸雨 (2)2H2+O2eq \o\ac(\s\up7(点燃),\o(===,====))2H2O (3)随手关灯(合理即可)【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故填:石油。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二氧化硫等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故填:酸雨。(2)氢能源是绿色能源,氢气燃烧是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eq \o\ac(\s\up7(点燃),\o(===,====))2H2O ,故填:2H2+O2eq \o\ac(\s\up7(点燃),\o(===,====))2H2O 。(3)推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我们可以这样做:随手关灯、以步代车、种花种草等,故填:随手关灯(合理即可)。24.(7分)(2022年云南省中考)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标号)。A.钛合金 B.医用酒精 C.碳酸氢钠①可用___________擦拭物品消毒;②可用___________治疗胃酸过多症;③可用___________制造人造骨骼。(2)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分别取1kg天然气和煤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CO2和SO2中会导致酸雨的是___________,图中更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____。(3)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火炬“飞扬”以液氢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是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答案】(1) B C A(2) 不可再生 二氧化硫或SO2 天然气(3)不便于运输储存(合理即可)【解析】(1)①可用医用酒精擦拭物品消毒,故填:B;②可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因为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稀盐酸反应,故填:C;③可用钛合金制造人造骨骼,因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故填:A。(2)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因为生成过程过于复杂。CO2和SO2中会导致酸雨的是SO2,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图中更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因为同等质量下产生二氧化碳一样多,但是产生二氧化硫更少。(3)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是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不便于运输储存(合理即可)。25.(6分)(2021四川雅安)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推广氢能等新能源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自然界不存在可直接开采的氢气资源,所以氢气必须经过化石资源、水和生物质等含氢化合物获取。这些制氢过程均需要输入较高的能量,目前主要由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提供,也可由可持续的新能源提供,如图1所示。化石资源、生物质和水是主要的制氢原料,目前常见的生产氢气方法如图2所示,在各类化石资源中,高H/C原子个数比的甲烷是理想的制氢原料。年位于兰州新区的全球首套规模化(千吨级)合成“绿色”甲醇示范装置,不仅可以回收二氧化碳,还能生产“液态阳光”,未来可替代化石能源。“液态阳光”是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来电解水,生产“绿色”氢能,并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绿色”甲醇等液体燃料。因此,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氢燃料车辆是氢能体系的重要标志,但研究高效率保存与释放氢气是目前工业上急需突破的技术问题。有文献报道,纳米镁理论储氢量为7.69%(质量分数),形成氢化镁。氢化镁在适当条件下可释放出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2)本文中涉及化合物中H/C原子个数比最大的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3)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未来以一次能源制氢气最理想的方法是___________。(4)氢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5)写出以CH4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产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无污染、资源丰富、热值高等 (2)CH4 (3)太阳能光解水 (4)MgH2 (5) CH4+CO2eq \o\ac(\s\up7(一定条件),\o(======,=======))2H2+2CO【解析】 (1)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且资源丰富、热值高,故是比较理想的能源;(2)由化学式及资料可知,本文中涉及化合物中H/C原子个数比最大的是CH4;(3)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可以节约能源,且无污染,是未来以一次能源制氢气最理想的方法;(4)纳米镁理论储氢量为7.69%(质量分数),形成氢化镁,设氢化镁的化学式为MgxHy, eq \f(y,24x+y)×100%=7.69%, y=2x,故氢化镁的化学式为:MgH2;(5)甲烷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eq \o\ac(\s\up7(一定条件),\o(======,=======))2H2+2CO。三、推断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7分)26.图中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F、G、J由一种元素组成,其余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常温下A、B均为气体且能产生温室效应,F、I是红色固体。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A______,F______。(2)写出 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写出H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B与E反应是______(填写“放热”或“吸热”)反应。【答案】(1)CH4 Cu (2)Cu+ H2eq \o\ac(\s\up6(△),\o(==,===))Cu +H2O(2分) (3)Fe2O3+ 3COeq \o\ac(\s\up6(高温),\o(====,=====))2Fe+3CO2(2分) (4)吸热【解析】【分析】根据常温下A、B均为气体且能产生温室效应,判定为CH4和CO2, F、I是红色固体,判定为Cu和三氧化二铁,根据A可以转化为B,判断出A是甲烷,B是二氧化碳,所以D是水,根据E、F、G、J由一种元素组成,其余是两种元素组成,F是Cu,根据D可以转化为G,判定G为氧气,所以E为碳,所以从A是CH4,B是CO2,C是CuO,D是H20,E是C,F是Cu,G是O2,H是CO,I是Fe2O3,J是Fe。(1)根据上述判断可知,A是CH4,F是Cu;(2)氧化铜和氢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故填:Cu+ H2eq \o\ac(\s\up6(△),\o(==,===))Cu +H2O;(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故填:Fe2O3+ 3COeq \o\ac(\s\up6(高温),\o(====,=====))2Fe+3CO2;(4)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故填:吸热。四、实验与探究(共12分)27.(12分)(202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在庆祝“五四”青年节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他用导管向包有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魔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答案判断】根据燃烧条件可知:吹出的气体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一定的热量,可能有氧气生成,从而使脱脂棉燃烧。【提出问题】吹出的气体中有哪些物质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反应,且生成物是什么?【查阅资料】(1)吹出的气体主要含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2)过氧化钠与氮气、氧气不反应;(3)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粉末。【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H2O与Na2O2反应;猜想二:只有CO2与Na2O2反应;猜想三:CO2、H2O都与Na2O2反应。【设计与实验】探究Ⅰ:H2O与Na2O2反应探究Ⅱ:CO2与Na2O2反应【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答案,猜想三正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反应。【反思交流】(1)过氧化钠应该③ 保存。(2)探究Ⅱ:步骤三中能代替CaCl2溶液的试剂④ (写一种)。【答案】【设计与实验】氧气;白色沉淀【反思交流】(1)密封。(2)氯化钡溶液。【解析】【设计与实验】探究Ⅰ:故填:氧气。探究Ⅱ:故填:白色沉淀。【反思交流】(1)过氧化钠应该密封保存。故填:密封。(2)探究Ⅱ:步骤三中能代替CaCl2溶液的试剂可以是氯化钡溶液,是因为氯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故填:氯化钡溶液。五、计算题(共8分)28.(8分)(2022湖北黄冈等中考) 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首次采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计算完全燃烧0.4kg氢气,理论上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答案】3.2kg【解析】设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2H2 + O2 eq \o\ac(\s\up7(点燃),\o(===,====))2H2O4 320.4kg xeq \f(4,32)=eq \f(0.4kg, x)x =3.2kg答:理论上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是3.2kg。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灭火事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油锅着火盖锅盖隔绝氧气放入大量的蔬菜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后盖灭隔绝氧气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隔绝氧气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木材着火喷水隔绝氧气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_________以下图书档案着火CO2灭火器隔绝_________灭火器干粉灭火器CO2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适用范围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一般失火扑灭图书、档案、贵重金属、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扑灭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爆炸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炸药爆炸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轮胎爆炸燃烧现象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不同,它和可燃物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概念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发生的急剧燃烧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未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能量变化放热明显放热明显放热随时散失是否发光发光发光不发光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热,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煤石油形成古代植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古代动植物的遗骸在地壳中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少量H、N、O、S主要含C、H,少量S、O、N类型混合物混合物状态黑色固体,有光泽黏稠液体,黑色或棕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无固定的熔点、沸点物理性质纯净的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eq \o(=====,\s\up7(点燃))CO2+2H2O。定义举例可再生能源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减少的能源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氢能等不可再生能源随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减少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产生蓝色沉淀实验结论H2O能与Na2O2反应,产生① 和NaOH。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实验操作 玻璃管中反应后的固体 实验现象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粉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产生② 实验结论CO2能与Na2O2反应,产生①和Na2CO3。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反应生成氧气)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实验结论H2O能与Na2O2反应,产生氧气和NaOH。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实验操作 玻璃管中反应后的固体 实验现象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粉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生成氧气)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固体中不含有过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实验结论CO2能与Na2O2反应,产生①和Na2CO3。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