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1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原卷版+解析)
展开A.AB.BC.CD.D
2.(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3.(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如图所示,将两枚光亮的铁钉分别用细线吊置于甲、乙中,并使部分铁钉露出液面。放置一段时间,出现了锈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中,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不相等
B.甲中,铁钉在植物油内的部分没有锈蚀
C.乙中,铁钉在水面下的部分锈蚀最严重
D.丙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
4.(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观察乳化现象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5.(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者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6.(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否反应,测得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只能盛放稀氢氧化钠溶液
B.图2不能证明反应是放热反应
C.60s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D.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反应
7.(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泡放出。
实验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B.实验二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C.实验三中生成的沉淀为Ba(OH)2D.实验三说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8.(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NaHCO3溶于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蒸发食盐水
C.探究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
D.测空气中O2的含量
9.(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烧碱有吸水性B.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
10.(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11.(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2.(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13.(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4.(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5.(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16.(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A.AB.BC.CD.D
17.(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8.(2022年江西省中考)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_____
19.(2022年新疆中考)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甲烷中是否含碳元素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20.(2022年云南省中考)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21.(2022年云南省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序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
异常情况
未看到火星四射
滤液浑浊
测定结果偏大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选项
A.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B.可能是滤纸破损
C.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D.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足量水、搅拌、过滤
B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外壁
D
鉴别化肥KCl和NH4Cl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酱油和食醋
闻气味
B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
C
探究水的组成
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
D
粗盐提纯
溶解、过滤、蒸发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B
鉴别氮气和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C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
D
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稀释浓H2SO4
将水倒入浓H2SO4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取样,分别溶于水中,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C
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的NH4Cl
加入Ca(OH)2固体,研磨
D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烧杯,观察现象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
B
验证铜与银的金属活动性
稀盐酸
C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灼烧闻气味
D
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
加过量铁粉、过滤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NH4)2SO4和KNO3两种化肥
分别取少量化肥样品,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点燃该混合气体
C
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锌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aCl2
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O2中混有的CO(质量比为1:1)
先通过均热CuO,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话量稀盐酸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KCl和MnO2固体
加水溶解
B
检验水样是否为软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
C
除去NaCl溶液中CaCl2杂质
加过量Na2CO3后过滤
D
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向水中通入氯气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D
除去银粉中的锌粉
_____________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探究酸与指示剂作用
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p水=lg/mL)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涤纶纤维和羊毛纤维
分别灼烧,闻气味
B
鉴别KCl固体和NH4Cl固体
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检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滴加石灰水,再滴加酚酞溶液
D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专题17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中左侧试管中铁钉没有与氧气接触不易生锈,右侧试管中铁钉没有与水接触不易生锈,故无法通过对比探究出铁生锈的条件;
B、在蜡烛的上方放置干冷的烧杯若烧杯中产生水雾,证明燃烧产生水,水由H、O组成,反应物中有氧气参与反应,氧气中含有O,则证明蜡烛一定含有H,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0.5g碘分别放入10ml的水与酒精中,两个实验中除了溶剂的种类不同,其余的量都相同,则可以通过该实验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
D、根据质量守恒可知,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需要128份质量的铜,则完全消耗完玻璃管中的氧气需要消耗大量的铜,则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设计不合理;
故选C。
2.(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但若温度未达到着火点,铁丝则不能燃烧,该选项解释合理;
B.过滤时滤纸破损,会使泥沙流入烧杯中,使滤液仍浑浊,该选项解释合理;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红磷的量不足,则无法完全消耗氧气,使测得结果偏小,而不是偏大,该选项解释不合理;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会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钙反应,则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该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C。
3.(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如图所示,将两枚光亮的铁钉分别用细线吊置于甲、乙中,并使部分铁钉露出液面。放置一段时间,出现了锈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中,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不相等
B.甲中,铁钉在植物油内的部分没有锈蚀
C.乙中,铁钉在水面下的部分锈蚀最严重
D.丙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
【答案】C
【解析】
A、甲中,水面上用植物油封住,阻止了氧气溶于水,只有植物油上部分锈蚀,而乙中铁钉水上水下都锈蚀,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不相等,故A说法正确;
B、甲中,水面上用植物油封住,阻止了氧气溶于水,铁钉在植物油内的部分因为没有接触到氧气而没有锈蚀,故B说法正确;
C、乙中,铁钉锈蚀最严重是水面接触处,因为此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最充分,故C说法错误;
D、因为乙中铁钉锈蚀消耗了氧气,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产生了压强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丙烧杯中水部分压入导管中,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4.(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观察乳化现象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答案】B
【解析】
A、图中无乳化剂(如洗涤剂等),无法观察乳化现象。所以A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不会逸出。只要少滴稀盐酸不使锥形瓶内压强过大即可。所以B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
C、铁片与铝粉与5%稀硫酸反应速率不同,但不能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还应控制铁、铝的形状相同。所以C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应用红磷作反应物,用足量木炭生成二氧化碳是气体占据了消耗的氧气体积,压强变化不明显。测定失败。所以D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综上所述:选择B。
5.(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者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答案】C
【解析】
A.试管①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试管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试管③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则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B.①中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却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C.正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水浴温度最高达到100℃无法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40℃,所以红磷不能燃烧。③一定不会燃烧。该选项说法错误。
D.由①②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与氧气接触,由②③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否反应,测得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只能盛放稀氢氧化钠溶液
B.图2不能证明反应是放热反应
C.60s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D.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反应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温度先上升后下降,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放热。
A、烧杯中放稀氢氧化钠溶液还是稀盐酸,不影响对反应温度的升高,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图2温度升高,能证明反应放热,B错误,不符合题意;
C、60s是反应温度达到最高点以后的时间,不确定反应是加到恰好完全反应就停止滴加,还是一直滴加注射器中溶液;
若恰好完全反应就停止滴加,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若是一直滴加注射器中溶液,60s时溶液中除了氯化钠,还有注射器中溶液的溶质;
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实验反应放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泡放出。
实验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B.实验二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C.实验三中生成的沉淀为Ba(OH)2D.实验三说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答案】D
【解析】
实验一说明溶液呈碱性;实验二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溶质中含有碳酸钠;实验三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为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钡沉淀,且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已将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过滤沉淀后,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故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故选D。
8.(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NaHCO3溶于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蒸发食盐水
C.探究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
D.测空气中O2的含量
【答案】C
【解析】
A、碳酸氢钠溶于水后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中的一种规律,所以用NaHCO3溶于水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
B、蒸发食盐水时,应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匀发生飞溅,图中缺少玻璃棒,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左侧试管中的铁钉既能够与空气接触,也能够与水接触,右侧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够接触空气,不接触水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中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说明左侧的铁钉发生了锈蚀,证明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选项正确;
D、碳与装置中的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后,装置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不变或变化较小,则实验结果为零或偏小,选项错误,故选C。
9.(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烧碱有吸水性B.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
【答案】B
【解析】
A、一段时间后,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右边质量变大,说明烧碱具有吸水性,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盐酸的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D、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加入足量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碳酸钙,可得氢氧化钙溶液,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B、粗盐中的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蒸发结晶可得精盐,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氯化钾和熟石灰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可用闻气味的鉴别酱油和食醋,有酸味的是食醋,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2.(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除去CO2中的HCl气体时,将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虽然HCl和NaOH溶液反应,除去了HCl气体,但CO2也能和NaOH溶液反应,不符合“不增、不减、易分离”的除杂原则,选项A不正确;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不能。鉴别氮气和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若木条不复燃,则为氮气,选项B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吸热。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时,将两种物质分别溶于水,测量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若温度升高,则为氢氧化钠,若温度下降,则为硝酸铵,选项C正确;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取KCl与MnO2的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即可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选项D正确。
故选A。
13.(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C、加入氢氧化钙固体,研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题意;
D、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然后蒸发可得精盐,不符合题意;
B、铜和银均与稀盐酸不反应,均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银排在氢后,无法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符合题意;
C、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可除去过量的铁和生成的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 硫酸铵和熟石灰氢氧化钙研磨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硝酸钾和氢氧化钙不反应,可以鉴别。正确。
B.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可燃,无法点燃一氧化碳,错误。
C. 锌可以和硫酸铜,硝酸银反应,说明活动性锌>铜,锌>银,无法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错误。
D. 加入过量的硫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虽然除去氯化钡但引入新杂质硫酸钠,错误。
故选:A。
16.(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能够产生气泡,不一定含碳酸根,也有可能是活泼金属,故A设计不合理;
B、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会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把铁消耗掉了,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故B设计不合理;
C、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铜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除去杂质的同时也除去了原物质,故C设计不合理;
D、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渣中为氢氧化铜沉淀,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D设计合理;
故选D。
17.(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分离KCl和MnO2固体,利用两者的溶解性不同进行分离,加水溶解,过滤,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固体,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检验软硬水可以加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B正确,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碳酸钠,过量的碳酸钠会成为氯化钠溶液中新的杂质,C错误,不符合题意;
D、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以加入活性炭,氯气起到的是杀菌消毒的作用,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2022年江西省中考)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_____
【答案】 A 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或加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等)
【解析】
A、取样,氯化铵和氯化钾加入熟石灰,氯化铵和熟石灰研磨会有刺激性气味,而氯化钾和熟石灰则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正确。
B、将粗盐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难溶性杂质,不能得到氯化钠;还需要蒸发结晶才能得到氯化钠,错误。
C、氢气燃烧产生水,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用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烧杯壁上都有水雾产生,现象相同,无法区分,错误。
D、银不与盐酸反应,锌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可以在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反应后过滤,故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也可有利用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硝酸锌和银,即加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合理即可)。
故填:A;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或加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等)。
19.(2022年新疆中考)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甲烷中是否含碳元素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A、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不能是装置内气压减小,水不能到吸入装置则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选项错误;
B、如图所示,反应后可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小水滴,证明甲烷燃烧后生成水,说明甲烷含氢元素,但无法证明甲烷是否含碳元素,选项错误;
C、如图在密闭容器内,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从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正确;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筒是用于量取水的体积的,不能用于溶解氯化钠,选项错误;
答案为:C。
20.(2022年云南省中考)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该装置中的橡皮管处没有弹簧夹,红磷与装置中的空气中的氧气燃烧时放出热量,瓶中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部分气体沿导管经烧杯中的水排到空气中,实验后发现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会大于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即实验结果偏大,选项错误;
B、将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慢慢倒入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选项正确;
C、实验中,观察到稀硫酸与稀盐酸都能够使石蕊变红,都不能使酚酞变色,即该实验能够探究酸与指示剂作用,选项正确;
D、90mL水的质量=90mL×1g/mL=90g,配制的溶液的质量=10g+90g=100g,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选项正确,故选A。
21.(2022年云南省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灼烧涤纶纤维时不产生烧焦羽毛味,灼烧羊毛纤维时产生烧焦羽毛味,所以分别灼烧,闻气味能够鉴别涤纶纤维和羊毛纤维,选项正确;
B、氯化钾与熟石灰交换成分不产生沉淀、气体或水,则氯化钾与熟石灰不发生反应,氯化铵中含有铵根离子,能够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所以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能够鉴别KCl固体和NH4Cl固体,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够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也能够使酚酞变红,无法检验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不能检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选项错误;
D、由酸的通性可知,二氧化碳不能与浓硫酸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气体中的水分来干燥气体,所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能够除去CO2中的水蒸气,选项正确,故选C。
序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
异常情况
未看到火星四射
滤液浑浊
测定结果偏大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选项
A.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B.可能是滤纸破损
C.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D.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足量水、搅拌、过滤
B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外壁
D
鉴别化肥KCl和NH4Cl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酱油和食醋
闻气味
B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
C
探究水的组成
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
D
粗盐提纯
溶解、过滤、蒸发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B
鉴别氮气和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C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
D
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稀释浓H2SO4
将水倒入浓H2SO4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取样,分别溶于水中,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C
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的NH4Cl
加入Ca(OH)2固体,研磨
D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烧杯,观察现象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
B
验证铜与银的金属活动性
稀盐酸
C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灼烧闻气味
D
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
加过量铁粉、过滤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NH4)2SO4和KNO3两种化肥
分别取少量化肥样品,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点燃该混合气体
C
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锌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aCl2
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O2中混有的CO(质量比为1:1)
先通过均热CuO,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话量稀盐酸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KCl和MnO2固体
加水溶解
B
检验水样是否为软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
C
除去NaCl溶液中CaCl2杂质
加过量Na2CO3后过滤
D
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向水中通入氯气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D
除去银粉中的锌粉
_____________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探究酸与指示剂作用
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p水=lg/mL)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涤纶纤维和羊毛纤维
分别灼烧,闻气味
B
鉴别KCl固体和NH4Cl固体
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检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滴加石灰水,再滴加酚酞溶液
D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专题18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21 实验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第02期)(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21 实验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第02期)(原卷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8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8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8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