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3期)专题15常见的酸和碱(原卷版+解析)
展开1.(2022山东日照中考)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二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B.滴入适量Cu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C.滴入适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D.测得混合液中Na+与SO42﹣的个数比为2:1
2.(2022湖南株州中考)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
A.BaCl2溶液B.Cu丝
C.CuO粉末D.Cu(OH)2固体
3.(2022山东东营中考)东营某化工厂产生的污水pH=2,主要污染物是硫酸。现要将污水调节至接近中性,达标后再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测: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污水的酸碱度
B.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实质是消耗污水中的氢离子
C.验证:取水样,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处理未达标
D.应用:可与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混合,达标后再排放
4.(2022湖南株州中考)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常温)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来水呈中性或弱酸性
B.苏打水比肥皂水的碱性强
C.淡盐水、蔗糖水呈中性
D.汽水是一种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
5. (2022山东聊城中考)下列图示是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后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 B. C. D.
6. (2022辽宁盘锦中考)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易与空气中成分反应而变质B. 蚊虫叮咬后涂抹NaOH溶液减轻痛痒
C. 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D. NaOH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7.(2022贵州铜仁中考)从不同的角度认识NaOH+HCl=NaCl+H2O。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B. 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C. 反应物∶氢氧化钠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 读法∶氢氧化钠加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加水
8.(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B.牛奶和鸡蛋清显碱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9.(2022山东威海中考)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C.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10. (2022辽宁大连中考)下列是部分饮品的近似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苹果汁(2.9~3.3)B. 番茄汁(4.0~4.4)C. 牛奶(6.3~6.6)D. 豆浆(7.4~7.9)
11. (2022辽宁铁岭葫芦岛中考)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2-3)B. 葡萄汁(3.5-4.5)
C. 西瓜汁(5-6)D. 肥皂水(9~10)
12. (2022辽宁沈阳中考)下列为测得的某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pH=2.5)B. 雨水(pH=5.8)
C. 肥皂水(pH=10.2)D. 食醋(pH=3.5)
13. (2022四川广安中考)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患有胃病的人应多喝柠檬水
B. 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蚊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可用肥皂水涂抹,减轻痛痒
C. 用炉具清洁剂去除厨具上的油污和用洗涤剂洗掉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原理相同
D. 常温下,将牛奶加水稀释后pH大于7
14.(2022山东临沂中考)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了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是
A. 食醋B. 橘子汁C. 食盐水D. 炉具清洁剂
15.(2022河北中考)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N点时的溶液一定呈红色
B.P点时的溶液能与纯碱发生反应
C.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16. (2022广西桂林中考)某地的土壤呈弱碱性。下表所列作物适宜在该地种植的是
A. 马铃薯B. 茶树C. 水稻D. 莲
17. (2022湖北恩施州中考)如表是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其中显酸性的是
A. 血浆B. 胰液C. 胃液D. 胆汁
18. (2022辽宁营口中考)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A. 唾液6.6-7.1B. 胃液0.9-1.5C. 乳汁6.6-7.6D. 胆汁7.1-7.3
19. (2022山东聊城中考)学习复分解反应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稀盐酸、CaCO3粉末、Na2SO4溶液、BaC12溶液之间的反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大家一致认为试管①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______。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2SO4猜想三:______。
【设计实验】
【反思拓展】
I、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又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Ⅱ、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步骤二中除可用稀硫酸外,还可选用______(填字母序号)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
20. (2022贵州铜仁中考)某同学在探究酸碱盐反应实验时,向 CuSO4和H2SO4混合液中逐渐加入10%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质量与所加NaOH 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M点的溶质为______。
(2)原混合溶液中含H2SO4的质量为______g。
(3)ab 段溶液质量上升变缓的原因是______。
21. (2022四川广安中考)黄铜(铜锌合金)长期使用会锈蚀,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查阅资料:铜锈可以与稀硫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回收废黄铜有用成分,调配锌铜比例,可以铸造新的黄铜,变废为宝。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1)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中均有混合物分离的操作,且方法相同,分离需要的玻璃仪器除漏斗、烧杯外,还需要___________。(填玻璃仪器名称)
(2)化学反应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与特点分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请写出步骤三中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系列处理二后获得锌的质量___________原废黄铜中锌的质量。(选填“<”“=”或“>”)
(4)黄铜颜色与黄金相似,人称“愚人金”,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选项中不能区别黄铜与黄金的方法是___________。
A. 用磁铁吸引
B. 浸入稀盐酸溶液,观察有无气泡
C. 在空气中灼烧后观察颜色
D. 测定密度大小
22. (2022江苏南通中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能否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他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钡溶液,然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观察到______,从而得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钡能发生反应的结论。
他们继续向溶液M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现只有白色沉淀产生,无其它实验现象。由此可知,溶液M中除了含有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反应最终所得溶液N的溶质成分是什么(不考虑酚酞)?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NaCl、BaCl2
乙同学猜想:NaCl
丙同学猜想:NaCl、Na2CO3
【分析与交流】上述猜想中不合理是______同学的猜想。甲同学猜想溶液N中含有NaCl的依据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活动与探究】同学们取少量溶液N,向其中滴加______,观察到______,即可确定乙同学的猜想正确。
【总结与提升】通过上述探究可知:一般我们都是从生成物和反应物两个角度对反应后溶质成分做出猜想,并结合______排除不合理猜想。然后再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23.(2022山东烟台中考)(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稀盐酸均过量)。
(1)试管A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2)试管B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 (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试管D中加稀盐酸至过量,始终没有明显现象。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试管D中的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写出操作及其现象)。
24.(2022湖南益阳中考)(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向盛有一定量Na2CO3溶液的烧杯里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接着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请你参与同学们对滤液成分的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的溶质作出了如下五种猜想。
猜想一: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aOH;
猜想二: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a2CO3;
猜想三:滤液中的溶质只有Ca(OH)2;
猜想四: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
猜想五:滤液中的溶质是 。
【小组讨论】同学们分组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为进一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同学们分组开展下列实验设计和探究活动。
【反思交流】同学们认为要确定该滤液中的溶质,关键在于确定滤液中是否有Ca(OH)2或Na2CO3,实质是检验滤液中是否有Ca2+或CO32﹣。
有同学提出除了澄清石灰水,还可向滤液中加入其他试剂判断猜想五是否成立。请你列举两种类别不同的其他试剂 。
25. (2022辽宁大连中考)化学小组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活动,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
(1)通过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进行验证。
在实验1中,用滴管缓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依据是______。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不考虑酚酞)。
(2)利用中和反应放热进行验证。
在实验2中,将稀盐酸全部注入试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学由此认为氧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但有的同学不赞同,理由是_______(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盐酸挥发忽略不计):他认为仍利用此装置,再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成实验2目的,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为________。
26. (2022湖南荆州中考)从废旧电脑的某些零部件中回收金属银,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Ⅰ和步骤Ⅱ都涉及的实验操作是 _____。
(2)步骤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3)溶液X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化学式为 _____。
(4)据此判断,铜、银、铝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填元素符号)。
27. (2022北京中考)如下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1)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______。
(2)从2、3中任选一个,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8. (2022广州市中考)某校学生用盐酸和碳酸钙制备CO2,产生了大量废液。兴趣小组通过以下探究确定废液处理方案。
(1)废液成分的确定
①写出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推测废液所含溶质
推测一:_______ 推测二:CaCl2和HCl
③若要用一种药品验证哪种推测成立,可选择的有哪些?_______(填标号)
A.石蕊溶液 B.AgNO3溶液 C.锌粒 D.CuO粉末
(2)废液的处理
实验表明废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小组决定用Na2CO3除去它们。
【提出问题】如何估算Na2CO3固体的用量?
【进行实验】取100mL废液样品于烧杯中,逐滴滴加5.3%的Na2CO3溶液,用pH传感器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讨论】
①a→b阶段,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
②b点后曲线平缓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c点时,取少量烧杯中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处理100mL废液,所需5.3%的Na2CO3溶液的体积_______120m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④将烧杯中的沉淀过滤、干燥、称重,质量为4g。若处理10L该废液,理论上需要Na2CO3固体___g。(实验所用Na2CO3溶液的密度近似看做1g/cm3)
29. (2022广西桂林中考)实验室里有一瓶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碱石灰成分和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查阅资料认识碱石灰
Ⅰ、制碱石灰的流程:
Ⅱ、Ca(OH)2的分解溫度是580℃;NaOH受热不分解。
(1)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上述制得的碱石灰主要含有NaOH、______和少量水。
任务二:探究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
【作出猜想】样品中的成分可能有下列几种:
猜想1:Ca(OH)2、NaOH
猜想2:CaCO3、Ca(OH)2、NaOH
猜想3:CaCO3、NaOH、Na2CO3
猜想4:CaCO3、Na2CO3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反思评价】
(3)实验①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_。
(4)试剂X可选用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氯化铁溶液 B.稀盐酸 C.碳酸钠溶液
任务三:测定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小组同学另取 “碱石灰”样品10.00g,加入100.00g水,充分搅拌、过滤后,按如图进行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表。
【结论与评价】
(5)根据数据可计算原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6)该小组同学按上述实验规范操作,测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小,原因是______。
30. (2022辽宁沈阳中考)在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对药品用量进行估算。既能确保实验成功,又能养成节约和环保的习惯。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体验估算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对选定实验中所需药品用量进行估算并验证估算用量足够。
(1)【实验活动一】估算稀盐酸用量
①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取2g石灰石样品进行实验(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请估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______g。
(2)【实验活动二】验证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方案一: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将石灰石研细的目的是______。
②若图中试剂X为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③为达到与②相同的实验目的,试剂X还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__(填字母序号)。
A FeCl3溶液 B Na2CO3溶液 C AgNO3溶液 D CuO
方案二:
④只用以下两种规定用量的药品:2g石灰石样品和估算用量的稀盐酸,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简述实验方案。(实验仪器任选)
【拓展延伸】药品用量的估算方法及估算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实验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合理运用。
31. (2022辽宁营口中考)同学们为进一步认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来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试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当观察到甲试管中溶液由__________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3)乙试管中两种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乙、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小烧杯中,静置片刻,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大家对得到的上层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小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做出猜想】猜想一:NaCl、NaOH、Na2CO3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反思拓展】
(5)小烧杯中的白色沉淀成分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2. (2022山东临沂中考)小明同学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他认为该溶液可能变质了,于是邀来小琳和小可,对该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
小可认为该溶液中溶质是NaOH:
小琳认为该溶液中溶质是Na2CO3:
小明却认为该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碳酸钡难溶于水。
【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
(1)根据实验①和②可以得出结论: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___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2)根据实验③和④。你认为小明同学的猜想_____(填“正确”或“错误”)。
【反思与交流】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
(2)实验室为了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正确的措施是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物质
淡盐水
肥皂水
汽水
蔗糖水
苏打水
自来水
pH
7
10
3~4
7
7.5~9.0
6~7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3.5~4.5
6.3~6.6
7.6~8.0
物质
柠檬
牛奶
牙膏
肥皂
炉具清洁剂
pH
2-3
6-7
8-9
9-10
12-13
物质
食醋
橘子汁
食盐水
炉具清洁剂
pH
2
4
7
12
作物名称
马铃薯
茶树
水稻
莲
适宜生长的pH
4.8~5.5
5.0~5.5
6.0~7.0
8.0~9.0
液体
血浆
胰液
胃液
胆汁
pH
7.35~7.45
7.5~8.0
0.9~1.5
7.1~7.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BaC12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不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三成立
组次
实验设计或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无明显现象
猜想 不成立,但不能确定其他猜想哪一个成立。
2
猜想五成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5 g“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猜想1不正确
②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试剂X
无明显现象
猜想2不正确
③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滴2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猜想3正确,而猜想4不正确
④取③变红的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
滤渣质量
活塞关闭时整个装置总质量(仪器+药品)
打开瓶塞和活塞反应完成后整个装置总质量(仪器+药品)
8.00 g
442.64g
442.20g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①____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小可取适量该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②
小琳取适量该溶液,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③
小明取适量该溶液,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④
小明取适量实验③所得的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3期)
专题15 常见的酸和碱
1.(2022山东日照中考)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二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B.滴入适量Cu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C.滴入适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D.测得混合液中Na+与SO42﹣的个数比为2:1
【答案】D
【解析】A、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过量,错误;
B、滴入适量CuCl2溶液,无沉淀生成,只能证明不含氢氧化钠,含有硫酸时,也没有沉淀生成,错误;
C、硫酸和硫酸钠和氯化钡都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错误;
D、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是硫酸钠溶液,此时混合液中Na+与SO42﹣的个数比为2:1,可以证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正确。
故选:D。
2.(2022湖南株州中考)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
A.BaCl2溶液B.Cu丝
C.CuO粉末D.Cu(OH)2固体
【答案】B
【解析】A、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故选项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正确。
C、CuO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选项错误。
D、Cu(OH)2固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2022山东东营中考)东营某化工厂产生的污水pH=2,主要污染物是硫酸。现要将污水调节至接近中性,达标后再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测: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污水的酸碱度
B.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实质是消耗污水中的氢离子
C.验证:取水样,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处理未达标
D.应用:可与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混合,达标后再排放
【答案】C
【解析】A、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污水的pH,即可知其酸碱度,说法正确;
B、酸性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氢离子,处理酸性污水的实质是消耗污水中的氢离子,说法正确;
C、污水调节至接近中性,水中仍含有硫酸根离子,加入氯化钡溶液一定会产生白色沉淀,说法错误;
D、酸性污水中的氢离子能与碱性污水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因此可与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混合,达标后再排放,说法正确。
故选:C。
4.(2022湖南株州中考)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常温)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来水呈中性或弱酸性
B.苏打水比肥皂水的碱性强
C.淡盐水、蔗糖水呈中性
D.汽水是一种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
【答案】B
【解析】A、自来水的pH为6~7,自来水呈中性或弱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苏打水的pH为7.5~9.0,肥皂水的pH为10,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小肠液的pH最大,碱性最强,则苏打水比肥皂水的碱性弱,故选项说法错误。
C、淡盐水、蔗糖水的pH均为7,呈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汽水是一种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 (2022山东聊城中考)下列图示是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后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酸,说明该物质在水中发生解离能解离出氢离子,据此分析判断。
A、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B、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铜离子、硫酸根离子,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选项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钾离子、氯离子,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选项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氯离子、氢离子,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 (2022辽宁盘锦中考)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易与空气中成分反应而变质B. 蚊虫叮咬后涂抹NaOH溶液减轻痛痒
C. 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D. NaOH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答案】B
【解析】
A、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成分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有很强腐蚀性,蚊虫叮咬后不能涂抹NaOH溶液,应涂抹肥皂液、牙膏等弱碱性物质。B错。
C、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所以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C正确。
D、碱性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碱溶液,所以NaOH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7.(2022贵州铜仁中考)从不同的角度认识NaOH+HCl=NaCl+H2O。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B. 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C. 反应物∶氢氧化钠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 读法∶氢氧化钠加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加水
【答案】B
【解析】
A、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即为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
B、反应实质:酸碱中和反应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说法正确;
C、反应物: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故说法错误;
D、读法: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说法错误;
故选B。
8.(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B.牛奶和鸡蛋清显碱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答案】B
【解析】A、苹果汁和葡萄汁的pH分别为2.9~3.3、3.5~4.5,均小于7,均显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牛奶和鸡蛋清的pH分别为6.3~6.6、7.6~8.0,分别小于7、大于7,分别显酸性、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苹果汁和葡萄汁的pH分别为2.9~3.3、3.5~4.5,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则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苹果汁和葡萄汁的pH分别为2.9~3.3、3.5~4.5,均小于7,均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2022山东威海中考)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C.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A
【解析】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0. (2022辽宁大连中考)下列是部分饮品的近似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苹果汁(2.9~3.3)B. 番茄汁(4.0~4.4)C. 牛奶(6.3~6.6)D. 豆浆(7.4~7.9)
【答案】A
【解析】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7 溶液呈酸性;pH=7 溶液呈中性;pH>7 溶液呈碱性。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苹果汁pH最小,故选A。
11. (2022辽宁铁岭葫芦岛中考)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2-3)B. 葡萄汁(3.5-4.5)
C. 西瓜汁(5-6)D. 肥皂水(9~10)
【答案】D
【解析】
A、柠檬汁的pH为2~3,小于7,显酸性;错误。
B、葡萄汁的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错误。
C、西瓜汁的pH为5~6,小于7,显酸性;错误。
D、肥皂水的pH为9~10,大于7,显碱性;正确。
故选D。
12. (2022辽宁沈阳中考)下列为测得的某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柠檬汁(pH=2.5)B. 雨水(pH=5.8)
C. 肥皂水(pH=10.2)D. 食醋(pH=3.5)
【答案】C
【解析】
【)A、柠檬酸pH<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B、雨水pH<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C、肥皂水pH>7,显碱性,符合题意;
D、食醋pH<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2022四川广安中考)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患有胃病的人应多喝柠檬水
B. 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蚊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可用肥皂水涂抹,减轻痛痒
C. 用炉具清洁剂去除厨具上的油污和用洗涤剂洗掉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原理相同
D. 常温下,将牛奶加水稀释后pH大于7
【答案】B
【解析】
A 、患有胃病人含胃酸过多,应喝苏打水,由于柠檬pH在2-3范围内,小于7,呈酸性。A错。
B、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蚊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可用肥皂水涂抹,减轻痛痒,据表格可知肥皂水呈弱碱性,可中和蚊酸。所以B正确。
C、用炉具清洁剂去除厨具上的油污是氢氧化钠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用洗涤剂洗掉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是由于洗涤剂的乳化作用。C错。
D、常温下,将牛奶加水稀释后pH只能接近7,不能大于7 。D错。
综上所述:选择B。
14.(2022山东临沂中考)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了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是
A. 食醋B. 橘子汁C. 食盐水D. 炉具清洁剂
【答案】D
【解析】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物质的酸碱性可用pH表示,pH小于7为酸性,pH等于7为中性,pH大于7为碱性,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大于7,是碱性物质,故D项正确;
答案:D。
15.(2022河北中考)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N点时的溶液一定呈红色
B.P点时的溶液能与纯碱发生反应
C.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答案】B
【解析】A.N点时,溶液的pH等于7,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A错误;
B.P点时,稀硫酸过量,能与纯碱反应,所以B正确;
C.M→N过程中溶液的pH减小,由碱性逐渐变成中性,所以C错误;
D.M→N过程中,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但N点时,氢氧化钠已经耗尽,所以N→P过程中,并不能生成硫酸钠,D错误。
16. (2022广西桂林中考)某地的土壤呈弱碱性。下表所列作物适宜在该地种植的是
A. 马铃薯B. 茶树C. 水稻D. 莲
【答案】D
【解析】
A、马铃薯的适宜pH为4.8~5.5,<7,呈酸性,所以马铃薯不适宜在该地种植,选项错误;
B、茶树的适宜pH为5.0~5.5,<7,呈酸性,所以茶树不适宜在该地种植,选项错误;
C、水稻适宜pH为6.0~7.0,≤7,呈酸性或中性,所以水稻不适宜在该地种植,选项错误;
D、莲的适宜pH为8.0~9.0,>7,呈碱性,所以莲适宜在该地种植,选项正确;
故选D。
17. (2022湖北恩施州中考)如表是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其中显酸性的是
A. 血浆B. 胰液C. 胃液D. 胆汁
【答案】C
【解析】
A、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呈碱性,故A错误;
B、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呈碱性,故B错误;
C、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呈酸性,故C正确;
D、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C。
18. (2022辽宁营口中考)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A. 唾液6.6-7.1B. 胃液0.9-1.5C. 乳汁6.6-7.6D. 胆汁7.1-7.3
【答案】B
【解析】
pH<7的溶液呈酸性,pH>7的溶液呈碱性,pH=7的溶液呈中性;
A.唾液pH为6.6-7.1,在酸性与碱性之间,不是一定呈酸性,此选项错误;
B.胃液0.9-1.5,pH<7溶液一定呈酸性,此选项正确:
C.乳汁6.6-7.6,在酸性与碱性之间,不是一定呈酸性,此选项错误;
D.胆汁7.1-7.3,pH>7的溶液呈碱性,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9. (2022山东聊城中考)学习复分解反应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稀盐酸、CaCO3粉末、Na2SO4溶液、BaC12溶液之间的反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大家一致认为试管①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______。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2SO4猜想三:______。
【设计实验】
【反思拓展】
I、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又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Ⅱ、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步骤二中除可用稀硫酸外,还可选用______(填字母序号)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
【答案】①. 稀盐酸和Na2SO4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②. 白色粉末溶解,有气泡产生 ③. ④. NaCl、BaCl2 ⑤. 二 ⑥. c
【解析】
(1)复分解反应生成物条件为有沉淀生成或有水生成或有气体生成,故试管①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是稀盐酸和Na2SO4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2)试管②中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粉末溶解,有气泡产生;试管③中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将试管③反应后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一:氯化钡与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滤液溶质为NaCl
猜想二:当硫酸钠过量时,反应后滤液溶质为NaCl、Na2SO4
猜想三:当氯化钡过量时,反应后滤液溶质为NaCl、BaCl2
设计实验: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BaC1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说明猜想二不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钡(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说明猜想三成立;
反思拓展:
Ⅱ、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步骤二中验证猜想三正确,即为验证含有氯化钡和氯化钠,
a.稀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b.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钡反应没有气体、沉淀、水,故无法反应,无明显现象;
c.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有沉淀生成,能够反应;
故选c。
20. (2022贵州铜仁中考)某同学在探究酸碱盐反应实验时,向 CuSO4和H2SO4混合液中逐渐加入10%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质量与所加NaOH 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M点的溶质为______。
(2)原混合溶液中含H2SO4的质量为______g。
(3)ab 段溶液质量上升变缓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硫酸铜、硫酸钠、硫酸或(CuSO4、Na2SO4、H2SO4)
(2)解:设原混合溶液中含H2SO4的质量为x。
答:原混合溶液中含H2SO4质量为4.9g。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溶液质量上升缓慢
【解析】
向 CuSO4和H2SO4混合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待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1)根据分析可知,M点时,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但硫酸未完全反应,则M点的溶质为硫酸铜、硫酸钠和硫酸。
(2)见答案。
(3)根据分析可知,ab 段溶液质量上升变缓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溶液质量上升缓慢。
21. (2022四川广安中考)黄铜(铜锌合金)长期使用会锈蚀,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查阅资料:铜锈可以与稀硫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回收废黄铜有用成分,调配锌铜比例,可以铸造新的黄铜,变废为宝。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1)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中均有混合物分离的操作,且方法相同,分离需要的玻璃仪器除漏斗、烧杯外,还需要___________。(填玻璃仪器名称)
(2)化学反应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与特点分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请写出步骤三中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系列处理二后获得锌的质量___________原废黄铜中锌的质量。(选填“<”“=”或“>”)
(4)黄铜颜色与黄金相似,人称“愚人金”,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选项中不能区别黄铜与黄金的方法是___________。
A. 用磁铁吸引
B. 浸入稀盐酸溶液,观察有无气泡
C. 在空气中灼烧后观察颜色
D. 测定密度大小
【答案】(1)玻璃棒 (2) ①. Zn+H2SO4=ZnSO4+H2↑ ②. 置换反应 (3)> (4)A
【解析】
(1)根据流程: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中均有混合物分离的操作,得到了固体和液体,都是过滤操作,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烧杯及玻璃棒;
(2)步骤一废黄铜与过量稀硫酸反应,铜锈可以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则反应后的溶液A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步骤二溶液A与过量的锌反应,硫酸铜和锌反应产生铜和硫酸锌,锌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锌和氢气,则得到固体B中含有铜和锌;步骤三固体B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铜不反应,则是锌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锌和氢气,方程式是:,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3)步骤二溶液A与过量的锌反应,则加入了锌,所以系列处理二后获得锌的质量大于原废黄铜中锌的质量,故填:>;
(4)A、黄铜与黄金都不被磁铁吸引,不能区分;符合题意;
B、金不与盐酸反应,黄铜中的锌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则可以用盐酸区分;不符合题意;
C、金不与氧气反应,黄铜中的铜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黑色的氧化铜,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黄铜的密度小于黄金,则可以通过测定密度大小来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 (2022江苏南通中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能否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他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钡溶液,然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观察到______,从而得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钡能发生反应的结论。
他们继续向溶液M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现只有白色沉淀产生,无其它实验现象。由此可知,溶液M中除了含有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反应最终所得溶液N的溶质成分是什么(不考虑酚酞)?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NaCl、BaCl2
乙同学猜想:NaCl
丙同学猜想:NaCl、Na2CO3
【分析与交流】上述猜想中不合理是______同学的猜想。甲同学猜想溶液N中含有NaCl的依据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活动与探究】同学们取少量溶液N,向其中滴加______,观察到______,即可确定乙同学的猜想正确。
【总结与提升】通过上述探究可知:一般我们都是从生成物和反应物两个角度对反应后溶质成分做出猜想,并结合______排除不合理猜想。然后再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答案】 ①.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 BaCl2 ③. 丙 ④. ⑤. 碳酸钠溶液 ⑥. 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⑦. 实验现象
【解析】
氢氧化钡稀释溶液始终为碱性,不能使酚酞变红。而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或酸过量,溶液变为中性或酸性可使酚酞变为无色。所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从而得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钡能发生反应的结论。
继续向溶液M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现只有白色沉淀产生,无其它实验现象。说明溶液M中没有盐酸,因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M中没有氢氧化钡,因为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所以溶液M中只有生成的氯化钡化学式BaCl2。
分析与交流:
上述猜想中不合理是丙同学猜想。向溶液M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现只有白色沉淀产生,无其它实验现象,说明没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
甲同学猜想溶液N中含有NaCl的依据是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活动与探究:
乙同学的猜想正确,说明没有氯化钡,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取少量溶液N,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可确定乙同学的猜想正确。
总结与提升:
通过上述探究可知:一般我们都是从生成物和反应物两个角度对反应后溶质成分做出猜想,并结合实验现象排除不合理猜想。然后再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23.(2022山东烟台中考)(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稀盐酸均过量)。
(1)试管A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2)试管B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 (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试管D中加稀盐酸至过量,始终没有明显现象。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试管D中的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写出操作及其现象)。
【答案】(1)红色;
(2)FeCl3;Fe+2HCl=FeCl2+H2↑;
(3)Na2CO3+2HCl=2NaCl+H2O+CO2↑;
(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1)由于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所以试管A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试管B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FeCl3,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是由于铁锈反应完了,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
(3)试管C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4)由于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试管D中加稀盐酸至过量,始终没有明显现象。所以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试管D中的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方案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1)红色;
(2)FeCl3;Fe+2HCl=FeCl2+H2↑;
(3)Na2CO3+2HCl=2NaCl+H2O+CO2↑;
(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4.(2022湖南益阳中考)(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向盛有一定量Na2CO3溶液的烧杯里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接着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请你参与同学们对滤液成分的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的溶质作出了如下五种猜想。
猜想一: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aOH;
猜想二: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a2CO3;
猜想三:滤液中的溶质只有Ca(OH)2;
猜想四: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
猜想五:滤液中的溶质是 。
【小组讨论】同学们分组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为进一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同学们分组开展下列实验设计和探究活动。
【反思交流】同学们认为要确定该滤液中的溶质,关键在于确定滤液中是否有Ca(OH)2或Na2CO3,实质是检验滤液中是否有Ca2+或CO32﹣。
有同学提出除了澄清石灰水,还可向滤液中加入其他试剂判断猜想五是否成立。请你列举两种类别不同的其他试剂 。
【答案】
【猜想与假设】NaOH和Na2CO3;
【小组讨论】Na2CO3+Ca(OH)2=2NaOH+CaCO3↓;
【实验探究】三;白色沉淀;
【反思交流】稀盐酸、氯化钙溶液(合理即可)。
【解析】
【猜想与假设】根据向盛有一定量Na2CO3溶液的烧杯里滴入澄清石灰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若二者完全反应,则溶液中只有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钙过量,则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若碳酸钠过量,则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因此猜想五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答案为:NaOH和Na2CO3;
【小组讨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不可能只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故答案为:Na2CO3+Ca(OH)2=2NaOH+CaCO3↓;
【实验探究】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氢氧化钙,因此猜想三不成立;猜想五成立,即含有碳酸钠,因此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三;白色沉淀;
【反思交流】碳酸根离子可以和氢离子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和钙离子或钡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因此还可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通过是否产生气泡判断猜想五是否成立,盐酸或硫酸属于酸,;还可以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通过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判断猜想五是否成立,氯化钙胡氯化钡属于盐;故答案为:稀盐酸、氯化钙溶液(合理即可)。
25. (2022辽宁大连中考)化学小组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活动,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
(1)通过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进行验证。
在实验1中,用滴管缓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依据是______。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不考虑酚酞)。
(2)利用中和反应放热进行验证。
在实验2中,将稀盐酸全部注入试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学由此认为氧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但有的同学不赞同,理由是_______(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盐酸挥发忽略不计):他认为仍利用此装置,再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成实验2目的,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为________。
【答案】(1) ①. 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即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②.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加速反应速率
③. Na+、Cl-
(2) ①.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也能使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 ②. 5mL水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入稀盐酸,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即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氯化钠,溶液中一定含钠离子和氯离子;
(2)稀盐酸中含有水,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也能使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也能使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故该实验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该实验需补充一个实验排除水的干扰,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一个实验中是水,一个实验中是稀盐酸,其它因素均应相同,故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是5mL水,通过U型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比较,可得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26. (2022湖南荆州中考)从废旧电脑的某些零部件中回收金属银,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Ⅰ和步骤Ⅱ都涉及的实验操作是 _____。
(2)步骤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3)溶液X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化学式为 _____。
(4)据此判断,铜、银、铝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填元素符号)。
【答案】(1)过滤 (2)
(3)
(4)或
【解析】
(1)步骤Ⅰ和步骤Ⅱ都是将不溶物和溶液分离,故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2)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题意,步骤Ⅰ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铜和银未反应,滤出后加入硝酸银,铜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若溶液X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是硝酸铜,化学式是:;
(4)根据题意可知铝与酸反应,铜和银不反应说明铝最活泼,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铜比银活泼,故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铝>铜>银,故填:或。
27. (2022北京中考)如下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1)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______。
(2)从2、3中任选一个,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黄色 (2)或
(3)4、5或5、4
【解析】
(1)1中放的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故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黄色;
(2)2中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中的石灰水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3)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醋酸显酸性不能是酚酞变色,水显中性不能是酚酞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4、5。
28. (2022广州市中考)某校学生用盐酸和碳酸钙制备CO2,产生了大量废液。兴趣小组通过以下探究确定废液处理方案。
(1)废液成分的确定
①写出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推测废液所含溶质
推测一:_______ 推测二:CaCl2和HCl
③若要用一种药品验证哪种推测成立,可选择的有哪些?_______(填标号)
A.石蕊溶液 B.AgNO3溶液 C.锌粒 D.CuO粉末
(2)废液的处理
实验表明废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小组决定用Na2CO3除去它们。
【提出问题】如何估算Na2CO3固体的用量?
【进行实验】取100mL废液样品于烧杯中,逐滴滴加5.3%的Na2CO3溶液,用pH传感器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讨论】
①a→b阶段,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
②b点后曲线平缓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c点时,取少量烧杯中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处理100mL废液,所需5.3%的Na2CO3溶液的体积_______120m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④将烧杯中的沉淀过滤、干燥、称重,质量为4g。若处理10L该废液,理论上需要Na2CO3固体___g。(实验所用Na2CO3溶液的密度近似看做1g/cm3)
【答案】 ①. ②. CaCl2 ③. ACD ④. 有气泡产生 ⑤. ⑥. 小于 ⑦. 530
【解析】
(1)①实验室用大理石(或 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②碳酸钙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只有氯化钙,则推测一:氯化钙;盐酸过量时推测二:CaCl2和HCl;
③根据推测,主要是证明盐酸的有无即可判断是哪种推测;
A、盐酸会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则样品滴加石蕊试液后变红了,则有盐酸,推测二成立;如果石蕊试液不变色,推测一成立;正确;
B、溶液中有氯化钙,提供了氯离子,硝酸银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盐酸和硝酸银也会产生氯化银沉淀,所以不能用硝酸银溶液验证是否有盐酸,错误;
C、盐酸和锌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会产生气体;则锌粒中加入样品后产生气泡,则有盐酸,推测二成立;如果没有气泡,推测一成立;正确;
D、氧化铜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铜和水,固体会减少或消失,溶液变蓝色;则氧化铜中加入样品后固体会减少或消失,溶液变蓝色,则有盐酸,推测二成立;如果固体不减少,溶液不变蓝色,推测一成立;正确;故选ACD。
(2)①废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向其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然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图像a→b阶段,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则会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
②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点后曲线平缓阶段,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c点时,溶液显碱性,碳酸钠过量,结合图像分析,说明处理100mL废液,所需5.3%的Na2CO3溶液的体积小于120mL。
④100mL废液,产生碳酸钙的质量是4g,设要碳酸钠的质量是x。
所需碳酸钠溶液的体积为:4.24g÷5.3%÷1g/mL=80mL, 即80mL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4.24g,故100mL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4.24g×100mL÷80mL=5.3g,因此若处理10L(即:10000mL)该废液,理论上需要Na2CO3固体质量为10000mL÷100mL×5.3g=530g;
故答案为:530。
29. (2022广西桂林中考)实验室里有一瓶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碱石灰成分和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查阅资料认识碱石灰
Ⅰ、制碱石灰的流程:
Ⅱ、Ca(OH)2的分解溫度是580℃;NaOH受热不分解。
(1)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上述制得的碱石灰主要含有NaOH、______和少量水。
任务二:探究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
【作出猜想】样品中的成分可能有下列几种:
猜想1:Ca(OH)2、NaOH
猜想2:CaCO3、Ca(OH)2、NaOH
猜想3:CaCO3、NaOH、Na2CO3
猜想4:CaCO3、Na2CO3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反思评价】
(3)实验①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_。
(4)试剂X可选用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氯化铁溶液 B.稀盐酸 C.碳酸钠溶液
任务三:测定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小组同学另取 “碱石灰”样品10.00g,加入100.00g水,充分搅拌、过滤后,按如图进行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表。
【结论与评价】
(5)根据数据可计算原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6)该小组同学按上述实验规范操作,测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小,原因是______。
【答案】 ①. CaCO3CaO+CO2↑ ②. Ca(OH)2或氢氧化钙 ③.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答全才给分) ④. Ca(OH)2微溶于水,白色固体可能是Ca(OH)2 ⑤. C ⑥. 9.4% ⑦. 装置中有CO2残留(或浓硫酸吸收了空气中的水)
【解析】
任务一:
(1)煅烧石灰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
(2)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上述制得的碱石灰主要含有NaOH、氢氧化钙和少量水;
任务二:
实验探究: 由结论猜想3正确,而猜想4不正确,即为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步骤③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滴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步骤④取③变红的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不反应,溶液仍然显碱性,故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即可证明猜想3正确,而猜想4不正确;
反思与评价:
(3)实验①取5 g“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说明猜想1不正确,该方案不严密,因为Ca(OH)2微溶于水,白色固体可能是Ca(OH)2;
(4)由结论猜想2不正确,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含有碳酸钠,②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试剂X,无明显现象,则
A、若X为氯化铁溶液,氯化铁中的铁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实验现象不是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B、若X为稀盐酸溶液,稀盐酸溶液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不是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C、若X为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实验现象是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氢氧化钙,符合题意。故选C;
任务三:
结论与评价:
(5)由 上述实验可得出猜想3正确,即“碱石灰”中有 CaCO3、NaOH、Na2CO3,故取 “碱石灰”样品10.00g,加入100.00g水,充分搅拌、过滤后,由于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能溶于水,则滤渣即为碳酸钙的质量,,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整个装置的总质量减少的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2.64g-442.20g=0.44g,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解得x=1.06g,则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g-8g-1.06g=0.94g,
故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
(6)该小组同学按上述实验规范操作,测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小,即为计算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可能是因为浓硫酸吸收了空气中的水,使得反应完成后整个装置总质量偏大,则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偏小,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若装置中有CO2残留,也会使反应完成后整个装置总质量偏大,则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偏小,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
30. (2022辽宁沈阳中考)在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对药品用量进行估算。既能确保实验成功,又能养成节约和环保的习惯。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体验估算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对选定实验中所需药品用量进行估算并验证估算用量足够。
(1)【实验活动一】估算稀盐酸用量
①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取2g石灰石样品进行实验(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请估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______g。
(2)【实验活动二】验证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方案一: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将石灰石研细的目的是______。
②若图中试剂X为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③为达到与②相同的实验目的,试剂X还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__(填字母序号)。
A FeCl3溶液 B Na2CO3溶液 C AgNO3溶液 D CuO
方案二:
④只用以下两种规定用量的药品:2g石灰石样品和估算用量的稀盐酸,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简述实验方案。(实验仪器任选)
【拓展延伸】药品用量的估算方法及估算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实验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合理运用。
【答案】(1) ①. ②. 20
(2) ①.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②. 溶液变红 ③. BD ④.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石灰石 ⑤. 产生气泡
【解析】
(1)①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解:假设2g石灰石中只含碳酸钙,设至少需要稀盐酸的质量为x
x=20g
答: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的质量为20g;
(2)①将石灰石研细,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由于石灰石中还含有其它杂质,故稀盐酸过量,故溶液显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故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稀盐酸用量足够;
③A、氯化铁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法验证稀盐酸是否足量,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如果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说明稀盐酸足量,符合题意;
C、硝酸银和稀盐酸、氯化钙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无法验证稀盐酸是否足量,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稀盐酸足量,符合题意。
故选BD;
④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石灰石,产生气泡,说明稀盐酸足量。
31. (2022辽宁营口中考)同学们为进一步认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来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试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当观察到甲试管中溶液由__________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3)乙试管中两种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乙、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小烧杯中,静置片刻,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大家对得到的上层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小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做出猜想】猜想一:NaCl、NaOH、Na2CO3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反思拓展】
(5)小烧杯中的白色沉淀成分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1)HCl+NaOH= NaCl+H2O
(2)红 (3)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
(4) ①. NaCl 、BaCl2、NaOH ②. 无明显现象 ③. Na2CO3(或硫酸钠等) ④. 白色沉淀
(5)CaCO3、BaCO3
【解析】
(1)甲试管中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方程式为:HCl+NaOH= NaCl+H2O。
(2)由于甲试管中装有酚酞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溶液呈碱性,因此一开始溶液显红色,随着稀盐酸加入,当试管中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3)由于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因此两者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4)做出猜想:乙试管不反应,丙试管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发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混合后一定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混合时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上层清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结合猜想一和二,可知猜想三为NaCl 、BaCl2、NaOH。
设计实验:①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一不成立,说明溶液中不含碳酸钠,因此滴加过量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
②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三成立,欲证明猜想三成立,只需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即含有钡离子,因此可以加入含有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的可溶性盐,如碳酸钠或硫酸钠等,加入后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
③由②分析可知,出现白色沉淀。
(5)由[做出猜想]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
32. (2022山东临沂中考)小明同学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他认为该溶液可能变质了,于是邀来小琳和小可,对该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
小可认为该溶液中溶质是NaOH:
小琳认为该溶液中溶质是Na2CO3:
小明却认为该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碳酸钡难溶于水。
【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
(1)根据实验①和②可以得出结论: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___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2)根据实验③和④。你认为小明同学的猜想_____(填“正确”或“错误”)。
【反思与交流】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
(2)实验室为了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正确的措施是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①. NaOH和Na2CO3 ②. Na2CO3 ③. 小可 ④. 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 ⑤. 正确 ⑥. ⑦. 密封保存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猜想与假设: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变质,可能不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所以小明却认为该溶液中溶质是NaOH和Na2CO3。
实验结论:
(1)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均为碱性,均能使酚酞变红,①不能确定任何成分。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不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所以②可确定含有Na2CO3。所以小可同学的猜想错误,因为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
(2)③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钠,且将碳酸钠溶液转化为中性的氯化钠溶液,④加入酚酞变红,说明除了碳酸钠外还含有其他碱性物质,则含有氢氧化钠。所以小明同学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交流: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为了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变质需要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和空气接触,所以需要密封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物质
淡盐水
肥皂水
汽水
蔗糖水
苏打水
自来水
pH
7
10
3~4
7
7.5~9.0
6~7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3.5~4.5
6.3~6.6
7.6~8.0
物质
柠檬
牛奶
牙膏
肥皂
炉具清洁剂
pH
2-3
6-7
8-9
9-10
12-13
物质
食醋
橘子汁
食盐水
炉具清洁剂
pH
2
4
7
12
作物名称
马铃薯
茶树
水稻
莲
适宜生长的pH
4.8~5.5
5.0~5.5
6.0~7.0
8.0~9.0
液体
血浆
胰液
胃液
胆汁
pH
7.35~7.45
7.5~8.0
0.9~1.5
7.1~7.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BaC12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不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三成立
组次
实验设计或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无明显现象
猜想 不成立,但不能确定其他猜想哪一个成立。
2
猜想五成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5 g“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猜想1不正确
②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试剂X
无明显现象
猜想2不正确
③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滴2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猜想3正确,而猜想4不正确
④取③变红的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
滤渣质量
活塞关闭时整个装置总质量(仪器+药品)
打开瓶塞和活塞反应完成后整个装置总质量(仪器+药品)
8.00 g
442.64g
442.20g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①____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小可取适量该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②
小琳取适量该溶液,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③
小明取适量该溶液,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④
小明取适量实验③所得的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15化学与生活(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15化学与生活(原卷版+解析),共54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13常见的酸和碱(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13常见的酸和碱(原卷版+解析),共5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部分水果及饮料的pH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13常见的酸和碱(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13常见的酸和碱(原卷版+解析),共5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部分水果及饮料的pH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