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35 实验目的-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

    专题35 实验目的-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第1页
    专题35 实验目的-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第2页
    专题35 实验目的-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35 实验目的-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35 实验目的-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实验目的(鉴别、除杂)
    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A.AB.BC.CD.D
    2.除去下列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AB.BC.CD.D
    3.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AB.BC.CD.D
    4.下列各组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A.AB.BC.CD.D
    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B.BC.CD.D
    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AB.BC.CD.D
    7.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8.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9.下列鉴别和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10.科学的实验方案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11.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12.下表为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AB.BC.CD.D
    13.下列为达到实验目的而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AB.BC.CD.D
    14.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15.除杂是很重要的化学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A.AB.BC.CD.D
    16.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1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AB.BC.CD.D
    1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1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O2
    CO2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
    Cu粉
    Fe粉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
    C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D
    FeCl2溶液
    CuCl2
    加过量Fe粉,过滤
    选项
    物质(杂质)
    实验方案
    A
    H2(HCl)
    依次通过足量的 NaHCO3溶液和浓硫酸
    B
    碳粉(CuO)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固体质量不变
    C
    NaCl固体(CaCl2)
    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蒸发至干
    D
    FeSO4溶液(CuSO4)
    加入适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物质
    选用试剂(过量)
    操作方法
    A
    CaCO3(NaCl)

    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干燥
    B
    Zn(Cu)
    稀硫酸
    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CO2(CO)
    O2
    将混合气体在氧气中点燃后收集
    D
    CO(CO2)
    氧化铜
    缓缓通过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再把药品放在左盘的纸上称量
    C
    测定溶液酸碱度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D
    区别碳酸氢铵和氯化铵
    直接扇闻气味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
    B
    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加水溶解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C
    鉴别羊毛和涤纶
    取样点燃,闻燃烧产物的气味
    D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Fe分别加入Cu (NO3)2和AgNO3溶液中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H4中混有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B
    分离MnO2和KC1两种固体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烘干
    C
    鉴别NH4Cl和NH4NO3两种固体
    取样,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方案)
    A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B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气体,用冷而干燥的烧杯分别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C
    稀释浓硫酸
    将水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
    检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编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除杂操作方法
    A
    CuO
    C(木炭)
    足量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aCl2溶液
    HCl
    过量CaCO3粉末
    过滤
    C
    CO2
    CO
    O2
    点燃
    D
    NaNO3溶液
    NaCl
    过量AgNO3溶液
    过滤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浓硫酸和浓盐酸
    打开瓶塞,观察现象
    B
    鉴别氧化铜和碳粉
    分别通入CO并加热,观察现象
    C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加入足量的锌粉,搅拌,过滤
    D
    除去KCl固体中少量MnO2
    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探究Mg、Al的活动性顺序
    取等量的Mg条Al粉与等量的酸反应,观察反应速率
    B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若变红,则变质
    C
    除去CO2中的HCl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D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可溶性杂质MgCl2、Na2SO4和CaCl2
    依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H2和CH4
    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B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
    C
    除去NaCl溶液中的杂质Na2SO4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D
    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钾固体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编号
    物质
    杂质(少量)
    选择的试剂
    除杂操作方法
    A
    硝酸钾
    氯化钠
    加水后制成热的饱和溶液
    降温结晶,过滤
    B

    植物油
    洗涤剂
    振荡、搅拌
    C
    铁粉
    碳粉
    足量的水
    搅拌、过滤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澄清石灰水
    洗气、干燥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稀释浓硫酸
    将水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不断搅拌
    B
    鉴别氯化铵固体和碳酸氢铵固体
    打开试剂瓶塞,直接闻气味
    C
    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D
    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用Fe、Cu、Ag和稀盐酸进行实验
    A
    CO2(HCl):通过NaOH溶液后用浓硫酸干燥
    B
    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MnO2(KC1):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KNO3溶液(KCl):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选项
    物质
    杂质
    方法
    A
    MnO2
    KNO3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CO2
    HCl
    通过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
    铁粉
    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D
    C
    CuO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去除铁粉中的碳粉
    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
    B
    鉴别O2与CO2
    观察气体颜色
    C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鉴别CO与H2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N2气体(O2气体)
    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CO2气体(CO气体)
    通入少量氧气,点燃
    C
    KCl溶液(K2SO4溶液)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D
    CaO固体(CaCO3固体)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无气体产生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羊毛纤维和蚕丝
    灼烧后闻气味
    B
    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少量Fe2O3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NH4C1和(NH4)2SO4固体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
    CO2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
    B
    Na2C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固体
    MgCl2
    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蒸发
    参考答案
    1.C
    【分析】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气不能,符合除杂要求,正确;
    B、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能,过滤可以得到铜,符合除杂要求,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时,一氧化碳不能点燃,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D、铁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过滤可将铜和铁除去,正确。
    故选C。
    2.D
    【详解】A、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去除了氯化氢气体引入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碳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被提纯物减少,不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引入杂质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D、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加入适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纯净硫酸亚铁,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D
    【详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该气体的集气瓶中,即使熄灭,也不能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这是因为氮气、稀有气体也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D、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氯化铵不能,直接扇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碳酸氢铵,无明显气味的是氯化铵,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故选: D。
    5.D
    【详解】A、鉴别硬水和软水可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能达到实验目的;
    B、NH4NO3和NaOH固体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加水溶解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另一种是涤纶,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将Fe片分别加入Cu(NO3)2和AgNO3溶液中,分别有红色、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银活泼,但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泼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6.D
    【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烧杯内壁都出现水珠,不能区分两种物质,故该实验设计不合理;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水溶解,由于未过滤,因此蒸发、结晶、烘干后无法分离MnO2和KCl两种固体,故该实验设计不合理;
    C、NH4Cl和NH4NO3都能与熟石灰反应释放出氨气,因此无法鉴别,故该实验设计不合理;
    D、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中,铜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证明活动性铜大于银,铜不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证明铜活动性弱于铁,由此证明活动性:铁>铜>银,故该实验设计合理。
    故选D。
    7.A
    【详解】A、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食盐),可以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泥沙,故选项A正确;
    B、氢气和甲烷燃烧均生成水,点燃,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选项B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选项C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应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A、加入足量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木炭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木炭,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除去多余的碳酸钙,可得氯化钙溶液,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且带新杂质氧气,不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硝酸银,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A、鉴别浓硫酸和浓盐酸,打开瓶塞,浓硫酸无现象,浓盐酸瓶口出现白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A选项正确;
    B、鉴别氧化铜和碳粉,分别通入CO并加热,碳粉不和一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铜被还原为铜,黑色粉末逐渐变红,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选项正确;
    C、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少量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锌粉,金属活动性锌>铁>铜,锌会先与硫酸铜反应,后与硫酸亚铁反应,硫酸亚铁被反应掉,无法达到除杂目的,C选项错误;
    D、除去固体中少量,加入适量水氯化钾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过滤除去二氧化锰,将滤液蒸发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钾晶体,D选项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A、探究Mg、Al的活动性顺序,取等量的Mg条和Al粉与等量的酸反应,观察反应速率,金属的状态不一样不能通过观察对比反应速率,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钠变质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反应,不仅能除去杂质,也能除去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1.D
    【详解】A、由于H2和CH4都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所以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都能看见有水雾出现,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B、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可与稀硫酸反应而除去,但是长时间浸泡,也会导致铁与稀硫酸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硫酸钠溶液可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虽然除去了硫酸钠,但又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中加入熟石灰,研磨,可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硫酸钾与熟石灰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2.A
    【详解】A、 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采取的方法正确;
    B、加入洗涤剂,振荡、搅拌,洗涤剂起乳化作用,植物油会被较均匀的分散到到水中,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采取的方法错误;
    C、加入足量的水,铁粉和碳粉均不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碳粉,故采取的方法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13.B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该方案不合理;
    B、碳酸氢铵不稳定,易分解为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则有刺激性气味,该方案合理;
    C、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氯化氢均能反应,则将主要物质也除去,该方案不合理;
    D、铁能与稀盐酸反应,铜、银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则只能说明铁最活泼,但不能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该方案不合理。
    故选B。
    14.A
    【详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铜能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且不与N2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正确;D、KCl与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故选A。
    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是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5.D
    【详解】A、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硝酸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分离出固体洗涤烘干得到二氧化锰,错误;
    B、氢氧化钠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错误;
    C、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想保留的物质反应了,错误;
    D、碳不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分离出固体碳、洗涤、干燥,得到碳,正确;
    故选D。
    16.C
    【详解】A、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铁粉和碳粉均与氧气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选项错误;
    B、O2与CO2均为无色气体,不能通过观察气体颜色鉴别两种气体,选项错误;
    C、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选项正确;
    D、CO与H2均可燃,点燃CO与H2,生成的火焰颜色为蓝色、淡蓝色,不易区分,不能鉴别,选项错误。
    故选C。
    17.A
    【详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一氧化碳不能在氧气中燃烧,且会引入新的杂质气体氧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K2SO4溶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过量的氯化钡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氧化钙和碳酸钙均能和稀盐酸反应,不仅除去杂质,而且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故选A。
    18.B
    【详解】A、羊毛纤维和蚕丝均含有蛋白质,灼烧后均有烧焦羽毛味,不能鉴别,错误;
    B、加入足量稀盐酸和氧化铁充分反应,木炭不反应,过滤分离出固体木炭,洗涤,干燥,正确;
    C、氯化铵和硫酸铵均含有铵根离子,加入熟石灰,研磨,均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不能鉴别,错误;
    D、氯化氢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杂质,错误。
    故选B。
    19.C
    【详解】A、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过滤,除去碳酸钡、硫酸钡,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过滤,除去氢氧化镁,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相关试卷

    专题36 实验方案(除杂)-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36 实验方案(除杂)-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方案,实验目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4 实验仪器、实验现象-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34 实验仪器、实验现象-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仪器,实验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4 化学式-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14 化学式-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