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项脊轩志精品ppt课件
展开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明·黄宗羲
凡优秀的文章,很多都是能够通过一个小小的、平常的事物,寄托尤为真挚的情感,或者更加深刻的思想。今天我们要读到的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其中的典范。项脊轩,其实就是作者归有光曾经的一间小小的书屋。可作者却在这篇文章中叙写了其中的种种人事,寄托了丰富而真挚的感情,带给了读者巨大的震撼。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项脊轩志》。
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9岁能文;35岁中举,八试不第;迁嘉定,收徒讲学;花甲及第,授长兴县令,后任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归有光1506——1571
主要成就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桐城派的姚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近代林纾更尊他为“五百年来归震川一人而已”。
书斋名,是作者家中一丈见方的斗室。
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 “物” “志”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
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
生字词项脊轩: 渗漉: 修葺:垣墙: 栏楯: 偃仰:万籁: 迨: 异爨:老妪: 婢: 先妣:呱呱: 阖门: 象笏:扃牖: 长号: 枇杷: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明线——项脊轩的变迁;暗线——作者的悲喜之情。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寻常家庭的发生的人事变迁,又引发了居住在此的归有光怎样复杂的感情,请找出原文的相关语句?
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清·梅曾亮
文章写了什么(物 事 人 情)?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古今异义)今义:寺院的住持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是一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灰尘与泥土(常从屋顶上)渗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倾注;每次移动桌子,环视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了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
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它不再从上面漏雨。在屋前新开四扇窗户,围着庭院筑起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院我又混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端坐着,自然界的各种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却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使(之)不(从)上面漏雨
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优美舒缓,美丽可爱。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修葺前的状貌:狭小、破旧、昏暗修葺后:幽雅、不漏、明亮
1.修葺前后项脊轩有何不同?2.第一次修缮后,作者在描写项脊轩的文字中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
可是我在这里居住,有很多值得喜悦的事,也有很多值得悲伤的事。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在这以前,庭院南北贯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在室内外设置了很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院中开始修筑了篱笆,不久就又修筑了围墙,总共变动了两次。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这位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哺养了两代人,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过一次,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你母亲(曾经)在这儿站着。”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么?’我从门板外回答她。”老婆婆的话没有说完,我感动得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位于动词前,助词,不译
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来看望我,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影子。怎么一整天默默地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呢?”等到离去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读书长期以来没有取得成效,这孩子的成功,就可以期待/等待了呀!”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tiá]年;始龀(chèn)------七八岁小童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jī]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 知命之年、艾服之年、 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 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mà dié)之年; 90岁------鲐[tái ]背之年; 100岁------期颐。
不一会儿,又拿了一个象笏到轩里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它去朝见皇帝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到它!”回忆旧日的这些事,好像在昨天刚发生,真令人长声悲号不能控制自己啊!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泛指 “看”,有“回忆”的意思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能控制自己”
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凭着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保护的缘故吧。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位于时间词之后,音节助词,不译
我已经写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及一些历史故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那以后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那以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闲极无聊之际,才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它的格局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回到轩中居住。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院前有一棵枇杷树,它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种下的,如今已经高高地耸立着,(枝叶繁盛)像一把撑开着的巨伞一样了。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日影反照 室始洞然
杂植兰桂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这一节的景色描写极富诗情画意,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渲染项脊轩的清幽境界?
兰竹相映,月白风清,桂影斑驳,小鸟时鸣;
表现了作者的幽静、恬适、甘于清贫自守的情操;也抒写了作者对百年老屋的特殊感情。
——家庭败落,诸父异爨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回忆母亲,物存人亡
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回忆祖母,辜负重望
大母过余曰……持一象笏至……
——闭门苦读,历尽劫难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1.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怜爱 期望
——凭几学书 归宁妹语
2.善于利用白描,细节描写。
例:1.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2.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喃喃自语,忧虑中充满殷切希望。3.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情意真诚,嘱咐庄重。三个细节,三个层次,依次如实道来,不饰雕琢,但感人至深,读之欲泪。
3.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
例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 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例1: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文中“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一句,含蓄表明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
日过午已昏始为篱,已为墙
日过午已昏大母过余从轩前过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其制稍异于前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先妣抚之甚厚
某所,而母立于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所”与“手植”组成名词性短语,(是)……的。
始为篱已为墙南北为一相为应答轩东故尝为厨余既为此志
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吾妻死之年抚之甚厚三五之夜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某所,而母立于兹客逾庖而宴
表转折,可译为:但是。
通“尔”,人称代词“你(的)”。
①雨泽下注②使不上漏③前辟四窗④垣墙周庭⑤乳二世⑥执此以朝⑦内外多置小门墙⑧东犬西吠⑨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方位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方位名词作状语,从前面。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面。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项脊轩志试讲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项脊轩志试讲课ppt课件</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相关背景,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情感两种,延伸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第七单元*项脊轩志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a href="/yw/tb_c403721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七单元*项脊轩志优质ppt课件</a>,共36页。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项脊轩志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项脊轩志图文ppt课件</a>,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文人书斋知多少,睁大眼找文眼,怀念亡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