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积累(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诲(huǐ) 禁锢(gù) 嫉(jí) 妒 锐不可当(dāng)
B.要塞(sài) 不逊(xùn) 琐(suǒ)屑 骤(zhòu)雨猝至
C.翘(qiá)首 摇曳(yè) 雕镂(lòu) 恹恹(yǎn)欲睡
D.狼藉(jí) 推崇(chóng) 诘(jié)责 潜滋暗长(qiǎ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城郭 踌躇 交头接耳 秉息敛声
B.连结 俯仰生姿 油光可鉴 蜜匝匝
C.懒洋洋 沉甸甸 诚惶诚恐 自出新裁
D.隧道 暖融融 旁逸斜出 惨绝人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方法策略,增强发展新动力。
B.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人的一生都是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
C.远处突然传来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们打着手势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D.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它们都是大自然惟妙惟肖的艺术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古人把山的北面、水的南岸叫作“阴”,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如“阴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河阳”指黄河北岸。
B.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C.《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齐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本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7.《昆虫记》被誉为“ ”,作者是 (国籍)的 。
二、古诗文阅读(共43分)
(一)(8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8.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表现手法和感情表达上品味这个字。
9.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二)(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三章》
【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襄阳记〉》
【注释】①传:《左传》。②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③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④诱:教导。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天下之所顺。 以: (2)亲戚畔之 畔:
(3)委而去之 委: (4)在和不在众 和:
1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
12.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和”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从 、 、 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
13.经典诗文默写。
(1)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2)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3)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5)在杜甫《春望》中,春花、鸟鸣竟会引发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 , 。”
(6)杜甫在《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绵不断,渴盼亲人音讯的句子是: , 。
(7)陶渊明《饮酒》一诗中的 , 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了诗人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
(8)孟子提出的“ , ,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品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 (17分)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4.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第②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5.“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苏州园林中的池沼是怎样与“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的?
16.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7.“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一句中,加点词语“有些”能否去掉,为什么?
(二)(19分)
阅读《冰窗花》一文,完成小题。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 恬美与温馨。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 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 ,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的牵念和期望。
【注释】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以“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引起下文。
C.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第④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
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19.请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
20.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21.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与解析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教诲(huǐ)——huì;
C.恹恹(yǎn)欲睡——yān;
D.潜滋暗长(qiǎn)——qián;
故选B。
2.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秉息敛声——屏息敛声;
B.蜜匝匝——密匝匝;
C.自出新裁——自出心裁;
故选D。
3.A
【详解】A.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成语使用恰当;
B.抑扬顿挫,意思是指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不能形容人的一生,错误;
C.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不能形容声音大,错误;
D.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不能形容自然界中的事物,错误;
故选A。
4.A
【详解】B.语序不当,改为“观察、分析、解决”。
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在……的过程中”,即句子改为:阅读文学名著,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在“提升”前加上“能否”。
故选A。
5.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D.“是……还是”是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D。
6.C
【详解】C.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故选C。
7. 昆虫的史诗 法国 法布尔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识记。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8.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 9.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解析】8.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山光物态弄春晖”: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弄:玩弄。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运用了拟人修辞。“弄”把山中静止的景物都写活了,好似万物都在春光中摆弄自己,展现自己,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诗人没有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没有具体写景物,所以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尽情想象万物是如何争奇斗艳的,流露出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也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10. 凭借 同“叛”,背叛 放弃 人心归一,上下团结 11.(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2)所以圣人保持和谐,以面对生存和死亡的问题。 12. 天地 君臣 九族
【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以:凭借。
(2)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3)句意: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委:放弃。
(4)句意:打胜仗在于团结一致对敌,而不在于人多。和:人心归一、上下团结。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以:凭借。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疆,边疆。界,界限。
(2)是以:因此,所以。守和:保持和谐。以:用来。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根据乙文中“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可知乙文从“天地”“君臣”“九族”三个方面阐释了“和”的重要性。
【点睛】参考译文:
【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乙】《左传》说打胜仗在于团结一致对敌,而不在于人多。这就是说天地和顺则万物滋生,君臣和洽则国家太平,九族和睦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所以圣人保持和谐,以面对生存和死亡的问题。我,楚国的小人物,但早年没有了父母,被二兄所教导护养,使其性情品行不会随着禄利而堕落。现在不过是贫而已;贫不是人的灾祸,只有和谐是宝贵的,你应该在这方面去努力!
13. 白云千载空悠悠 学诗谩有惊人句 黑云压城城欲摧 似曾相识燕归来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载、悠、谩、摧、燕、溅、烽、抵、富贵、淫、贱、威武。
14.总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②段的说明对象:假山、池沼。 15.①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②池沼或河道的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③池沼里养着金鱼、鲤鱼和荷花、睡莲,构成“鱼戏莲叶间”的景象。(答出两点即可) 16.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的优美景象比作完美的图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点,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明力度。 17.不能去掉,“有些”是一些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突出说明了一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但不是全部;如果去掉,就变成全部了,与原意不符,“有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分析】14.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及特征的把握。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可从文中筛选出原句作答,或是根据作者的介绍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提示我们,下文内容就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从第②段中“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等句子可知,本段的说明对象是假山、池沼。
1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找到答案区域并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即可。阅读文段可知,应该在第②段的后半部分,即“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后提取信息。根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即可提炼出答案,注意分条概括。
16.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用。从“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以判断出,画线句子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点,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便于理解说明内容。
17.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后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有些”意思是“有一部分”,指的不是全部,说明不是所有的苏州都“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去掉了意思就过于绝对了,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18.DE 19.葳蕤如春;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棱角分明,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消融过程美妙而悄然无声。 20.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 21.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甜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
【解析】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D.第④段“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达了作者对冰窗花的喜爱和对故园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之情,本项“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有误;
E.根据第①段“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第⑤段“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的牵念和期望”可知,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故园的甜美温馨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之情,本项“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有误;
故选DE。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③段“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如春”可知,冰窗花具有葳蕤如春的特点;根据第③段“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可知,冰窗花具有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的特点;
根据第③段“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可知,冰窗花具有灵动而又精美的特点;
根据第③段“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可知,冰窗花消融的过程美妙而悄然无声。
2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把“远山近水”比成“婴孩”,把“村庄”比喻成“臂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风安静地睡去”赋予风人的动作“睡”,“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赋予远山近水人的动作“安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联系第②段“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可知,划线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野村庄恬静安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
21.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结尾处“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照应了文章开头“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深深的牵挂和思恋”又结束了全文。
内容上:联系第①段“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第④段“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可知,冰窗花陪伴了作者,带给了作者喜悦与乐趣,结尾“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深深的牵挂和思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甜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