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
展开2023.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
4.保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5.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琐屑(xiè) 气势磅礴(bó) 惟妙惟肖(xiā)
B.俯瞰(kàn) 磨肩接踵(zhǒng) 气宇轩昂(xuān)
C.曼延(màn) 倔强挺立(jiàng) 推崇备至(chóng)
D.遒劲(qiú) 旁逸斜出(yì) 踌躇满志(ch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场编钟古乐和西洋乐的混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吸引游客驻足。
C.正是刘阳数十年如一日对航天技艺的打磨,不折不挠,才造就了她中国“航天英雄”的光荣称号。
D.夺冠的那一瞬,运动员眼泛泪花,激动得不能自已,场边的观众用欢呼声回应这位新晋世界冠军。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大厅内的灯光突然暗了下来,生日歌响了起来:“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B.月亮,寄托着“月是故乡明”的人间情怀,也折射出“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世事变化。
C.青少年睡眠问题愈发突出,我们不禁要问:是学业压力太大了?还是电子设备滥用成灾?
D.《礼记·学而》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宇宙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B.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创新与变革。
C.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
D.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写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一篇散文力作。茅盾,原名沈德鸿,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汪曾祺《昆明的雨》一文,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开来,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贯穿全文。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两小儿辩日》《穿井得一人》也出自《列子》。
D.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起到了提示层次和角度的作用。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天的设计者更加关注当下受众的审美需求。
②不少历经时间淘洗、使用价值和审美风格得到广泛认可的老字号,如今再立潮头。
③他们运用数字化设计、消费者共创等新技术新手段,在符号、色彩、外观、功能上进行更精心的设计。
④国潮产品离不开“贴着生活走”的设计理念。
⑤人们惊喜地发现,日用产品原来可以这么美。
A.⑤④②③①B.⑤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①③⑤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默写填空。
(1)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3)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4)芳草长堤, 。(欧阳修《采桑子》)
(5)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6)杜甫《春望》一诗中,表现在战乱频发的时局,亲人的消息特别珍贵的诗句是: , 。
(7)因一字而境界全出,陶渊明《饮酒(其五)》“ , ”中,“见”字就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
8.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B.第一句中的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C.第三、四句分别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D.最后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9.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题目。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大夫①日:“文学言:‘天下不平庶国不宁明玉之忧也。’故王者之于天下,犹一室之中②也,有一人不得其所,则谓之不乐。故民流溺③而弗救,非惠君也。国家有难而不忧,非忠臣也。夫守节死难者,人臣之职也;衣食饥寒者,慈父之道也。今子弟远劳于外,人主为之夙夜不宁,群臣尽力毕议④,册⑤滋国用。故少府丞令请建酒榷⑥,以赡边,给战士,拯民于难也。内省衣食以恤在外者,犹未足,今又欲罢诸用,减奉边之用,未可为慈父贤兄也。”
(选自《盐铁论》,有删改)
【注释】①大夫:指西汉时期大臣桑弘羊。②中:正。指正主。③流溺:受水淹,此喻处于困境。④毕议:大家都来出谋划策。⑤册:同“策”,计策,计谋。⑥酒榷:古代政府所行的酒类专卖制度。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天 下 不 平 庶 国 不 宁 明 玉 之 忧 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慈父之道也 ④给战士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残年余力 以赡边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告知于帝
C.人主为之夙夜不宁 已而之细柳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国家有难而不忧
(4)细读两文段中,品析文中的关键语句,完成下面表格。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的“超级工程”
邱俊霖
①作为宋元时期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宋代的泉州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毫不示弱,有着“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称的现存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便坐落在泉州,它就是安平桥。
②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海镇西畔,是横跨安海镇和南安县水头镇之间海面的一座古代石桥。在安平桥落成之前,晋江、南安两岸的百姓只能坐船渡海,危险指数相当高。加上南宋时期,泉州地区的海洋贸易发展迅速,修建一座跨海大桥满足贸易需求也十分有必要。
③在古代,修建跨海大桥可不容易,在安平桥修建之前,泉州当地已经成功修建了历史上的第一座跨海大桥——洛阳桥。虽然都是跨海大桥,但洛阳桥总长只有360丈,合约1200米(现存834米),而安平桥比洛阳桥整整长了一倍有余,而且安平桥所在水域更加宽阔,水文条件更加复杂,很多地方泥沙堆积,纯粹以石头堆砌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部分泥沙堆积处的石块投进去了还容易下陷,根本难以形成合力。由于工程量大,加上遇到了技术瓶颈,安平桥的修建一度中断,直到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人们才找到了解决桥基建设难题的办法,即“睡木沉基”。
④所谓“睡木沉基”,就是在落潮的时候,将需要建桥墩的区域进行平整,然后用两层以上纵横交叉编成的木筏固定在筑墩处,再在木筏上垒筑墩石,随着墩石逐层增高,分量也不断加重,木筏自然渐渐沉陷到了泥沙中,并一直下陷到承重层,这样就保证了桥墩的稳固。在部分水域,人们还打下了木桩,避免外围的睡木移位,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作用。
⑤“睡木沉基”法是当时首创,简便实用,而且省工省料。至于桥墩,安平桥采用了洛阳桥使用过的船型墩,但安平桥的桥墩又有三种形式:在水流较缓的水域使用方形墩。在水流湍急的水域使用双尖船型墩,用以分流削弱水流对桥墩的冲击。部分水域则根据水流流向使用单尖船型墩。安平桥的修建汲取了洛阳桥的技术成果却又不照搬其经验,体现了古人的工匠精神和非凡智慧。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安平桥全线贯通,投入使用。
⑥安平桥修建历时14年,可谓旷日持久。据记载,建成后的安平桥长811丈,合约2700米长(现存2070米),桥墩360余座,桥面宽3至3.8米,皆由4至7根花岗岩石条铺成。由于安平桥的长度五里有余(五里约合2500米),因此在古代也被称为五里桥。在建成之日,它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⑦从这些技术参数就能感受到,在宋代修建这样的跨海大桥其工程量之浩大,完全称得上是宋代的“超级工程”。据史料记载,由于安平桥太长了,当年修建完成之后,桥上还特意修了五座亭子,以供行人歇脚。安平桥造福了一方百姓,自大桥落成之后,无论是旅行还是往来做生意,都能够畅行无阻了。
⑧在安平桥中界桥段处有一处憩亭,名叫“水心亭”,现称泗洲亭,俗名中亭。亭侧有一座寺庙,庙的门柱上刻有一副对联:“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因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荣誉称号,安平桥也成了人们公认的世界中古时代最长的跨海渠式石桥。
⑨安平桥建成后经历了多次翻修,桥上原有的许多建筑都损毁了,但桥梁的主体结构却未曾动摇过,建桥时人们发明和采用的那些科技使得安平桥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比如,明朝的万历三十二年(1604),泉州地区曾经遭遇过八级地震,但安平桥却安然无恙。
⑩安平桥的“天下无桥长此桥”记录在国内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直到1905年,平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桥长3015米)建成通车,安平桥的长度记录才被正式打破。
⑪如今,走过了近千年风雨的安平桥在以不一样的角色诉说着历史故事。中国是桥文化的故乡,从宋代的洛阳桥、安平桥到如今的杭州湾大桥和港珠澳大桥,一座座“超级工程”令人骄傲与自豪。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是无穷的,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选自《北京日报》2022年2月28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宋代的‘超级工程’”指的是宋代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安平桥。
B.“睡木沉基”法解决了安平桥桥基建设的难题,简便实用,省工省料。
C.第⑥段中加点词“最长”限定了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D.安平桥建成后造福了百姓,它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工匠精神和非凡智慧。
11.阅读选文,说说修建安平桥时遇到了哪些难题?请简要概括。
1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1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选文及郭沫若赞美安平桥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链接材料】
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①踪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郭沫若
【注释】①郑藩旧邸:指郑成功的旧居。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鼾歌
从维熙
①母亲的鼾歌,对于儿子来说,仍然是一支催眠曲。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鼾声也是生活的“晴雨表”。
②我四岁丧父,母亲带着年幼的我,开始了女人最不幸的生活。我没有看见过她的眼泪。却听到过她在我耳畔哼唱的摇篮曲。那时,外面的风正摇晃着冀东平原上的小屋,树梢像童话中的怪老人,发出尖锐而又凄厉的声响,我却在母亲古老的童谣中闭上了眼睛,到童年的梦境中去遨游。
③我十几岁时到北京求学。为了交付学费,母亲远离家乡到我学校附近的一家富户当保姆。当我坐在课堂里学习的时候,我的母亲,正汗流浃背地洗着一件件脏衣裳。母亲做梦也想不到,她用汗水供养的儿子,因为在代数课上常常偷看小说,而成为寥寥几个留级学生中的一个。
④她没有为此垂泪,也没有过多地责备我,一如既往地洗衣、做饭、刷碗、扫地……独自一人,支撑着苦难的重压,在命运的匆匆小路上,默默地走着她无尽的长途。常常是我还在昏暗的灯光下看小说,她就睡着了。清楚记得,那时的母亲,从不打鼾。那一年,因为生活的变故,我寄住在通县的叔叔家,母亲只能独自返回故里了。
⑤十六岁的我,在一个飘着零星小雪的冬晨,送她到十字街头。她用手抚去飘落在我头上的雪花:“你要好好用功,像你爸爸那样。”“嗯。”听着母亲的嘱咐,我默默地垂下头来。
⑥她用手掌抹去我脸上的泪痕,又系上我的棉袄领扣,叮咛我说:“逢年过节,回村里看看妈就行了。妈相信,没有涉不过去的河。”
⑦在这离别的瞬间,我第一次感到母亲的可贵,第一次意识到她的重量。从这天起,我开始发奋地读书,如饥似渴地学习。1950年秋天,我到北京师范学校报到后,马上给她寄了一封信。第一个寒假,我就迫不及待地回故乡去探望母亲。
⑧夜深人静时,我和分别两年多的母亲躺在热炕上,说着母子连心的话儿:“妈妈,我让您受苦了。”
⑨母亲则笑道:“没有又留级吧?”显然,我那年留级的事情,给她心灵上留下了伤疤。
⑩“不但没留级,我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了呢。”我拿出刊登我处女作的报纸,递给她。她小心地接过来,把油灯挑得亮了一些,从炕上半翘起身子,激动而神往地凝视着那密密麻麻的铅字。
⑪“妈妈,您把报纸拿倒了。”
⑫她也笑了。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欣慰的微笑。从心底漾起的笑容,浮上了嘴角眉梢。
⑬她是带着微笑睡去的。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却充满了( )之感。在静夜里,听见她轻轻的鼾声,我无声地哭了……
⑭我毕业后到北京日报社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把母亲接进北京。她几乎夜夜都发出微微的鼾声。久而久之,我也养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条件反射,似乎只有听到母亲的鼾声,我才能睡得更踏实,连梦境也仿佛随着她的鼾歌,变得更为绚丽。
⑮可惜,此后多年,我再难以听到母亲的鼾声了。当时,我和妻子被迫踏上了风雪凄迷的漫漫驿路,家里只剩下她和我那个刚出生的儿子。她的苦难重新开始,像孑然一身抚养我时一样,抚养着她的孙子。
⑯我偶然得以回来探亲,和母亲、儿子躺在那张吱呀作响的旧床板上。夜间醒来,常常发觉,母亲在睁着眼睛望着我。
⑰“妈妈,您怎么还没睡?”
⑱“我都睡了一觉了。”她总是千篇一律地回答。
⑲当我再次醒来,在月光下扭头打量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庞时,她还在睁着酸涩的眼睛。我心里清楚,在我背向她的时候,她那双枯干无神的眼睛,一定在凝视儿子黑发中间钻出来的白发,一根、两根……
⑳我的确无法计数,一个历经苦难的普通中国女性,她躯体内究竟蕴藏着多少力量。我没有看过她的眼泪,却听到过她在我耳畔哼唱的摇篮曲……
14.阅读文章第②-⑮段,根据提示,补全下面表格。
15.请在文章第⑬段画线句中的括号内,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却充满了( )之感。
16.结合上下文,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说说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1)她用手掌抹去我脸上的泪痕,又系上我的棉袄领扣,叮咛我说:“逢年过节,回村里看看妈就行了。妈相信,没有涉不过去的河。”(从描写方法角度)
(2)在这离别的瞬间,我第一次感到母亲的可贵,第一次意识到她的重量。(加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17.文中两次出现“我没有看过她的眼泪,却听到过她在我耳畔哼唱的摇篮曲”,这样写有何用意?请具体分析。
四、名著阅读(共10分)
18.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甲】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悄悄转动。……蝗虫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善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却偏偏傻乎乎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乙】我放眼四周,只见一片废墟,唯有一堵断壁残垣危立其间。它就是我对科学真理的热爱与执着追求的真实写照。啊,我心灵手巧的膜翅目昆虫们,我的这份热爱能否让我有资格给你们的故事追加一些描述呀?我既然心存这份担忧,为何又把你们抛弃了这么长时间呢?有一些朋友已经因此而责备我了。啊,请你们去告诉他们,告诉那些既是你们的也是我的朋友:告诉他们我并不是因为懒惰和健忘才抛弃了你们的,告诉他们我一直惦记着你们,告诉他们我始终深信节腹泥蜂的秘密洞穴中还有许多尚待我们去探索的有趣的秘密,告诉他们飞蝗泥蜂的猎食活动还会向我们提供许多有趣的故事。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法国的昆虫学家 。
(2)仿照示例,结合原著内容,为语段【甲】中的“螳螂”拟写一个恰当的绰号并简述理由。
示例:萤火虫 绰号:麻醉专家
理由:萤火虫对蜗牛施行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
(3)阅读科普作品要关注艺术趣味,体会科学精神。鲁迅先生认为它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对“有趣”和“有益”的理解。
五、写作(共60分)
19.题目:节日的味道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与解析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惟妙惟肖(xiā)——xià;
B.磨肩接踵——摩肩接踵;
C.曼延——蔓延;
故选D。
2.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振聋发聩: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本句子要表达编钟演奏的美妙,使用对象有误;
B.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本句子表达狮子们的形态不同,使用正确;
C.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本句子要表达刘阳等人的不屈服精神,使用正确;
D.不能自已: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本句子表达运动夺冠的激动心情,使用正确;
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
C.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中间的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A.有误,语序不当,应将“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改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C.有误,搭配不当,可将“改动”改为“提高”;
D.有误,句式杂糅,应删掉“的原因”;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有误,《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
故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
读这几句话可知,说明的中心是“国潮产品”的设计理念,故句④为第一个句;句②说明“贴着生活走”这种理念的功效,故为第二句;句①说明今天的设计理念与过去的不同,故为第三句;句③式对句①的解释,故为第四句;句⑤总结上文,说明国潮产品设计让日用品富有美感,故为结尾句。故正确排序为:④②①③⑤。
故选D。
7. 折戟沉沙铁未销 似曾相识燕归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隐隐笙歌处处随 惊起一滩鸥鹭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戟、销、似、鹏、笙、鸥、鹭、烽、抵、篱、悠”等字词容易写错。
8.C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赏析。
C.有误,第三、四句分别从听觉、视觉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句中“嗅觉”表述错误;
故选C。
9.(1)天下不平/庶国不宁/明玉之忧也
(2) 了解,明白 同“弼”,辅佐 道义 供给,供应
(3)D
(4)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②祸患使人(国家)生存,安逸享乐使人(国家)灭亡。③做君主和臣子要有忧国忧民、济世救民的情怀。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天下不平庶国不宁明玉之忧也”分析,“天下不平”“庶国不宁”句式结构一致,都是主谓短语,故在“平”后断句,“宁”后断句;再结合句意“天下不太平,各诸侯国不安宁,这明君所忧虑的”可断句为:天下不平/庶国不宁/明玉之忧也。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1)句意: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明白(了解)。喻:了解,明白;
(2)句意:在国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3)句意:这是慈父的道义。道:道义;
(4)句意:以供给边用、犒劳将士。给:供给,供应。
(3)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意义与用法。
A.介词,凭借/介词,用来;
B.介词,在/介词,向;
C.代词,代指国事/动词,到;
D.都是表并列的连词,无意义,可不译;
故选D。
(4)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可知,句子的意思是(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故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关键语句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强调了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
结合【乙】文关键语句“故民流溺而弗救,非惠君也。国家有难而不忧,非忠臣也”可知,句子的意思是所以人民处于困境而不去解救,不是仁君(所为)。国家有难而不忧,不是忠臣(所为),强调了做君主和臣子要有忧国忧民、济世救民的情怀。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可以知道,忧虑患害使人发展,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乙】桑弘羊说:“你们文学说:‘天下不太平,各诸侯国不安宁,这明君所忧虑的。’所以君主之于天下,就像一家之长一样,有一个得不到安置,心里就感到很不安。人民处于困境而不去解救,不是仁君(所为)。国家有难而不忧,不是忠臣(所为)。坚守节操,为国殉难,这是做臣子的职责;给挨饿受冻的人衣穿饭吃,这是慈父之道。今子弟远劳于外,人主为之夙夜不宁,群臣尽力讨论,以增加国家财用。因此少府(管理皇帝内库的部门)官员请求建立酒榷制度,以供给边用、犒劳将士、拯救灾难中的人民。为人父兄者,怎么能提议罢掉盐铁国营政策呢?内地节省吃穿以抚恤在外的将士,尚且不足,今天你们又想废除各项政策,减少供给边防的费用,太不像做慈父贤兄的样子了。”
10.C 11.水域宽阔,水文条件复杂,泥沙堆积严重。 12.①列数字,用“360丈”“合约1200米(现存834米)”这几个具体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洛阳桥的长度,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②作比较,把安平桥的长度和洛阳桥的长度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安平桥的长度更长,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13.本文侧重赞美安平桥的实用价值、建造工艺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链接材料】侧重赞美安平桥中蕴含的劳动人民的劳动精神。
【解析】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根据第⑥段中“在建成之日,它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可知,“最长”在这里表程度,说明安平桥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选项中“限定了范围”理解和分析有误。
故选C。
11.本题考查文章信息提取与的概括。
首先,通读全文可知,修建安平桥遇到的难题在文章第③段,根据第③段中“虽然都是跨海大桥,但洛阳桥总长只有360丈,合约1200米(现存834米),而安平桥比洛阳桥整整长了一倍有余,而且安平桥所在水域更加宽阔,水文条件更加复杂,很多地方泥沙堆积,纯粹以石头堆砌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部分泥沙堆积处的石块投进去了还容易下陷,根本难以形成合力。由于工程量大,加上遇到了技术瓶颈,安平桥的修建一度中断”等描述可知,安平桥水域宽阔、水文条件更加复杂、泥沙堆积严重,这些都是修建中遇到的难题。本题提取出关键信息,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答即可。
1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虽然都是跨海大桥,但洛阳桥总长只有360丈,合约1200米(现存834米),而安平桥比洛阳桥整整长了一倍有余”一句,据“360丈”“1200米”“834米”等数据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据,让说明更准确、具体。据“而安平桥比洛阳桥整整长了一倍有余”可知,作者拿洛阳桥和安平桥长度的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突出强调了安平桥的长度更长,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1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通读全文,可知本文可侧重于从实用功能介绍安平桥。如第②段“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海镇西畔,是横跨安海镇和南安县水头镇之间海面的一座古代石桥”介绍了安平桥的地理位置;据第⑥段“安平桥修建历时14年,可谓旷日持久。据记载,建成后的安平桥长811丈,合约2700米长(现存2070米),桥墩360余座,桥面宽3至3.8米,皆由4至7根花岗岩石条铺成”、第⑦段“从这些技术参数就能感受到,在宋代修建这样的跨海大桥其工程量之浩大,完全称得上是宋代的‘超级工程’”等描述可知,侧重赞美安平桥的实用价值、建造工艺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等;而【链接材料】“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更侧重赞美安平桥中蕴含的劳动人民的劳动精神。
14.A.母亲给人做保姆,“我”却因在课堂上看小说被留级B.不舍C.“我”寒假回家,向母亲分享“我”的作品D.踏实 15.示例:酸楚。“我”给母亲带来喜讯,看到了母亲欣慰的笑容,“我”的内心感到开心、激动,同时也因母亲的辛苦和自己之前的不懂事而感到心疼、愧疚和自责,种种复杂情绪交织在一起,故而感到酸楚。 16.(1)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与“我”分别时的不舍与牵挂,以及对“我”和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刻画出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特点。(2)“重量”既指母亲陪伴在“我”身边的那份厚重的爱,也指“我”一直未曾发现的那份无私奉献的温情。 17.这句话表现出母亲在生活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顽强与坚韧,以及当“我”荒废学业被留级时,母亲对“我”的宽容和无尽的爱;重复的表述使首尾呼应,让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
【解析】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1)根据题干提示“时间:少年读书时”,“‘我’的情感:羞愧”,找到文章第③段“我十几岁时到北京求学。为了交付学费,母亲远离家乡到我学校附近的一家富户当保姆。当我坐在课堂里学习的时候,我的母亲,正汗流浃背地洗着一件件脏衣服。母亲做梦也想不到,她用汗水供养的儿子,因为在代数课上常常偷看小说,而成为寥寥几个留级学生中的一个”可知,母亲为了给“我”交付学费到“我”学校附近的一家富户当保姆,而“我”却因为在课上偷看小说留级了。由此“我”和母亲的经历可概括为:母亲给人做保姆,“我”在课堂上看小说留级;
(2)根据题干提示“时间:少年读书时”,“‘我’与母亲的经历:母亲返回故里,‘我’寄住在叔叔家”,找到第⑥段“她用手掌抹去我脸上的泪痕,又系上我的棉袄领扣,叮咛我说:‘逢年过节,回村里看看妈就行了。妈相信,没有涉不过去的河。’”,第⑦段“在这离别的瞬间,我第一次感到母亲的可贵,第一次意识到她的重量”可知,“我”因要和母亲分开了而落泪,表现出“我”对母亲的不舍,由此可知“我”的情感是:不舍;
(3)根据题干提示“时间:少年读书时”,“‘我’的情感:酸楚”,找到文章第⑧到⑬段可知,“我”与母亲聊天,谈到“我”的学业,与母亲分享“我”的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看到母亲带着微笑睡去,“我”内心充满酸楚。由此“我”和母亲的经历可概括为:“我”寒假回家,向母亲分享“我”的作品;
(4)根据题干提示“时间:毕业工作后”,“‘我’与母亲的经历:接母亲进城,听着母亲的鼾声”,找到文章第⑭段“我毕业后到北京日报社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把母亲接进北京。她几乎夜夜都发出徵微的鼾声。久而久之,我也养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条件反射,似乎只有听到母亲的鼾声,我才能睡得更踏实,连梦境也仿佛随着她的鼾歌,变得更为绚丽”可知,毕业工作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将母亲接到北京,听着母亲的鼾声,“我”才能睡得更踏实。由此可知“我”的情感是:踏实。
15.本题考查揣摩文中人物心理、情感。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补充”“理由”和所给句子进行分析。作答本题,需要定位到文章相关段落,结合前后文内容理解其情感。
根据题干定位至第⑬段,由此细读前后文,结合⑩⑫段“她小心地接过来……激动而神往地凝视着那密密麻麻的铅字”“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欣慰的微笑”等可知,母亲看到“我”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非常高兴,“我”也因此感到开心;结合第⑧段“说着母子连心的话儿:‘妈妈,我让您受苦了’”,第⑬段“特别是在静夜里,听见她轻轻的鼾声,我无声地哭了”可知,“我”为之前留级的事感到自责,也为母亲的辛劳感到心疼,此时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非常矛盾和复杂。据此写出词语“酸楚”即可。
16.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1)句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结合“她用手掌抹去我脸上的泪痕,又系上我的棉袄领扣,叮咛我说:‘逢年过节,回村里看看妈就行了。妈相信,没有涉不过去的河’”分析,“她用手掌抹去我脸上的泪痕,又系上我的棉袄领扣叮咛我”运用的是动作描写;“‘逢年过节,回村里看看妈就行了,妈相信,没有涉不过去的河’”运用的是语言描写。联系第⑤段“在一个飘着零星小雪的冬晨,送她到十字街头……听着母亲的嘱附,我默默地垂下头来”可知,这一动作和语言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与“我”分别时的不舍与牵挂;再联系第⑦段“从这天起,我开始发奋地读书,如饥似渴地学习”可知,这一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也表现出对“我”和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妈相信,没有涉不过去的河”也刻画出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特点。
(2)句要求赏析加点词语的深刻含义,结合“在这离别的瞬间,我第一次感到母亲的可贵,第一次意识到她的重量”分析,加点词语“重量”的意思是有分量,结合第⑦段“在这离别的瞬间,我第一次感到母亲的可贵”可知,在这离别的瞬间,“我”第一次感受到母亲在“我”心里的地位如此重要;结合下文“从这天起,我开始发奋地读书,如饥似渴地学习。1950年秋天,我到北京师范学校报到后,马上给她寄了一封信。第一个寒假,我就迫不及待地回故乡去探望母亲”可知,“我”理解了母亲努力劳作供“我”上学的辛苦,而“我”上课竟还不务正业,可她也没有过多责备“我”,母亲是多么爱“我”啊。“我”知道了她孤身一人把“我”拉扯大的不易,意识到了母亲对“我”爱得深沉厚重。
17.本题考查理解句段。
“我没有看过她的眼泪,却听到过她在我耳畔哼唱的摇篮曲”这一句话第一次出现在第②段,联系上一句“我四岁丧父,母亲带着年幼的我,开始了女人最不幸的生活”可知,这表现出母亲在生活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顽强与坚韧;再联系第④段“她没有为此垂泪,也没有过多地责备我,一如既往地洗衣、做饭、刷碗、扫地……独自一人,支撑着苦难的重压,在命运的匆匆小路上,默默地走着她无尽的长途”可知,也表现出“我”荒废学业被留级时,母亲对“我”的宽容和无尽的爱。
“我没有看过她的眼泪,却听到过她在我耳畔哼唱的摇篮曲”这一句话第二次出现在第⑳段,联系第⑳段“我的确无法计数,一个历经苦难的普通中国女性,她躯体内究竞蕴藏着多少力量”可知,此句话语的重复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同时在结构上,与第②段构成首尾呼应。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8.(1) 《昆虫记》 法布尔
(2)绰号示例:刽子手理由:螳螂是肉食性动物,加上有两把大刀,它甚至敢捕捉比自己体型还大的动物。
(3)示例:甲段中,螳螂捕食时的描写,让我们知道了一些螳螂捕食的方法,也让我们获得了科普知识,感受到科学精神,这是“有益”的一面。同时,本段中还大量运用拟人手法,语言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惟妙惟肖地将螳螂捕食的动作描写得盎然生趣,这是“有趣”的一面,也凸显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对观察昆虫的痴迷。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从【甲】“蝗虫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善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却偏偏傻乎乎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乙】“它就是我对科学真理的热爱与执着追求的真实写照。啊,我心灵手巧的膜翅目昆虫们,我的这份热爱能否让我有资格给你们的故事追加一些描述呀?”可知,以上文段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
(2) 本题考查理解运用名著内容。
结合【甲】文“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悄悄转动”可知,螳螂善于伏击对手,据此可以给它拟写绰号为“埋伏杀手”。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要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句分析理解,简洁准确表述。鲁迅先生认为《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这是十分中肯的。对“有趣”或“有益”的理解,可结合所给片断进行分析。
示例1:片段一中螳螂“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悄悄转动”,作者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记录螳螂捕食蝗虫的过程,为读者展现了微小的昆虫世界中的一幕,富有画面感,十分有趣。
示例2:从片段二“我心灵手巧的膜翅目昆虫们”“为何又把你们抛弃了这么长时间呢”可知,法布尔把昆虫当作自己的朋友,关注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体现着敬畏生命的情怀,这对我们如何看待生命会有有益的启迪。
19.
参考范文:
节日的味道
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的中华传统,孕育了一个个富有历史内涵的节日。它们并非是无血无肉的、死板的。在我眼中,它是有“味道”的。
刚过罢的春节,非凡热闹。城内的烟火绵绵不绝,拉起了春节的超长序幕,喧嚣声中,人们觉得欢乐异常。可细品,夸大事实的热闹,实是与雅致有些不符。超凡的热闹,换来的是空气的污染,满地的纸屑,还有受伤的人,受损的房屋。在欢愉的同时,还有扑鼻而来的火药的味道。这也该是节日的味道吗?我并不认为烟火的味道,就是节日的“味道”。
年年的乡下过年,成了风吹不了,雨阻不不掉的传统,往日宁静的小山村,多了些令人心生愉悦的生机。穿过熟悉的小巷,到处是红色的对联。堆起的玉米垛子,预示了新年是丰年。走到家中,思索一阵。这是红火的味道。
没有过多的喧嚣,没有令人生厌的杂乱,这才是年最本质的地方。熟悉的人,熟悉的物,熟悉的老房子,心中感谢即将过去的一年,愿来年平安。亲手写的火红的对联,虽仍不脱稚气,却是一年的成果。等待的爷爷,火红的对联,我又想起从小到大与爷爷起贴对联的旧事。风如刀割,不一会几乎就冻得通红。爷爷的挺拔的背影,几乎全白的短发,谨慎的贴对联的动作,一如往年。只是,头发怎么更白了些小时候的事,我忘了许多。惟有历年贴对联的故事,始终存在内心深处。一经感发,又清晰起来。这大概是回忆的味道吧。
回乡下的几天前,我用尽理由,几次三番请求不回去。父亲的不允,我回了乡下才明白过来。所有的争执与不解都在那一刻烟消云散,昏暗的灯光下,桌子上满满的菜,煮饺子的奶奶,倒酒的爷爷.呆呆发愣的我受尽关爱。每个人的眼中耀眼的光彩,为这一年的一聚而发。我想,这是亲情的味道。
此次春节,留给我诸多味道。烟火的味道固然不喜,但小镇质朴的味道,还有那割舍不掉的回忆,深深地烙在我的“嗅觉”上。此番汇合,令我无法沉静,我还要细细“品尝”,细细“咀嚼”。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作文标题为“节日的味道”,首先要抓住关键词“节日”和“味道”。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味道”可以指氛围,也可以指情味,我们可以通过描写节日的氛围、食物、活动等,可以展现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同时还可以从情感的表达上入手:节日往往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例如春节的团圆、中秋的思乡等。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描写自己在节日中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友人的怀念等情感。还可以上升高度,表现社会的反思: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节日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探讨现代社会中节日的价值和意义。
二、选材构思:在选材构思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定节日:选择一个你熟悉或者感兴趣的节日,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确定节日后,可以进一步了解该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的写作做准备。2.描写节日氛围: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个角度,描写节日的氛围和环境。例如,节日的装饰、灯光、烟火等视觉元素,鞭炮声、锣鼓声等听觉元素,以及节日食品的香气和味道等。3. 叙述个人经历: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叙述自己在节日中的经历和感受。例如,与家人团聚的温馨、与朋友欢聚的快乐、参与节日活动的兴奋等。 4.抒发个人感慨: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和文化知识,抒发对节日的感慨和思考。例如,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对现代社会中节日意义的反思等。 在选材构思时,要注意围绕中心思想展开,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同时,要注意选取典型的材料和细节,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感人。
语段
关键语句
表现的主题
【甲】
①
②
【乙】
故民流溺而弗救,非惠君也。国家有难而不忧,非忠臣也。
③
时间
“我”与母亲的经历
“我”的情感
儿时
听着母亲的摇篮曲,在童年的梦境中遨游
充满安全感
少年读书时
A
羞愧
母亲返回故里,“我”寄住在叔叔家
B
“我”发奋学习,考上北京师范学校
喜悦
C
心疼、自责
毕业工作后
接母亲进城,听着母亲的鼾声入睡
D
“我”和妻子被迫离家,母亲独自抚养“我”的儿子
牵挂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4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情景默写,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默写填空, 阅读古诗文,回答各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