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加点汉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吩(fēn)咐 允诺(nuò) 抵御(yù) 任(rén)丘
B. 牺牲(shēn) 监(jiān) 珊(shān)瑚 玲珑(lóng)
C. 疲惫(bèi) 冤(yuān)枉 誊(tén)抄 寝(qǐn)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B.牺牲(shēn)——shēng;
C.誊(tén)抄——téng。
故选A。
2. 下列词语字形不是全对的一项是( )
A. 浇水 懒惰 群臣 安置
B. 叮嘱 祭祖 胎儿 辉磺
C. 燕窝 脊背 器械 岂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易错字。
B.辉磺——辉煌。
故选B。
3. 下列带点字的含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王师(军队)北定中原日
B. 风一更,雪一更,聒(刮)碎乡心梦不成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慧)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句意为: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聒:嘈杂、吵闹。
故选B。
4. 和词组“举世闻名——臭名远扬”类似的一项是( )
A. 兴高采烈——欢欣鼓舞B.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C. 呕心沥血——处心积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感情色彩。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褒义词。
臭名远扬:坏名声传得很远,贬义词。
A.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褒义词。
欢欣鼓舞:形容非常高兴振奋,褒义词。
B.足智多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褒义词。
神机妙算:神机:灵巧的心思达到神奇的程度。算:策划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形势发展,决定策略,褒义词。
C.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和精力,褒义词。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故选C。
5. 下列句子分别把书比喻成某种事物,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B.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C. 如果到高处取东西,书这个“垫脚石”是可以帮上忙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和知识的主要工具,书本一般指装订成册的、印刷有文字的纸张集合体。也是人类交融感情,传承知识,获取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类传播和记录知识的重要工具。
C.“垫脚石”指供步行时踏脚的石头。比喻被别人借以向上爬的人或事物,这里把“书”比作“垫脚石”不合适。
故选C。
6. 和例句最相似,把一个画面写具体了的一项是( )
例: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A.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河边有两三棵小枣树,枣树的倒影投到河面,风吹来,吹皱一河春水。
B.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它一会加速跑,跑到草坪边突然急刹;一会躺在草坪上打滚。
C. 清晨,天空中布满了阴云。清晨,天空中布满了乌云。刚开始天空还是透亮,阳光柔和地洒在屋顶上,地面上,小河的河面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例句在“树”的基础上展开描绘,加了些形容词把枝、叶、花的样子也写了出来,针对的事物只有桂树。
A.句子结合“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写了小河、小枣树、河面展开了描写,不只是一种事物。
B.句子结合“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写了小河在草坪上玩耍的画面,针对的是小狗本身的描写。
C.句子结合“清晨,天空中布满了阴云”写了阴云布满天空前,有阳光的画面。
故选B。
7. 下面属于细节描写的是( )
A.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B.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C.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A.“揉得皱皱的”和“皲裂”都是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的细节,属于细节描写。
B.通读句子,本句中没有关于“摇花乐”的详细描写,不属于细节描写。通过“想起了”可知,本句属于心理描写。
C.通读句子,本句中没有对具体事件或具体人物的详细描写,不属于细节描写。通过“我从心底里知道”可知本句是心理描写。
故选A。
8. 概括下列语句正确一项是( )
A.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概括:这块平原非常广阔,所以可以挖不计其数的地道。
B. 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就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概括:按下手电筒开关,就会出现一束光柱。
C.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概括: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概括能力。
A.从“不计其数”和“家家相连,村村相通”可以概括出地道样式众多,互相连通。
B.从“惊人”和“比流星体的速度快几千倍”以及后面的感叹号可以看出,光的速度比流星体还快。可以概括出光的速度比流星体还快。
C.从“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可以概括出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故选C。
9. 下面和例句在介绍事物的方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
例: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A.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B. 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一样。
C.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
例句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A.句子三个“少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句子把“呼啸而过的东西”和“火箭”对比;
C.句子把“松鼠”与“山鼠”作对比,用了对比的修辞。
故选A。
10. 下面用了列数字的方法介绍太阳的一句是( )
A. 太阳离我们很远,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多很多年。
B.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高到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C.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辨析。
A.“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多很多年。”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
B.“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的温度高。
C.“一亿五千万千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跟我们的距离。
故选C。
11. 和小伙伴讨论爸爸妈妈对一件事的作法,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B. 别人的发言如果和自己一致,就积极回应。不一致,就要当面驳斥。
C. 自己没有什么看法,对别人的看法也瞧不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B.“不一致,就要当面驳斥”说法不当,观点不一致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也提出自己的观点。本选项做法不合适。
C.题干中说讨论对一件事不同的看法,既然是讨论自然会有辩论,本选项中“自己没有什么看法,对别人的看法也瞧不上。”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故选A。
12. 下列诗句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外青山楼外楼,直把杭州作汴州。
B.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C. 七夕今宵看碧霄,穿尽红丝几万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的积累。
A.出自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应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C.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应为: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故选B。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3. 文章中抒发情感的方法有很多,借助具体事物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从题目的提示语来看,是要借赞美一种事物来赞美像这类事物一样的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物,我们把它们和我们身边一些具有优良品质的人联系起来,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做借物喻人或者借物抒情。
故本题正确。
14.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遇到不懂的词语就都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连词成句地读,不要回读。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可以先不管它,继续一口气往下读。题目表述错误。
15. 缩写故事的方法有摘录、删减、概括和改写。 (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缩写故事的方法。
缩写可以进行摘录和删减,判断哪些内容必须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还可以进行概括和改写。把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说法正确。
16.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这句话中的标点没有错误。 (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此外”是连词,和句子断开,用逗号;“还有许多小园”句子没说完用逗号;“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中“东”“西”“南”是并列关系词之间用顿号;“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句子说完用句号。
题干表述正确。
17.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静态描写的句子。 (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从其中“月落”和“乌啼”可以看出是动态描写。故说法错误。
18.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中的两个“鸟的天堂”意思不同。 (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结合句子可知,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作者傍晚看到的景象,是那个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作者清晨发现的真正的鸟的天堂,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鸟,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因此,两个“鸟的天堂”的意思并不相同,所以这句话是正确的。
阅读。
冀中的地道战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9. 用一个词概括这一段中的“冀中地道”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
20. 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要把这里的洞挖得特别坚固。
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明明是岔道,为什么用“洞”来给它命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关口”就是“孑口”。 _____
②“地道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从“也”字可以推想上一段一定也写过某个口子开在隐蔽的地方。 _____
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个词形容地势险峻,易攻难守 _____
【答案】19. 易守难攻
20. 把这里的洞挖得特别坚固是因为民兵要在里面拿着武器警戒。
21. 因为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像洞穴一样,容易进入但是不容易出去。
22. ①. × ②. √ ③. ×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通过“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可知冀中地道难以攻陷,通过“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可知,冀中地道容易守住,因此可以用“易守难攻”来概括“冀中地道”的特点。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可知把洞挖的特别坚固是为了让民兵拿着兵器在洞里警戒。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洞”指洞穴;窟窿。通过文章内容“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可知,挖的岔道往往是让有去无回的,像洞穴一样容易进入但是不容易出来,因此被称为“迷惑洞”。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①通过文章内容“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和“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可知,“孑口”是在活道里的,关口则是活道的出口,因此“关口”不是“孑口”。故本题错误。
②“也”表示同样,“地道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意思是地道的出口同样开在隐蔽的地方,因此可以推想出前文也写过类似的内容。故本题正确。
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与“易攻难守”表达的含义不一致。故本题错误。
阅读
我的母亲
①我对人的同情心最初正是以对母亲的同情形成的。
②我不抱怨我扒过树皮捡过煤核的童年和少年,因为我曾这样分担着贫困对母亲的压迫。并且生活亦给予了我厚重的馈赠——它教导我尊敬母亲,以及一切以坚忍捧抱住艰辛的生活、绝不因茹苦而撒手的女人……
③母亲为了微薄的工资在铁路工厂做临时工。翻砂——那是男人们干的很累很危险的重活儿。临时工谈不上什么劳动保护,全凭自己在劳动中格外当心,稍有不慎,便会被铁水烫伤或被铸件砸伤压伤。母亲几乎没有哪一天不带着轻伤回家的。母亲的衣服被迸溅的铁水烧出一片胡洞。
④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钱乘车。母亲每天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儿,将仅仅二十瓦的灯泡吊在头顶,就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有时我醒夜,仍见灯亮着,仍见母亲在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仿佛就是一台自动操作而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或见灯虽亮着,而母亲肩靠着墙,头垂于胸,补物在手,就那么睡了。有多少夜,母亲就是那么睡了一夜。清晨,在我们横七竖八陈列一床酣然梦中的时候,母亲已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来,悄无声息地离开家,迎着风或者冒着雨,像一个习惯了独来独往的孤单旅人似的,“翻山越岭”,跋涉出连条小路都没给留的“围困”地带去上班。
⑤还有不少日子,母亲加班,我们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只知母亲昨夜是回来了,今晨又刚走了,要不灯怎么挪地方了呢?要不锅内的高粱米粥又是谁替我们煮上的呢?才三岁多的小妹想妈,哭闹着要妈。她以为妈没了,再也见不到妈了。我就安慰她,向她保证晚上准能见到妈。为了履行我的诺言,我与困顿抵抗,坚持不睡。至夜,母亲方归,精疲力竭,一心只想立刻放倒身体的样子。我告诉母亲小妹想她。“嗯,嗯……”母亲倦得一边闭着眼睛脱衣服一边说,“我知道,知道的。别跟妈妈说话了,妈困死了……”话没说完接着小妹便睡了。第二天,小妹醒来又哭闹着要妈。我说:“妈妈是搂着你睡的!不信?你看这是什么?”枕上深深的头印中,安歇着几茎母亲灰白的落发。我用两根手指捏起来给小妹看:“这不是妈妈的头发吗?除了妈妈的头发,咱家谁的头发这么长?”小妹用两根手指将母亲的落发从我手中捏过去,神态异样地细瞧,接着放在母亲留于枕上的深深的为汗渍所染的头印中,趴在枕旁,守着。
⑥好似守着的是母亲……
23.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24.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母亲面对的生活是艰难辛苦的?(提示:先写出是哪些方面,再用文中信息分别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文章通过场景和细节,生动写出了母亲的辛劳。根据提示,写出场景和细节。
①直接描写妈妈辛劳的一个场景。(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直接描写妈妈辛劳的一个细节。(摘录)
____________________
26. 赏析词句。
①它教导我尊敬母亲,以及一切以坚忍捧抱住艰辛的生活、绝不因茹苦而撒手的女人……
提示:不改变句子原意,“捧抱”这个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这个词用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时我醒夜,仍见灯亮着,仍见母亲在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仿佛就是一台自动操作而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
提示:把工作着的母亲比作一台自动操作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好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27. 很多人读到下面这个语段时,都会流下眼泪。说说,他们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小妹用两根手指将母亲的落发从我手中捏过去,神态异样地细瞧,接着放在母亲留于枕上的深深的为汗渍所染的头印中,趴在枕旁,守着。
好似守着的是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 ①. 茎 ②. 片 ③. 台
24. 文章从母亲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生活环境和工资收入等方面写母亲面对的生活是艰难辛苦的。母亲在铁路工厂做临时工,工作危险且辛苦,每天回家很晚,还要为我们补缀衣裤,生活拮据,工资微薄。
25. ①. 早出晚归的母亲深夜为“我们”缝补衣物。 ②. 见灯虽亮着,而母亲肩靠着墙,头垂于胸,补物在手,就那么睡了。
26. ①. “捧抱”这个词可以换成“支撑”,“捧抱”一词用得好的地方在于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母亲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②. 好。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和辛劳,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心疼和感激。
27. 因为它描绘了母亲在艰难生活中默默付出的场景,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之情,让人感动不已。这种深深的情感共鸣使得人们不禁流下了眼泪。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第⑤段内容“枕上深深的头印中,安歇着几茎母亲灰白的落发”可知,“落发”用量词“茎”。根据第③段内容“母亲的衣服被迸溅的铁水烧出一片胡洞。”可知,“胡洞”用量词“片”。根据第④段内容“仍见母亲在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仿佛就是一台自动操作而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可知,“缝纫机”用量词“台”。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③段内容“母亲为了微薄的工资在铁路工厂做临时工。翻砂——那是男人们干的很累很危险的重活儿。临时工谈不上什么劳动保护,全凭自己在劳动中格外当心,稍有不慎,便会被铁水烫伤或被铸件砸伤压伤。”可知,母亲的工作环境恶劣,工作辛苦而且危险。
根据第④段内容“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可知,母亲的工作地方离家远。
根据第④段内容“母亲每天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儿,将仅仅二十瓦的灯泡吊在头顶,就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有时我醒夜,仍见灯亮着,仍见母亲在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仿佛就是一台自动操作而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和第⑤段内容“还有不少日子,母亲加班,我们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可知,母亲的工作时间长,并且生活也很辛苦,每天回家还要为我们补缀衣裤,生活拮据。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①直接描写妈妈辛劳的一个场景,如第④段内容“母亲每天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儿,将仅仅二十瓦的灯泡吊在头顶,就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有时我醒夜,仍见灯亮着,仍见母亲在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仿佛就是一台自动操作而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可以概括为:早出晚归的母亲深夜为“我们”缝补衣物。
②直接描写妈妈辛劳的一个细节,如第④段内容:“见灯虽亮着,而母亲肩靠着墙,头垂于胸,补物在手,就那么睡了”。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①“捧抱”也可以理解为“支撑”,故可以换成词语“支撑”。“捧抱”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敬意。
②“仍见母亲在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仿佛就是一台自动操作而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这部分把母亲比作了缝纫机,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默默操劳,生活艰辛,也看出我心疼母亲。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内容,可知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工作,妹妹几乎见不到她,所以哭闹。我为了安慰妹妹,寻找母亲在家的痕迹,即母亲的落发。“母亲留于枕上的深深的为汗渍所染的头印”见证了母亲在艰难生活中的默默付出,母亲为了家庭付出很多,展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这种母爱引发了人们的共鸣,所以人们会流泪。
28. 习作。
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心里话想对某位老师倾诉吧!把你想对这位老师说的话写成一封信,信中你可以回忆你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可以在事情中对难忘的场景和细节进行描写。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里话,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体会到你的感情。
【答案】例文:
给林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林老师:
您好!时光匆匆,转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但是,这两年来,您对我的教诲和爱护却历历在目。一位好老师,可以培养出好的学生,这句话在你的身上得到了见证。在这里,我真诚的说一声,谢谢您,老师!
记得刚来到这个新的班级,面对这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当我看到您乌黑靓丽的长发还有可亲的笑容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您。
刚开学,我的字写得很差。您在第一次的家长会上批评了我。回到家,妈妈严厉地斥责了我,我的心里难受极了。心想:老师也太不给我面子了,竟然在妈妈面前批评我,害得我在接下来的时间,每天在完成功课后还要花一个小时练习字帖。不过,后来我才发现,老师这样做是为我好,我的字真的有了进步。要是当初您没有批评我,我的字没有现在的进步;要是您当初没有批评我,或许以后的考试会因为字不工整、潦草而失分好多;要是您当初没有批评我,我也许还会被大家嘲笑。在此,我想衷心地谢谢您。
还记得有一次我的考试考砸了,我怎么也不敢把试卷带回家给父母签名,就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您发现了我的不开心,走过来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用甜美的声音对我说:“悦悦,别难过了,一次的失败不可怕,失败乃成功之母,我相信这点小小的挫折是难不到你的,我相信你。”我一想:“对啊,现在努力还来得及,我要好好总结这次考试的失误在哪里,认真复习。”结果,在第二次的考试中,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感谢您在我失败的时候鼓励了我。
短短的两年时间飞快的过去,转眼就要毕业了,在这两年里,我在您的爱护和鼓励下正在茁壮成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会用努力和更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
此致
敬礼!
学生明明
××年×月×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书信的形式,写一篇记叙文。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一定有很多心里话想对某位老师说吧,确定好写作内容。写作时,首先要注意要以第一人称“我”与第二人称“您”进行写作。想好开头与结尾。开头可点题,结尾可照应前文或表达情感,中间具体写自己想要说的话,写的时候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写作文重要的是真实情感,不要有应付心理,这样才能写好。叙述事情时注意抓住人物当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精心刻画细节。还要注意书信的格式。书信的书写格式:一般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部分。
称呼: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名字和称呼,有时还要加上”敬爱的、亲爱的”等,接着加个冒号,表示下面的话是对他说的。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也就是书信的内容。开头写你想对哪位老师说什么?可以是向老师表达感谢之情,也可以是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困惑等。结合自身情况,把事情说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
结尾:正文写完后,要写上表示祝愿尊敬的话,也叫致敬语。
署名: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下方。
日期:一般写在署名的下边。
几 _____落发
一 _____胡洞
一 _____缝纫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