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100份)
-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阶段总结一 微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案(含答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阶段总结一 微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医疗与社会救济 学案(含答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阶段总结一 微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学案(含答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八讲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现代中国(1949~2022年) 导学案 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教材重难与思维训练 学案(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阶段总结一 微专题四 中国古代货币与赋役制度 学案(含答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阶段总结一 微专题四 中国古代货币与赋役制度 学案(含答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共5页。
线索一 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
1.(2023·盐城模拟)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铸造情况。这一变化( )
A.反映了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B.体现货币走向统一的趋势
C.促进了赋役制度的日益完善
D.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2.(2023·大连模拟)据《文献通考》记载,宋代政府规定:开封府界、京东路、京西路等十三路只准使用铜钱;陕府西路、河东路可铜铁钱并用;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只许使用铁钱。且各路之间不得混通。据此可推断,宋代( )
A.各路使用不同货币
B.货币政策存在不当
C.交子出现的偶然性
D.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3.(2023·郴州模拟)下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单位:%),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
A.纸币退出社会流通领域
B.白银货币化趋势的发展
C.土地交易规模日益扩大
D.商品经济冲击农业生产
线索二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规律
(1)人头税逐渐向资产税转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2)征税方式由实物税转变为货币税。赋税形式由以实物为主向以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4)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简化单一,最终赋役合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5)力役逐渐由现役向代役、雇役转化。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资代役(以“租庸调制”为标志)。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封建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商品税所占比重增大。
4.(2023·南京模考)唐前期,政府规定每位纳税者可授田总额为100亩,事实上纳税者实际拥有的土地面积往往比这要少很多,但每位纳税者的纳税数目都是固定的,并不考虑个人的经济状况。由此可知( )
A.赋税制度亟待做出重大调整
B.纳税者实际负担较为沉重
C.租庸调制缺乏稳固运行基础
D.均田制徒有其名并无其实
5.(2023·汕头模考)1581年,张居正进行改革,将田赋、徭役和杂税并成一条,折成银两征收。在1592年直隶宛平县的徭役定额统计中,却出现了如下信息。由此可知( )
A.农业生产时间得到了保证
B.政府对民众的控制仍然存在
C.民众承受官府沉重的剥削
D.一条鞭法并未真正付诸实施
6.(2023·十堰模考)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以上资料表明( )
A.存在两千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
B.征收赋税多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
C.赋税多元化改变了政府财政收入
D.征收重税以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微专题四 中国古代货币与赋役制度
线索一
精准对点训练
1.A [材料反映货币铸造地点不断扩大,说明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货币走向统一的趋势,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赋役制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排除D项。]
2.B [据题意可知,宋代规定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货币,而且不能混通,这就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说明货币政策存在不当,B项正确。]
3.B [根据材料可知,交易媒介中,宝钞、谷物和绢布的占比越来越低,而白银的流通越来越普遍,体现了白银货币化趋势的发展,B项正确;据材料无法得出纸币退出社会流通领域,排除A项;材料是强调交易媒介的变化,没有涉及土地交易规模和商品经济冲击农业生产,排除C、D项。]
线索二
精准对点训练
4.C [唐前期,每位纳税者实际授田数目一般比规定数目少很多,但每位纳税者的纳税数目都是固定的。由此可知,唐朝租庸调制缺乏稳固的运行基础,故C正确。]
5.B [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宛平县的徭役存在多元化的现象,实役编银与养马编银征收数额最多,说明当时劳役赋税仍占主体地位,政府对民众的控制仍然存在,B项正确;实役编银与养马编银的存在说明农业生产受到了影响,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民众受剥削的程度,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一条鞭法得到了贯彻实施,排除D项。]
6.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延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征收赋税的多元化,排除B、C项;摊丁入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商周
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春秋战国
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三晋两周地区使用圜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
秦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汉
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唐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
宋
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元
纸币成为单一流通货币,称为“钞”,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明
明初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
清
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晚清时开始铸造银元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海贝可能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铜铸币
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从商朝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有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铜钱,确定了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重量;唐初铸造“开元通宝”钱,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钱文不书重量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由纸币宝钞向白银流通的演变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
时间
货币铸造地点
春秋时期
晋国和东周王畿所在的“三河”之地
战国中期
三河地区原生区域基础上,向东延伸到滨海的故齐境内,向南达江淮间的荆楚,向北更达燕赵长城以南
年代
宝钞
白银
谷物和绢布
1402-1424(明成祖)
82.5
1
16.5
1424-1425(明仁宗)
66.7
0
33.3
1425-1435(明宣宗)
22.5
2.5
75
1435-1449(明英宗正统年间)
0
64.8
35.2
1449-1457(明代宗)
0
90
10
1457-1464(明英宗天顺年间)
0
93.9
6.1
1464-1487(明宪宗)
0
100
0
秦汉
主要有田赋、人头税和徭役,汉朝还征收财产税
隋唐
隋朝征收租调役,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标志着以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开始改变
宋朝
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亩纳税,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元朝
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和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税粮外又有“科差”
明朝
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清朝
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徭赋
募役编银
实役编银与养马编银
征收数额(银/两)
3 541.8
1 492.8
14 931.4
征收方式
政府征银后不雇人服役
政府征银并雇人服役
政府下发徭役给人户(由头役和帖户组成),头役负责承担徭役,政府核定所需银两,头户自行向帖户收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阶段总结一 微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学案(含答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宋会要》记载,“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阶段总结一 微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医疗与社会救济 学案(含答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疫病,秦律竹简《法律答问》记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板块三 世界史 阶段总结三 微专题四 人口的迁徙与文化的交流 学案(含答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