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2022-2023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学期课后培优分级练(浙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535338/0-171134025005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2022-2023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学期课后培优分级练(浙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535338/0-17113402501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2022-2023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学期课后培优分级练(浙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535338/0-17113402501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学期课后培优分级练(浙教版)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自然界氧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如图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反应 D.蒸腾作用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植物经 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糖类),在 中又生成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
(2)植物被 捕食后,糖类被动物吸收,在其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并通过呼吸释放到大气中,又被植物利用。
(3) 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人生态系统和碳循环。
(4)枯枝落叶、动物的排泄物等经 ,将其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到大气中。
3.如图表示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 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 ,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 的分解作用。
(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自然界中的 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4.下图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5.“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密闭试验舱存在的一个碳氧循环过程,图中“?”处是指研究员的 作用。
(2)用学科观念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种类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6.如图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一组实验,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1)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 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2)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 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 。
(3)从这一实验现象分析,绿色植物的 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7.如图为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图,图中箭头指向表示产生(排放)或消耗CO2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①需要消耗空气中的 。
(2)途径⑥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达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D.用新能源电动车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
8.如图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B.循环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降低
C.除去化石燃料中的硫能减少SO2对大气的污染
D.酸雨的形成只与SO2的大量排放有关
9.如下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请仔细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请你根据循环图说出一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是: 。
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包括水蒸气、臭氧、氧化亚氮(N2O)等,其中氧化亚氮(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二种: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②二氧化碳消耗的另一个途径是被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化学方程式为 。
10.遵循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只涉及碳循环
D.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不会破坏碳一氧平衡
11.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属于气体型循环
B.地球上最大量的碳存在于大气圈中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
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
12.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直在探究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13.取A、B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钟罩内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蜡烛,且在B钟罩内再放入一盆植物,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点燃钟罩内的蜡烛(如图),存在氧循环的是 钟罩(选填“A”或“B")。为了让B钟罩内蜡烛能比A内的更长时间燃烧下去,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方法)。
14.如图为自然界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只是指氧气
B.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
C.图中的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D.过程①②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15.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请仔细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过程⑦中臭氧层中的臭氧在日光的作用下转化成了O2。臭氧是淡蓝色气体,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写出图示中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二种: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 。
②二氧化碳消耗的另一个途径是被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请你根据上述循环图说出一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是: 。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包括水蒸气、臭氧、氧化亚氮(N2O)等,其中氧化亚氮(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4)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B.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16.如图为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示意图。①②③④为生物的两个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指的是碳单质与氧气之间的循环
B.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
C.自然界中引起温室效应主要是图中过程④造成的
D.过程②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17.将一盆天竺葵和一只小白鼠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如图所示,根据如下实验回答问题;
(1)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小白鼠将 ,原因是 ;
(2)将此装置分钟在阳光下,小白鼠将 ,在此过程中,小白鼠为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 ,请写出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3)小白鼠和天竺葵体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
(4)上述装置中,若取出天竺葵,小白鼠将 ,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动植物和人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这样就形成了生物圈中的氧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故选:D
2.【答案】(1)光合;呼吸作用
(2)动物
(3)煤、石油和天然气
(4)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解答】(1)二氧化碳+ 水光叶绿素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 氧气;葡萄糖+ 氧气→二氧化碳+ 水+ 能量;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动物捕食植物,有机物就被动物吸收,有机物再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又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被植物利用,如此循环;
(3)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已经脱离碳循环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了出来。这就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4)植物枯枝落叶、动物的排泄物等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可以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原料和氮磷钾等无机盐。
故答案为:(1)光合,呼吸;(2)动物;(3)煤、石油和天然气;(4)微生物分解作用。
3.【答案】(1)绿色植物;有机物
(2)微生物
(3)二氧化碳
【解答】(1)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变成无机盐;
(3) 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会加剧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绿色植物、有机物(2) 微生物 (3) 二氧化碳
4.【答案】B
【解答】A.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大部分的二氧化碳,除此之外化石燃料的燃烧,A错误;
B.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和水。所以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正确;
C.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还可以变成枯枝烂叶后有分解者分解有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或者通过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错误;
D. 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但是大气是循环了,所以不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错误与;
故答案为:B.
5.【答案】(1)呼吸
(2)A;B;C
【解答】(1)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是呼吸作用,所以图中“?”处是指研究员的呼吸作用。
(2) 碳循环和氧循环中体现了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种类不变 ;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所以ABC正确;D是错误的, 改为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不变;
故答案为:(1) 呼吸 (2) A B C
6.【答案】(1)呼吸
(2)光合;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光 有机物+氧气
(3)光合
【解答】(1)生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呼吸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光 有机物+氧气;
(3)植物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从这一实验现象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呼吸(2)光合、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光 有机物+氧气(3)光合
7.【答案】(1)氧气
(2)CO2+H2O=H2CO3
(3)A;C;D
【解答】(1)途径①为呼吸作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2)途径⑥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
(3)A.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
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
D.新能源电动车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
故选A、C、D。
8.【答案】D
【解答】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硫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循环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降低,不符合题意;
C.除去化石燃料中的硫,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也可导致酸雨的发生,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1)过度使用化石燃料;+1
(2)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光照 有机物+氧气;CO2+H2O=H2CO3
【解答】(1)据循环图说出一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是: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化亚氮(N2O):2×N+(−2)=0
求得: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二种: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光照 有机物+氧气
②二氧化碳消耗的另一个途径是被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
10.【答案】A
【解答】A.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的循环,氧循环指的是氧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而不是特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破坏碳一氧平衡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B
【解答】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所以是气体循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地球上最大量的碳存在于生物体内。
故选B。
12.【答案】A
【解答】A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已经脱离碳循环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了出来,而不是植物的呼吸作用造成的,A错误;
B太阳光透过温室地玻璃后,会使室内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温室具有保温作用,B正确;
C化学变化是有新的物质产生,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D催化剂的性质是加快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正确。
故答案为:A。
13.【答案】B;选择叶片较多的植物/将装置放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合理即可)
【解答】(1)B内蜡烛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二者组合实现氧循环。
(2)为了让B钟罩内蜡烛能比A内的更长时间燃烧下去,可采取的措施是选择叶片较多的植物或将装置放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
14.【答案】D
【解答】A、 图示中“大气”指的是空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百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A不符合题意;
B、图中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③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B不符合题意;
C、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植物到动物、动物到微生物、植物到微生物,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碳元素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因此过程①②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1)2O3光照__ 3O2
(2)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光照 有机物+氧气;CO2+H2O=H2CO3
(3)过度使用化石燃料;+1
(4)C
【解答】(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臭氧,生成物是氧气,条件是光照,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O3光照__ 3O2;
(2)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是为: 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光照 有机物+氧气 ; 二氧化碳消耗的另一个途径是被地球上的海水吸收 ,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碳酸,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
(3)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大量的砍伐树木等都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所以氧是-2价,所以N是+1价;
(4)ABD符合低碳经济理念;C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故答案为:(1) 2O3 光照__ 3O2 (2) 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光照 有机物+氧气 ; CO2+H2O=H2CO3 (3)过度使用化石燃料、+1(4)C
16.【答案】D
【解答】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生理过程②是大气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植物体内,这是植物的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温室效应”引起地球大气平均温度升高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是生产和生活中排放产生的气体,C不符合题意;
D、生产者(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所以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答案】(1)死亡;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玻璃罩里缺少氧气
(2)存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线粒体;小白鼠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4)死亡;碳﹣氧
【解答】(1)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装置中的植物因缺少光照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造成装置内氧气含量减少,导致小白鼠因缺氧而死亡.
(2)此装置在光下时,小白鼠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了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又是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所需要的.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转变成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线粒体存在于所有的活细胞中,而叶绿体只是在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具有,因此小白鼠和天竺葵体细胞中都 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因此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小白鼠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上述装置中,若取出天竺葵,小白鼠将死亡,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1)死亡;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玻璃罩里缺少氧气;(2)存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3)线粒体;小白鼠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4)死亡;碳﹣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节 保护土壤复习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保护土壤,2克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的成分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节 表示元素的符号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