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序言)首先我不得不吐槽一下教材的编排。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理科,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从定义出发。但是,教材一上来并未给出酸、碱的精确定义,就直接跳到了酸碱与指示剂的有关实验,然后又交代“常见的酸”等等一直到这一课题的最后“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那个地方,才粗略地提及了酸和碱的概念。我相信,大部分同学学完这一课题以后是多少有些懵圈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教材从头至尾一直没有给出关于酸和碱的精确定义。
好,接下来,我们在讲酸和碱之前,先明确它们的精确定义:请同学们在教材P50页课题的大标题“常见的酸和碱”六个字的下方空白处,根据老师的指示,记录下酸碱的精确定义并打上着重符号,务必理解并记住。
酸:在水中能发生电离,且电离出的阳离子有且只有H+一种,这种化合物称为酸。
碱:在水中能发生电离,且电离出的阴离子有且只有OH-一种,这种化合物称为碱。
(师生互动)问题:请大家抓定义的关键词:关于上述酸和碱的定义,关键词是哪7个字?
(回答):“有且只有”;“化合物”
(进入正题):第一部分:请大家看到教材P52页,我们先来学习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几类酸。
盐酸:HCl。盐酸的本质是HCl(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师生互动)问题:既然是溶液,那么请问各位同学,盐酸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答:混合物)
硫酸:H2SO4,这里请同学们注意:硫酸分为两类:稀硫酸和浓硫酸,由于浓度的差异,导致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另外:如果没作特别说明,只是笼统地说“硫酸”,我们一般默认为是稀硫酸。
硝酸:HNO3
醋酸(CH3COOH),(也可简写为HAc,Ac-代表醋酸根),会写其化学式即可,不作重点掌握。
浓硫酸(浓H2SO4)
第二部分:酸与指示剂的反应及其呈现出的颜色
请大家翻回P50页:
用笔标记出来:初中阶段要掌握的酸碱指示剂有两种:A.紫色石蕊试液/溶液
B.无色酚酞试液/溶液
翻到P51页,标记出来有关结论: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第三部分:盐酸HCl和硫酸(H2SO4)的物理性质
(师生互动)翻到P52页实验10-2,回答右上角“想一想”的那个问题:正确闻气体的标准操作该怎么描述?(答:将装有气体/挥发性液体的瓶子打开,缓慢靠近鼻孔,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实验结论:A.盐酸和硫酸均是无色溶液。
B.打开试剂瓶后,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会散发出“白雾”(就是HCl气体);进行闻气体气味的标准操作,能明显感觉到浓盐酸挥发出的“白雾”(氯化氢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C.对盛有稀/浓硫酸的试剂瓶进行同样的操作,无明显现象。
第四部分:浓硫酸的性质、其正确的稀释方式以及不慎沾到身上的正确处理方式
A.翻到P53页,实验10-3,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到被滴入浓硫酸的三样物质都变黑了,那个黑色的物质是碳单质。由此得出结论: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重难点:请同学们看到53页最下面小字注释部分第二点:请大家把“脱水作用”四个字作重点标记。得出结论: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其本质是其强脱水性。(化学性质)
重点补充(教材上没有但很重要):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物理性质)。
B.53页实验10-4,浓硫酸的正确稀释方式:将浓硫酸缓缓注入足量的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由于浓硫酸的稀释过程是一个强烈的放热过程,所以搅拌之目的:加快稀释过程中释放出的大量热量的散发。
$重难点:(师生互动)同学们仔细研读教材,认真思考:为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即将水注入浓硫酸?(答:大家在初中物理学中学过了——水的密度在常温常压下是1g/cm3;浓硫酸的密度(P52第一个表格中)为1.84g/cm3;因此水会浮在浓硫酸表面,稀释过程产生的巨大的热量会引起水的暴沸,引发浓硫酸四处飞溅,非常危险。)
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身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弱碱性溶液,对稀释以后生成的稀硫酸的酸性进行中和。教材给出的是弱碱性溶液是3%~5%的NaHCO3溶液。
第五部分:盐酸与稀硫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P54页探究一:(1)实验10-7在本节的第二部分已有结论: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会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金属Mg、Zn、Fe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
重磅知识:解开置换反应之谜——我们从反应的本质出发:
(师生互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H元素之前的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实际参与反应物质的只有两样:H+、金属单质;实际的生成物只有两样:H2↑和对应的金属阳离子。鉴于初中阶段考题中一般就是+2价的金属发生置换出H2↑的反应,故反应本质表示如下:X(某2价金属)+2H+=X2++H2↑;溶液中的其它离子根本没有参加反应,故所给的酸的阴离子是什么对反应就没有丝毫影响。所以大家只需要记住上面这个离子方程式,在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就可以基本一劳永逸了。
所以,(2)中的化学方程式自然就是:Mg/Zn/Fe+2HCl=MgCl2/ZnCl2/FeCl2+H2↑
Mg/Zn/Fe+H2SO4=MgSO4/ZnSO4/FeSO4+H2↑
(师生互动)同学们,举一反三,依葫芦画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答:酸中的H+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生成H2O)
因此反应的本质,在初中阶段,可以粗略表示为:Ox+2xH+=xH2O(x=1/2/3)
所以(3)中的反应自然就是Fe2O3+6HCl/3H2SO4=2FeCl3/Fe2(SO4)3+3H2O
(师生互动)重难点:同学们,我门一同来思考(3)中的讨论题②抛出的问题。
(答:不能;因为酸把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除去以后,单质Fe就暴露在酸溶液中,会发生二次反应,即Fe置换出H2↑的反应,金属单质Fe被不应该地消耗掉了)
化学方程式是不是很简单呢,同学们?!紧紧盯住真正参与反应的物质,无视不参加反应的物质,化学方程式便呼之欲出!
课后作业:本节课末“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计算题。
下课!请同学们下来把我本节课讲的内容认真消化,有不懂的及时到我办公室来提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解题从定义出发!
解题从定义出发!
解题从定义出发!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常见的酸和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优质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