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6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2024年3月21日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通过实验,研究者发现GCG 神经元和 PRLH 神经元都能抑制食欲,但机制不同:①开始进食几分钟后,小鼠的 GCG 神经元逐渐活跃。向未进食的小鼠胃内注入食物或空气,其GCG神经元均会被激活。②小鼠一旦开始进食,PRLH神经元就会被激活,停止进食则失活。若分别给小鼠喂食脂肪、糖、无热量甜味剂和水,前三种物质会快速激活PRLH神经元,水不会。若将编码味觉感受器的基因敲除,PRLH神经元在进食期间不会被激活。
根据题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鼠能通过味觉感知食物所含能量
B.胃的膨胀可能是激活 GCG神经元的信号
C.PRLH神经元能抑制食物的摄取而非水的摄入
D.延长食物在口腔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减肥
2.杭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上,主火炬手徐佳玲用一只我国科技公司研发的智能仿生手点燃了主火炬,让全世界看到了科技与梦想的力量。智能仿生手运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让使用者能凭大脑意念实现对仿生手进行主动控制。图是仿生神经肌肉通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点燃主火炬时人处于兴奋状态,此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B.徐佳玲精准控制仿生手点燃主火炬,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的过程
C.当兴奋传导到甲点时,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与箭头的方向一致
D.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时需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3.胰导管细胞是胰腺中的外分泌细胞,其分泌HCO3-的同时也分泌H+,以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狗胰导管细胞的分泌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有关调节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分析,胰导管细胞分泌的HCO3-进入内环境参与胰液pH的维持
B.剪断迷走神经,脚步声不能引起胰液分泌,盐酸刺激小肠仍可促进胰液分泌
C.迷走神经为交感神经,兴奋传至胰导管细胞会使胰腺流出的静脉血pH值较低
D.Ach是神经递质,与膜上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进行信息传递
4.正常情况下,体脂增加使脂肪细胞分泌瘦素增多,经体液运输作用于脑内饱中枢,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合成。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能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为研究高脂饮食对代谢调节的影响。科学家给两组幼鼠空腹注射等量葡萄糖或胰岛素,检测结果如图甲所示。研究发现,实验组幼鼠明显肥胖,测定幼鼠脂联素基因和瘦素基因的表达量、基因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结果如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对照组是正常饮食组,实验组是高脂饮食组
B.实验组幼鼠注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始终较高,可能是幼鼠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C.高脂饮食通过提高脂联素基因和瘦素基因组蛋白甲基化水平,从而抑制基因表达
D.实验组幼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血脂过高抑制瘦素向脑内运输,导致瘦素抵抗
5.CORT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糖皮质激素。研究发现,长期紧张的精神状态会导致人体CORT水平升高,除对代谢有影响外,还能引发抑郁情绪。引发抑郁的相关机制,如图所示(5-HT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已知大脑海马细胞上有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参与CORT的负反馈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ORT既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也能影响免疫调节
B.5-HT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后,能引起Na+内流
C.长期紧张的精神状态使突触小体处5-HT的分泌量减少
D.若某药物能够增加海马细胞上GR的含量,则能起到抗抑郁作用
6.cDC1(1型树突状细胞) 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cDC1 在肿瘤组织中数量较少。科学家据此设计出一种同时靶向cDC1和T细胞的抗体 BiCE,一边与T细胞表面的 PD-1结合,另一边与 cDC1 表面标记物 CLEC9A 结合,其作用还与IFN-γ和IL-12等细胞因子密切相关。据图甲、图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iCE能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B.BiCE 能增加肿瘤细胞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概率
C.IFN-γ的作用可能是促进 cDC1 呈递抗原
D.IL-12的作用可能有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 IFN-γ
7.生长素能直接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细胞膜外还存在生长素结合蛋白ABL和ABP,这两种蛋白可分别与细胞膜上的某种跨膜蛋白激酶TMK结合形成共受体感受并传递细胞外的生长素信号。实验发现ABL或ABP单缺陷突变体均出现生长素缺陷表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长素有促进植物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
B.跨膜蛋白激酶TMK是生长素引发细胞内信号转导必不可少的物质
C.可继续用ABL和ABP双缺陷突变体进行实验,研究两受体发挥作用的相互关系
D.下调生长素受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可以用于培育矮化植株
8.拟南芥种子中含有的隐花色素CRY1是一种能够感受光的受体,可调控种子萌发。为了研究CRY1调控拟南芥种子萌发的机制,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1缺失突变体的种子进行4℃低温处理2~3d,先打破休眠,分别放在MS培养基(能满足植物细胞的营养和生长需要的基本培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脱落酸(ABA)的MS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A的合成部位主要是茎尖和萎蔫的叶片
B.ABA通过抑制细胞分化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C.推测CRY1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
D.推测CRY1通过增加拟南芥种子内源ABA的含量来影响种子萌发
9.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经台盼蓝染液染色后,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观察到一个中方格的菌体数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用滤纸引流让培养液充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
B.为避免酵母菌增殖影响实验结果,滴加培养液后需立即计数
C.计数同一样品时,应统计计数室中的4个中方格,再取平均值
D.若用图示中方格内酵母菌代表整个计数室酵母菌的分布情况,则培养液中活酵母菌的密度为2.25×108个·mL-1
10.高原鼢鼠种群密度超过环境容纳量会导致草地鼠害发生,造成草地生产力下降和水土流失。科研人员通过长时间的定点监测,并调查研究区的气候(温度、降水等)、土壤和植被等特征,计算不同季节高原鼢鼠的种群数量,其变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和气候是影响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变化的非生物因素
B.鼠害发生后可能会导致高原鼢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C.若高原鼢鼠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小
D.种群数量在2019年秋季达到峰值,依据种群数量可推测出当年高原鼢鼠的出生率
11.研究人员对半岛、槐林和柘皋河3个湿地公园不同季节鸟类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垂直分层为鸟类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春季各公园鸟类的物种丰富度普遍偏高
C.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着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D.各个季节槐林省级湿地公园的鸟类物种丰富度都明显高于其他公园的
12.生物体同化的能量一般用于三个主要生命活动,即①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②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③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消耗。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生物同化的能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引入天敌,可使甲分配模式转变为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降低
B.甲分配模式最可能出现在某种生物侵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可能增大
C.处于乙分配模式的生物与其他物种在生态位上的重叠程度大于其他模式
D.种群同化的能量最终去向是呼吸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以及被分解者利用
13.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大量的牦牛粪便直接沉积在草地表面,对该地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土壤动物是分解牦牛粪便的重要生物。如图为研究人员采集土壤动物自制的“干漏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牦牛粪便长时间沉积在草地表面会影响草地植被生长和家畜采食
B.分解牦牛粪便的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过程中的关键成分
C.“干漏斗”法适用于某些不方便用镊子夹取的土壤动物的采集
D.季节变化会改变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影响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14.生态恢复是指停止对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以减轻其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为恢复某河段流域的“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环保人员选择该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该河段生态恢复的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在水体一河岸带不同位置上选择不同的植物,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D.该河段生态恢复的尽快实现离不开环保人员的管理,也离不开河段自身的调节能力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自然现象中,表述错误的是( )
A.一些鸟类在求偶时,通常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这属于行为信息
B.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缩短光照时间,可提高鸡的产蛋率,是对物理信息的应用
C.鼠类闻到黄鼬排出的“臭气”会选择逃离,空气可以作为传播“臭气”的媒介一信道
D.卷叶螟与其捕食者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6.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甲所示,其中Ⅰ、Ⅱ、Ⅲ、 Ⅳ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A、B、C、D是Ⅱ中的四种生物,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如图乙所示(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表示生产者的是Ⅱ,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各生物之间以有机碳形式进行循环
B.图乙牛、羊处于同一营养级,可以用图甲生物B、C表示,蜣螂可以用Ⅳ表示
C.草被牛、羊采食后再生能力增强,缓解种群数量下降,属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D.草原生态系统风景优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17.东辰百日誓师大会导致周边向日葵断货。向日葵茎尖白天不断定向跟随太阳,晚上头部重新回到东方:这种行为到开花期逐渐停止,开花之后头部始终朝向东方。研究证明向日葵的这种行为与光敏素、向光素等蛋白及植物激素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向日葵不同阶段的生长差异受基因、植物激素和环境的共同调控
B.光照为向日葵的正常生长传递了物理信息,也是最初能量的来源
C.家人赠送向日葵祝愿学子们向阳而生,体现了向日葵的间接价值
D.向日葵茎尖跟随太阳的行为可能与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
18.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四个环节。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图中W1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B1+C1+D1
C.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D1×100%
D.第二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1
二、非选择题(64分)
19.(16分)河口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一,在连接着陆地和海洋的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海海域某河口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图3-1所示。
(1)图中,从营养结构分析,银鲳最高属于第 (编号选填)营养级。
①二 ②三 ③四 ④五
(2)海洋碎屑包括海洋动物的粪便、陆地河流流入的颗粒物以及海洋生物尸体的分解物等,因此从成分上看头足类(如乌贼、章鱼)属于 。(编号选填)
①消费者 ②生产者 ③分解者
(3)对上述生态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有____。
A.图包含该河口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
B.浮游动物和头足类的食物相同
C.银鲳和蟹类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D.银鲳和蟹类存在双向的信息传递
(4)下表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经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情况(表中数值代表能量,单位为×105kJ)。
表中①的数值为 。
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中某种藻类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取藻细胞样液1mL稀释100倍后,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共16个中格)计数,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5)指出上述图操作步骤中的错误 。
(6)图为正确操作后显微镜下藻细胞的分布情况,则估算1mL培养液中该藻细胞的总数为 个。
A.1.92×108B.1.44×107C.1.92×107D.1.44×108
海洋石油污染是一种世界性的海洋污染,石油污染物不仅会干扰生物的摄食、繁殖、生长、行为,且大部分生物难以降解。
(7)研究表明,石油污染物能抑制某种贝类雌性激素的合成。请预测石油污染海域该种贝类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 。(编号选填)
①稳定型 ②增长型 ③衰退型 ④不确定
(8)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生物修复的途径降低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下列关于该项方法在河口生态系统运用合理的是_____。
A.利用可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清理海洋石油污染物
B.种植对石油污染物具强耐受性的植物吸收该污染物
C.烧掉海洋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以防止污染
D.利用吸附剂把石油污染物从水体中分离出来
20.(14分)褐色脂肪组织(BA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产热的主要部位,研究工作者以长爪沙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动物在寒冷条件下BAT含量及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长爪沙鼠的温度感受器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时,经相应结构传至下丘脑后,通过调节____
________________(填“神经”或“神经一体液”或“体液”)发出信息,从而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增多。
(2)请写出在寒冷刺激时骨骼肌战栗相关的反射过程: 。
(3)表中 BAT 含量变化表明,长爪沙鼠在寒冷条件下能通过增加脂肪消耗量来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据推测,乙组(4℃)长爪沙鼠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都应该比甲组(24 ℃) 。乙组长爪沙鼠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甲组低,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4)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来初步判断甲状腺相关疾病,原因是 。
(5)下丘脑除了可以调节体温外,在 、 (写出两个方面)调节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21.(18分)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和毛囊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起白发、脱发,也会影响免疫功能,其部分调节机制如图1所示。
(1)图中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 (填“激素”“神经递质”或“既是激素也是神经递质” )。 途径②中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属于 调节。
(2)已知去甲肾上腺素和Gas6蛋白都能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增殖、分化。根据图分析,可通过
(答出 一种方法即可) 预防过度紧张、焦虑引起的脱发。
(3)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科研人员对两组生理状态一致的小鼠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图中对照组的处理是 。实验组切除肾上腺对胸腺的影响是 。
②若要验证肾上腺皮质产生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功能产生了影响,可将健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待乙、 丙组胸腺发育异常后, ,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胸腺发育情况,同时用病毒A 感染三组小鼠; 检测三组小鼠抗体水平等相关指标。发现乙抗体水平异常,甲组和丙组抗体水平相近。
③以上研究表明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引起 ,从而影响免疫功能。
22.(12分)生态农业系统设计中,稻—鸭—萍共作是其模式之一,萍可作为鸭的饲料,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稻的肥料,鸭蛋等禽制品为人所用。如图为相关能量流动示意图,序号表示该系统内部分能量的输入或输出过程。
(1)稻—鸭—萍共作模式中鸭所处的营养级为第 营养级,被鸭摄入但没有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包含在 (填数字)中。
(2)图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指 ,图中 (填数字)所示能量最终不可能被人利用。
(3)研究人员统计了一定时期内与图中害虫和鸭有关的能量,如下表所示:
具上表分析,该时期害虫到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箭头⑧⑨所示能量之和比③⑥⑦之和小的原因是 。
高二(下)3月月考生物参考答案
1.A
【分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 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 A、通过“无热量甜味剂能快速激活PRLH神经元”这一信息可以得知通过味觉并不能直接通过味觉感知食物所含能量,只是被甜味欺骗,以为甜味剂含有大量能量,从而减少进食,A错误;
B、因为不管向小鼠胃内注入食物还是空气都能激活GCG神经元,说明它接受的刺激可能来源于胃的体积变化,B正确;
C、因为脂肪、糖、无热量甜味剂能激活PRLH神经元,但水不能,说明摄入水不能通过PRLG神经元抑制食欲,C正确;
D、延长食物在口腔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PRLH神经元的持续激活,从而抑制食欲,有助于减肥,D正确。
故选A。
2.D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突触处,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详解】A、点燃主火炬时人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A错误;
B、精准控制仿生手点燃主火炬,是通过后天学习的,不是生来就具有的,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膜外正电位)到兴奋部位(膜外负电位),所以当兴奋传导到甲点时,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与箭头的方向相反,C错误;
D、神经—肌接头为突触结构,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故选D。
3.B
【分析】图中狗胰导管细胞的分泌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食物、饲养员的脚步声→迷走神经中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中传出神经→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盐酸刺激小肠中的神经,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
【详解】A、据图分析,胰导管细胞分泌的HCO3- 进入胰液,胰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饲养员的脚步声导致狗胰液分泌属于神经调节,剪断迷走神经,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引起胰液分泌;盐酸刺激小肠可以使小肠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至胰腺可以使胰腺分泌胰液,该过程为体液调节,B正确;
C、图中脑作为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副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中的一部分,迷走神经中的传出神经纤维属于副交感神经,胰腺向组织液分泌H⁺,使内环境H⁺浓度上升,所以从胰腺流出的静脉血 pH值较低,C错误;
D、Ach是神经递质,与膜上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不会进入细胞内,D错误。
故选B。
4.C
【分析】分析图2:脂联素相关基因数据表明,实验组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基因表达量小于对照组;瘦素基因相关数据表明,无论是组蛋白甲基化水平还是基因表达量实验组都高。
【详解】A、研究高脂饮食对代谢调节的影响,所以对照组是正常饮食组,实验组是高脂饮食组,A正确;
B、图甲结果从左图显示实验组幼鼠比对照组注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始终较高,而右图显示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下降幅度较低,推测实验组幼鼠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B正确;
C、实验组提高脂联素基因组蛋白甲基化水平,相关基因表达的水平降低所以组蛋白甲基化抑制脂联素基因的表达。提高了瘦素基因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而瘦素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所以组蛋白甲基化促进瘦素基因的表达,C错误;
D、实验组幼鼠瘦素含量增加,瘦素并没有发挥相应作用,可能原因在于高脂饮食组瘦素经体液运输作用于下丘脑饱中枢路径受阻,导致瘦素抵抗,引起肥胖,D正确。
故选C。
5.C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3)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详解】A、分析题意,CORT水平升高,除对代谢有影响外,还能引发抑郁情绪,结合图示可知,CORT可影响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故既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也能影响免疫调节,A正确;
B、兴奋的产生与钠离子内流有关,5-HT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5-HT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后,能引起Na+内流,B正确;
C、长期紧张的精神状态会导致人体CORT水平升高,据图可知,CORT能够促进5-HT转运体的作用,促进5-HT转运体对5-HT的转运,而非使突触小体处5-HT的分泌量减少,C错误;
D、大脑海马细胞上有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参与CORT的负反馈调节,若某药物能够增加海马细胞上GR的含量,则可增加5-HT的数量,起到抗抑郁作用,D正确。
故选C。
6.B
【分析】T细胞表面的的PD-1分子一旦被PD-L1激活,会抑制T细胞活化,这一识别作用将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
【详解】AB、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的PD-1分子一旦与癌细胞的PD-L1结合,会抑制T细胞活化,这一识别作用将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 BiCE能与T细胞表面的 PD-1结合,减少肿瘤细胞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概率,故BiCE能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A正确,B错误;
C、由图可知,细胞因子IFN-γ由T细胞分泌作用于cDC1(1型树突状细胞),故IFN-γ的作用可能是促进 cDC1 呈递抗原,C正确;
D、由图可知,细胞因子IL-12由cDC1(1型树突状细胞)分泌作用于T细胞,可能有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 IFN-γ,D正确。
故选B。
7.B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作用特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A、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和诱导细胞分化等,A正确;
B、分析题干信息,生长素能直接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表达,细胞膜外还存在生长素结合蛋白ABL和ABP,这两种蛋白可分别与细胞膜上的某种跨膜蛋白激酶TMK结合形成共受体感受并传递细胞外的生长素信号,可知跨膜蛋白激酶TMK并不是生长素引发细胞内信号转导必不可少的物质,B错误;
C、ABL或ABP单缺陷突变体均出现生长素缺陷表型,可继续用ABL和ABP双缺陷突变体进行实验,研究两受体发挥作用的相互关系,C正确;
D、生长素发挥作用,需要与细胞内的生长素受体结合,下调生长素受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生长素受体合成减少,生长素发挥作用效果下降,可培育矮化植株用于生产实践,D正确。
故选B。
8.C
【分析】图中显示两个自变量分别是添加不同浓度ABA的培养基和拟南芥种子的种类。从图中可以看出,添加不同浓度ABA的MS培养基与不添加ABA的MS培养基中种子的萌发率相比,野生型拟南芥种子与突变型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都有降低,说明ABA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率。
【详解】A、ABA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冠和萎蔫的叶片,A错误;
B、ABA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等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B错误;
C、ABA具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浓度ABA的影响下,野生型拟南芥种子中含有CRY1,其发芽率比突变型的更高,推测CRY1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C正确;
D、由图不能推测CRY1通过增加拟南芥种子内源ABA的含量来影响种子萌发,D错误。
故选C。
9.D
【分析】血细胞计数板有2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
【详解】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先放置盖玻片,然后使培养液从凹槽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A错误;
B、滴加培养液后等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开始计数,B错误;
C、计数同一样品时,应统计计数室中的5个中方格(由图可知该血细胞计数板规格是25×16),再取平均值,C错误;
D、图中一个中格16小格中的酵母菌数总共有12个,其中3个被台盼蓝染色,说明为死细胞,不计数,则可计数酵母菌为9个,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为=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400个小格×酵母菌培养稀释倍数×10000,则该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约=9÷16×400×100×10000=2.25×108个•mL-1,D正确。
故选D。
10.B
【分析】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在自然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最终呈现S形增长。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详解】A、食物、天敌、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都属于影响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变化的生物因素,气候属于非生物因素,A错误;
B、鼠害发生后可能会造成草地生产力下降和水土流失,导致高原鼢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B正确;
C、若高原鼢鼠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标记重捕法时第二次重捕数变小,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大,C错误;
D、种群密度在2019年秋季达到最高,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共同决定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大小,依据种群数量不能推测出其出生率,D错误。
故选B。
11.D
【分析】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地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详解】A、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植物的垂直分层为鸟类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A正确;
B、据图可知,春季各公园鸟类的物种丰富度较其他季节普遍偏高,B正确;
C、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着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属于群落的季节性,C正确;
D、 据图可知,槐林省级湿地公园春季鸟类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其他公园,但其他季节并不是槐林省级湿地公园鸟类物种丰富度最高,D错误。
故选D。
12.A
【分析】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自身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详解】A、引入天敌可使生物的能量更多的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消耗的能量,分配模式向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A错误;
B、某生物侵入新环境可能出现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导致低竞争低捕食影响,可见甲分配模式最可能出现在某种生物侵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可能增大,B正确;
C、乙分配模式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比例最大,说明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较大重叠,C正确;
D、种群同化的能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量,其最终去向是呼吸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以及被分解者利用,D正确。
故选A。
13.B
【分析】1、群落季节性是指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而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是周期性的,群落季相的更替也具有周期性。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详解】A、牦牛粪便沉积地面影响光照和土壤透气性从而影响植被生长,进而影响家畜采食,A正确;
B、分解牦牛粪便的土壤动物属于分解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关键成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C、“干漏斗”即诱虫器,适用于中小型动物的采集,比较小的动物不方便使用镊子夹取,C正确;
D、季节变化影响植物生长和家畜分布,影响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影响群落的外貌和结构,D正确。
故选B。
14.C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扺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A、甲、乙、丙、丁分布是由地形的起伏导致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
B、该河段具有土壤条件及繁殖体,所以该河段生态恢复的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B正确;
C、在水体一河岸带不同位置上选择不同的植物,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错误;
D、该河段生态恢复的尽快实现离不开环保人员的管理,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通杀也离不开河段自身的调节能力,恢复生物群落,D正确。
故选C。
15.B
【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类型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一些鸟类在求偶时,通常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雄鸟这种只有在求偶时时期进行的行为传递有求偶的信息,这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A正确;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于高畜产品的产量,如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应用,B错误;
C、信息传播的媒介叫信道,空气、水以及其他介质均可以传播信息,均可作信道。产生“臭气”的化学物质通过空气传播,因此,空气可以作为传播“臭气”的媒介一信道,C正确;
D、卷叶螟与其捕食者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B。
16.C
【分析】1、图甲中Ⅰ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Ⅱ是生产者,Ⅲ是消费者, Ⅳ是分解者。
2、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详解】A、图甲中Ⅰ、Ⅱ之间是双箭头,可能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Ⅱ、Ⅲ、 Ⅳ箭头都能指向Ⅰ,则Ⅰ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Ⅱ是生产者,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各生物之间以有机碳形式传递,不能循环,碳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A错误;
B、图甲中Ⅰ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Ⅱ是生产者,Ⅲ的箭头指向 Ⅳ,因此Ⅲ是消费者, Ⅳ是分解者,图乙牛、羊处于同一营养级,以植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可以用图甲生物A表示,蜣螂属于分解者,可以用Ⅳ表示,B错误;
C、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草被牛、羊采食后再生能力增强,缓解种群数量下降,属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
D、草原生态系统风景优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
17.C
【分析】1、生长素的运输:①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②横向运输:影响因素有单侧光、重力、离心力等。
2、植物的向光性:单侧光→尖端→影响生长素运输→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不均匀(背光侧快)→向光弯曲。
【详解】A、向日葵不同阶段的生长差异主要受基因表达、植物激素和环境的共同调控,其中植物激素和环境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对植物生长起调节作用,A正确;
B、光照作为物理信号调节向日葵正常生长,也是向日葵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B正确;
C、利用向日葵的向阳而生传递祝愿,是其直接价值,C错误;
D、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向日葵茎尖定向跟随太阳的行为可能与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D正确。
故选C。
18.C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而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不能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详解】A、由于自然界中食物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故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因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故能量逐级递减,A正确;
B、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中除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剩下的即为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要的能量,故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B1+C1+D1,B正确;
C、由题图可知,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W1,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D1,故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C错误;
D、每一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故第二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1,D正确。
故选C。
19.(1)④(2)①③(3)BCD(4)1090
(5)先滴加细胞悬液再盖盖玻片(6)A(7)③(8)A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详解】(1)在食物链浮游植物→头足类→螺类、贝类→蟹类→银鲳中,银鲳鱼所处的营养级最高,处于第五营养级。
(2)头足类既以浮游植物为食,也以食物碎屑为食,因此头足类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故选①③。
(3)A、图中并不包括生态系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浮游动物和头足类均已浮游植物和食物碎屑为食,两者食性相同,B正确;
C、银鲳捕食蟹类,同时银鲳和蟹类均以螺类和贝类为食,两者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C正确;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银鲳和蟹类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两者存在双向的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BCD。
(4)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尸体残骸流入分解者+未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其中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20+170=290,则表中①的数值为290+300+500=1090。
(5)在利用显微镜直接技术法计数时,为确保滴加液体体积准确,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细胞悬液,故图中的错误操作为先滴加细胞悬液再盖盖玻片。
(6)根据计数规则:相邻两边及2夹角,一个中格内的细胞数为12,则整个计数室内细胞数为12×16=192,根据C÷V×M=192÷0.1mm3×100=1.92×108个,则估算1mL培养液中该藻细胞的总数为1.92×108个。
(7)石油污染物能抑制某种贝类雌性激素的合成,不利于雌性卵细胞的形成,不利于雌雄交配产生后代,将导致出生率下降,该种贝类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③衰退型。
(8)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生物修复的途径降低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生物修复强调利用生物对环境进行修复,故利用可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具强耐受性的植物处理污染物符合生物修复的要求,A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0.(1)神经一体液
(2)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3) 高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将TRH释放到血液中的速度加快
(4)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5) 血糖 渗透压
【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寒冷时,血浆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则BAT重量减轻,抑制下丘脑合成TRH。
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详解】(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所以长爪沙鼠在寒冷条件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体温维持稳定。
(2)寒冷条件下骨骼肌战栗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弧为: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3)据题表数据可知,环境温度较低,机体需要产生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乙组比甲组的甲状腺激素含量高,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乙组长爪沙鼠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甲组高。由于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会负反馈影响下丘脑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其将TRH释放到血液中的速度加快,所以乙组长爪沙鼠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甲组低。
(4)由于激素需要通过体液运输,所以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来初步判断甲状腺相关疾病。
(5)下丘脑既有体温调节中枢,又有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中枢,所以下丘脑除了可以调节体温外,在血糖、渗透压调节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21.(1) 既是激素也是神经递质 神经调节
(2)促进毛乳头细胞中Gas6表达(或注射Gas6)
(3) 手术但不切除肾上腺 胸腺发育过度 甲组手术但不切除肾上腺,乙、丙组手术切除肾上腺 丙组每天注射适量的糖皮质激素,甲、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糖皮质激素释放增多,导致胸腺发育过度
【分析】题图分析,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抑制成纤维细胞,通过一系列途经最终分化出的毛囊细胞减少。与此同时,过度紧张焦虑会刺激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或传出神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干细胞,使其异常增殖分化,最终黑色素细胞减少。
【详解】(1)分析题图,去甲肾上腺素可由肾上腺髓质和传出神经释放,作用于黑色素干细胞,去甲肾上腺素既是激素也是神经递质。途径②表示过度紧张焦虑会刺激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调节。
(2)由图可知,在长期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作用下,黑色素细胞干细胞因过度增殖分化耗竭导致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引起白发,毛囊细胞干细胞增殖分化减弱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故为预防过度紧张、焦虑应激下白发、脱发,可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的作用)来预防白发、通过促进毛乳头细胞中Gas6表达(或注射Gas6)预防脱发。
(3)为验证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科研人员对两组生理状态一致的小鼠进行了实验。
①由图2可知,实验组切除肾上腺,为排除手术伤口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对照组的处理是手术但不切除肾上腺,切除肾上腺组的胸腺大于对照组,故实验组切除肾上腺对胸腺的影响是胸腺发育过度。
②为验证肾上腺皮质产生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功能产生了影响,可将健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手术但不切除肾上腺,乙、丙组手术切除肾上腺,待乙、丙组胸腺发育异常后,丙组每天注射适量的糖皮质激素,甲、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胸腺发育情况,同时用病毒A 感染三组小鼠;检测三组小鼠抗体水平等相关指标。
③以上研究表明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引起糖皮质激素释放增多,导致胸腺发育过度,故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22.(1) 二、三 ⑧⑤④
(2) 水稻、杂草和萍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的能量 ②⑧⑩⑪
(3) 5 部分能量流向人类,还有未利用的部分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这样,能量就流入了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初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中一些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
【详解】(1)鸭能吃害虫和杂草等,鸭为第二、三营养级;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而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因此被鸭摄入但没有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应为粪便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而鸭的粪便量应为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即⑧⑤④。
(2)在生态农业系统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为水稻、杂草和萍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的能量;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最终不能被人体所利用,即②⑧⑩⑪。
(3)害虫到鸭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鸭从害虫中获得的能量与害虫的同化量之比,即③/①×100%=200/4000×100%=5%。③⑥⑦的能量除流向分解者(⑨)、呼吸作用(⑧)之外,部分能量流向人类,还有未利用的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量
尸体残骸流入分解者
未利用
第二营养级
①
1100
300
500
第三营养级
120
170
90
10
组别
环境温度
实验结果
BAT 含量
(g/100g体重)
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的含量(ng/mg)
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ng/ml)
甲
24 ℃
0. 33
86. 73
0. 55
乙
4℃
0. 27
63. 62
0. 76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能量相对值
4000
300
200
100
1000
100
300
1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