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语文pdf、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参考答案】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质疑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审美方式”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但审美价值有两个层次,需要作些分辨。其较浅显的层次,是审美对象能产生一种别于实用的特殊效果,……其较深的层次,是审美作为人类意识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与知识的方式取径不同而归极不二”“从历史上看,审美价值的前一个层次,是容易被人们感知,故而更早为人们所论述了的”“然而,仅此还无以回答保守者的责问:毕竟这有什么用处”等内容可知,因为“较浅显的层次”审美效果已经“为人们所论述”,所以,这里的“这”应是浅显层次的“审美效果”,因此质疑的应该是“浅显层次的‘审美效果’”。
B.“很好地适配了两种异质形态的价值”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两者的适配虽非不可能,但颇有‘牛体马用’的味道”可知,本项“很好地适配”分析错误。
D.“是出于诗歌中的理念可以对审美情感发生必要的引导的原因”分析错误,依据原文“诗歌可以以性情为其本质特征,但并不排斥理性观念,因为人的精神世界是个有机的整体,情性与理性虽然分属为两个不同的领域,却又存在着一定的沟通,当诗歌进行深刻的理念活动进程时,它可对审美情感发生必要的引导和哲念的升华,从而促进审美情感活动的有利发展和内涵的丰富。虽然,理念并不能完全脱离开审美情感而孤立存在,还要‘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即理念必须由审美情感来加以浸透,否则就容易使诗歌堕入肤浅粗疏的泥沼”可知,苏轼提出“诗以奇趣为宗”,是出于“理念并不能完全脱离开审美情感而孤立存在,还要‘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否则就容易使诗歌堕入肤浅粗疏的泥沼”。
故选C。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表明他重视诗歌的深层审美价值”推断错误。“赞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说明这首诗歌只是托物言志,而非“表明他重视诗歌的深层审美价值”。
故选D。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为“所谓宋诗的‘议论化’,是指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它以议论的概括方式进行诗歌创作;而‘理趣化’,则是指诗歌内容方面的哲理和奇趣,它以表现人生哲见和生活理趣的内涵为旨归”,即宋诗的“议论化”和“理趣化”。
B.强调诗歌不能离开“理”,贵在“理趣”,能支持材料二观点。
A.强调“瀚藻”,而非“议论化”和“理趣化”。
C.强调“辞情”而非“议论化”和“理趣化”。
D.批评“理”,是和“理趣化”相反的观点。
故选B。
4.①首先提出诗文审美价值的深浅两层意义,并指出后者更易被感知,前者被忽略。②再分析浅层审美价值在传统价值体系中难以确立合理地位。③接着以六朝文论及唐代批评为例,说明诗文审美价值的深浅两层难以得到统一。④最后通过举例、引用,论证宋“理趣”说带来审美观念的发展,深层价值得到认识。
5.①理趣是诗人把握世界的方式,是诗歌审美价值的深层次体现。诗歌创作并非与“理”无关。②诗歌可以以性情为其本质特征,但并不排斥理性观念,它可对审美情感发生必要的引导和哲念的升华。诗歌趣味并非只在于“吟咏性情”,不能忽略理性。③宋诗理趣化表达了宋人“尚理”的审美内蕴。这不仅是符合诗歌创作的艺术本质,而且是对唐诗成就的创造和超越。(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
6.B 奇妙是既天真烂漫又自以为是,重要指这一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7.B “变得迷茫”错误,后文有“田根公公说的那条‘龙’是什么意思,我懂了”,再结合阿舒捞菱藤积肥的行动,可知阿舒此刻是听得专注,思考得深入,被老支书的话震撼,想到生命的意义,由懵懂少女变得有责任和担当。
8.①一开始,阿舒只想听“有趣”的故事,表明了阿舒的单纯、天真,不懂人事;②后来,在稻田边老支书等人的话对阿舒有所触动,阿舒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③公社开会,阿舒由老支书的话领悟到人生应该更有意义更有价值;④最后,阿舒带领小组成员投入到积肥劳动中,并在劳动中感受到了快乐,从行动表明青年人投入到国家建设中的决心和意义。 (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满分)
9.①通过语言、动作等手法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天真烂漫、乐观昂扬)的少女形象;②通过环境描写烘托蓬勃向上的时代氛围;③以小见大,通过阿舒的形象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青年的精神风貌。(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如果答细节描写、侧面衬托可酌情给分)。
【答案】10.C 11.B 12.B 13.(1)读了《鵩鸟赋》,将生和死同等看待,轻视离官去职或在朝任职,这又使我感到茫然若有所失了。
(2)所有的君子,没有谁不仰慕他的清高,赞赏他的文才,哀痛于他的怀才不遇,而同情他的志向的。 14.①屈原虽被流放,但依然眷恋楚国,心里挂念怀王,期待能返回朝廷,振兴国家,所以不会去其他诸侯国。②他不能容忍以自己的清白之身长久地生活在污浊的世上,所以投汨罗江自沉而死。(答对一点得1分)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请他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
“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中,“秦昭王”是主语,“张仪”既是“使”的宾语,又是“谲诈”的主语,“怀王”“谲诈”的宾语,句子结构完整,“怀王”后处断开;
“令绝齐交”和“又使诱楚”为并列关系,单独成句,应在“交”“楚”后处断开。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完全;是同样的。句意:风俗能完全改变。/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
B.错误。安定太平的国家;治理国家。句意:而圣明的君主、安定太平的国家却多少世代也难以见到。
C.正确。都是使动用法。句意:屈原整理了王族的家谱。/使八州排列座次,使六国诸侯来朝拜。
D.正确。句意:把屈原放逐到江南。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议论性很强,抒情色彩较弱”错误。文章议中寓情,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复杂情感,抒情色彩较强。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同”,把……同等看待,把……看成相同;“轻”,认为……不重要,轻视;“去就”,离官去职或在朝任职;“爽然”,茫然。
(2)“凡百”,所有;“莫”,没有谁;“嘉”,赞赏;“文彩”,文才;“愍”,同情。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说到“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虽被流放,但依然眷恋楚国,心里挂念怀王,期待能返回朝廷,振兴国家,所以不会去其他诸侯国;
材料二说到“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他不能容忍以自己的清白之身长久地生活在污浊的世上,所以投汨罗江自沉而死。
参考译文:
(一)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怪罪子兰劝怀王人秦而致其未能回来。屈原痛恨子兰,虽然被流放,仍然眷恋楚国,挂念怀王,念念不忘想要返回朝廷。盼望国君能彻底悔悟,风俗能完全改变。屈原思念君王、振兴国家而想要使楚国回归富强局面的意愿,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出来。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终于由此看出怀王终究没有醒悟。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来输佐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出现,而圣明的君主、安定太平的国家却多少世代也难以见到,这是因为他认为是忠臣的人并不忠诚,认为是贤臣的人并不贤明。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军队遭到挫败,土地被削割,失去了汉中一带的六个郡,自己客死于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能知人善任所招致的祸患啊。……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哀怜。到长沙,看到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推想他的为人。等看到贾谊写文章凭吊他,又奇怪屈原如果凭他那样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服鸟赋),看到他将生死等同看待,把离官去职或在朝任职看得很轻,又茫然若有所失了。”
(二)
《离骚》经是屈原所作。屈原与楚国王族同姓,在楚怀王时做官,当的是三闾大夫。三闾的职责是掌管王族姓的事务,即昭、屈、景三姓。屈原整理了王族的家谱,明确了贤良之士的标准规范,来激励国中贤士。屈原在朝廷内与怀王谋划讨论国家大事,处理疑难事务;在朝廷外监察群臣的言行,应对各诸侯国的来访,他的建议都能被采纳,他也尽职尽责地做事,因而怀王非常器重他。同他一起担任大夫的上官靳尚嫉妒他的才能,与别人一起诋毁他,怀王于是疏远了屈原。
屈原忠心耿耿却遭到小人谗言陷害,心情忧愁烦乱,不知该向谁倾诉,于是写出了《离骚经》。离,是别的意思;骚,是愁的意思;经,是途径。这三个字的意思是,已被流放而离开朝廷,虽心中忧虑,却仍沿着正道前行,用国风的方式劝谏国君。所以文中向上追述了唐虞三个帝王时期的盛世之治,往下陈述了桀纣羿浇的灭亡,希望国君能够觉悟过来,返回到正道上,并让自己回到朝廷。这时候,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请他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趁势就胁迫怀王与秦王一起到了秦国,扣留了怀王,不让他回去。怀王最终客死在秦国。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
屈原被流放在荒远地区,又作了《九章》,援引圣王来证明自己的冤屈,却最终不能被明察。他又不能容忍以自己的清白之身长久地生活在污浊的世上,于是投汨罗江自沉而死。
《离骚》的行文,依照《诗经》来起兴,援引不同的物类作比喻,所以用好鸟香草来比喻忠贞之士,用恶禽臭物比喻谗佞之人,用灵修美人来比拟君王,用宓妃佚女来比喻贤臣,用虬龙鸾凤来托喻君子,用飘风云霓比喻小人。文章的词语温厚而典雅,文章的意旨纯洁而明朗。大凡所有的君子,没有谁不仰慕他的清高,赞赏他的文才,哀痛于他的怀才不遇,而同情他的志向的。
15.C【解析】C.“颈联意境凄清悲凉”错,颈联以时间和地理自然成对,表现古今时代的纵贯,境界辽阔。
16.①今昔对比。写赤壁古战场已为陈迹,只剩明月下渔父的吟唱。借此表达往事如烟,胜败成空的感叹,抒发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②以景结情。诗歌结束于明月高照、渔父清唱的景象,与诗人此时弃官归乡、淡于名利的心境暗合。③尾联运用屈原渔父的典故,表达了脱离政治纠葛后淡泊超脱的心境和不慕名利的归隐之意。
17(1)《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望海潮》词中的“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最能体现柳永的婉约词风。
(3)姜夔《扬州慢》中,用虚实结合、对比手法感慨扬州今昔变化,表达了黍离之悲的两句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4)《离骚》中,写屈原看到草木零落,感慨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的句子是: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5)“空”虽表示无,但在诗歌中别有意味,尤其在景物描写中,例如唐代诗句“ , ”。
示例一: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示例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8.C 、19.A、20.D
2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张开怀抱”“相拥”“新生”等词语将中医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现代社会中中医药只有积极地适应时代,不断创新融入时代才能获得高质量发展。 22.①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②培养大批中医人才 ③创新就失去根基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组:“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双管齐下”本指画画儿时两管笔同时并用,比喻从两方面同时进行。语段强调苏轼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之与传统文学不分高下,应选用“并驾齐驱”。第二组:“各有千秋”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文中借此说明慢词地位之高。故选用“平分秋色”。第三组:“望尘莫及”指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语段强调柳永在市井中的声望是帝王将相赶不上的,应选用“望尘莫及”。第四组:“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自怨自艾”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文段中,想借此表现爱情缺失的女性之前的做法,选用“自怨自艾”合适。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结合整个语段来看,此处应是强调“柳永于词的贡献”,而非“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据此排除C项。另外,文段中“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用来与“柳永于词的贡献”作类比的,应紧跟其后,据此排除BD两项。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也许是”应该修饰“第一次”,所以应将“第一次”放在“也许是”的后面;二是成分残缺,“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所“诉说的苦闷幽怨”是柳永的笔表达的,所以应在“她们”前加介词“为”。
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句子用“张开怀抱”“相拥”“获得新生”等赋有人的情态的词语来描写中医药,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主动张开怀抱”体现积极的态度,“与现代环境相拥”体现中医药与时代的融合,“获得新生”指中医药的发展。所以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在现代社会中中医药只有积极地适应时代,不断创新融入时代才能获得高质量发展的意思。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前文说“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再结合后文对传承和创新的分别阐述可知,这里是强调要同时处理好传承与创新,故可填“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第二空,结合前后文“代代相传”“师承教育”和“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等内容可知,此处强调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故可填“培养大批中医人才”。
第三空,后文说“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且此处和后文是并列关系,可知本段是在阐释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再结合“传承就失去未来”的句式,这里可填“创新就失去根基”。
23.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以本学期同学们学了很多诗词名作引入,然后引出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这一主题。这个主题实际就是我们写作的中心。
细读材料,在审题时,要切中诗词对中学生日常的影响,对时代社会群体的触动,及其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找准某一个点来思考写作。比如:①诗歌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读诗词,感受诗词的美好,从诗境中领略古人笔下的生活。身处尘世,吟咏诗词,生活变得充实,多了几分诗意,几分情怀。②诗歌提升文学素养。个人的素养来自学习,人们读诗,感受诗境的优美,懂得了风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变得彬彬有礼,言谈之间,彰显才情。③诗词激荡人生追求。读古人诗歌,感受古人奋斗拼搏的情怀,倾听古人为国捐驱的壮语,从而树立远大理想,面对时代,肩负社会责任。
古诗词,对高中生来说,应该是有厚重积累的,也应有过不少的体会和感悟。 在审题时,要看到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再结合自我的感触来谈古诗词的影响或在生活中的运用。为此,作为高中生,可以谈古诗词对生活的触动,或写古诗词对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还可以领略诗人创作时澎湃的内心。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有独到的感受。同时,要注意写作的文体要求,突出发言稿的特点。
写作时可以这样安排结构。开篇引入:诗词是古人抒发内心感情的方式,它能让我们了解古人,感受他们的内心,更好地了解历史。 主体安排两部分:首先,诗词使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感知到诗意的美;其次,诗词使人丰富人生阅历,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启迪。最后结尾:叶嘉莹女士曾说“诗词,让我们的心灵不死”,诗词贮存着中华文化,当我们与先辈用同样的黑眼珠打量周遭景色,当我们与先辈同受一则道理的启迪,沐浴在诗词永恒的智慧下,人心,怎会死呢?甚至当所有人都感受到诗词之魅力时,给整个民族带来的,是文明不息。
[参考立意]
①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②读古诗词能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③读古诗词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④读古诗词可以丰富情感体验,陶治情操。
例文
诗酒趁年华
——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诗酒趁年华》。有的人可能会问,都21世纪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出口成章,培养优秀的表达能力。
饱读诗书者常常通晓古今,古诗词在他们这里能够焕发新的光芒。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他们会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非常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他们会说“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当我觉得时间飞逝的时候,他们会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他们出口成章,硬是把平常的生活过出了诗意。
没有丰富的词汇和诗词的积累,对待什么事物,就只能用“太好玩了”“太好看了”来表达,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当你熟读古诗词,能出口成章,你不觉得生活也随之更有色彩了吗?
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
从古至今,我们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去发现美,表达美,诗词便是一种方式。心中有诗,生活也会变得更美一些。
当你拥有了美好的爱情时,也许会说出“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当你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桃花时,也许会说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当你金榜题名,兴致盎然时,也许会说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你备受打击,不想放弃时,内心也许会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就是诗词在你心中的力量。一个人拥有了丰富的精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培养气质,散发独有的人格魅力。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读古诗词,可以净化自己。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很忙碌,也很焦虑。诗词可以给自己营造一个桃花源,在诗词的世界里,你可以放空自己,和古人对话,饮酒品茶,赏月相思。即使生活是一地鸡毛,那诗词也会是开在鸡毛之上的一朵小花,惊艳时光。
读古诗词,可以培养气质。气质从何而来?气质来自“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浪漫,来自“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来自“一 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来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
穿越千年历史,纵横万里华夏,千万诗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在你的心中。
在诗词中体验人生百态,看到更大的世界。希望你能真正地热爱古诗词,让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诗意人生,不是舞文弄墨,而是将诗词的美带到生活中,再将生活的美以诗意的方式展现出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因为热爱,所以读诗。诗词就是我们到达不了的远方,是我们灵魂的归处,是心灵的港湾。
最后,我想说一句:“诗酒趁年华”。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B 2,示例一,①形象塑造,以点写面,BDG句意,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由二生三,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