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下《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下《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教案第1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下《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教案第2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下《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教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7 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7 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设置了两个板块:“白白的大米哪里来” “美好生活的保证”。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板块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一种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了解生产过程中人们的辛勤付出,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美好生活的保证”板块设置的目的是通过介绍农业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农业是我们衣食的重要来源。
    二、学情分析
    当前,绝大多数的四年级学生,包括很多农村的学生,都远离农事劳作,对农业生产缺乏了解。尤其在城市,小学生五谷不分、蔬菜不识的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农耕教育,让他们感受农业生产的辛苦,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节俭、珍惜劳动成果等行为习惯有很大帮助。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
    2.体会农业生产者的辛勤劳动,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教学难点】
    从农作物种植、生产的漫长、复杂过程中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
    五、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稻种植过程;某种农作物的种植过程视频;启迪人们珍惜粮食的古诗。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建立对种植业的认识。
    一、导入新课
    话题导入:你们知道我们餐桌上的美食都是从哪里来的吗?
    出示白米饭图片,引出课题:
    我们的衣食之源——白白的大米哪里来
    二、珍惜粮食
    1.名句引思:阅读教材第52页
    要求:读一读名言,说说你的理解。
    提示:看到一碗粥,一碗饭,应该想到它来之不易;看到衣服中半根丝、半根线,应该常想到物质生产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教师: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你可知道这小小的一粒粒米是怎样来的吗?
    2.了解过程:观察教材第52-53页的插图,了解水稻种植的过程,谈谈你的收获。
    过程: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碾米
    点拨:水稻的生长一共经历4个过程,每个过程都离不开农民的辛勤付出。
    3.播种育秧:这个环节需要农民们怎么做呢?
    育秧:农民利用塑料地膜保温保湿,精心培育和护理秧苗。
    出示播种和育秧的图片,点拨:
    农民学习科学技术,适时施肥、浇水等,培育优质秧苗。
    4.课外拓展:除了地膜育秧,我们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育秧。(拓展水育秧和湿润育秧)
    5.移栽秧苗:农民伯伯在这个环节需要做什么?
    出示图片,点拨:为了秧苗的茁壮成长,农民伯伯们会把秧苗移植到其他宽广的水田里。
    6.课堂活动:农民在移栽秧苗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弯腰插秧,小组内模拟弯腰插秧3分钟,谈谈感受和体会。
    7.田间管理:为了让水稻能茁壮成长,种田人顶着太阳,冒着风雨,在田间地头施肥、灌溉、喷药、排水……
    体现农民伯伯的品质:不畏风雨、坚持不懈、吃苦耐劳
    8.收割稻穗:说说这一环节农民们是怎么做的。
    点拨:传统收割用的是镰刀,农场都用大型收割机。农民们在酷暑中完成劳作,汗如雨下,令人敬佩。
    9.分离稻谷:播放相关视频
    点拨:农民把晒干的稻谷送进碾米机,谷壳与米自动分离,出来的是白花花的大米。
    10.课堂点拨:大米的生产过程,我们要感谢哪些自然资源?感谢哪些人?要懂得和尊重什么?
    例:感谢阳光、土地、水等自然资源;感谢种植水稻和加工水稻的劳动者;懂得尊重自然、尊重劳动。
    11.范例展示:选择一种农作物,可以是粮食作物,也可以是蔬菜,了解一下它的种植过程。
    出示种植花生的视频,点拨:
    我们在了解种植农作物的过程后,要懂得农作物来之不易,珍惜农民们辛苦劳作的成果,不浪费粮食。
    12.分享体会:说说学习本课有什么收获。
    13.温故知新:出示《悯农·其二》,说说这首诗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点拨:一粒米经过了很多人的辛勤劳动才生产出来,我们要感恩大自然,感谢种田人的付出,并且懂得珍惜粮食。
    14.课堂小结:
    (1)粮食的生产是很多劳动人民的努力成果。
    (2)我们要感谢和尊重劳动人民。
    (3)我们要珍惜粮食,努力做到不浪费一点一滴。
    三、随堂练习
    一、填空题。
    1. 每粒米都来之不易,我们既要感谢大地对庄稼的养育,也要感谢种田人付出的辛勤劳动。
    2. 我们要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
    3. 大米的生产要经历5个过程。
    二、判断题。
    1.大米的生产过程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不容易。 (✔)
    2.农民以种田为生,因此他们辛苦是应该的,我们没必要尊重他们。 (×)
    3.我们要珍惜每一颗粮食,做到不剩饭。(✔)
    三、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大米的生产是按照插秧、育秧、田间管理、收割、碾米的顺序进行的。
    B.农业生产和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联系。
    C.浪费粮食是不尊重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行为。
    D.我们不是农民,没有必要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
    四、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
    1.交流:与家长说一说水稻的种植过程。
    2.实践:查阅相关资料或采访某位农民,了解某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和同学分享。

    相关教案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2 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2 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一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完成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这些东西哪里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这些东西哪里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