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4《诗词三首》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36344/0-17113565061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上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4《诗词三首》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36344/0-171135650624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上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4《诗词三首》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36344/0-171135650627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上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4《诗词三首》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36344/0-171135650630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上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4《诗词三首》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36344/0-171135650632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上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4《诗词三首》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36344/0-17113565063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上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4《诗词三首》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36344/0-171135650639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上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4《诗词三首》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36344/0-171135650642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上课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完美版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行路难,释题方法一,要求同桌合作,歧路分岔的路,诗人仕途,行路难归去来,有归隐之意,梦日月典故,多歧路今安在,李白的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词鉴赏方法:1、看诗题目2、重视注释3、论世知人,了解背景生平4、把握意象,领会思想感情5、品味语言,揣摩修辞特点6、体味意境,领悟艺术境界
作者行的是什么路?为什么如此艰难?作者最终找到出路了吗?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金樽清酒 斗十千,玉盘珍羞 直万钱。 停杯投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 心茫然。 欲渡黄河 冰塞川,将登太行 雪满山。 闲来垂钓 碧溪上,忽复乘舟 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
二、自由朗读,把握诗意
(方法二:重视注释。)
1、用一个字(词)形容这个宴会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三、体会作者的行路之难
2、面对这样的美酒佳肴,诗人的反映是怎样的呢?
不能食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诗人做这些动作是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忧愁、烦躁、无奈、沮丧、郁闷
3、诗人“不能食”的原因(原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只是想说走路难吗?你怎么理解?
仕途艰难、政治理想难实现
难在:目标远大、有雄心壮志,但现实残酷。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四、体会作者的选择之难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赏析: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乐观、自信、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做官(济沧海 渡黄河 登太行)
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李白,一个迎风傲岸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微笑的李白。他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白,去诵读他的美丽华章,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吏,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1)酬: 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2)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一带。刘禹锡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属巴国,其它地方大都属楚国。 (3)二十三年: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官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前后共二十二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抛弃。
(4)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5)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的意思。 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6)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7)长(zhǎng):增长,振作。[1]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从805年被贬,到827年,只有22年,但由于作诗时已是岁末,且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称为“二十三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现在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 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径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赠。
用自己的话讲讲诗人描述了怎样的经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样的情节让我们想起一首贺知章写的诗:
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23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故乡,故友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刘诗营造的是一种凄凉、悲伤、无奈的意境,而贺知章的诗则充满了感时伤老的情绪,情感表达比较含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歌中的意象: 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等。 诗歌中的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蕴着诗人的感情。
意境: 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避,贬时之漫长。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这两句诗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什么?
现在人们又赋予了它们什么
“沉舟”、“病树”都是自比,意思是说: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发,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现今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为奇,丝毫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进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没落腐朽的废墟旁发展起来的。
诗人用了这两句,使诗的情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前四句凄凉伤感,后四句则以昂扬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点明对友人赠诗的酬答,以意味深长的“长精神”自勉作诗,同时委婉地向友人表达了宽慰向上的劝告。
诗中共举了几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提示]两个典故:(1)闻笛赋 (2)烂柯人作用(1)诗人借这一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2)后一句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后生疏而怅惘的感觉。
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现实意义?
[提示]这两句是传世的警句,刘禹锡以“沉舟”和“病树”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的怅惘,更重要的是显示了诗人豁达的襟怀,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 由于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被引用,并赋予了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
主题:诗人回顾了自己被贬谪二十三年的清冷生活,含蓄地表达了物是人非、光阴不再的惆怅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襟怀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这首诗跌宕有致、意趣盎然,借景物表明哲理,寓哲理于事物之中,这也是刘禹锡诗歌的一个特点。
明月几时有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你所不知道的苏轼和《水调歌头》
苏轼的词不是用来唱的,而是用来供人阅读的。
在苏轼之前,绝大多数词作并无题序。在苏轼《水调歌头》之后,宋代中秋词大量出现小序。
苏轼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苏轼《水调歌头》确立了宋代中秋词的主题和审美风格。
受苏轼《水调歌头》的影响,宋代中秋词中使用最多的词调就是《水调歌头》。
听读课文,注意 给红色的字注音:
( )
( )
朗读提示: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示例(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重读)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重读)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重读)人间!
下片:请同学们自己感悟朗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重读)时圆?人有(重读)/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重读)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配乐朗诵)
【达旦】早晨;白天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苏轼兄弟情谊深厚,当时苏轼41岁,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和他弟弟子由(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时值中秋苏轼作词怀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的思绪是如何变化的?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对月更加向往,语气更加迫切。
"月宫"有没有象征意义呢?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一直以来,苏轼把朝廷当作自己的家,忠于朝廷,勤于政事。他任地方官时,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在词中有何作用?(结构、内容两方面考虑)
结构上形成过渡,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以及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中秋词自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清·胡仔《若溪渔隐业话后集》
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 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 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 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苏东坡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 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 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他就欢乐终日。 ——林语堂《苏东坡传》
请你用简单的几句话,写下你对苏东坡的评价或者是读过《水调歌头》后的感想。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诗词三首图片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行路难》其一,学习目标,新课导入,走近作者,写作背景,知识链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课堂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诗词三首》,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图文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课时,课文导入,任务与评价标准制定,感知诗词的韵律与节奏,第二课时,议题五,议题一以背景识人,议题二以“画”入境,议题三以“象”知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