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一等奖课件ppt
展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1、疏通文义,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罗贯中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依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刘备(161-223),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拜谒(yè) 今番(fān) 叱(chì) 侥幸(jiǎ) 岂可相强(qiǎng)犹然(yóu) 纶巾(guān) 鹤氅(chǎng) 末胄(zhòu) 愧赧(nǎn) 谬(miù) 倾颓(tuí) 窃命(qiè) 沔(miǎn)殆(dài) 民殷(yīn) 存恤(xù) 箪食壶浆(dān) 鄙贱(bǐ)
叱:大声呵斥。 拜谒:拜访谒见。 犹然:仍然。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 名声大。贯,贯穿,进入。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林泉:山林和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坐席靠近。屏,使回 避。促,靠近。倾颓:衰败。 窃命:篡夺国家权力。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 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用武之地:用兵之地。指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暗弱:昏庸懦弱。 存恤:爱惜,体恤。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 度发酵而成的饮料。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身离席,表示敬意。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经世,治理天下。思贤如渴: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如渴,如 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顿,立刻;茅塞,比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从题目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主要内容: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大业。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的辅助?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1):刘备前两次没有拜访到诸葛亮,再次前去拜访。 第二部分(2、3):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及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第三部分(4):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所感动,决定出山辅佐刘备。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1)体现在语言上: 张飞嚷道: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刘备生气地说:“……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从刘备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2)体现在动作态度上: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睡觉,所以尽量放轻脚步,缓缓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并恭恭敬敬地侍立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圈点勾画描写刘备的内容,说说刘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气度宽宏、有耐心、志向远大、忧国忧民、谦虚、不耻下问。
作者塑造刘备的形象采用了哪些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衬托(张飞、关羽对诸葛亮的态度)。
《故乡》中杨二嫂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诸葛亮的出场属于铺垫渲染。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等。 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诸葛亮为刘备的献策包括哪几层意思?
(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势力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2)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3)规划政治蓝图,打消刘备疑虑。
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伸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 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 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诸葛亮向刘备分析荆州地势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荆州的有利条件:物产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刘表无能。意在暗示刘备,荆州可取,勿失良机。
诸葛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诸葛亮采用了什么方法?
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侧面烘托(司马德操、徐元直、刘备等人的评价)。
你认为使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不过是虽逢其时、未逢其主的权宜之计。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用张飞的粗暴和急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
文中对关羽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体现关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关羽比张飞稳重得多,他听到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认为太过,对几次远访诸葛亮也很有意见,但是他不像张飞那样鲁莽。刘备第三次要去卧龙岗,他和张飞一致反对,但他的话却委婉得多,不像张飞那样直爽。他虽然对诸葛亮的昼眠也不耐烦,但张飞大怒要去放火的时候,他却能“再三劝住”,这些都表现关羽的稳重、顾全大局。
本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隆中对策并答应出山相助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也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刘备三顾茅庐,几经波折才见到诸葛亮,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刘备第三次拜谒孔明,好不容易遇到他在家里,没想到他还在睡觉,刘备只好继续等候。见孔明翻身以为是醒了,没想到他又侧身睡着了,起来后更衣又花掉“半晌”。这样千呼万唤孔明才露出真容。曲折的故事,处处设置悬念,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
诸葛均飘然而去,张飞说其无理,刘备说:“彼各有事,岂可相强?”由此可以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对表现人物起着怎样的作用?
“徐步”“拱立”,生动地写出了刘备谦恭、求贤之状。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冑、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上句中刘玄德的动作和语言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刘备的“下拜”,自称“末冑”“愚夫”,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个谦卑、求贤若渴的刘皇叔。
(1)人物形象鲜明。 文章通过对人物典型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备求贤若渴,为了见到诸葛亮,他甘愿等上“半晌”“一个时辰”“又半晌”,而且态度谦恭;张飞则粗犷、豪放,性格莽撞,从“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等话中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则是一个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志存高远的贤士,从他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
(2)语言精练畅达,平白如话。 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个创举,和过去纯文言小说晦涩难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3)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反复以烘托陪衬的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本文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烘云托月手法的运用,且用法变化多端,有正衬,也有反衬。文中徐庶和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都是正衬;张飞的粗犷、急躁,其实质也是从反面衬托刘备谦恭有礼……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古训:尊重人才。只因刘备有了这样的优良特征,才能收获孔明的结草衔环以报,才能建立起一方霸业。我们今后要学习人物的优良品质,也开创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
拜访前: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
拜访成功:诸葛亮三分天下,为刘备谋兴邦定国
拜访后: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曹操占尽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尽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三国演义》:文白相杂。《水浒传》:高度口语化。
“三顾茅庐”这一情节在整部小说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1)它描写了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诸葛亮的第一次出场。突出了诸葛亮出众的才华,也揭示了隐居隆中的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也为表现诸葛亮倾尽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铺垫。(2)用浓笔渲染了刘备渴求贤才之心,表现了作者对刘备为代表的汉室的认同和赞扬,也表现了作者的正统思想。(3)在小说中有重要地位,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诸葛亮出山后,为蜀国做了哪些具体的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坡大败夏侯惇;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这些故事都证实诸葛亮料事如神、胆大心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 ,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
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 、败走华容道。
1、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上联:刘玄德三顾茅庐始得相见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审时度势三分天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高低。(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3、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责备。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对比。 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同时也表现出张飞鲁莽、急躁的性格特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三顾茅庐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三顾茅庐课文内容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顾茅庐,罗贯中,诸葛亮张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学演示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十三课三顾茅庐,罗贯中,三顾茅庐,语言描写,比较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