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授课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授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术观点轴心时代,春秋战国,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不论公私一律纳税,研究社会现实,君舟民水,诸侯国数量减少,由分裂走向统一,一些少数民族消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提出∶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时代——"轴心时代"这个时代,在中国、印度、希腊等北纬30°附近地区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家,如孔子、老子、释迦摩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探究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何谓社会转型?1、社会转型即社会进入到新的发展轨道,是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关键一跃"。(从旧到新的那个过渡的时期或过程)2、社会转型不是简单的某一社会现象的变化,而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结构等社会各方面发生的深刻的变革。3、从唯物史观角度看,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历史阶段。4、从文明史观角度看,指人类中采集渔猎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更替的重要历史阶段。5、社会转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着复杂的社会矛盾、冲突与曲折。6、社会转型有时是不完全的,甚至是不成功的。
天下共主封藩建卫诸侯林立华夷分离井田经济神权色彩奴隶社会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小农经济思想统一封建社会
王室衰微争霸兼并变法运动华夏认同土地私有百家争鸣向封过渡
探究二 渐变——王室衰微与列国纷争
材料一∶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池。——《公羊传· 桓公二年》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材料二:诸候朝于天子曰述职。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材料四∶ 周王室由于贫弱而不得不向诸侯求米、求金、求车。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郑伯不朝,王伐郑,卒大败,射王中肩。 —《左传》
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材料五:郑国公的九鼎。
材料六:齐大夫田桓废齐君而自立,呂齐亡。晋六卿中的韩、赵、魏三家分晋,晋亡。 ——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探究三 变因——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
公田荒芜,私田增多税制改革,小农确立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探究四 应变——变法运动与百家争鸣
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起来,但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 昔日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变法运动是以哪一家为指导思想?
分析下列言论分别属于哪些学派,并对应其具体主张?
材料一 苛政猛于虎也材料二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材料三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材料四 子不语怪力乱神材料五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六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材料七 君者舟也,庻人者水也
材料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材料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材料四 我无为而民自化;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材料五 庄生丧妻,缶盆而歌
材料一 严刑者,民之所畏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材料二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材料四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材料五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探究五 质变——华夏认同与天下一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
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华夏认同增强。
中华民族在先秦的发展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的七国争雄以秦统一中国告终,中国形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沈长云《先秦史》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前1046年,前771,前475,前476,前221,前256,时空观念,铁犁牛耕大发展,商业发展,礼崩乐坏大变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图文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刘邦建汉,1政治,2经济,3思想,4疆域,5对外,增加财政收入,3思想上,课堂小结,文景之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秦统一的原因,帝国建立,统治疆域,军事统一,1确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巩固中央集权,2设三公九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