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及反思,共4页。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一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儒学的发展
(1)汉武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随着道教和佛教的传播,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3)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4)唐中期: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2.道教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在民间广为传播。
(2)唐朝: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3.佛教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不断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在中国逐渐盛行。
(2)武则天时期:由于武则天十分推崇佛教,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并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传播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
(3)遭遇挫折
①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②表现: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③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二 文学艺术
1.文学成就
(1)曹魏:出现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2)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成为代表。
(3)南北朝:盛行骈文,民歌流传也很广。
(4)唐朝: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2000多位诗人创作的近5万首诗歌。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2.书法和绘画
(1)书法
①东汉: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②魏晋南北朝: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③隋唐:书法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其中,颜真卿的颜体和柳公权的柳体最为有名。
(2)绘画
①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
②隋唐: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3)雕塑: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三 科技
1.魏晋南北朝
(1)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
(2)农学: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地图学: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2.隋唐
(1)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2)科技
①印刷术:唐朝已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②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3)天文:唐朝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4)医学: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四 中外文化交流
1.佛教的传播与交流
(1)西行天竺: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到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天竺,在天竺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佛法,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
(2)日本、新罗:日本的空海和尚来长安求法,回国时携带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唐朝高僧鉴真6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2.其他
(1)唐都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
(3)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