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共4页。
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 儒学的复兴
1.背景
(1)政治:重建伦理纲常秩序的需要。国家分裂,战乱和农民起义频繁,极大地冲击了伦理纲常秩序,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家学说。
(2)经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统治者迫切需要从思想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3)文化
①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冲击了儒学的地位。
②北宋时期重文轻武,形成了比较宽松的学术环境。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③科学文化的进步引起了理学家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思考。
2.程朱理学的兴起
(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
(2)内容
①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②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③认识论和方法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3)表现
①朱熹合编“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②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二 文学艺术
1.宋词
(1)背景:两宋经济繁荣、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2)特点: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3)成就:士大夫的著名词作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以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的成就最为突出。
2.元曲
(1)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2)杂剧
①特点: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广义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两大类。
②代表人物:关汉卿、王实甫等。
③地位: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3.话本
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4.书法
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5.绘画
(1)分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2)主要成就:以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三 科技
1.三大发明基本成熟
(1)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3)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2.科学家与农学家
(1)北宋科学家沈括
①成就:《梦溪笔谈》。
②影响:他写的《梦溪笔谈》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
①成就: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授时历》。
②影响: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元朝农学家王祯
①成就:编撰《农书》。
②影响:该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四 少数民族文字
1.辽、夏、金创制文字
(1)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
(2)金:创制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3)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2.元朝创制文字
(1)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用这套文字修成的《蒙古秘史》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2)忽必烈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既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立意,教学流程,教学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