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1 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 ·十个模型 备考2024年中考数学—模型·方法·技巧专题突破(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1 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 ·十个模型(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1-1 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 ·十个模型(解析版).docx
    专题1-1 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 ·十个模型(原卷版)第1页
    专题1-1 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 ·十个模型(原卷版)第2页
    专题1-1 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 ·十个模型(原卷版)第3页
    专题1-1 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 ·十个模型(解析版)第1页
    专题1-1 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 ·十个模型(解析版)第2页
    专题1-1 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 ·十个模型(解析版)第3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1 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 ·十个模型 备考2024年中考数学—模型·方法·技巧专题突破(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 ·十个模型 备考2024年中考数学—模型·方法·技巧专题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1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十个模型原卷版docx、专题1-1一网打尽全等三角形模型·十个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目录
    TOC \ "1-3" \h \z \u \l "_Tc150815813" 模型梳理 PAGEREF _Tc150815813 \h 2
    \l "_Tc150815814" 题型一 倍长中线模型 PAGEREF _Tc150815814 \h 14
    \l "_Tc150815815" 题型二 一线三等角模型 PAGEREF _Tc150815815 \h 14
    \l "_Tc150815816" 题型三 半角模型 PAGEREF _Tc150815816 \h 17
    \l "_Tc150815817" 2022·山东日照真题 PAGEREF _Tc150815817 \h 18
    \l "_Tc150815818" 题型四 手拉手模型 PAGEREF _Tc150815818 \h 21
    \l "_Tc150815819" 2022·张家界真题 PAGEREF _Tc150815819 \h 23
    \l "_Tc150815820" 2022·贵阳中考 PAGEREF _Tc150815820 \h 23
    \l "_Tc150815821" 题型五 对角互补+邻边相等模型 PAGEREF _Tc150815821 \h 26
    \l "_Tc150815822" 题型六 平行线夹中点模型 PAGEREF _Tc150815822 \h 27
    \l "_Tc150815823" 题型七 截长补短模型 PAGEREF _Tc150815823 \h 28
    \l "_Tc150815824" 题型八 绝配角模型 PAGEREF _Tc150815824 \h 32
    \l "_Tc150815825" 2023·深圳宝安区二模 PAGEREF _Tc150815825 \h 33
    \l "_Tc150815826" 2023·深圳中学联考二模 PAGEREF _Tc150815826 \h 33
    \l "_Tc150815827" 题型九 婆罗摩笈模型 PAGEREF _Tc150815827 \h 35
    \l "_Tc150815828" 2022武汉·中考真题 PAGEREF _Tc150815828 \h 36
    \l "_Tc150815829" 2020·宿迁中考真题 PAGEREF _Tc150815829 \h 37
    \l "_Tc150815830" 题型十 脚蹬脚模型(海盗埋宝藏) PAGEREF _Tc150815830 \h 39
    模型梳理
    模型1 倍长中线模型
    (一)基本模型
    (二)结论推导
    结论1:△ACD≌△EBD.
    证明:∵AD是BC边上的中线,∴CD=BD.
    ∵∠ADC=∠EDB,AD=ED,∴△ACD≌△EBD.
    结论2:△BDE≌△CDF.
    证明:∵点D是BC边的中点,∴BD=CD.
    ∵∠BDE=∠CDF,DE=DF,∴△BDE≌△CDF.
    (三)解题技巧
    遇到中点或中线,则考虑使用“倍长中线模型”,即延长中线,使所延长部分与中线相等,然后连接相应的顶点,构造出全等三角形.
    模型2 一线三等角模型
    (一)基本模型
    (二)结论推导
    结论1:△CAP≌△PBD.
    证明:∵∠1+∠C+∠APC=180°,∠2+∠BPD+∠APC=180°,∠1=∠2,∴∠C=∠BPD.
    ∵∠1=∠3,AP=BD(或AC=BP或CP=PD),∴△CAP≌△PBD.
    结论2:△APC≌△BDP.
    证明:∵∠1=∠C+∠APC,∠2=∠BPD+∠D,∠3=∠BPD+∠APC,∠1=∠2=∠3,
    ∴∠C=∠BPD,∠APC=∠D.∵AP=BD(或AC=BP或CP=PD),∴△APC≌△BDP.
    (三)解题技巧
    在一条线段上出现三个相等的角,且有一组边相等时,则考虑使用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找准三个等角,再根据平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进行等角代换,判定三角形全等,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一线三等角模型常以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四边形(正方形或矩形)为背景,在几何综合题中考查.
    模型3 半角模型
    (一)基本模型
    (二)结论推导
    结论1:EF=BE+CF,∠DEB=∠DEF,∠DFC=∠DFE.
    证明:延长AC到点G,使CG=BE,连接DG.
    ∵△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
    A
    B
    C
    D
    E
    F
    G
    ∵∠BDC=120°,BD=CD,∴∠DBC=∠DCB=30°,
    ∴∠DBE=∠DCF=90°,∴∠DBE=∠DCG=90°,
    ∴△BDE≌△CDG,∴DE=DG,∠DEB=∠G,∠BDE=∠CDG.
    ∵∠EDF=60°,∴∠BDE+∠CDF=60°,
    ∴∠CDG+∠CDF=60°,即∠GDF=60°.
    ∵DF=DF,∴△DEF≌△DGF,
    ∴EF=FG,∠DEF=∠G,∠DFC=∠DFE.
    ∴∠DEB=∠DEF.
    ∵FG=CG+CF,∴EF=BE+CF.
    结论2:EF=BE+DF,∠AEB=∠AEF,∠AFD=∠AFE.
    证明:延长CB到点G,使BG=DF,连接AG.
    A
    D
    B
    E
    C
    F
    G
    ∵正方形ABCD,∴∠ABG=∠D=90°,AB=AD,
    ∴△ABG≌△ADF,∴AG=AF,∠G=∠AFD,∠BAG=∠DAF.
    ∵∠EAF=45°,∴∠BAE+∠DAF=45°,
    ∴∠BAE+∠BAG=45°,即∠EAG=45°.
    ∵AE=AE,∴△AEF≌△AEG,
    ∴EF=EG,∠AEB=∠AEF,∠AFE=∠G.
    ∴∠AFD=∠AFE.
    ∵EG=BE+BG,∴EF=BE+DF.
    结论3:DE 2=BD 2+CE 2.
    证明: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到△ACF,连接EF.
    A
    B
    C
    E
    D
    F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
    ∴∠B=∠ACB=45°,∴∠ACF=∠B=45°,
    ∴∠ECF=90°,∴EF 2=CF 2+CE 2=BD 2+CE 2,
    ∵∠DAE=45°,∴∠BAD+∠CAE=45°,
    ∴∠CAF+∠CAE=45°,即∠FAE=45°.
    ∵AE=AE,∴△AEF≌△AED,
    ∴EF=DE,∴DE 2=BD 2+CE 2.
    (三)解题技巧
    对于半角模型,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做辅助线(延长或旋转),构造全等,通过等量代换得到相关的结论.
    模型4 手拉手模型
    (一)基本模型
    (二)结论推导
    结论1:△ABD≌△ACE,BD=CE.
    证明:∵∠BAC=∠DAE,∴∠BAD=∠CAE.
    ∵AB=AC,AD=AE,∴△ABD≌△ACE,
    A
    D
    E
    B
    C
    O
    F
    ∴BD=CE.
    结论2:∠BOC=∠BAC.
    证明:设OB与AC相交于点F.
    ∵△ABD≌△ACE,∴∠ABD=∠ACE.
    ∵∠AFB=∠OFC,∴∠BOC=∠BAC.
    A
    D
    E
    B
    C
    O
    G
    H
    结论3:OA平分∠BOE.
    证明:过点A分别做BD,CE的垂线,垂足为G,H.
    ∵△ABD≌△ACE,∴S△ABD =S△ACE,
    ∴=.
    ∵BD=CE,∴AG=AH,
    ∴OA平分∠BOE.
    (三)解题技巧
    如果题目中出现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考虑连接对应的顶点,用旋转全等模型;如果只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用旋转的方法构造旋转全等.
    模型5对角互补+邻边相等模型
    模型解读:通过做垂线或者利用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如图,,
    作垂线旋转
    模型6 平行线夹中点模型
    如图,AB//CD,点E是BC的中点.
    【模型分析】
    如图①,延长DE交AB于点F,易证:△DCE≌△FBE(AAS)。
    如图②,延长AE交CD延长线于点F,易证:△ABE≌△FCE(AAS)
    口诀:有中点,有平行,轻轻延长就能行
    模型7 截长补短模型
    【模型解读】截长补短的方法适用于求证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截长: 指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已知线
    段: 补短: 指将短线段延长, 延长部分等于已知线段。该类题目中常出现等服三角形、角平分线等关键词
    句, 可以采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来完成证明过程, 截长补短法(往往需证2次全等) 。
    ①截长: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另外两条较短的线段。
    如图所示,在BF上截取BM=DF,易证△BMC≌△DFC(SAS),则MC=FC=FG,∠BCM=∠DCF,
    可得△MC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可证∠CFE=45°,∠CFG=90°,
    ∠CFG=∠MCF,FG∥CM,可得四边形CGFM为平行四边形,则CG=MF,于是BF=BM+MF=DF+CG.
    ②补短:选取两条较短线段中的一条进行延长,使得较短的两条线段共线并寻求解题突破。
    如图所示,延长GC至N,使CN=DF,易证△CDF≌△BCN(SAS),
    可得CF=FG=BN,∠DFC=∠BNC=135°,
    又知∠FGC=45°,可证BN∥FG,于是四边形BFGN为平行四边形,得BF=NG,
    所以BF=NG=NC+CG=DF+CG.
    模型8 绝配角模型
    (一)基本模型
    (二)结论推导
    结论:AC=EC.
    证明:∵∠ABC=90°,BE=BD,∴AE=AD,
    ∴∠E=∠ADE,∠BAE=∠BAD,∴∠EAD=2∠BAD.
    ∵∠C=2∠BAD,∴∠EAD=∠C,
    ∴∠CAE=∠ADE=∠E,∴AC=EC.
    (三)解题技巧
    如果题目中出现二倍角,可以考虑用绝配角模型,构造等腰三角形,绝配角+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一般同时出现,然后用勾股定理或相似求解.构造等腰三角形是这类绝配角问题的重要方法.
    模型9 婆罗摩笈模型
    如图,△ABC和△D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AD,CE,M,N分别在AD,CE上,且MN经过点B
    【性质1:垂直得中点】若MN⊥CE,则①点N是AD的中点,②=,③CE=2BN.

    【性质2:中点得垂直】若点N是AD的中点,则①MN⊥CE.
    【证明】如图,(知中点得垂直,倍长中线)
    证明:延长BN至点P,使BN=PN,连结PN,
    易证:△PAD≌BDA
    ∴BC=PD,BE=PA
    ∵PA∥BD,∴∠PAB+∠ABD=180°,
    又∵∠ABC=∠DBE=90°∴∠CBE+∠ABD=180°,∴∠CBE=∠PAB,
    易证:△CBE≌△PAB,
    ∴∠BCM=∠ABN,
    ∵∠ABN+∠CBM=90°∴∠BCM+∠CBM=90°
    ∴∠BMC=90°
    模型10 脚蹬脚模型(海盗埋宝藏)
    模型成立条件:等腰三角形顶角互补
    已知:△ABC、△A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90°,AB=CB,AD=ED,点F为CE的中点,
    则△BF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
    B
    C
    E
    D
    A
    B
    C
    E
    D
    F
    【证明】法一:倍长中线
    延长DF至点G,使得FG=FD,易证△DEF≌△GCF(SAS);
    所以CG=ED=AD,∠2=∠7;
    又∠1+∠2+∠3=360°,
    ∠3+∠4+∠5+∠6+∠7=540°(五边形内角和),
    ∠4=∠6=90°;
    所以∠3+∠5+∠7=∠1+∠2+∠3,
    所以∠1=∠5;
    则△BCG≌△BAD(SAS),
    所以∠DBG=90°,BG=BD;
    所以BF=DG=DF,BF⊥DF。
    法二:构造手拉手模型
    将△ABC沿AB 对称,将△ADE 沿AD对称
    连接PE,CQ,易知△ACQ≌△APE,进而得出PE=CQ且PE⊥CQ,而BE是△CPE的中位线,CD是△CQE的中位线,故BF=DF,且BF⊥FD
    题型一 倍长中线模型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E是AD上一点,BE=AC,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求证:AF=EF.
    A
    B
    C
    D
    F
    E
    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E是BC的中点,过点E作EF∥AD,交AC于点F,交BA的延长线于点G,求证:BG=CF.
    A
    G
    B
    E
    D
    C
    F
    如图,△ABC≌△ADE,∠ACB=∠AED=90°,连接EC并延长,交BD于点F,求证:F为BD的中点.
    A
    B
    C
    D
    E
    F
    题型二 一线三等角模型
    基础篇
    如图,∠ABC=90°,AB=BC,AD⊥BD于点D,CE⊥BD于点E,求证:CE=BD.
    B
    C
    A
    D
    E
    如图,在△ABC中,∠ACB=90°,AC=BC,AD⊥CD于点D,BE⊥CD于点E,若BE=6,DE=4,则△ACE的面积为_________.
    A
    B
    C
    D
    E
    如图,在Rt△ABC中,∠ABC=90°,BC=1,AC=,以AC为直角边向外作等腰Rt△ACD,连接BD,则BD的长为_________.
    A
    B
    C
    D

    如图,在中,,过点B作,延长到点D,使得,连接,,若,,则的长为________.

    如图,已知AB=BC,AB⊥BC,AD⊥BD,BD=2AD,求证:CD=AB.
    B
    C
    A
    D
    提高篇
    如图,△ABC和△B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BDE=90°,点E在BC上,点F是CE的中点,连接AF,DF,求证:AF=DF且AF⊥DF.
    A
    B
    C
    E
    D
    F
    如图,在△ABC中,∠ACB=90°,AC=BC,D为AC上一点,CE⊥BD于点E,连接AE,若CE=4,则△ACE的面积为_________.
    A
    E
    D
    B
    C
    如图,△ABC和△C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DE=90°,点A在边DE上,连接BE交CD于点F,求证:AE=2DF.
    B
    C
    A
    D
    E
    F
    如图,把两个腰长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拼接在一起,AB=AC=AD,∠BAD=90°,过点D作DE⊥AC于点E,若BE=BC,DE=8,求AE的长.
    A
    B
    C
    D
    E
    如图,E为正方形ABCD外一点,连接AE,DE,AE=AB,AF平分∠BAE交DE于点F,连接CF.
    (1)求∠AFD的度数;
    (2)求证:AF⊥CF.
    A
    D
    B
    C
    F
    E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B上,DE⊥AB,交AC于点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若DF=AC,AB=m,AE=n,求AD+DE的值(用含m,n的式子表示).
    A
    B
    C
    F
    D
    E
    题型三 半角模型
    例题
    例1 如图,△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D为△ABC外一点,BD=CD,∠BDC=120°,点E,F分别在AB,AC上,且∠EDF=60°,则△AEF的周长为_________.
    A
    E
    F
    B
    C
    D
    例2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EAF=45°,△CEF的周长为2,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_________.
    A
    D
    B
    E
    C
    F
    例3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点E,F在AB上,∠ECF=45°,AE=2,EF=3,则BF的长为_________.
    C
    A
    E
    B
    F
    2022·山东日照真题
    例4 如图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4,∠ACB=90°,M,N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以CM,CN为邻边作矩形PMCN,交AB于点E,F.设CM=a,CN=b,且ab=8.
    (1)判断由线段AE,EF,BF组成的三角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①如图2,当a=b时,求∠ECF的度数;
    ②当a≠b时,①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A
    C
    B
    M
    E
    P
    F
    N
    图1
    A
    C
    B
    M
    E
    P
    F
    N
    图2
    基础
    如图,D为等边△ABC外一点,BD=CD,∠BDC=120°,点E,F分别在AB,AC上,且∠EDF=60°,若BE=1,△AEF的周长为4,则AE的长为_________.
    A
    E
    F
    B
    C
    D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DC上的点,且EF=BE+DF.
    (1)求证:∠EAF=45°;
    (2)作∠EFC的平分线FG交AE的延长线于G,连接CG.探究BC,CF与CG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A
    D
    B
    E
    C
    F
    G
    提高
    如图,在Rt△ABC中,∠C=90°,AC=6,BC=8,AB=10,两锐角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点E,F分别在边AC,BC上,且∠EPF=45°,则△CEF的周长为_________.
    C
    A
    B
    E
    F
    P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点E是BC的中点,连接DE,DF⊥DE交BA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AC,DE,EF分别与AC交于点P,Q,则PQ=_________.
    F
    B
    A
    C
    D
    E
    P
    Q
    如图,在Rt△ABC中,∠C=90°,AC=6,BC=8,D为边AC上一点,将△BCD沿BD翻折得到△BED,延长DE到点F,使∠DBF=45°,若S△ADF =S△BEF,则CD 2+EF 2的值是_________.
    F
    B
    C
    A
    D
    E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的延长线上,且∠EAF=45°.
    (1)探究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若CE=5,DF=2,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
    A
    D
    B
    E
    C
    F
    (1)问题背景: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点E、F在线段BC上,∠EAF=45°,用等式表示线段BE,EF与C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拓展应用:如图2,在△ABC中,∠BAC=90°,AB=AC,点E在线段BC上,点F在BC的延长线上,∠EAF=45°,若EC=1,CF=2,求BE的长.
    B
    C
    E
    F
    A
    B
    C
    F
    A
    E
    图1
    图2
    在矩形ABCD中,AB=3,BC=5,点E是CD边上一点,将△BCE沿BE折叠得到△BFE,∠ABF的平分线与EF的延长线交于点G.
    (1)如图1,当点F落在AD边上时,求DF的长;
    (2)如图2,若=,求CE的长;
    (3)当点E从点C运动到点D时,直接写出点G运动的路径长.
    B
    C
    图1
    A
    D
    E
    F
    G
    G
    B
    C
    图2
    A
    D
    F
    题型四 手拉手模型
    例题
    例1 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90°,探究且BD与C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
    A
    D
    E
    B
    C
    例2 如图,P为正方形ABCD外一点,∠APD=45°,求证:∠BPC=45°.
    A
    D
    P
    B
    C
    例3 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
    (1)如图1,P为△ABC外一点,∠BPC=120°,连接PA,PB,PC,求证:PA=PB+PC;
    (2)如图2,P为△ABC内一点,PB>PC,∠BPC=150°,若PA=4,△PBC的面积为,求△ABC的面积.
    A
    B
    C
    P
    A
    B
    C
    P
    图1
    图2
    基础篇
    1.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BAC=90°,D,E,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D=1,BC=,求DE的长.
    A
    B
    C
    D
    E
    2.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点D在△ABC内,BD的延长线与CE交于点F,若点F为CE的中点,AD=3,BD=,求DF的长.
    A
    B
    C
    D
    E
    F
    3.如图,在中,,将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则阴影部分面积为 .
    提高篇
    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ABC外一点,∠ADC=30°,AD=3,CD=2,则BD的长为_________.
    A
    B
    C
    D
    2022·张家界真题
    5.如图,点O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OA=2,OB=1,OC=,则△AOB与△BOC的面积之和为( ).
    A. B. C. D.
    A
    B
    C
    O
    2022·贵阳中考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E,AC=BC=6,∠ACB=∠ADB=90°,若BE=2AD,则△ABE的面积是_________.
    C
    A
    B
    D
    E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AC,AB⊥AC,若∠ABD=30°,求∠ACD的度数.
    B
    C
    A
    D
    8.如图,在中,,,,将线段绕着点逆时针旋转60°得到,,则的面积为 .
    9.如图,在中,,,,将线段绕着点逆时针旋转60°得到,,则的面积为 .
    10.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PA=5,PB=3.
    (1)如图1,点P是△ABC内一点,且PC=4,求∠BPC的度数;
    (2)如图2,点P是△ABC外一点,且∠APB=60°,求PC的长.
    B
    C
    图1
    P
    A
    B
    C
    图2
    P
    A
    11.△ABC和△D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观察猜想】当△ABC和△DEC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连接BD、AE,延长BD交AE于点F,猜想线段BD和A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探究证明】如图2,将△DC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线段BD和线段A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应用】如图3,在△ACD中,,,,将AC绕着点C逆时针旋转90°至BC,连接BD,求BD的长.
    12.如图,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猜想:如图1,点在上,点在上,线段与的数量关系是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
    (2)探究:把绕点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连接,,(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3)拓展:把绕点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当,,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则的长是______.
    题型五 对角互补+邻边相等模型
    如图,在四边形中,,,,,则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如图,在四边形ABDC中,∠B+∠C=180°,DB=DC,∠BDC=120°,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C于E、F两点,连接EF,探索线段BE、CF、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如图,已知中,,以斜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且正方形的对角线交于点,连接.已知,,则另一直角边的长为 .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CF=α(0°<α<90°),∠B+∠D=180,CB=CD,且BE+DF=EF,则∠BCD= (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题型六 平行线夹中点模型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E是CD的中点,AE⊥BE,求证:AB=AD+BC.
    A
    D
    B
    C
    E
    如图,AB∥CD,∠BCD=60°,点E为AD的中点,若AB=2,BC=6,CD=8,则BE的长为_________.
    A
    B
    D
    C
    E
    深圳中考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AD∥BC,AB=CD,AD=,E为CD中点,连接AE,且,,作AE⊥AF交BC于F,则BF=( )
    A.1 B.EQ 3- \R(,3) C.EQ \R(,5)-1 D.EQ 4-2 \R(,2)
    题型七 截长补短模型
    如图,△ABC中,∠B=2∠A,∠ACB的平分线CD交AB于点D,已知AC=16,BC=9,则BD的长为________
    如图,正方形中,是的中点,交外角的平分线于.
    (1)求证:;
    (2)如图,当是上任意一点,而其它条件不变,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如图,△ABC和△BDC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BD=CD,∠BAC=80°,∠BDC=100°,以D为顶点作一个5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边AB,AC于点E、F,连接EF,点E、F分别在AB、CA延长线上,则BE、EF、FC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点D在线段AB上,连接CD,∠ADC=60°,AD=2,过C作CE⊥CD,且CE=CD,连接DE,交BC于F.
    (1)求△CDE的面积;
    (2)证明:DF+CF=EF.

    在△ABC中,BE,CD为△ABC的角平分线,BE,CD交于点F.
    (1)求证:∠BFC=90°+12∠A;
    (2)已知∠A=60°.
    ①如图1,若BD=4,BC=6.5,求CE的长;
    ②如图2,若BF=AC,求∠AEB的大小.
    课堂上,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在中,平分交于点D,且,求证:,小明的方法是:如图2,在上截取,使,连接,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1)小天提出,如果把小明的方法叫做“截长法”,那么还可以用“补短法”通过延长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辅助线的画法是:延长至F,使=______,连接请补全小天提出的辅助线的画法,并在图1中画出相应的辅助线;
    (2)小芸通过探究,将老师所给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拓展,给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问题:
    如图3,点D在的内部,分别平分,且.求证:.请你解答小芸提出的这个问题(书写证明过程);
    (3)小东将老师所给问题中的一个条件和结论进行交换,得到的命题如下:
    如果在中,,点D在边上,,那么平分小东判断这个命题也是真命题,老师说小东的判断是正确的.请你利用图4对这个命题进行证明.
    题型八 绝配角模型
    例题
    【例1】如图,在Rt△ABC中,∠BAC=90°,AB=3,AC=4,点D在边AC上,∠ABD=∠C,求AD的长.
    A
    D
    B
    C
    【例2】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BC,点D为AB的中点,点E是BC上一点,连接DE,过点D作DF⊥DE,交AC于点F.
    (1)求证:BE=CF;
    (2)如图2,点M为AC上一点,且∠EMC=2∠BDE,BE=2,CE=5,求EM的长.
    A
    D
    E
    F
    M
    B
    C
    图1
    A
    D
    E
    M
    B
    C
    图2
    基础篇
    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是边BC上一点,∠BAD=∠C,AC=6,BD=1,则CD的长为_________.
    A
    C
    D
    B
    如图,在Rt△ABC中,∠C=90°,点D,E分别为BC,AC上的点,∠B=2∠CDE,∠ADE=45°,AB=5,AE=3,则BD的长为_________.
    A
    B
    C
    D
    E
    2023·深圳宝安区二模
    如图,在中,,点为中点,,则的值为 .(后续计算用到相似)
    2023·深圳中学联考二模
    如图,在中,点在边上,,,交的延长线于点,若,,则 .
    提高篇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BC的延长线上,点E在线段AD上,∠DAC=2∠DBE,BE与AC交于点F,若CF=1,DE=2,则CD的长为_________.
    A
    B
    C
    D
    F
    E
    如图,在△ABC中,点E在边AC上,EB=EA,∠A=2∠CBE,CD⊥BE交BE的延长线于点D,BD=8,AC=11,则BC的长为_________.
    B
    E
    C
    A
    D
    如图,在△ABC中,∠ACB=90°,点D为AB中点,点E在AC边上,AE=BC=2,将△BCE沿BE折叠至△BC′E,当C′E∥CD时,CE的长为_________.
    A
    D
    E
    C′
    B
    C
    如图,在△ABC中,∠ACB=90°,点D为边BC上一点,BD=2CD,∠DAC=2∠ABC,若AD=,求AB的长.
    B
    D
    C
    A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8,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C上一点,∠EBC=2∠ADE,求AE的长.
    A
    B
    C
    D
    E
    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点D,E分别在AC,BC上,∠BDE=2∠ABD,EF⊥BD于点G,交AB于点F,用等式表示线段BF与A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A
    B
    E
    C
    D
    G
    F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AC,∠ACD=2∠ABD,延长BA到点E,使AE=AB,连接DE,过点D作DH⊥AE于点H.
    (1)求证:△ADE≌△ADC;
    (2)用等式表示线段AH与C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若AD=,CD=6,求AB的长.
    E
    D
    A
    H
    B
    C
    题型九 婆罗摩笈模型
    如图,△ABE和△AC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E=∠CAF=90°,连接BC,EF,AD是BC边上的中线,猜想AD与EF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证明.
    C
    B
    D
    E
    A
    F
    如图,AB=AE,AB⊥AE,AD=AC,AD⊥AC,点M为BC的中点,
    求证:DE=2AM.
    2022武汉·中考真题
    如图,在中,,,分别以的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连接.过点作的垂线,垂足为,分别交,于点,.若,,则四边形的面积是 .
    我们定义:如图1,在△ABC中,把AB绕点A顺时针旋转α(0°<α<180°)得到AB',把AC绕点A逆时针旋转β得到AC′,连接B'C',当a+β=180°时,我们称△AB'C'是△ABC的“旋补三角形”,△AB'C边B'C'上的中线AD叫做△ABC的“旋补中线”.
    (1)[特例感知]在图2,图3中,△AB'C′是△ABC的“旋补三角形”,AD是△ABC的“旋补中线”.
    ①如图2,当△ABC为等边三角形,且BC=6时,则AD长为 .
    ②如图3,当∠BAC=90°,且BC=7时,则AD长为 .
    (2)[猜想论证]在图1中,当△ABC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AD与BC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如果你没有找到证明思路,可以考虑延长AD或延长B'A,…)
    (3)[拓展应用]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BCD=150°,AB=12,CD=6,以CD为边在四边形ABCD内部作等边△PCD,连接AP,BP.若△PAD是△PBC的“旋补三角形”,请直接写出△PBC的“旋补中线”长及四边形ABCD的边AD长.
    2020·宿迁中考真题
    【感知】(1)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C=∠D=90°,点E在边CD上,∠AEB=90°,求证:=.
    【探究】(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C=∠ADC=90°,点E在边CD上,点F在边AD的延长线上,∠FEG=∠AEB=90°,且=,连接BG交CD于点H.求证:BH=GH.
    【拓展】(3)如图③,点E在四边形ABCD内,∠AEB+∠DEC=180°,且=,过E作EF交AD于点F,若∠EFA=∠AEB,延长FE交BC于点G.求证:BG=CG.
    如图1,2,3,△ABC中,分别以AB,AC为边作Rt△ABE和Rt△ACD,AB=AE,AC=AD,∠BAE=∠CAD=90°,则有下列结论:
    ①图1中S△ABC=S△ADE;
    ②如图2中,若AM是边BC上的中线,则ED=2AM;
    ③如图3中,若AM⊥BC,则MA的延长线平分ED于点N.
    (1)上述三个结论中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结论进行证明,写出证明过程;
    (2)能力拓展:将上述图形中的某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到如图4所示的位置:△ABC与△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连接BD,CE,若F为BD的中点,连接AF,求证:2AF=CE.
    综合与实践
    以的两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和正方形,连接,过点A作于M,延长交于点N.

    (1)如图①,若,证明:;
    (2)如图②,,(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3)如图③,,,,且,则________________.
    我们定义:如图1,在中,把绕点A顺时针旋转α()得到,把绕点A逆时针旋转β得到,连接.当时,我们称是的“旋补三角形”,边上的中线叫做的“旋补中线”,点A叫做“旋补中心”.

    (1)【探索一】如图1,是的“旋补三角形”,是的“旋补中线”,探索与的数量关系.
    在探索这个问题之前,请先阅读材料:
    【材料】如图2在中,若,.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是这样思考的:延长至E,使,连结.利用全等将边转化到,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出中线的取值范围.中线的取值范围是 .
    请仿照上面材料中的方法,猜想图1中与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2)【探索二】如图3,当时,是的“旋补三角形”,,垂足为点E,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D,探索是否是的“旋补中线”,如果是,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题型十 脚蹬脚模型(海盗埋宝藏)
    如图,△ABC和△C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EC=90°,A,D,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DC=90°.
    A
    B
    C
    E
    D
    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AED=90°,连接BD,点F为BD的中点,连接CE,CF,EF,求证:△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
    B
    C
    F
    E
    D
    如图,在Rt△ABC中,∠ABC=90°,AB=BC,点D是线段AC上一点,连接BD.以BD直角边作等腰直角△BDE,∠DBE=90°,连接AE,点F为AE中点,若AB=4,BF=1,则AD的长为 .
    如图,△ABC与△B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AC,DE⊥BD,点D在AB边上,连接EC,取EC中点F,求证:
    (1)AF=DF; (2)AF⊥DF.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O为对角线AC的中点.
    (1)问题解决:如图①,连接BO,分别取CB,BO的中点P,Q,连接PQ,则PQ与BO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问题探究:如图②,△AO'E是将图①中的△AOB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的三角形,连接CE,点P,Q分别为CE,BO'的中点,连接PQ,PB.判断△PQB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拓展延伸:如图③,△AO'E是将图①中的△AOB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的三角形,连接BO',点P,Q分别为CE,BO'的中点,连接PQ,PB.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求△PQB的面积.
    已知两个等腰有公共顶点C,,连接,M是的中点,连接.
    (1)如图1,当C,B,E三点共线时,若,B为中点,求的长;
    (2)如图1, 探索线段与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将图1中绕点C顺时针旋转至图2所示,(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已知两个等腰有公共顶点C,,连接是的中点,连接.
    (1)如图1,当与在同一直线上时,求证:;
    (2)如图2,当时,求证:.
    已知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EFG,正方形AEFG绕点A旋转一周.
    (1)如图①,连接BG、CF,求的值;
    (2)当正方形AEFG旋转至图②位置时,连接CF、BE,分别取CF、BE的中点M、N,连接MN、试探究:MN与BE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已知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CEFG,M是AF的中点,连接DM,EM.
    (1)如图1,点E在CD上,点G在BC的延长线上,请判断DM,EM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直接写出结论;
    (2)如图2,点E在DC的延长线上,点G在BC上,(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
    A
    B
    D
    C
    E
    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延长AD到点E,使ED=AD,连接BE.
    结论1:△ACD≌△EBD.
    A
    B
    D
    C
    F
    E
    已知:在△ABC中,点D是BC边的中点,点E是AB边上一点,连接ED,延长ED到点F,使DF=DE,连接CF.
    结论2:△BDE≌△CDF.
    已知:在△ABC中,点D是BC边的中点,作CE⊥AD于E,BF⊥AD于F,
    结论3:易证:△CDE≌△BDF(SAS)
    A
    B
    D
    P
    C
    1
    2
    3
    已知:点P在线段AB上,∠1=∠2=∠3,AP=BD(或AC=BP或CP=PD).
    结论1:△CAP≌△PBD.
    1
    2
    3
    D
    P
    C
    B
    A
    已知:点P在AB的延长线上,∠1=∠2=∠3,AP=BD(或AC=BP或CP=PD).
    结论2:△APC≌△BDP.
    A
    B
    C
    D
    E
    F
    等边三角形含半角
    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ABC外一点,∠BDC=120°,BD=CD,点E,F分别在AB,AC上,
    ∠EDF=60°.
    结论1:EF=BE+CF,
    ∠DEB=∠DEF,∠DFC=∠DFE.
    A
    D
    B
    E
    C
    F
    正方形含半角
    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
    F分别在BC,CD上,∠EAF=45°.
    结论2:EF=BE+DF,
    ∠AEB=∠AEF,∠AFD=∠AFE.
    A
    B
    C
    E
    D
    等腰直角三角形含半角
    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90°,点D,E在BC上,
    ∠DAE=45°.
    结论3:DE 2=BD 2+CE 2.
    A
    D
    E
    B
    C
    O
    已知: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连接BD,CE相交于O,连接OA.
    结论1:△ABD≌△ACE,BD=CE,
    结论2:∠BOC=∠BAC,
    结论3:OA平分∠BOE.
    A
    B
    C
    D
    E
    已知:在△ABC中,∠ABC=90°,点D为边BC上一点,∠C=2∠BAD,延长DB到点E,使BE=BD,连接AE.
    结论:AC=EC.

    相关试卷

    专题3-6 圆的综合(27类题型) 备考2024年中考数学—模型·方法·技巧专题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3-6 圆的综合(27类题型) 备考2024年中考数学—模型·方法·技巧专题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6圆的综合27类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3-6圆的综合27类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2 一网打尽14类·二次函数的存在性问题 备考2024年中考数学—模型·方法·技巧专题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3-2 一网打尽14类·二次函数的存在性问题 备考2024年中考数学—模型·方法·技巧专题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2一网打尽14类·二次函数的存在性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3-2一网打尽14类·二次函数的存在性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6 逆等线之乾坤大挪移 备考2024年中考数学—模型·方法·技巧专题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6 逆等线之乾坤大挪移 备考2024年中考数学—模型·方法·技巧专题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6逆等线之乾坤大挪移原卷版docx、专题2-6逆等线之乾坤大挪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