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边城》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540042/0-17114192900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边城》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540042/0-171141929010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边城》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540042/0-171141929013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5.2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5.2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参考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把握故事情节内容,了解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3、分析翠翠、爷爷及傩送的人物形象,并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点。
4、领会作者的创作主旨,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重难点】
分析翠翠、爷爷及傩送的人物形象,并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点。
领会作者的创作主旨,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赞叹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小城是凤凰和长汀。中国作家评论,文学史上有两座城不得不入,一座是钱钟书的《围城》,一座是沈从文的《边城》。今天,我们一起追随沈从文先生走进美丽的边城,一起体会边城之美,美在何处?
任务活动一,作家、作品、解题
1、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出生于湖南凤凰县,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
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沈从文去世后,墓石的正面镌着沈从文的十六字真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墓石的背面是沈从文的姨妹张充和女士所写的挽联,联语简明扼要: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不折服,不屈从,既仁慈,又谦让,他的文章像天上的星斗,而他为人则有赤子之心。”)
2、解题
作者以“边城”二字命名有什么意味?或:看到“边城”两个字,你会产生哪些思考或感想?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答案:
地域概念: 两省接壤处,偏僻,与世隔绝、
主观感受:像世外桃源一样,民风淳朴,有种不被打扰的宁静和美好。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
3、《边城》整体情节介绍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儿子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弟弟和排遣心中苦闷,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任务活动二,初读文本,概括小说节选的各部分情节。
叙述边城的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鼓声将翠翠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
讲述两年前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的情形,傩送一句“大鱼咬你”就深深的印在了翠翠心中。
讲述一年前翠翠和外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祖父拿天保试探翠翠,翠翠却心有所属。
迎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任务活动三,探究边城之美
有人说,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的确,沈先生一生多经风雨,却一直以达观平和之心处世,其之为文,代表着中国文学最美好的境界;其之为人,突显了人性中最温情的部分。在《边城》里,你可以读到最朴素、最亲切、最自然、最美好的情感,能够寻找到一种超于世俗的纯粹的美,能够寻找到一种恒定而久远的感动。
那么,读完小说,让你感动的“边城”美在哪里?请结合小说语句,分析概括。
(1)先自主思考,再交流合作探究:
阅读方法提示:阅读勾画文句——结合内容分析——归纳整合
(2)小组代表展示,自由点评、补充。
【参考示例】
(1)湘西的青山绿水。生活环境美(端午节中秋节表现军民同乐、百姓和乐、古朴热闹);月夜景色美。
(2)边民纯朴的风情。兄弟的“君子风度”;二老不爱碾坊爱渡船。
(3)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爷爷身体硬朗,为孙女婚事操心。
(4)翠翠纯真的初恋之情。翠翠本人的玫瑰梦,翠翠母亲的朦胧美。
适时板书:民俗美,风景美,人情美。
小结:这篇小说人与人之间既有乡邻之爱、又有祖孙之爱、男女之爱、兄弟之爱,这里人与人之间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不计得失,不求回报。人与人真诚相待,相互友爱。这真是一个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过渡语:下面让我们细读文本,通过研读文字重点体会其中的人情美和风景美。
任务活动四,细读文本,重点研读人情美与风景美
(一)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①四只朱色长船在潭中划着。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不多久,黄狗还留在身边,祖父却挤得不见了。 (四,1)
【赏析】作者注重运用颜色词:朱红色的船,豆绿色的河水,黄色的狗,颜色亮丽,对比鲜明。以优美的自然环境衬托翠翠内心的快乐与喜悦,写出人物的形象美、心灵美。
②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四,6)
【赏析】落日西去、银色薄雾等环境描写,展现了边城特有的风光,而这种风光又折射出一种忧郁的景致,衬托出翠翠焦急的心理状态,情景交融,为下文写翠翠涌现出可怕念头作铺垫。
①两地接壤处……并无特别变故发生。水路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三,1)
【赏析】这段话说明因为环境僻远使得边城人民不关心或者不需要去关心他们生活以外的事情。这里强调了“其他地方不幸挣扎”和“边城人民不曾感到”,把边城和中国其他地方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边城人民的安分乐生。
②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三,2)
【赏析】边城的民俗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这个地方民风淳朴。
①当地妇女、小孩子……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三,3-4)
②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无月亮可看……极其平淡无奇。(五,2)
③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又怕又欢喜。(五,2)
【赏析】这里写出了全茶峒人在端午节倾城而出到河街看划船、中秋节男女对歌、过新年观赏狮子龙灯和放烟花的热闹情景,反映了当地古老的风俗和淳朴的民风,衬托出边城军民同乐的和睦风貌。
④为了想早早的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当地的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六,23)
【赏析】当有迎婚送亲的花轿队路过渡口,送给老船夫一个小红纸包的钱,而从不要过路人钱的老船夫还必须收下,这是边城婚嫁习俗传统的体现,有古朴和乐的风俗美。
(二)分析翠翠、爷爷、傩送形象。
1、翠翠的形象
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成功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
①纯真、可爱。如回答傩送时的“我是翠翠”那种内心极其着急、希望有人能认识她的心理,到后来回家回答爷爷“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既表现了祖孙情深,又表现了少女的纯真可爱。
②聪明、矜持。如课文第五章中顺顺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时的神态;第六章中祖父问及翠翠是否记得去年端午的事情时,“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
③对爱执着、纯粹。她爱得自然,爱得朦胧,爱得执着,爱得纤尘不染,爱得水晶般纯洁透明;翠翠爱的方式和在爱情来临时的表现,脱胎于湘西古风犹存的风土人情,典型地体现了人情、人性美。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成功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
2、爷爷的形象
善良淳朴,工作尽职,慈善仁厚,重义轻利,对孙女爱怜备至。
特别是为了翠翠爱情,默默的操心担忧,对其心灵呵护倍至;在生活上对翠翠无比关怀,唯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彰显人性的美:淳朴、厚道。
3、傩送的形象
淳朴善良、健壮俊美、幽默风趣、重义多情。初见傩送写出了天真无邪的翠翠爱意朦胧,也直接表现出健壮俊美、幽默风趣,间接表现傩送的淳朴善良、古道热肠,因此打动了翠翠纯真的少女心。
任务活动五,赏析语言风格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边城》是一部散文化的小说,不注重紧张激烈的情节冲突,而是在看似散漫的叙述和描写中,自然而然地塑造人物。特点是自然流畅、明白如话,写景优美舒展,写人亲切真挚。
①对情节冲突的有意淡化。
②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摹。小说较少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而主要是通过对话和感情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③对诗意环境的极力营造。小说中有大量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注重对意境的追求,作者用散文化的笔触展示出湘西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对人物性格和心理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任务活动六,合作探究,结合课文,深入探究小说主题
《 边城》所表现的人生形式确实是自然的,这里的人们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毫不急功近利,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
①赞美:边城质朴的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②批判:物欲横流的现代文明和人们精神的堕落。
③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重新找回美好的人性。
课堂小结:
生活,就是心怀最大的善意在荆棘中穿行.即使被刺伤,亦不改初衷。沈从文是这样,翠翠也是这样。《边城》最后一句话这样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难道不是在绝望之中又满蕴希望?所以我更相信,《边城》是一首希望之歌。只要我们心中存在边城,梦想所抵达之处,就是我们心中的边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边城》中有所收获。
作业设计:
《边城》整本书阅读,完整地感受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5.2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及背景介绍,整体把握,小结作业,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5.2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文赏析,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5.2 *边城(节选)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