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声声慢(寻寻觅觅)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声声慢(寻寻觅觅)精品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讲授新课,写作手法赏析,诗歌情感分析,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声声慢》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包括孤寂、凄凉、悲伤、愁苦等。
3.通过对词的意象和语言的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通过本词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声声慢》中词人表达的丰富情感。
2.掌握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进入词人的内心世界,理解她当时的心境和感受。
2.通过本词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热爱。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声声慢》歌曲,引入新课。
二、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声声慢》的创作背景。
1.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
李清照主要成就在于文学上,她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前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主要以闺怨离愁为主,词风偏于清丽柔媚;
后期(南渡后):主要是抒发思夫、思乡、思国的情感,内容上怀旧悼亡为主,词风偏于凄婉哀怨。
概括为: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境凄凉
2.创作背景
靖康之变,举家南迁。途中,金石书画毁失殆尽。第二年,赵明成因惊吓悲伤过度而病逝。从此,她就孤身一人漂泊在杭州、绍兴、金华一带。晚景孤苦无一,生活窘迫,处境相当凄惨。对比往昔优裕幸福,常有人生沧桑、恍若天上人间之叹,于是写下这首《声声慢》。
三、讲授新课
1.初读整体感知。
(1)听读诗词。
(2)自读,明确要求。
结合诗人生活遭遇来读。
抓住词中的意象来读。
抓住抒情的句子来读。
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如《醉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3)诗文大意
重点字词: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翻译:
独自坐在房间里,心中怅然若失,眼前冷冷清清的一切令我更忧伤。此刻秋天正是忽冷忽热的时候,丝丝寒意,最难调养生息。清晨喝了两三杯薄酒,又怎么能够抵御这寒冷的秋风呢?伤心望着天边,但见又一群大雁飞过,隐约觉得那身影和叫声如此相熟,那时去年也曾飞过的老相识。
菊花凋零落满了地面,残花堆积枯黄憔悴,如今还有谁能够忍心摘它?我独自守在窗户前想着心事,怎样才能挨到夜深时分。暮色黄昏,又落起雨来,窗外的梧桐树被淅淅沥沥的雨打湿,一点一滴的声音令我心碎。面对此情此景,心境更加凄凉,又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概括得了?
3.词中的意象分析
(1)自读,寻找有哪些意象
全诗共有七个意象:晚风、淡酒、归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这几个意象交织共同营造了诗歌整体的基调。最具代表性的意象当属,淡酒、归雁、黄花、黄昏。
(2)小组讨论分析意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是“淡酒”而不是浓酒?并非酒真的淡,只因风太急而显得酒淡,“风急”明写天气恶劣,实写词人愁重。词人六神无主,茫然若失,竭力寻找却遍找不到。亡国之愁,沦落之苦,丧夫之痛,家国之思全部压在一个孤苦伶仃的年老妇人身上。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李清照在前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然而却是“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得那么大,让作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退,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浓睡不消残酒”两相对比,这个“淡酒”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示例: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小结:酒是“愁”的象征。
示例:
秋风秋雨愁煞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结:秋风能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中的“雁”字,雁会联系到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感叹独自身在异乡的悲凉,作者当时身处南方,看到北雁归来,或许她只是听到了那呼朋引伴的声声雁鸣,不禁想起如今,雁在人亡, 曾经心意相通的夫君早已撒手人寰,无由再寄锦书去,无人再捎锦书来。
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小结:过雁象征离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中的菊花堆积满地,已经凋残,如今再没有人欣赏它,采摘它,“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象征!孤身一人,形容憔悴,无人可思,无人可念,面对此情此景,抚今追昔,怎不令词人悲从中来?”物是人非事事休”,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竟成了一地的哀愁,一地的凄凉,一地无可奈何的消亡。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孤苦飘零的凄楚晚境的真实写照。
示例: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李白《江南逢李龟年》
小结:黄花象征着离别和分离。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兼有梧桐细雨的黄昏,潮湿的,阴冷的,主人公百无聊赖,近乎绝望地“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唯一可做的事就是等着天黑,但凡有点希望的人是盼着黎明的,这是怎样的一种凄苦。更有那细雨滴在梧桐上的“点点滴滴”,如泣如诉,像是洒不完的伤心泪,“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小结:
梧桐象征孤独与忧愁。
雨象征被悲秋,悲凉。
(3)教师小结
这些意象的选择和组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步入晚年、被欲说还休的深沉愁绪紧紧牵绊的女词人形象,也以自己的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份痛苦,为女词人的遭际深怀同情。从意象的分类、意象的有序化并置入手来解读诗词,使我们加深了对文本的领会程度,感受到了诗词本身的精妙所在。2.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让学生对词作有初步了解。
四、写作手法赏析
1.叠词运用。词中运用大量的叠字,不但把事物摹写得形神毕肖,而且深化了词的意境。这些叠字用得都非常生动,描绘出一种凄凉、冷落的情景,令人感到无限悲怆,几乎无异于后来戏剧中的“锣鼓”。
2.情景交融。词中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自然交融。在词的开头,词人从傍晚写到入夜,真有无限“愁”在。所写的“黄花”,既点出暮秋的时令,又借喻美好年华的消逝。“淡酒”正与“浇愁”配合,足见愁之深重。“雁归也”则加深了孤寂之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是写景,更是写情。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之句,由写孤独又表现了一种更为深沉的凄凉之感。在这种情景交融中,使人更感到词人那“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苦闷之心情。
3.语言通俗。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写得非常通俗易懂,自然、平实、不事雕琢,朴实无华,让人能够清晰地把握到作者的情感脉络。其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也极富表现力,如“将息”“伤心”“怎生”“次第”“了得”等都是明白如话的词语,没有过分雕琢的痕迹。
4.用俗语增加语言的表意效果。如用“旧时天气旧时衣”“独自怎生得黑”和“点点滴滴”等朴素而接近口语化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这样的表达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巧妙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产生了“浅俗中有深情”的艺术效果。
5.以抒情为依托而构思立意。《声声慢》是在靖康之变后,作者国破家亡夫死的背景下写的。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破东京(今开封),在城内大肆劫掠烧杀,城中大火四起,百姓流离失所。李清照在建炎元年(1127)九月赶赴南方时便路过此地。这时她也早已因丈夫赵明诚在起兵勤王时出逃而被金兵扣留而身陷牢狱。她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逃出虎口与丈夫团聚,然而这时她的丈夫却因病去世了。国破家亡的悲痛以及丈夫去世的不幸接连向她袭来。这样,“怎一个愁字了得!”便是她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哀叹。《声声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其具体抒写的方式虽有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两种,但都是在“抒情为依托”下进行的。
五、诗歌情感分析
《声声慢》表达了作者为物是人非,生活有变的愁情伤感。一愁家国不同往昔;二愁与其夫君的感情,对一个女子而言,尤其是本身就喜哀愁的女子而言,愁无尽。
六、作业
1.背诵全词。
2.练笔:写一篇关于自己感受的小短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个性优质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频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习基础知识,教学人物描写技巧,总结要点,指点迷津,写法指导,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口语交际:演讲优秀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名言引入,了解演讲的要求与技巧,开展“我与家国情怀”演讲比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一 祝福优质课教案,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了解作者,整体感知,品味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之祥林嫂,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