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二 比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四课时教案
展开课题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 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3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上课前有些同学提出可这样的问题:
1 怎么把图形放大和缩小呢?
2 图形放大了,面积肯定也变了,有什么规律吗?
3 学习放大与缩小有什么作用呀?
……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IE问题我们走进今天的学习!
前几天,淘气的爸爸给淘气推荐了一部电影,叫出发巨人谷,看完后淘气有个问题,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一起看看:
你们说巨人王国的小孩也在学校上课,那么他们的教室得有多大呢?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是怎么想的。
师总结:有猜想、有假设、还得有依据呀!我们接着听。
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那么依据我们教师的长度。所有物品都要扩大4倍,也就是通通都要扩大4倍,那么下面我们走进第一个活动:
生1:我才有4个咱们的教室那么大。
生2:这么想可不行,得看巨人有多高,以及巨人班里有多少人。
生3:那假定巨人身高6米,班里人数和咱们班差不多。
生2:巨人如果这样,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班的教室来推断巨人班级的教室。
生3:巨人的身高差不多是我们身高的4倍,我们把咱们的教室扩大4倍就成了。
生1:那铅笔的长度也要扩大4倍,桌子的长度也要扩大4倍。黑板也要扩大4倍……通通都要扩大4倍。
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自主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讲授新课
活动一:画出巨人教室的平面图。
图上出现的是淘气教室的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呢些数学信息?如果我们把1个小格的长度看作1,那淘气的教室长是6,宽是3,那你能不能想一想,再画一画。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同学的作品,仔细观察,你能看懂他们是怎么画的了吗?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总结:大家总结的很好!继续听!
观察巨人教室的平面图和淘气教室的平面图,你有什么发现吗?
为什么面积扩大到原来的16倍?
师总结:长乘4,宽也乘4,就相当于积乘16倍,也就是扩大了16倍。
判断:
下面的4幅图,哪幅图是按3˸1放大的?
过渡:带着放大的经验,我们一起走进缩小吧!
活动二:按1˸3缩小,画出我们用的三角形卡片。
师小结提示:画之前先弄懂这个比是什么意思,然后看出对应边是多长,这时想好了,看清啦再下笔,最后再做一个验证。
师小结:巨人用的三角形,垂足到左边的顶点是3,变形后变成了1,右边的顶点到垂足的距离是6,画完后变成了2,垂足左右的端点确定了,三角形就确定啦。
总结:刚才我们用放大和缩小研究了巨人的教室,研究了巨人的三角形纸片怎么能变成我们能用的,解决了两个问题。其实放大与缩小都应该先弄懂比,在确定对应边的长度,然后再下笔。最后别忘了检验图画得对不对。
学习放大和缩小用什么用途?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带着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生活中放大和缩小的知识很多,
课堂练习
下面的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先按要求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再回答问题。
将下面的正方形缩小,使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为1˸3。
想一想,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面积的比是1˸3吗?
将下面的长方形放大,使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为2˸1,
想一想,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面积的比是2˸1吗?
延学作业:
将下面的图形按比放大或缩小,比一比谁画得像。
最后推荐大家看一本书,书中有一个故事叫《放大镜下》。建议大家课下读一读。
生1:图1是把淘气的教室放大来画巨人的教室的,两个教室的形状应该是一样的,这个教室的形状应该是一样的,这个教室和淘气班一看就不像,所以肯定不对。
生2:我同意这个同学的观点,形状不像肯定不对,但是形状像的也不一定就对。所以还是得看长是不是扩大了4倍,宽是不是也扩大了4倍。通过数格子,第二幅图的长和宽都扩大了4倍,所以第二幅图是对的。
生:按4˸1的想法把长方形放大,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4倍,长方形的周长也会扩大4倍,
生:把原来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字母b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就是a×b;如果长扩大n倍,宽也扩大n倍,新长方形的面积就会变成原来的n²倍。
生1:第一幅图是按2˸1的比放大的。
生2:第二幅图长扩大3倍,宽扩大2.5倍,这幅图不是按一定的比扩大的。
生3:第三幅图长和宽都扩大了原来的3倍。
生4:第四幅图面积虽然是原来的9倍,但是长和宽不是按照一样的比扩大的。
生1:
生2:
把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都缩小到原来的
生3:注意三角形的顶点的位置。
能放大也能缩小。
自主探讨图形放大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归
纳总结画图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通过计算和用字母代替数字的方法,能更清楚明白的证明规律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图形的放大为基础,把图形缩小的方法迁移到图形缩小上来,让学生掌握图形缩小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图形放大的数学含义,借助迁移,对于图形的放大或多或少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因此,在练习中放手让学生根据自身对图形放大的理解对原图进
行操作,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时,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时,对改线段长的比相等。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数学反比例第四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a href="/sx/tb_c2382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反比例第四课时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新知,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370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究体验,达标检测,课堂小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六年级上册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