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卖油翁》(解析版+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学霸笔记 阶梯训练(部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02《卖油翁》古诗文知识梳理+阅读检测-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期中期末备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03《陋室铭》古诗文知识梳理+阅读检测-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期中期末备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04.《爱莲说》(解析版+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学霸笔记阶梯训练(部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04《爱莲说》古诗文知识梳理+阅读检测-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期中期末备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优秀当堂检测题
展开重点字词:
选自《刘禹锡集》。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名:出名,有名。
灵:神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无案牍(dú)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西蜀,今四川。子云,即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重点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
5.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译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问题探究: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对偶、比喻、起兴、类比;②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仙”和“龙”比喻什么?最能概括文意的语句是什么?
品德高尚的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写居室环境:清
交往人物:儒
日常生活:闲、雅的特点。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有什么好处?
①对偶、拟人;②“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5、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
①实:谈笑有鸿儒 虚:往来无白丁
②实:可以调琴素,阅金经
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可以调琴素”照应了哪句?“阅金经”照应了哪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哪几句?有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8、以孔子的话作结尾用意何在?
以反问作结尾,引人深思,呼应上文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总结全文,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
9、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作者用这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是类比的方法。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
10.作者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赞赏?
安贫乐道;赞赏
11.文中的散句是哪一个?
孔子云:“何陋之有”?
12.列举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陋室不陋的例子。
杜甫草堂 钱钟书的书斋
13.本文描写陋室环境清净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这样的环境对人身心健康和思想品质有极大影响。
14、本文作者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正直、善良、上进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对我们的成长有益。
15、请谈谈你对本文开篇的看法?
本文开篇连用两个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并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和“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类比,表示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发生。
一、《陋室铭》结尾弓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参考答案:第一问答案可参考“课文研读”中“整体把握”部分。第二问应组织学生自由交流,从“德馨”的表现入手,探讨精神追求与物质满足之间的关系,切忌以老师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质疑。
阅读《陋室铭》,回答各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何陋之有B.水陆草木之花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友人惭,下车引之
2.翻译下面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论述了陋室的不陋,突出了作者的高尚节操。
B.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作者对世俗、官场生活的厌恶和鄙弃。
C.作者以古代先贤(诸葛亮、扬雄)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先贤的志趣和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答案】1.C 2.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3.D 4.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的开头“惟吾德馨”一句,画龙点睛。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重视一个人的德馨(德行美好),虽然物质已满足,但我们要不断追求精神上的富足,树立品德、精进学业,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为祖国的壮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含义和用法。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没有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A.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B.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代词,指代元方;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这句的重要词语有:
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来往;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
D.“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表述错误,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陋室之所以不陋,是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故选D。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以及理解。
结尾引用了孔子的名言,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这里,简陋的屋子也就不简陋了。课文则更加肯定了这种意思,也就强烈地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能够安贫乐道,希望一直保持自己高尚的品德的愿望。同时巧妙地回应的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在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示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身居陋室的人很少。那还要不要保持自己高尚的品德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高尚的品德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就不会被他人尊重,也就不能很好地生存于世。因此不管物质生活丰富与否,我们都要追求“惟吾德警”。作者的这种高洁的情操,不仅适合安贫乐道者,同样适合物质丰富者。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2)往来无白丁
(3)无案牍之劳形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宣,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練,草色入帘青。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三个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环境清幽宁静,交往人物博学,生活情趣高雅。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实写,表现主人生活的从容恬静;“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虛写,表现主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淡雅中又生机盎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的生活状态。
D.“素琴”“金经”暗示了陋室生活的枯燥无味,“无丝竹之乱耳” 表现了他对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
【答案】5.(1)有名,出名 (2)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3)使……劳累 6.(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7.D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名:有名,出名;
(2)句意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3)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斯:这。陋室:简陋的房子。惟:只,只是。吾:我。
(2)重点词语:苔痕:苔藓的痕迹。上:长到,爬上。入:映入。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理解不正确。“素琴”“金经”暗示了质朴高雅的情趣,而非“陋室生活的枯燥无味”。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 (2)有龙则灵 灵:
(3)谈笑有鸿儒 鸿: (4)可以调素琴 调:
(5)无案牍之劳形 形:
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0.“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概括古人推崇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链接材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答案】8. 出名 神异 大 调弄 形体、躯体 9.(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0.品德高尚;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博学多识;不一味追求物质享受。
【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
(2)句意:有了龙就会有灵气。灵:神异;
(3)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大;
(4)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
(5)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
(1)斯:这;惟:只;德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2)陋:简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认为虽然屋室是简陋的,但是因为自己品德好就不显得简陋了;“贤哉,回也”,孔子称赞颜回是品德高尚;可见古人推崇的君子应该是品德高尚的;
根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作者所居住的地方环境清幽,作者情趣高雅,不被俗务所扰,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根据“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知,颜回生活条件简陋,但是他乐在其中;表现了颜回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追求;可见古人推崇的君子应该是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
根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知,作者交往的人都是博学之人;可见古人推崇的君子应该是博学多识的;
“斯是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都体现了条件的艰苦,但无论是作者还是颜回都能安居其中;可见古人推崇的君子应该是不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链接材料】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1.本文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可以调素琴( ) (2)阅金经( )
13.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1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作者的交友方式,你认为可取吗?
15.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
【答案】11. 刘禹锡 唐 12. 不加装饰的琴 指佛经 13.从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室中往来人物不俗和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表达了作者高洁伟岸、安贫乐道的情操。 14.示例一:可取,与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示例二:不可取,作者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5.作者想要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解析】1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2)阅金经。金经:指佛经。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一问: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写自己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故分别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极力描写陋室不陋的。
第二问:《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作答此题要注意,首先,明确观点,认同或者不认同;其次,分条列点,表明理由。
示例:我认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友之道,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做朋友,就会耳濡目染,接受熏陶,跟有学问的人在一起,自然也能学到更多有益的知识,使自己不断进步。
示例:我不认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友之道,博学的人掌握着很多知识,可是学识浅薄的人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品德高尚或技艺高超等,我们应该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交友,这样会广泛结交各类朋友。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分析作答。
《陋室铭》一文通过具体描写“陋室”的恬静、雅致的环境、交往人物的高雅和生活情趣的清雅,接着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借用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做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表达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进而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有仙则名 ②有龙则灵 ③谈笑有鸿儒 ④可以调素琴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何陋之有
18.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9.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答案】16.① 出名,有名 ②神异 ③博学的人 ④调弄 17.B 18.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19.前句是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是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有名;
②句意:有了龙就会有灵气。灵:神异;
③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儒:博学的人;
④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例句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助词,的;
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助词,的;
D.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故选B。
1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①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②上:长到;入:映入。
19.本题考查写作角度。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意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是从正面实写,可见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意为: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是从反面进行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一正一反,虚实相生,相映成趣,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0.本文作者是______(人名)。
2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B.有龙则灵(神异)
C.斯是陋室(这)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22.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文章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
23.文章开头写“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24.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之道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看法。
【答案】20.刘禹锡 21.A 22.示例: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 23.“斯是陋室”的“陋”是指房屋的形陋;“何陋之有”中的“陋”是鄙俗,意思是只要室主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 24.此问为开放性问题,看法可分为正反两种:
①表赞同: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作者这类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言,只有与那些同样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才能不断精进自己的知识、学问。
②表反对: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未免显得太过自命清高了,这样一来会让我们失去许多向他人学习的机会,这不利于我们对知识、信息的全面了解,所以这不是一种很好的交友方式。
【解析】2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2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句意: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故选A。
22.本题考查描绘画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这句抓住了台阶、苔藓、绿草、门帘等景物,写台阶布满苔藓,门帘外就能看到草,显然这里环境简陋,少有人来,整体感觉非常宁静;并且一个“绿”字,又使环境增添了几分清幽。故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示例: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3.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首先回答,不矛盾。然后分析理由。“陋室”简单,“陋”只是从外观上看,却因陋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显得不陋了。作者之所以说斯是陋室是自谦的说法,然后写陋室的环境,主人的品行,最后说何陋之有,表现出诗人虽身居陋室,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和高雅的情操。
24.本题考查观点表达。作答此题要注意,首先,明确观点,认同或者不认同;其次,分条列点表明理由。
示例一:我认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友之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做朋友,就会耳濡目染,接受熏陶,跟有学问的人在一起,自然也能学到更多有益的知识,使自己不断进步。
示例二:我不认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友之道。博学的人掌握着很多知识,可是学识浅薄的人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品德高尚或技艺高超等,我们应该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交友,这样会广泛结交各类朋友。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25.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唐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龙则灵
②谈笑有鸿儒
③调素琴
④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提到诸葛庐、子云亭,是表明自己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和才能。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化动为静,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之情。
C.《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D.结尾引用孔子的话,省去“君子居之”,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这篇短文采用了什么写法?
【答案】(1) 刘禹锡 梦得
(2)①神异;②大;③不加装饰的琴;④形体,躯体。
(3)B
(4)文章表明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本文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有了龙就会有灵气。灵:灵气、神异。
②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大。
③句意:弹奏不加装饰的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④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拟人”的修辞、“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之情”表述有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意为: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没有运用拟人的手法,同时体现了作者居住环境的清幽和他高雅的志趣;
故选B。
(4)本题考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
结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等内容可知,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追求屋舍文化,书房更是文人安身立命的地方。古人的书斋在传递大时代风貌的同时,又呈现出个性化的风格特征,有深厚的内涵。刘禹锡就用《陋室铭》,表达出他独特的人格特征:
【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相比刘禹锡,宋代文人罗大经居于山林恬淡静谧之地,以松菊为友,与琴书为伴,在文言轶事小说《鹤林玉露》中,他如此描绘他的闲居生活:
【乙】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
远离喧嚣,与自然相融,栖息于这样的环境中,宋代文人王禹偁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挫折得到了精神上的补偿,理想的破灭获得了心灵上的慰藉,他居住在黄州新建的小竹楼里,过着充满诗意的生活:
【丙】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阕辽敻,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注:幽阒:指环境的清幽寂静。辽敻:写视野的辽阔绵远。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 (2)谈笑有鸿儒
(3)余家深山之中 (4)不可具状
27.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28.请用“/”符号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苍 藓 盈 阶 落 花 满 径 门 无 剥 啄 松 影 参 差 禽 声 上 下
29.中国古代文人在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上有着异于他人的追求、爱好。罗大经居于山野,刘禹锡和王禹偁身在陋室,请说说【甲】和【丙】中的两位作者有着怎样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原文分析。
【答案】26.(1)斯:这 (2)鸿儒:博学的人 (3)家:家住在 (4)具状:详细地、完全地描述 27.(1)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
(2)这地方夏天遇到下急雨,听起来像有瀑布声;冬天遇到下大雪,听起来像玉石碎裂声。 28.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 29.(1)情趣高雅:刘禹锡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洁身自好,志趣高雅。王禹偁喜欢听雨雪之声,弹琴咏诗,追求高雅。(2)安贫乐道:刘禹锡身居陋室但安然自乐,王禹偁住在郊野竹楼却内心充实。(意思对即可)
【解析】2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这是简陋的房子。斯:这。
(2)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儒:博学的人。
(3)句意为:我把家安在深山的里面。家:名词用作动词,家住在 。
(4)句意为:实在无法一 一描述出来。具状:详细地、完全地描述。
2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2)重点词语:宜:合适。碎玉声:碎琼乱玉的敲击声。
2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意思是:苍翠的苔藓生满台阶,落下的花瓣铺满小路,没有人来敲门(打扰),(惟有)松树的影子斑驳不齐,地面和空中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苍藓盈阶”主谓结构,应在“阶”后停顿;“落花满径”主谓结构,应在“径”后停顿;“门无剥啄”主谓结构,应在“啄”后停顿;“松影参差”主谓结构,应在“差”后停顿;因此断句为: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
2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刘禹锡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洁身自好,志趣高雅;根据丙文“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可知,王禹偁喜欢听雨雪之声,弹琴咏诗,追求高雅。因此,共同的精神品质有:情趣高雅;
根据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刘禹锡身居陋室但安然自乐;根据丙文“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阕辽敻,不可具状”(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可知,王禹偁住在郊野竹楼却内心充实。因此,共同的精神品质还有:安贫乐道。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乙】
我把家安在深山的里面,每逢春末夏初(的时候),苍翠的苔藓生满台阶,落下的花瓣铺满小路,没有人来敲门(打扰),(惟有)松树的影子斑驳不齐,地面和空中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中午刚刚睡足,就打点山泉水,捡几根松树枝,煮苦茶喝(它)。凭兴趣读几篇《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以及陶渊明、杜甫的诗、韩愈、苏轼的文章。
【丙】
(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春兰出阳羡山①,一名兴兰。土人丛移者久而芬茂,枝植者不再岁。盖气聚而根不伤,散而失其故,此易晓耳。南郭有傅家,兰藏可寸十许年,花叶竞爽②。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云妙在若子③若弃间。予用之辄败,知非九畹中人④。也。栽兰不成,书此一笑。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注释)①阳羡山:山名。②竞爽:媲美,争胜。③若子:当作孩子一样照顾。④九畹中人:指会种兰花的人。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 )
(2)盖气聚而根不伤( )
31.下列每组两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项是( )
A.一名兴兰/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B.无丝竹之乱耳/此易晓耳
C.孔子云/云妙在若子若弃间
D.无案牍之劳形/子用之狐败
32.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栽兰不成,书此一笑。
33.(甲) (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爱好。刘禹锡居陋室,仍旧“调素琴””(填原文):张大复在梅花草堂,闲来(用自己的话概括),写文章。
【答案】30. 这 受伤,被损 31.C 32.(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2)(我)栽兰花没有成功,写下这篇文章自我解嘲。 33. 阅金经 栽兰花
【分析】3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1)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斯:这;
(2)句意:因为元气凝聚所以根须不会受损。伤:受伤,被损。
3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名:动词,取名/动词,出名,有名;
B.耳:名词,耳朵/兼词,罢了;
C.云:都是“动词,说”;
D.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这个方法;
故选C。
3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丝竹,世俗的乐曲。案牍,官府的公文。形,身体。
(2)句重点词语:栽兰,栽种兰花。不成,没有成功。书此,写下这篇文章。一笑,自我解嘲。
3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二空,结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可知,禹锡居陋室,仍旧“调素琴”“阅金经”。
第三空,结合”予用之辄败,知非九畹中人也。栽兰不成,书此一笑(我用这个方法来养兰花就失败了,知道自己不是善于养兰花的人。(我)栽兰花没有成功,写下这篇文章自我解嘲)”的内容可知,张大复在梅花草堂,闲来“栽种兰花”。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春兰出产于阳羡山,又叫兴兰。当地人整束移栽的兰花活得很久而且芬芳茂盛,分枝种植的兰花活不过第二年。因为元气凝聚所以根须不会受损,分散开来(兰花)就会失去原先的生机,这是容易明白的道理。南郭有一个傅姓人家,他家的兰花可以养得(长达)十几年,花朵叶子争相媲美,生机勃勃。同乡一个姓赵的人曾经悄悄学习傅家养兰的方法,(效果)也很灵验,说妙在精心照料和任它自生自灭之间。我用这个方法来养兰花就失败了,知道自己不是善于养兰花的人。(我)栽兰花没有成功,写下这篇文章自我解嘲。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小窗幽记
陈继儒
好读书非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尺①也。
一间屋,六尺地,虽没庄严,却也精致;蒲作团,衣作被,日里可坐,夜间可睡;灯一盏,香一炷,石磬数声,木鱼几击;不贪名,不图利,了清静缘,作解脱计;无挂碍,无拘系,闲便入来忙便出去;省闲非,省闲气,也不游方②,也不避世。
【注释】①七尺:人身高大约古尺七尺,所以“七尺”代称身躯。②游方:到处游荡。
34.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陋室之陋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C.用盆为池,以瓮为牖。
D.墙高于肩,室大于斗。
35.下列对《陋室铭》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开头,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二字。
B.“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的文辞精练,一般都用韵,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表现居室主人孤高自傲,不屑与平民来往。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一方面证明陋室不陋,另一方面证明陋室不陋是因为室内主人的品德高尚。
3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鸿儒: ②白丁:
3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好读书非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
38.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选文和链接材料的作者都养德于身。请结合两篇文章,说说刘禹锡和陈继儒都具有怎样的高尚品德?
【答案】34.B 35.C 36. 博学的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37.(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我)喜爱读书不是为了谋求身后的名利,只是(因书中有)不同的见解和见闻。 38.刘禹锡和陈继儒都有安贫乐道的品德。刘禹锡身居的屋室简陋,台阶长满苔藓,但他享受环境的清幽宁静,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乐在其中;陈继儒的六尺小屋也十分简陋,他把蒲草做垫,衣服当被,生活清贫,但他不求名利,无牵挂与拘束,享受生活的清净无为。
【分析】3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的是陋室的环境。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描写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由此可见陋室主人的情趣之高雅,说明陋室不陋。
C.“用盆为池,以瓮为牖”指用盆为池,用大缸为窗,体现简陋;
D.“墙高于肩,室大于斗”描写墙高于肩,房间比斗,体现简陋;
故选B。
3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思是:到这里谈笑往来的都是博学之人,没有没有功名的人。此句是借作者交往高雅来表现“陋室不陋”,表现作者(居室主人)志趣高洁。并未体现“不屑与平民来往”;
故选C。
36.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思是: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功名的人。
3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上:蔓延;入:映入;
(2)好:爱好、喜欢;求:谋求;但:只是;异:不同的。
38.本题考查作者形象的分析。
结合甲文语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分析可知,刘禹锡虽然身居陋室,但是没有丝毫不满,反而安贫乐道,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
乙文中,“一间屋,六尺地”“蒲作团,衣作被,日里可坐,夜间可睡”,可见作者陈继儒的小屋也非常简陋,生活十分清贫,但他“不贪名,不图利,了清静缘,作解脱计;无挂碍,无拘系”,生活非常洒脱,清静无为;
可见刘禹锡和陈继儒都有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的品德。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喜好读书不是为了谋求身后的名声,而只是为了获得独特的见解和见闻,这才是心中的愿望。因此会孜孜不倦地搜索讨教,想要停下来都不能,怎么会是为了赢得好名声而使七尺身躯劳累呢?
一间小屋,占地只有六尺左右,虽然庄严,却也显得很精致;用蒲草做的坐垫,用衣服当作被子,白天可坐,晚上可以入睡;一盏煤,一炷香,有时敲敲石磬和木鱼;不贪名声,不图财利,清静无为,潇洒解脱;无牵无挂,无拘无束,闲时便进来,忙时便出去;省去了是非,省去了闲气,既不到处游荡,也不逃避尘世。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①,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③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劳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吸:喝。③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④仄:同“侧”,旁边。
3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谈笑有鸿儒(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忽得十日五日之暇( )
40.下面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 )
A.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B.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C.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D.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用以慰劳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42.阅读【甲】【乙】两文,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思想品格的相同点。(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39. 大; 使……劳累; 空闲,闲暇 40.D 41.(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用来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42.例一:居所简陋,一个是“陋室”,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何陋之有”,一个“适适然”都有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思想品格。
例二:一个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是“俗客不来,良朋辄至”,都体现交友不俗。
例三:一个是“调素琴,阅金经”,一个是“画兰画竹画石”,都体现情趣高雅。
【解析】3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释义。
①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大;
②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③句意为:忽然有十天五天的闲暇时光。暇:空闲,闲暇。
4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为:三间茅屋,十里春风,屋里养着幽兰,窗外种植着茂盛的竹子。“三间”和“十里”都是数量词,分别修饰“茅屋”和“春风”。“窗里”和“窗外”是并列句式。故断句为: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故选D。
4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1)重点词语:上:长到……上。绿:使……变绿。入:映入。青:使……染上青色。
(2)重点词语:用以:用来。劳人:劳苦的人民。非:不是。安享人:贪图享受的人。
4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刘禹锡住的是“陋室”,郑板桥住的是“三间茅屋”,但是他们一个“何陋之有”,一个“适适然”,这些表现了他们都有安贫乐道的品质。甲文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乙文的“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表现了两人都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在生活意趣方面,刘禹锡是“调素琴,阅金经”,郑板桥是“画兰画竹画石”,表明他们都志趣高雅。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屋里养着幽兰,窗外种植着茂盛的竹子。这是何等优雅风趣的事啊,但是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十天五天的闲暇时光,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旁边的小路。那些平常的客人不过来,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内心也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斋①之中,不尚虚礼。不迎客来,不送客去,宾主无间,坐列无序。真率为约,简素为具。有酒且酌,无酒且止。清琴一曲,好香一炷。闲谈古今,静玩山水。不言是非,不论官事。行立坐卧,忘形适意。冷淡家风,林泉高致。道义之交,如斯而已。罗列腥膻②,周旋布置,俯仰奔趋,揖让拜跪。内非真诚,外徒矫伪。一关利害,反目相视。此世俗交,吾斯屏弃。
(选自司马光《真率铭》)
【注释】①斋:房屋,屋舍。②腥膻:肉食的腥味和膻味。
4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不尚虚礼 (4)如斯而已
4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无丝竹之乱耳”的“之”用法一样的是( )
A.何陋之有B.道义之交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唐人尚未盛为之
4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真率为约,简素为具。
46.【甲】【乙】两文,一写“陋室”,一写“吾斋”,两位作者在生活、情趣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43. 闻名、出名 博学的人 崇尚 此、这样 44.C 45.(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以率真不做作作为自己的信条,能简单朴素处事就足够了。 46.①交友不俗,真诚相待;②爱弹素琴,生活高雅;③无拘无束,悠闲自得。
【解析】4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闻名;
(2)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之人;
(3)句意:不崇尚虚无的礼节;尚,崇尚;
(3)句意为:就像这样罢了;斯,此,这样。
4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无丝竹之乱耳”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
B.句意:有道德和正义感的结交;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C.句意: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句意: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之,代词,代指板印书籍;
故选C。
4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上,长到;入,映入;
(2)约,约定,信条;具,具备,完备,足够。
46.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甲文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中“道义之交,如斯而已”可知,两位作者交的朋友不俗;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乙文中“清琴一曲,好香一炷”可知,两位作者爱弹素琴,生活高雅;甲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乙文中“闲谈古今,静玩山水。不言是非,不论官事”可知,两位作者无拘无束,悠闲自得。
甲文通过描绘居室环境的清幽雅致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极力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乙文作者追求的是“真率为约,简素为具”“闲谈古今,静玩山水”“冷淡家风,林泉高致”,表达的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可见他们共同追求的是高洁志趣。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乙】在我的屋舍,不崇尚虚无的礼节。来了客人无需迎接,客人走了也不必相送。客人和主人没有隔阂,可以任意而坐。以率真而不做作的行为作为自己的信条,能简单朴素处事就足够了。有酒就喝,没有酒就不喝。弹一曲清琴,点一炷好香。随便谈谈古今之事,静静欣赏山水之美。不说对错,不谈论官府的政务。或行走,或站立,或坐着,或卧着,怎样舒服就怎样。家风冷淡,隐居之地情趣高雅。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就像这样罢了。罗列着各种酒肉,旋转各种布置。周旋四处奔走,拱手行礼跪拜。其实其内心不真诚,都是外表矫揉造作。一旦涉及利害关系,即反目为仇。这是世俗的交往,我摒弃这样虚伪的交友。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铭③,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⑤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靳秋田索画之二》)
【注】: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喝。③铭:同“茗”,茶的通称。④仄:同“侧”,旁边。⑤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4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B.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C.忽得十日五日之暇(空闲,闲暇)D.时有微风细雨(时间,日子)
4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这句话从内容上看很像《陋室铭》里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这个断句是对的。
C.甲文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主人品德高尚,“陋室”就不陋。
D.乙文描述的是作者在清贫中仍能用作画来享受雅趣的生活。
49.翻译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50.【甲】文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强调“斯是陋室”,而结尾处作者却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51.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性格和品质上有哪些相同点?
【答案】47.D 48.B 49.(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2)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50.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从环境之优美、交友之不俗、所为之高雅可见屋主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结构上又巧妙地照应开头“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不陋。 51.从两篇文章来看,甲文刘禹锡居于“陋室”,乙文郑板桥住“三间茅屋”,但刘禹锡认为“何陋之有”,郑板桥“适适然”。可见刘禹锡与郑板桥在品格上都有高洁的志趣和安贫乐道、甘于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
【解析】47.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D.有误,该句句意:偶尔有微风细雨;时:有时候,偶尔。
故选D。
48.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和分析。
B.有误,该句句意:内心也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亦适适然”形容内心的欢喜,“自惊”是对这种心理状态的感叹,中间应断开;正确划分为: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故选B。
49.本体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
(1)乱耳:扰乱双耳;案牍:官府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2)慰:慰劳;劳人:劳苦的人民;安享:贪图享受。
50.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作者刘禹锡通过描述自己的居所“陋室”来表达他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论证,建筑和室内布置来看,陋室确实简陋,但从环境之优美、交友之不俗、所为之高雅等方面可以看出,陋室的主人具有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一方面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认为只要品德高尚,就能超越物质的限制,使得居所不再简陋;另一方面也是对全文的总结,强调自己的品德和情操才是最重要的。结构上又巧妙地照应开头“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不陋。总之,《陋室铭》虽然以“陋室”为主题,但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对高尚品德和情操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据此回答即可。
5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刘禹锡与郑板桥,二者皆为文坛巨匠,其性格品质颇多相通之处。刘禹锡之《陋室铭》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句足见刘公之高尚品质,不慕虚荣,重精神而轻物质,郑公亦同。郑板桥于《靳秋田索画之二》中云“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可见其对朴素生活之热爱,对清雅之追求,与刘公如出一辙。二者均深具文人雅趣,对美好事物有独到眼光和深厚感情。总括而言,刘公与郑公在性格品质上均体现出高尚、雅趣、安贫乐道、甘于清贫的超凡脱俗的等特点,实为文人之楷模。
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望去是幽静的兰花,窗外则是修长的竹子,这是多么高雅的情趣,然而能安享这些的人却不懂得。他们懵懵懂懂,全无感触,绝对不知道乐趣在哪里。只有那些劳苦、贫困、生病的人,忽然得到十天五天的闲暇,关上柴门,打扫竹径,面对着芳香的兰花,品着苦茶,这时,偶尔有微风细雨,滋润在稀疏的篱笆和曲折的小径之间。那些俗客不来打扰,好友却常常到访,这样的日子也让他们感到惊奇和珍贵。凡是我画的兰花、竹子、石头,都是用来慰藉天下那些劳苦的人,而不是供那些安享生活的人欣赏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3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爱莲说精品课堂检测</a>,文件包含4《爱莲说》原卷版docx、4《爱莲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巩固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完善作者小档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陋室铭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陋室铭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完善作者小档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