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0~2020年,广东省人口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图示意不同年份广东省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某区域人口累积百分比所对应的土地面积累积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1. 广东省2000年以来,人口分布状况是( )
A. 先分散后集中B. 趋于均衡C. 趋于集中D. 先集中后分散
2. 有助于广东省人口洛伦兹曲线接近绝对平均线的措施是( )
A.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B. 引导人口向南迁移
C. 推进乡村经济振兴D. 完善交通设施建设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广东省2000年以来,广东省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越来越远离绝对平均线,说明人口分布趋于集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读图可知,广东省人口洛伦兹曲线反映出广东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城镇地区,而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分布较少,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可使人口向乡村回流,促进人口分布均衡,C正确;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引导人口向南迁移、完善交通设施建设都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使人口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更不均衡,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尤为重要。人文因素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口分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受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等人文因素的制约。
轨道交通通常包含高铁、地铁、城际铁路、轻轨(与路面交通混行的有轨交通)。2024年苏州地铁6、7、8号线将实现通车,为苏州各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图示意苏州地铁现有线路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 苏州九条地铁线路贯通后,日均客流量最大的线路是( )
A. 1号线B. 2号线
C. 3号线D. 4号线
4. 苏州地铁11号线2023年正式运营,与上海地铁11号线对接,其主要意义不包括( )
A 促进苏沪两地同城发展
B. 苏州成为上海的“卧城”
C. 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网络
D. 缓解区域交通拥堵状况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铁4号线经过了苏州相城区、姑苏区、吴中区、吴江区四个区,经过的区数最多,且线路长度最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的建设开通对苏州和上海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交通便利,更在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城市间的联系、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促进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促进沪苏同城发展,ACD属于地铁联通的主要意义,ACD不符合题意;苏州成为上海的“卧城",与上海房价较高有关,不属于地铁联通的意义,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苏州市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其城市规划和发展需要考虑到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的建设开通将为周边城市和苏州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新的机遇,促进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前置仓是生鲜电商平台运营模式之一,前置仓区别于传统仓库远离最终消费人群的模式,是在社区附近建立仓库的模式。下图是我国某生鲜电商企业运营模式图,顾客通过手机APP发送订单信息。虚线部分为新增的配送环节。完成下面小题。
5. 甲环节最可能是( )
A. 分选、加工B. 设计、研发C. 制造、销售D. 采购、安装
6. 推测前置仓的主要作用是( )
A. 策划宣传图片B. 配送生鲜产品C. 制定促销方案D. 开发个性产品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图示,甲从区域中心仓出来后“兵分三路”进入前置仓进行包装配送后直接到达顾客手中,可以推测甲环节最可能是分选、加工,A对;设计研发主要存在于平台前端,B错;制造、销售并未提及,C错;采购在进入中心仓之前完成、安装由消费者完成,D错;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前置仓是生鲜电商平台运营模式之一,前置仓区别于传统仓库远离最终消费人群的模式,是在社区附近建立仓库的模式”可知,前置仓的主要作用是配送生鲜产品,可以做到门对门的服务,顾客只需下订单即可在收货地址快速拿到货物,B对;策划宣传图片、制定促销方案以及开发个性产品与前置仓无关,排除ACD,故选B。
【点睛】前置仓指区别于传统仓库远离最终消费人群的模式,在社区附近建立仓库的模式。前置仓之所以受到生鲜电商追捧,是因为离消费者的距离多在3公里以内,配送环节能够在保证生鲜产品新鲜度的情况下极大的提升时效性,同时相比线下门店可以节省运营成本。
山东青岛(36.5°N,119.5°E)恢复的一处古建筑采用重檐式屋顶,即两重或两层以上的屋顶,屋顶与天花板之间有一个架空层。该古建筑欲在冬至日正午前后实现太阳光通过地面金砖反射照亮金匾(金匾横向悬挂于北墙)的效果,建造人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图示意古建筑基本结构。完成下面小题。(tan30°≈0.6)
7. 采取重檐结构有利于( )
A. 抗震减损B. 采光增亮C. 防漏减湿D. 隔热降温
8. 若匾额离地面高度大于5m,匾额上自东向西书写有“万世师表”,冬至日最先照亮的字是( )
A 万B. 世C. 师D. 表
9. 为实现该效果,匾额距地面的高度不低于( )
A. 2.4mB. 3.2mC. 4.0mD. 4.8m
【答案】7. D 8. D 9. C
【解析】
【7题详解】
青岛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重檐式屋顶可以拦截直接照射下来的太阳辐射,使屋顶变成两次传热,避免太阳辐射产生的热量直接作用在建筑内部,加上热空气有上升趋势,室内的热量会上升积聚在这个架空层中,避免与人接触,故能起到隔热降温的效果,D正确;两重或两重以上的屋面并不利于采光增亮,B错误;采取重檐结构并不能抗震,也不能防漏减湿,A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匾额朝向正南,冬至日,青岛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故正午前后,太阳移动方向为由东向西移,照在匾上的光线由西向东移动,由于匾额上自东向西书写有“万世师表”,故最早点亮的是位于最西的“表”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青岛位于36.5°N,宫殿建筑坐北朝南,大门位于正南方,正午太阳从正南方的大门照射进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H=90-(36.5°+23.5°) =30°,图中太阳光“点亮金匾”时,正午太阳高度为30°,欲在冬至日正午前后实现太阳光通过地面金砖反射点亮金匾,太阳光进入大殿距离为5÷tan30°≈7.8米,反射点距离内墙15-7.8米=7.2米,挂置于北墙的匾额不低于7.2tan30°≈4米,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降低。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极地高空冷空气下沉,在低空形成冷性高压,上空形成冷性低压,该冷性低压即为极地涡旋。西风急流的强弱通常会影响极地涡旋的稳定性,其强弱与高低纬间的温差大致成正相关。图示意西风急流强弱与北极涡旋稳定性的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10. 相较于北极涡旋,南极涡旋更稳定主要原因是( )
①南极地区海拔较高②南半球存在西风漂流
③南极地区冰雪面积较大④南半球极地东风较弱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
11. 出现极涡不稳定的年份,各地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欧洲西部暴雪加剧B. 北极冬季浮冰增多
C. 我国西北风力减弱D. 亚洲东北经历暖冬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南极涡旋位于南极大陆上空,南极大陆海拔高,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上空气压更低,①正确;西风漂流存在于南极大陆周围,对于涡旋影响较小,不是南极涡旋稳定的原因,②错误;南极涡旋位于南极大陆上,冰雪面积大,下垫面性质单一,涡旋较稳定,③正确;据材料可知,西风急流的强弱通常会影响极地涡旋的稳定性,极地东风强劲,不是南极涡旋稳定的原因,④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读北极涡旋示意图可知,出现极涡不稳定的年份,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中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出现极涡不稳定的年份,冷空气活动频繁,欧洲西部暴雪加剧,A正确;极涡不稳定的年份,高低纬温差变小,极地东风减弱,北极冬季浮冰减少,B错误;极涡不稳定的年份,冷空气活动频繁,大陆气温降低,温差增大,我国西北风力增强,C错误;极涡不稳定的年份,冷空气活动频繁,亚洲东北气温降低,经历冷冬,D错误;故选A。
【点睛】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极地高空冷性大型涡旋系统,是极区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其位置、强度以及移动不仅对极区,而且对高纬地区的天都有明显影响。
倒置河床是一种高出周边地表的古河流地貌,可以表征区域气候的波动变化。沙漠中分布的倒置河床多发育在山前倾斜洪-冲积平原上。图左示意倒置河床,图右示意冲积扇。完成下面小题。
12. 倒置河床形成期间,该区域气候的主要变化特征是( )
A. 风速由大变小B. 昼夜温差变大
C. 降水由少变多D. 太阳辐射减弱
13. 沙漠地区倒置河床主要发育于图中( )
A. ①到②沿线B. ②处的下游
C. ③处附近D. ④处附近
14. 沙漠地区倒置河床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主要是由于该处( )
A. 形成后期风力减弱B. 流水侵蚀较弱
C. 表层物质较粗大D. 沉积物水分含量较高
【答案】12. B 13. A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依据倒置河床示意图,从早期地面到现在地面河床地貌的变化可以推测,早期地面降水较多,气候湿润阶段,这一阶段因降水增多, 洪水和河流水多,带来的砾石、泥沙多,大量沉积于河床,地面较高;沙漠倒置河床形成阶段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阶段,这一阶段因洪水和河流水的大量减少,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风力侵蚀搬运作用较强,风速较大。河床附近沙漠上的质地松软的砂质沉积物被风力侵蚀并搬运到它处,地势减低,河床地势相对增高,形成倒置河床。B正确,AC错误;太阳辐射相对稳定变化不大,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①到②沿线处位于冲积扇的扇顶到扇缘地带,地势逐渐变缓,水流速度变慢,泥沙沉积多,容易形成河床地貌,符合倒置河床的发育位置,A正确;②处的下游接近冲积扇扇缘、③④处为冲积扇扇缘,水流速度较慢,但冲积扇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处,不符合沙漠地区倒置河床的发育位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沙漠地区倒置河床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主要取决于其所在地区的侵蚀作用和抗侵蚀能力。沙漠地区的河床通常覆盖着抗风化和抗侵蚀能力较强的物质,表层物质较粗大,如坚硬的岩石或粗颗粒的沉积物,这些物质能够抵抗风化和侵蚀作用,使得河床得以保存,C正确;形成后期风力减弱不是主要原因,且沙漠地区的风力作用通常较强,而不是减弱,A错误;流水侵蚀弱虽然有助于河床保存,但沙漠地区的河流流量和流速往往较低,流水侵蚀本身就较弱,B错误;沉积物水分含量较高虽然有助于河床的形成,但不是其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沙漠倒置河床,是指在沙漠地区,由于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使得原来的河流地貌发生倒置,即原来的河床被抬升,形成了高于周围地面的地貌。这种地貌在风力作用下,沙子会被吹走,暴露出河床底部的岩石或沙砾,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沙漠景观。
博罗科努山脉位于天山中段、伊犁河谷北侧。从伊犁河谷北眺博罗科努山,植被变化显著,草原和森林交替出现,山顶冰雪覆盖,南北坡差异明显。图左示意博罗科努山脉位置,图右示意博罗科努山脉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及南坡植被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5. 博罗科努山脉雪线高低及原因( )
A. 南高北低南坡向阳坡B. 南低北高南坡是迎风坡
C. 南高北低南坡是背风坡D. 南低北高北坡是迎风坡
16. 根据材料分析,博罗科努山脉南坡1200m~1600m范围内甲植被类型为( )
A. 山地草甸B. 针叶林C. 常绿阔叶林D. 落叶阔叶林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2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可知,南坡冰川面积远小于北坡,所以南坡雪线高度高于北坡,BD错误;南坡是阳坡,且伊犁河谷开口向西,汇聚大西洋的水汽,所以南坡为西风的迎风坡,A正确,C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南坡1200m-1600m处于山地草原和荒漠草原之间,且南坡是迎风坡,所以甲坡降水条件优于荒漠草原,但其位于荒漠草原和山地草原之间,故这两个自然带之间应不会出现山地草甸,并且山地草甸一般分布在海拔更高,气候较为冷湿的位置,A错误;由表格可知,针叶林在海拔2100m以上,该地海拔更低,热量条件更好,不是针叶林,B错误;该地基带区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不可能出现常绿林,C错误;该地属于温带气候,受地形影响形成地形雨,水资源相对基带丰富,形成落叶阔叶林,D正确。故选D。
【点睛】山地草甸的海拔相对于山地草原要高一些, 山地草甸通常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这些地方的气候相对较为湿润,有利于草甸植被的生长。而山地草原则一般分布在海拔稍低的地方,气候相对干燥,适合草原植被的生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塔哥尼亚冰原是全球第三大冰原区,位于冰原之上的雪山大多由花岗岩组成,多呈塔状,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针锥插在山上,尖峭挺立。其中位于人烟罕至的菲茨罗伊峰,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之一。
材料二:图示意巴塔哥尼亚冰原分布和菲茨罗伊峰景观。
(1)分析巴塔哥尼亚冰原成为全球第三大冰原区的主要条件。
(2)说明巴塔哥尼亚地区塔状尖峰形成的地质过程。
(3)简述菲茨罗伊峰除了“云雾”之外攀登难度大的原因。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海拔高,气温低;地处在盛行西风的迎风地带,降雪(水)多;该区域南北纬度跨度大(面积大)且高原内部坡度较缓,利于积雪且积雪面积大。
(2)岩浆侵入冷凝成花岗岩;地壳抬升,上覆岩层被侵蚀,花岗岩出露地表;在外力的风化、(冰川)侵蚀、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塔状尖峰。
(3)地形陡峭,坡度大;冰雪覆盖,攀爬困难;海拔高,气温低;海拔高,风力大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塔哥尼亚冰原为材料,涉及气候的成因、地貌的形成过程、自然环境恶劣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巴塔哥尼亚高原成为全球第三大冰原区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气温、降水和地形的角度进行分析。从降水来看,南美大陆南端的巴塔哥尼亚高原西临太平洋,地处西风带迎风坡,降水丰沛;从气温来看,南美大陆南端的巴塔哥尼亚高原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从地形来看,南美大陆南端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势较高,地形起伏较小,冰雪易于存留,利于大面积冰川形成。所以,成为全球第三大冰原区。
【小问2详解】
巴塔哥尼亚地区塔状尖峰的形成过程: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岩浆活动,岩浆侵入上覆岩层,形成花岗岩;巴塔哥尼亚地区位于板块碰撞消亡边界,由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挤压,山脉隆起抬升,山体受到挤压,顶部岩石易破裂, 出现裂隙,易受到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持续侵蚀,上覆岩层被侵蚀掉,花岗岩出露;在外力左右下发生风化侵蚀,在重力作用下,风化碎屑崩塌,便形成了冰川角峰,即塔状尖峰。
【小问3详解】
据图分析,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针锥插在山上,尖峭挺立,说明山峰垂直高差大,地势陡峭,攀登难度大;山峰常年笼罩在“云雾” 之中,风力大,附近气流紊乱,天气变化复杂,山地降水丰富,雪崩多发,危险大;人迹罕至,位置偏僻,位于冰原区,可推断该山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冰雪覆盖,摩擦力较小,攀爬困难等。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日,为“回抱”广西“砂糖橘”,黑龙江省抚远市准备了10万盒优质抚远蔓越莓发往南宁,“橘”来“莓”往引发网络热议,使黑龙江人破防了:黑龙江竟然盛产蔓越莓。蔓越莓树原产北美地区,为多年生低矮灌木,具有耐严寒、喜水湿的特性,对气候、土壤条件要求较高,酸性泥炭型土壤最适宜其生长。
材料二:下图示意黑龙江抚远市及周边地形。
(1)解析抚远市引种蔓越莓成功的自然条件。
(2)指出目前抚远市蔓越莓产业进一步发展遇到的困难。
(3)从“全产业链”角度,提出抚远蔓越莓产业发展的合理建议。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满足蔓越莓喜冷凉的气候要求;该地夏季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利于蔓越莓生长;该区域(地处三江平原),沼泽泥炭地多,黑土有机质含量高,满足蔓越莓生长的土壤条件;区域河流众多,蔓越莓生长和收获所需的水源充足。
(2)季风气候,旱涝灾害;蔓越莓产业刚刚起步,育种和栽培技术水平低;蔓越莓深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市场认知度低等。
(3)育种:加大技术创新,培育良种,实现种子自给;种植:提高当地蔓越莓种植技术及专业化水平,增加产量;加工:推进蔓越莓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围绕蔓越莓开发新产品,实现经营多元化;销售:完善交通运输及对外物流服务(或提高冷藏保鲜技术),利于蔓越莓外运;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效应,开拓市场。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黑龙江省抚远市蔓越莓生产为背景,设置3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方向和措施等内容,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根据所学知识整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蔓越莓树具有耐严寒、喜水湿的特征,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较高、酸性泥炭型土壤最适宜生长。读图可知,抚顺市纬度较高,气温低,满足蔓越莓耐严寒的气候要求;该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图中抚顺市河流较多,满足蔓越莓喜水湿的特征;该地地处三江平原,沼泽泥炭地较多,有机质含量高,满足蔓越莓对土壤的要求。
【小问2详解】
抚顺市蔓越莓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主要从自然条件和培育过程方面考虑。自然条件方面当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繁;培育过程方面当地蔓越莓产业刚刚起步,育种和栽培技术水平低;蔓越莓深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滞后;根据材料可知,黑龙江人并不知晓当地产蔓越莓,可判断市场认知度较低。
【小问3详解】
“全产业链”包括蔓越莓的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育种方面,当地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培育优良品种,同时需要实现种子自给以降低生产成本;种植方面,当地需要提高蔓越莓种植技术和专业化水平,在种植过程中减少产品损耗、实现高产、优产;在蔓越莓成熟采摘后,需要围绕蔓越莓进行深加工、开发新产品,以增加产品多样性实现经营多元化;在销售方面,当地需要完善交通运输和对外物流服务水平,以加快产品的运输速度、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在市场方面,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效应,以提高大众的认可程度、开拓市场。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7年,非洲联盟发起倡议并通过决议,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萨赫勒地带建立“非洲绿色长城”保护带。图示意“非洲绿色长城”(虚线内为非洲绿色长城区域,实线为国界线)与关联国家地理位置与土壤类型分布。其中区内草原土壤多为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壤,沙漠土壤多为难利用土,正在退化的草原土壤多归为劣质土。区域内盛行东北风,降水量位于1500-300mm区间,整体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中国积极推广荒漠化治理经验,目前主要与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三国展开了不同的生态治理和恢复工作。
目前,中国与图中三国就区域环境展开的针对性生态治理和恢复措施有土壤风蚀防控、流沙治理和退化草地修复三类,且不同国家的主要针对性措施不同。请选择其中一国,指出其主要的针对性措施为哪一类,说明理由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答案】①毛里塔尼亚:流沙治理;
原因:难利用土比例高,说明沙漠面积分布广;地处东北信风带,风力作用强,流沙作用强
整治措施:加强植树种草;退耕还草(林);修建草方格、石方格沙障,挡沙墙;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态用水等。
或②尼日利亚:土壤风蚀防控;
原因:该国土壤主要为适宜土壤,说明草地面积较广,生态较好,但临近北部沙漠,盛行东北信风,有沙漠化风险,以土壤风蚀防控为主。
整治措施:在区域的北部边缘营造植被防护带;禁止过度开垦,改良耕作方法;适度放牧,保护草原;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等。
或③埃塞俄比亚:退化草地修复;
原因:劣质土的比例高,说明草场土壤退化严重,草地破坏严重,加强退化草地修复。
整治措施:退耕还草;退牧还草;施加有机肥,合理灌溉,加强草场的管理,提高草场土壤的肥力;发展人工“草库伦”;发展舍饲养畜牧业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萨赫勒地带”为背景设置问题题,涉及到因地制宜进行生态破坏的防治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①毛里塔尼亚:流沙治理。读图及联系材料“沙漠土壤多为难利用土”可知,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绿色长城保护带的北部,受沙漠化影响较为严重,难利用土比例高,沙漠面积分布较广;由于气候干燥,“区域内盛行东北风”,风力较大,流沙问题较为突出。因此,针对毛里塔尼亚的生态治理和恢复措施主要是流沙治理,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植被恢复手段,改善土壤条件;修建草方格、石方格沙障,挡沙墙,减少荒漠的漫延,提高植被的存活率,增加地表摩擦力,减少流沙现象;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修复用水,从而遏制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发展。
或②尼日利亚:土壤风蚀防控。读图及联系材料“区内草原土壤多为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壤”可知,尼日利亚位于非洲绿色长城保护带的南部,土壤主要为适宜土,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由于“该地区盛行东北风”,且临近北部沙漠,位于沙漠的下风向,具有一定的沙漠化风险,但仍面临风沙防治的挑战。因此,土壤风蚀防控措施是土壤风蚀防控,由材料“降水量位于1500-300mm区间,整体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可知,北部降水少,在区域的北部边缘营造植被防护带,阻止沙漠的南侵;南部降水较多,草原地区要对于水分条件更差的土地要禁止过度开垦,改良耕作方法,恢复天然植被;对于水分条件更好的土地要适度放牧,开辟水源,种植牧草,保护草原,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所以还要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
或③埃塞俄比亚:退化草地修复。读图联系材料“正在退化的草原土壤多归为劣质土”可知埃塞俄比亚地区的劣质土比例高,说明草地存在过度农耕、放牧、樵采等现象,导致草地植被破坏严重,在风蚀、水蚀的加持下,草原土壤退化严重。因此,退化草地修复措施要减少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以要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加强对草场资源的管理,利于植被自然恢复;同时还要增加牧民的收入,种植牧草,发展人工“草库伦”;发展舍饲养畜牧业,提高载畜量。海拔(m
植被类型
>2100
针叶林
1600-2100
山地草原
1200-1600
甲
<1200
荒漠草原
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地理docx、地理120A答案高一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