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页
    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页
    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页
    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页
    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页
    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页
    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页
    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页
    还剩4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课课件ppt,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铁制农具和牛耕,生产力,富国强兵,公元前356,秦孝公,户籍制度,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灌溉水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
    齐、楚、秦、燕、赵、魏、韩 
    (1)商鞅变法:是指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运动。
    ⁠ ⁠公元前344年,秦国政府下令统一度量衡,并颁布了度量衡标准器(如图)。该文物可用于研究( B )
    (2)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 ⁠它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体,充分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该水利工程是( B )
    2重点问题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内容:
    历史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D )
    3综合探究改革是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不断改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 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戈强大,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 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商鞅遭诬陷,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但是,由于变法内容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商鞅虽死,“秦法未败”。——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史料实证)(4分)
    答: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秦国较为落后;秦孝公锐意改革。(4分)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戈强大,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治秦”的特点。(史料实证)(4分)
    答:经济方面:以农求富;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法律方面:实行“法制”。(任答两方面,4分)
    材料三 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商鞅遭诬陷,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但是,由于变法内容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商鞅虽死,“秦法未败”。——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历史解释)
    答:观点:改革改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2分)论述: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4分)
    【解题思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秦国较为落后;秦孝公锐意改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方面:以农求富;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法律方面:实行“法制”。
    (3)根据材料三“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可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论述可根据商鞅变法的意义来阐释即可。如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
    1.下列材料探究的主题是( C )
    2.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D )
    3. 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要求各国实行( B )
    4.顺应时势,从富国强兵的需要出发,礼贤下士,推行县制,奖励耕战,“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的典范是( B )
    5.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段话可以看出商鞅推行变法赏罚分明。商鞅在军事上的奖励措施是( B )
    6.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变法的这项措施积极意义在于( D )
    7.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材料涉及的改革措施是( A )
    8.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B )
    9. 春秋诸侯争霸期间,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入战国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部交融,而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国时期的这一变化说明( D )
    10.《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这反映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是( D )
    考点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1.从东汉起,“天府之国”就是成都平原代名词,而把成都平原塑造成“天府之国”的第一推动力是一座古老的水利工程。这座水利工程是( A )
    12.有一位作家,在游览古代中国某项工程后感慨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这项伟大工程的设计者是( B )
    13.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它的主要功能是( B )
    ⁠ ⁠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春秋战国故事会”,根据所学内容并查找相应资料开展活动,形式要求:演讲+表演相结合。
    1. 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B )
    2.如图反映了战国中期以后,通过不断兼并战争,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先后崛起的情况。其中逐渐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是( A )
    3.小明在自主学习时,关于某一历史事件收集到如下材料: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与材料所涉事件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 )
    4.《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D )
    5.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产发达……组织好最强大最合理的军团。”据此可知,“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 得益于( B )
    6. 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A )
    7.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B )
    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工程( C )
    9.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旧制度逐渐瓦解,周天子先前至少从表面上维持着统一的国家,这时分裂成五颜六色的碎块。”材料中的“此时”是( C )
    二、非选择题10.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材料三 春秋战国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转型期。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先进代表人物,商鞅虽然不能从理论上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但在直观上他是懂得这种趋势的。所以,他坚决主张“反古”“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在改革上采取了一往无前的姿态。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高速起飞,迅速地推进了政治上的封建化进程。——摘编自彭安玉《商鞅变法得失新析》
    (1)根据材料一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变法?为什么?材料一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4分)
    支持。因为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4分)
    10.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中哪一措施直接导致该局面的出现。(2分)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2分)

    相关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图文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战国七雄,兼并战争,商鞅变法,铁制工具和牛耕,地主阶级,富国强兵,井田制,度量衡,统一全国,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学习目标,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背景图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战国七雄,围魏救赵,减灶之计,纸上谈兵,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乐毅改革,邹忌改革,申不害变法,吴起变法,胡服骑射改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